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7636300000034

第34章 爱情不关我的事(7)

就像孩提时代一样,诺贝尔虽然在科学发明和商业上创造了奇迹,但是这位文艺青年仍然没有淡忘他的文学爱好。他总是在难得的闲暇中搞一些创作,鲜为人知的是,诺贝尔还是一位剧作家。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戏剧作品,是写于1895年的《复仇的女神》。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诽谤滋事、亵渎神明”,几乎全都被销毁了,仅有3份得以幸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世界语外,这部戏剧还没有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包括英语。从这一点来看,他的军火之路一定是比文艺之路走得淡定和成功的。

三次恋爱无果

诺贝尔一生无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谁都没有“固定”下来,他的爱情是悲剧。

初恋是诺贝尔18岁时在俄罗斯攻读化学并在一家实验室工作时认识的。有一天,他在晚会上结识了一位美丽的瑞典女孩。他们一见如故,诺贝尔向她倾吐心声,彼此心中的烦闷都消除了许多。这段青涩而美好的恋情也许本来会修成正果,可是最终却因为女孩突患肺结核去世而终结。

谁料到,一段甜美的初恋之后,诺贝尔的第二次恋爱竟在他43岁时才来临。那是1876年,正是诺贝尔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急需一位事业上的助手、生活中的伴侣。可是这位难得有才的“高富帅”要找一个与自己相称的女子谈何容易。他借一次到维也纳巡察业务的机会用5种语言在报纸上征求“女秘书兼家庭主管”。广告上,诺贝尔被描述为“一位非常富有,又有教养,上了年纪的绅士”,他要招聘的是一位“同样成熟、懂得外国语言的淑女”。这样的条件其实是很苛刻的,他无疑是想要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神”。即使这样,投来应聘信的佳丽也有“三千”,诺贝尔从中只相中了一封,那就是33岁的贝尔塔·苏纳特用5种语言回的信。从简历来看,苏纳特符合所有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她还没结过婚,这恐怕正合诺贝尔招聘的真实意思。诺贝尔试着给她回信交流,他们用多种语言探讨哲学问题、文学问题,一直到约见。诺贝尔确信苏纳特是个秀外慧中的才女,私下已经钟情于她了。就这样,苏纳特上班了。但她始终不见多么快乐,似乎总是心事重重。诺贝尔问她原因才得知,她正与一位男爵真心相爱,并且定下了婚约,可是男爵母亲嫌弃她的出身而百般阻挠,她才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另谋职业。诺贝尔大吃一惊,心情万分惨淡,那份婚约就像失灵的炸弹一样,在该炸的时候没有动静,在没有料到的时候却炸了。不久,男爵给苏纳特来信诉说相思之苦,请她回家。此时诺贝尔正好外出,于是苏纳特给诺贝尔留下了一封信,不辞而别。

诺贝尔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苏纳特嫁人了。但他们后来也有书信联系,后来还见过几次面,包括他决定设立诺贝尔和平奖都征求过苏纳特的意见。苏纳特对推动世界和平做了许多积极工作,赢得了人们的尊敬,1905年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这也许是诺贝尔一生唯一一段发自心底的、短暂到没有开始和结束的恋情,相比之下,他的第三段恋情就少了那么些志同道合、爱由心生的感觉。那是一个20岁的卖花女,生活在奥地利,并没什么文化素养,家庭情况属于下层贫困状态。诺贝尔比她大23岁,一开始只是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对待她,帮助和接济她,但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些爱怜之意,有时称她为“我的小爱人”等等。但是这位卖花女恐怕从来没有爱过他,哪怕是看起来像爱的样子。她总是打着诺贝尔的旗号挥霍无度,最后还跟别的男人好了。而诺贝尔却仁慈地经常接济她,以及她和别人的孩子……

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充满了无战火的硝烟,惨淡收场。

遗嘱让人怒了

诺贝尔那多得数不清计不准的钱财终究是带不进棺材的,他会如何分配呢?这不仅是他自己头疼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瑞典的问题。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曾先后立下过3份遗嘱,第一份立于1889年,第二份立于1893年,第3份则立于1895年。这三废遗嘱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在一些细节上不断在修改,可见巨额财产的分配问题让这个世界巨头充满创意的脑袋也卡壳了。1895年的那份遗嘱被最终存放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也就是说它是最终版本,也是要以它为准的“最后遗嘱”。

诺贝尔临终前签署的这份万众瞩目的东西,说到底是他对自己私人的东西做出的个人决定,可是,由于数额巨大,那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1896年,诺贝尔与世长辞,这份遗嘱的内容在1897年初公布于众:

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经过成熟的考虑之后,就此宣布关于我身后可能留下的财产的最后遗嘱如下: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变换为现金的财产,将以下列方式予以处理:这份资本由我的执行者投资于安全的证券方面,并将构成一种基金;它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将被平分为5份,其分配办法如下:一份给在物理方面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给做出过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在生理和医学领域做出过最重要发现的人;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做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学奖金,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生理学和医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授予;文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授予;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一个五人委员会来授予。我的明确愿望是,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的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理的遗嘱,一概作废。

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

1895年11月27日

没曾想,这份本来造福全人类、大公无私的遗嘱却引起了社会的一片批评与谴责之声。其主要原因是诺贝尔在这份遗嘱中取消了分赠亲友的部分,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用于设立奖励基金。

