书城小说十月围城前传
76300000007

第7章 十二岁的少年(1)

第二章 十二岁的少年

杨衢云被刺的时候,是香港一个普通的温暖的黄昏。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过往人群,此起彼伏拖着长音的亲切叫卖声,尤其是氤氲在这个城市中的某种气息,某种平凡但浓烈的生活气息,让前来执行暗杀任务的阎孝国颇有点感慨,甚至让一直羁旅在外,四处奔波的他忍不住暗生羡慕。

杨衢云,前兴中会会长,惠州起义的主要领袖,这个年仅四十岁的男人,文气而儒雅的男人,照例在清脆的下课铃声后被一群学生簇拥着从教学楼里走出来,有说有笑,有问有答,其乐融融。

“民主这个词其实是源于希腊文,demos,是人民的意思。从字面看,民主就是人民统治,换句话说,民主也就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杨衢云边走边耐心解释着,解释完后又看看周围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微笑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继续提!”

“杨教授——”又是这个女学生,已经踩点五日的阎孝国,是第三次看到这个妙龄女学生用崇拜的眼光仰视着杨衢云发问,这次她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但咬咬嘴唇终于微红着脸问了个私人问题:“您的妻子漂亮吗?”

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都“哄”地笑了起来,杨衢云也笑了:“漂亮,非常漂亮。”“那怎么从来没听您说起过她?”那女学生脸涨得通红,但接着大着胆子问了下去,估计这些问题在她心里埋了好久了。

“乙未年九月初九广州起义之后,我被清政府通缉,独自流落香港,从此与我妻儿隔海相望。想他们的时候我只能看这张照片。”杨衢云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全家福照片:“同学们,我盼望跟妻儿再见面的那一天。等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真的希望我们国家彻底摆脱了贫穷,摆脱了封建专制,成为真正民主的、自由的国度。”

他的回答由注视着手中照片时的温柔,很快变得慨然,到最后几句话甚至变得高昂。学生中情不自禁响起一片掌声。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消瘦的年轻人来到杨衢云面前,拦住了去路,并掏出一只手枪,对准了杨衢云的额头!

学生们都惊呆了,一时间惊呼声一片。倒是杨衢云很镇定,甚至往前走了一步,拍拍年轻人的肩膀:“你……很年轻!……”年轻人汗流满面,眼中满是惊恐,颤抖的双手几乎拿不住手枪。虽然这是没怎么出意料的一幕,但在对街十余米处屋顶埋伏的阎孝国,看在眼里仍旧暗暗咒骂对方的熊包样。

即使是枪被顶着额头,杨衢云仍旧温颜微笑:“孩子,我只是一个教书匠。我的人头,不值纹银十万两,也不值得你拿自己的命来赌!”

他话音未落,只听“砰”的一声枪响,即额头中弹,向后栽倒!扣动扳机的阎孝国可以清晰地看到杨衢云手中,那张沾满了鲜血的全家福照片。

人群发出一阵惨呼,年轻刺客溅了满脸血污,神情十分惊诧,因为他手中的短枪并未发射。然而,愤怒的学生和群众并未察觉其中的区别,他们一拥而上,将这个年轻刺客扑倒在地,夺过手枪,对着他拳打脚踢……

趁着人群骚乱,并在大头绿衣吹着警哨奔来之前,阎孝国已将长枪收入金线制成的瓦金色枪套,施展轻功,几个起落,安然离开了现场,第二日就从罗湖关口离开了香港。

不出他的所料,他觅得的刺客,那个曾经有过革命经历,摇摆不定的懦弱年轻人被愤怒人群当场击毙——“杨衢云遭枪杀,枪手被当场击毙”这个标题的新闻不几日全国登得到处都是。

这个年轻人不但做了替罪羊,而且其曾经的革命经历亦被清政府控制的报纸大肆渲染,演变成了革命党内哄。这个论调与革命党控制的报纸言论,即清府暗杀的新闻,刚好斗了一个旗鼓相当,颇为有效地缓解了舆论压力。

杨衢云之死——这只是他做得漂亮的十余起暗杀中的一件而已。

当暗杀成为他职业的一部分时,有时候他自己也会有些诧异,甚至不满。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是为了他的抱负,他的人生选择和政治选择——即辅佐表兄岑春煊成就君主立宪的千秋基业,拯救多难的大清帝国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