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相克与相宜百科大全
7638500000020

第20章 日常饮食与常见病(5)

肝硬化及腹水患者忌用油煎、炸、炒及烧烤食物。这是由于脂肪燃烧后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丙烯醛,它经血液循环至肝脏,刺激肝实质细胞。这类食品有炸猪捧、牛排、油条、油炸鸡、烤鸡鸭、烤羊肉、油炸花生等。

肝硬化与酒

酒在体内的代谢都在肝脏中进行,当肝硬化时,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如再度饮酒,必然加重肝脏负担,故肝硬化患者不宜饮酒。

肝硬化与强烈刺激性调味品

强烈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辣油、大葱、大蒜、咖喱、味精、芥末、桂皮、茴香等,都要在肝内进行代谢,故肝硬化患者不宜食用。如系脂肪肝而引起的肝硬化,更必须少吃甜食。

肝硬化与过硬食物

患肝硬化时,肝脏的阻力非常大,流入肝脏的血流压力会不断地增高,导致食管下段和胃底部的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仅由一层黏膜所支持,如遇粗糙、坚硬的食物摩擦,便会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从而造成危险。因此干硬食品如饼干、干炸鱼、核桃、栗子、杏仁等,必须禁食。如需食用,必须用水泡软或加工成细末再食。另外,吃鱼时,要注意鱼刺,以免鱼刺刺破食管而引起出血。

脂肪肝与猪肉

猪肥肉是一种富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每100克猪肥肉中脂肪的含量高达90.8克,这种高动物性脂肪食物,脂肪肝患者吃了容易加重病情。

脂肪肝与鸭蛋

鸭蛋是一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每100克鸭蛋中所含脂肪14.7克,而蛋白质为13克,其固醇为634毫克,尤其是蛋黄,其胆固醇含量可高达1522毫克。如果长期服用高胆固醇食品,对预防脂肪肝也是不利的。

与糖尿病相克的食物

糖尿病与含糖量高的食品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囚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因此糖尿病患者忌吃含糖量高的食品。这些食品有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汁、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各种市售果汁、甜饮料、冰激凌、甜饼干、蛋糕、果酱、甜面包、面粉、大米以及糖制的各种糕点等。

糖尿病与肥肉、油炸食物

肥肉、油炸食物属于高脂肪食品,食用过多,极易形成肥胖症。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功能降低,不利于本病的康复。

糖尿病与酒类

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禁食之品,酒中所含的酒精在体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而长期饮酒对肝脏也不利,并容易使血中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升高。酒对服用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氯碘丙脲等)的患者,会产生心慌、气短、面颊潮红等不良反应;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如空腹饮酒会引起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及高血压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早,病情发展快,长期饮酒会加速其提前发生和发展,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糖尿病与高蛋白饮食

因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可在体内生成酮体而加重中毒。酸中毒对于糖尿病患者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蛋白饮食如乌鸡、螺蛳、牛奶、牛肉均不宜吃。

与胆囊病相克的食物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含脂肪类食物

胆道疾病的发作常发生在饱餐(尤其是油腻食物)后的晚上或清晨,这是因为消化脂肪需要大量的胆汁,而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的炎症及胆内结石的存在,在胆囊急速收缩时会产生疼痛,如遇结石梗阻,则绞痛更为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过食脂肪后,会出现隐痛,并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嗳气、腹胀、厌食油腻等症。所以本病患者每日脂肪量应限制在40~50克之间,应禁食肥肉、油炸鸡蛋、猪油、黄油、奶油等,最好食用植物油。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酸性食物

醋、杨梅、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可刺激胃及十二指肠分泌胆囊素,从而引起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过冷过热的食物

过烫的食物或汤水,过冷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镇饮料、冰咖啡以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人后会导致胆道括约肌的痉挛,从而引起胆囊区的隐痛或绞痛。因此胆囊病患者应禁食过冷过热的食物。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糖

因糖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促进胆结石形成。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茶、咖啡、辣椒、芥末、胡椒、花椒等均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分泌物增多,使缩胆囊素增加,导致胆道、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受阻而诱发胆绞痛,所以应禁食上述食品。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高胆固醇食物

