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有效的108条职场守则
7630800000007

第7章 应届毕业生,我对你"非常不满"

张锦喜

一般情况下,我接过简历的时候,不问应聘者来自哪个学校(我从不以学校论学生)。但是当他们回答薪酬要求的时候,却的确体现了一种差别。本科线上的大学生提的要求都比较高,在2500元以上;普通一点的院校,则提2500元以下;专科线上,则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所谓"非正规院校",比如技工类学校、民办学校。他们提的要求全部都是在1200元以下--问了一轮之后,我发现几乎"问价格则知学校"。有几个技工类的大专生都是说800元,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大概就是800元。"这种对学生"批量生产,统一价格"的指导方针,令我感到悲哀。老师的这一句"指导",足以全面摧残他们3年来的系统教育和信心,也足以毁灭这个学校。学生不是纯粹的产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以做这种统一的指导呢?为什么不会有个别人更加有自信地提出1000、1500?我今天所感受到的"好学校"和"差学校"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学生自信心的差别。

我给每个人面试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有一个人我只和他谈了3分钟,留下他的简历,他后面的同学用一种没有希望的眼神看着他,说:"这么快?"我说:"你会更快。如果你不假思索的用两句话描述你的优点,我就招你,1分钟。"可惜他断断续续,说了一大堆--显然他心里的"谱",是他彩排好的自我介绍,我"打乱"了他的部署。有一个学生,本来我觉得不错,当我决定招她的时候,却发现简历上看不到她学校的名字,因为她觉得她的学校不怎么样""当然,也有些学生非常善于销售自我,他们善于利用网络新工具,来表达他们的优势,比如职友集、BLOG,成为他们赢得我的信任的关键。

总结今天的感受,我认为:未毕业,先失业,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也不是因为毕业生多,教育水平下降,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下降。天之骄子的高傲姿态消失,是好事,但取而代之的不是平衡心、平常心,而是一种自卑、浮躁和茫然。

作为毕业生,我相信你还是愿意听听一个5年人力资源总监、有过1万人次面试经历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对你的如下"不满":不要递给我花里胡哨的简历,给我一点简洁(不是简单)而能突出你自己的表达--面对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你真的以为HR会去看你那封100个人有99个差不多的求职信和装订得像书本一样的简历模板内容吗?不要对我说太多的自我介绍,30秒之内我就定格了你的第一印象;我之所以很快结束你的面试,是因为你的后面排队的人真是太多,我也曾经作为毕业生这样苦苦的等待,我只是为了给更多的人一个和你一样平等的机会,而后我会挑选你到我办公室复试;你认为我给你的时间太少,而流露出失望(自己是不是没被看中?)眼神的那一刹那,你就丢失了获得再次复试的机会。我永远坚持:你的信心就是我的希望。你的岗位机会不是我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争取的。

不要一副"只要你招我,我什么都肯做"的姿态,这样会给我一种"卖身"的感觉。

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你不行,而是你不适合我的公司;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不给你机会,而是不想给你根本不存在的期待(如果我收了,你会等待着我通知你);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我不想浪费你和你父母的血汗钱--尽管每一份简历只有1、2元,但是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浪费属于你的1分1厘。

不要不敢说出和写下你毕业的学校,无论她是如何的差。你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我绝对不会要这样的人:看到他父母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背景不好而不敢认他们;或者有一天离开我的公司,去到一个更大的公司面试的时候,不好意思说我是来自一个不是500强的公司。对公司来说,你的价值和价值观,决定了一切。英雄莫问出处,如果你是一个狗熊,哪怕你从天堂走出来,也还是狗熊。

不要给我罗列一大堆你的学习成绩和从事的所谓实习(因为很多毕业生也曾经到我这里来兜一圈,参观一下,盖个章名曰"实习"),你只需要挑选一件特别的事情,要点式地说明过程和结果,让我知道你是怎样做事的。

不要不敢用眼睛看着我,你不敢瞧我的时候我也瞧不起你。不要在回答"你的薪酬要求"的时候,多那么多废话。我不想听每个人都重复着"因为我是应届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如果公司觉得这个要求太""我也可以""",我在乎的是你说出一个数字的那种语气、眼神。我尊重每个人都有自估劳动力价值的权利(当然公司自有它的薪酬制度,不会特殊对待你),我会固执的认为:你说出这个数字前后带了多少个字符,就表示你做事有多拖泥带水;或者你的自我认识和自信是多么摇摆不定。

人生简短,价值无限,告诉人家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你成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