报界公开地鼓励亲属上诉,反对它的理由主要是“法律缺陷”和“不爱国”。报界说,一个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这笔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也没有给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纳维亚人获奖的优先权,反而要瑞典承揽额外的工作。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士指责说,诺贝尔设立奖金支持个别杰出人物,无助于社会进步。他们认为,诺贝尔的财产来自劳动和大自然,应该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益处。

而对法律缺陷的批评,一度让这份遗嘱面临失效。“高明”的律师们挑出的第一个毛病是,遗嘱中立嘱人是哪国公民没有明确说明。这样一来,不知道该哪个国家来判决遗嘱的合法性,更无法确定该由哪国政府来组织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了。这个指责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诺贝尔生在瑞典,成长在俄国,创业活动遍及欧洲,晚年也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有国籍的公民。律师们挑出的第二个毛病是,遗嘱没有明确指出全部财产由谁来负责保管。他们说,虽然遗嘱说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但又没有指定由谁来组织这个基金会。所以,可以认为,遗嘱执行人无权继承遗产,而继承遗产的基金会又不存在。最令人丧气的是,诺贝尔在遗嘱中委托瑞典科学院来评定物理学和化学奖金,可是院长汉斯·福舍尔却主张把诺贝尔的财产捐赠给瑞典科学院,福舍尔还拒绝参加研究评奖细则的会议。

经过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不懈而艰难的努力,1898年5月21日,瑞典国王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1901年6月29日,瑞典国会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

链接一:他到底有多少钱?

诺贝尔曾经说过他不喜欢经商,他厌恶商场中的尔虞我诈,然而他的的确确是个富人,他的财富甚至是当今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头名都无法媲美的,他有多少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巴黎期间,一个被他聘来做饭的法国姑娘要结婚,诺贝尔问她想要什么礼物,这位姑娘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别的都不要,只想要“诺贝尔先生本人一天所挣的钱”。这可难倒了诺贝尔,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一天挣多少钱。然而,诺贝尔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他经过几天的计算之后,算出他一天大概能挣4万法郎。这样,他就把4万法郎作为结婚礼物赠给了那位姑娘。据说这笔钱在当时的价值,仅靠它的利息就可以让这位姑娘舒心地过上一辈子。

也许,这只是一个传闻,但是,从诺贝尔开办的实实在在的工厂,就能真真切切地了解他难以计数的财富。从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间,诺贝尔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雇工多达万余人,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诺贝尔跨国公司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各国的公司和工厂被改组为两个国际托拉斯:英德托拉斯和拉丁托拉斯。这是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

经过多人几年间在多国之间来回奔波,诺贝尔的遗产数额终于在1900年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诺贝尔在各国资产变换为现金后的一个主要清单如下(这是一个在诺贝尔资产变换现金过程中已被大大地贬值和打了折扣的清单):

瑞典5 796 140.00;挪威94 472.28;德国6 152 250.95;奥地利228 754.20;法国7 280 817.23;苏格兰3 913 938.67;英格兰3 904 235.32;意大利630 0.10;俄国5 232 773.45;总计:33 233 792.20瑞典克朗。

遗产变换为现金的总额33 233 792瑞典克朗,约为920万美元。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诺贝尔的这笔遗产确实都是一笔巨额遗产。

这样一位超级富人和发明专家,当有人要他写自传时,他没有提到他骄人的财富,而是谦虚地写道:“下面的记载,依我看是最漂亮的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他呱呱坠地时,他那可怜的生命,本可断送于一位仁慈的医生之手。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清洁,从不累及他人。主要的过失:没有太太,脾气很坏,消化不良。唯一的愿望:不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祭拜财神。”他的财富直到他离世百余年也仍然在无私的鼓励和激发着人类的创造活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真正的富翁所为。

链接二: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1901年,国际性的诺贝尔基金成立,并颁发了第一个奖项。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医学或生理学、文学、和平等5个奖项。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三百周年之际,该银行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了“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是在颁奖的上一年初秋开始的,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照诺贝尔奖章程提出候选人的机构发出请柬。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自己提名者无入选资格,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项那一年的2月1日以前以书面通知有关的委员会。从每年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必要时委员会可邀请任何国家有关专家参与评选,在9—10月初这段时间内,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颁奖机构,颁奖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做出最后决定。奖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

按章程规定,获奖者每年除了可以获得当年颁发的那份数额可观的奖金之外,还可以获得一枚金质奖章和一份获奖证书。由于诺贝尔基金的主要基金每年是变化的,其基金所得纯收入也就每年有所不同,因此每年的每项奖金数额也就各不相同。例如,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每项奖金的数额约为15万瑞典克朗,约合4.2万美元;80年代之后,每项奖金的数额增加到100多万瑞典克朗;到了90年代,每项奖金数额又有较大增长,1993年每项奖金为670万瑞典克朗,约合84万美元。1996年的每项奖金已增加到740万瑞典克朗,约合112万美元。

金质奖章约重半磅,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

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为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鲜花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

“爱情嗜血者”——凡·高

凡·高(1853—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尤其为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所取法。一生穷困潦倒,他的画作在他生前没有得到赏识;而在他死后,其作品身价倍增。他的代表作《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昂贵的艺术作品行列。

凡·高,一个极具绘画天赋的人,他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美术教育和训练,却创作出了许多让后人惊叹的画作。他的一生活在一个可怕的预言中,辗转漂泊,饱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的生命中注定与“爱情”两字无关,相反却充满了鲜血、自虐,他说:“要知道爱情是嗜血的,谁愿意接受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