胆固醇的代谢需要肝脏进行大量的工作,如代谢不完全,又成为结石的重要原料。有研究证明,胆结石的主要成分90%~99%系胆固醇构成,所以限制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可调整胆固醇代谢障碍,防止结石形成。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如猪脑、牛脑、猪腰、猪肝、鸭肝、牛肝、羊肝、猪肚、猪心、鸡鸭内脏等,其他还有蚶肉、蟹黄、螃蟹、鲫鱼、咸鸭蛋、鸡蛋黄、鸭蛋黄、鸡蛋粉、水发鱿鱼、虾皮等。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产气食物

胆囊炎患者常因胀气而病情加重,所以胆囊炎患者对易产气的食物必须忌食或慎食,这类食物有大豆、豆制品、炒蚕豆、土豆、红薯、芹菜、韭菜、毛笋、蒜苗等,其中一些粗纤维食物还能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导致胆囊强烈收缩,引起绞痛。

胆囊炎和胆结石与螃蟹

螃蟹中含胆固醇量很高,胆囊炎患者如果食用螃蟹,使体内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这样,可促使胆结石的发生。另外,胆结石病人同样不宜吃螃蟹。

胆囊病与花生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需胆汁去消化。胆囊切除或胆囊炎患者,贮存胆汁的动能丧失或减弱,如食用花生,没有大量的胆汁帮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另外,由于没有胆汁贮藏,必然会增加肝脏分泌胆汁的负担,日久天长,将损害肝脏功能。

与心血管病相克的食物

冠心病与烈性酒

因酒精可使表皮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血压波动,心肌供血减少,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冠心病患者绝对禁止饮烈性酒。

冠心病与螃蟹

每100克螃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冠心病患者忌吃螃蟹,否则会因胆固醇过高而加重病情。

冠心病与浓茶

浓茶能兴奋大脑,加快心跳,或导致失眠,有损体质。因此,冠心病患者宜喝淡茶,忌喝浓茶。

冠心病与高脂食物

冠心病患者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使血脂过高,增加脂质沉积,导致血管壁增厚,压迫心肌,加重病情。平时应多食含有维生素C和少量钾盐及清淡的营养食物。

脑血管病与狗肉

狗肉是营养丰富的佳品,而且别有风味,但并非人人皆宜食用。脑血管患者食用狗肉就对身体有害。

因为脑血管患者一般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狗肉热性大、滋补强,食后会促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因此,脑血管病人不宜吃狗肉。此外,心脏病、高血压病、卒中后遗症等均忌吃狗肉。

脑血管病与鹌鹑蛋

据测定,在各种食品中,鹌鹑蛋含胆固醇比例最高。每100克鹌鹑蛋内就含有3640毫克胆固醇,而每100克豆制品、鸡蛋清和海参的胆固醇含量为零。其他食品中,牛奶为13毫克,瘦猪肉为90毫克,鸡蛋黄为1700毫克。也就是说,鹌鹑蛋的胆固醇含量是牛奶的280倍,瘦猪肉的60倍,鸡蛋黄的3.2倍。

人体内胆固醇的升高,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年人,尤其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食鹌鹑蛋为好。

高血压病与酒

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长期大量饮酒,更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高血压病与浓茶

高血压患者忌饮浓茶,尤其是忌饮浓烈红茶。因为浓茶中所含的茶碱量高,可以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而饮清淡绿茶则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高血压病与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潴留可引起细胞外液增加,心排出量增多,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

高血压病与辛辣和精细食物

辛辣和精细食物可使大便干燥难排,易导致大便秘结,患者排便时,会使腹压升高,血压骤升,诱发脑出血。所以高血压患者禁用辛辣和精细食物。

高血压病与动物性蛋白质

高血压患者应限制或禁止动物性蛋白质(如动物肝脏、蛋类等)的摄入,因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平常饮食可选用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等。某些蛋白质(如氨基乙黄酸、酪氨酸等)有降压作用。

高血压病与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长期食用油虾、肥肉、动物内脏等,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所以高血压患者应禁止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动脉硬化与猪肝

据分析,每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368毫克,是肥猪肉的3倍多,常吃或多吃猪肝,不利于动脉硬化症的改善。

动脉硬化与猪肾

猪肾又称猪腰子。据分析,猪肾中胆固醇的含量颇高,每100克猪肾中含405毫克的胆固醇。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吃猪肾,以防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加重动脉硬化症的病情。

动脉硬化与鸭蛋

凡是禽蛋,都含有大量的胆固醇,鸭蛋(尤其是蛋黄中)也不例外,常食或多食鸭蛋,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情都极为不利,很容易加重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情。

