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一代名帅名将兵法——毛泽东兵法
7630600000025

第25章 治军之本(5)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分配土地的方法是: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公布,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们欢迎彻底的土地改革,对于"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十分满意。各解放区迅速兴起了新的土地改革高潮。

在这一时期内,毛泽东反复强调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他说":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又说,目前国民党有大城市,有帝国主义帮助,占有四分之三人口的地区,我们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与之斗争,才能改变这种他大我小的形势。如果在一万万几千万人口的解放区内,解决了土地问题,即可使解放区人民长期支持斗争不觉疲倦。毛泽东还对那些执行土改政策不力的行为提出严肃忠告。他说":凡坚决和迅速地执行了中央五月四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凡对《五四指示》执行得不坚决,或布置太晚,或机械地分为几个阶段,或借口战争忙而忽视土地改革的地方,农民即站在观望地位。各地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不论战争如何忙,坚决地领导农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农村的土地改革以其巨大的魔力迅速地扩充了毛泽东的军队,并在战争中焕发出宏伟的战斗力量,创造出战场上的胜利奇迹。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从封建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翻身农民纷纷组织互助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土改后农民生活大有改善。太行老区到1947年初已达到耕三余一,即每年有四个月余粮,三年有一年余粮。晋绥解放区百万农民获得土地后,生产情绪高涨,朔县四区耕地面积超过战前,富裕农民数量大增,贫农已近绝迹。土地改革后,各解放区的副业和手工业也大大发展。所有这些都使解放区能够以源源不断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人民解放战争的需要,成为打败蒋介石的重要物质基础。

翻身农民踊跃参加人民解放军。华北解放区就有近百万农民参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数量猛增,质量也有所提高。参军的新战士中有80%以上是贫农、中农,有的地区党员占新战士的35%。分得土地的农民不仅踊跃送亲人参军,而且组织民兵自卫队等群众武装,维护社会秩序,配合正规军作战。

土地改革运动对于国民党士兵也起了巨大的分化作用。各解放区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对蒋军进行政治攻势。当时在国民党区的民主人士评论说,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已经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地区的数百万农民吸引到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这些改革已使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国民党军的士气日渐低落。由于新土地改革规定国民党的官兵如果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家属甚至本人也可以分得土地,数十万的国民党官兵就宁愿为解放军俘虏"。

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支援前线的空前热情。1946年7月至1948年9月,山东农民组织了民工580多万人支援前线,冀中解放区先后动员了480多万人支援前线,许多民工随军转战万里,走过40多个县。著名的三大战役各有150万以上的民工参加,支援淮海战役的运输小车达到了41万多辆。

毛泽东后来深刻地总结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五、诉苦与三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发明的一种政治练兵方法,是新式整军运动的重要内容。

1945年重庆谈判前后,毛泽东就一再提醒全党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要有所警惕,做好准备。谈判前指出":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人民。在谈判达成某些协议时,又及时指出":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指出,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不可忽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解放区各部队利用暂时的和平阶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练兵运动。

1945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指出":各解放区野战军,一般业已组成,地方军亦不在少。目前扩兵一般应该停止,而应利用作战间隙着重练兵。不论野战军、地方军、民兵,都是如此。练兵项目,仍以提高射击、刺杀、投弹等项技术程度为主,提高战术程度为辅,特别着重于练习夜战。练兵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同时要求",一九四六年必须进一步实现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克服军队中存在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为团结官兵,团结军民,团结友军,瓦解敌军,保证练兵、供给和作战任务的完成而奋斗。"指示下达后,各解放区立即抓紧练兵工作,开展了"春季练兵"或"百日练兵"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部队的军事战斗能力。在练兵过程中,各部队普遍配合进行部队政治教育。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形势教育和传统教育两项。这种方式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在内战爆发的头一年里,部队的精神面貌与战斗力都有明显的进步。

经过一年的内线防御作战,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胜利转入战略进攻,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客观形势向人民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部队指战员在全国战略进攻中具有更加勇猛顽强、英勇牺牲的精神,又需要部队指战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更坚决地支持和参加人民群众的土地改革。

然而,当时军队的情况却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要求。这主要由于人民军队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大发展,部队成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人的思想跟不上客观形势和党的政策的变化。抗日战争以来,军内涌进了一批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子弟,他们大部分人经过党的教育和战争考验改变了阶级立场,但也有极少数人进步较慢,旧的思想影响较多。一些人站在其家庭立场上,对土地改革抱抵触情绪。解放战争以来,人民解放军又接受了大批解放区参军战士和大量被俘的国民党军士兵,其中有不少人留有旧社会、旧军队的一些坏思想、坏作风。

这种军队成分不纯、思想不纯的状况亟须一次思想上的练兵运动来解决。据此,朱德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军队需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以整顿,需要一个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的运动,使军队在思想上达到一致拥护土改,组织上纯洁严密。"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的诉苦教育,为军队的思想整顿提供了具体经验。

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下辖第七师、第八师和第九师。1946年7月下旬,部队在柳河整训时,七师召开了连以上政工干部会议,专门讨论了部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部队、加强纪律、提高战斗力的问题,主张用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教育部队。会后,师政治部提出了"谁养活谁"、"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十几道讨论题,组织部队进行讨论。

七师的二十团三营机枪连在进行"谁养活谁"的讨论中非常热烈。一次,副班长任纪贞用他父亲给地主干了一辈子活,最后累得吐血,临死时想喝碗小米粥地主都不给的事实,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使在场的同志都受到了教育。教导员冯恺及时抓住这个事例,向全营各连作了介绍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