动脉硬化与白酒

白酒属于高浓度的烈酒,其火热之性,独冠群物。现代研究表明,白酒可使心率增快,长期饮酒者由于心脏的休息时间少,会使心脏扩大,导致心肌收缩功能日渐减退。

同时,白酒能使胆固醇和三酯甘油(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最终沉积在冠状动脉的内膜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的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与贫血相克的食物

贫血与茶

茶有助消化、帮助吸收营养的作用,但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服用补血药时,就不可饮茶。因为茶叶中含有的鞣酸可以与铁剂结合而妨碍人体的吸收,这就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了。

贫血与碱性食物

人体内如为碱性环境,就不利于铁质的吸收,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食物中铁的游离和转化,所以贫血患者应尽量少食碱性食物。这类食物有馒头、荞麦面、高粱面等。

贫血与大蒜

大蒜含较多的挥发性物质,可降低血糖,多食大蒜则会抑制人的胃液分泌,生熟品都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本草经疏》记载:大蒜“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沾唇”。贫血患者如果食用大蒜,将会加重病情。

贫血与油炸食物

贫血患者的胃肠功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恢复,油煎、炸的食物一方面大量营养成分被破坏,另一方面也影响消化吸收,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因此,贫血患者需要禁食油炸食物,如炸羊排、炸鸡、炸油饼等。

贫血与牛奶

由于治疗贫血的主要药物是铁剂,而牛奶中含磷较多,磷可与铁结合形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贫血患者不宜用牛奶补充营养,应多吃含维生素多的水果和新鲜蔬菜。

贫血与柿子

缺铁性贫血的人请不要吃柿子。因为柿子中的单宁酸会与铁结合,妨碍铁的吸收。

与咯血相克的食物

咯血与胡椒

胡椒大辛大热,纯阳食物,咯血患者不宜食用胡椒。《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故阴虚内热血证皆忌之。”《本草经疏》中也告诫:“血有热,与阴虚发热,咳嗽吐血,切勿轻饵,慎之慎之。”

咯血与花椒

花椒,俗称川椒,为性温辛辣食物。无论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还是肺结核咯血患者,都不宜食用。

咯血与生姜

生姜性温味辛,为最常用的调味食品,但咯血患者不宜食用。《本草经疏》记载:“阴虚咳嗽吐血,法并忌之。”清代着名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阴虚内热血证均忌之。”

咯血与桂皮

桂皮性热味辣,有助热上火之弊。而咯血之病多属肺经有火,故不宜食用。

咯血与狗肉

狗肉性温助热,为温补助阳食物,咯血患者不宜食用。

咯血与荔枝

荔枝性温,味甘酸,易上火助热。《食疗本草》中早就指出:“多食则发热”;《本草纲目》中也告诫:“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火病人尤忌之。”

咯血与杨梅

杨梅性温,易助热上火,促使咯血加剧。《本经逢原》中指出:“血热火旺之人不可多食,恐动经络之血而致衄也”;《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认为:“多食动血。”

与呼吸道疾病相克的食物

支气管炎与油煎、炸及不发酵的面食

因为油煎、炸及不发酵的食物不易消化,食后妨碍脾胃运化,消耗津液,助湿生痰,以致咳嗽、咳痰症状加重。无论是急、慢性支气管炎都应当忌食油煎食物。

支气管炎与温补食品

支气管炎常由外邪引起,所以急性期禁止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公鸡肉、麻雀、荔枝等。

急、慢性支气管炎与辛辣过甜食品

甜食和咸食摄入过多会刺激咽喉,诱发咳嗽;辛辣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摄食过多,在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出现黄痰、黏痰等症状时会助热化火,不利于控制炎症。过食油炸食物和肥肉以及糖果、奶油等过甜食品可助湿生热,致使痰多痰黏,不易咳出。所以患者宜吃高蛋白、营养丰富、清淡的食品。

支气管炎与甘酸食品

支气管炎患者不宜多食甘酸食品,如柑、椰子、樱桃等,因甘可生津,酸可敛津,均可聚生痰湿,又性凉。《医林纂要》说:“多食生寒痰。”支气管炎患者食用,则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少食或不食。

哮喘与多盐食品

哮喘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食盐过多会使哮喘发病率增加,或使病情加重。因为过多的钠会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据有关资料证明,食盐的销售量与当地支气管哮喘病死亡率成正比。

哮喘与海鲜

哮喘患者不宜吃海鲜。因为海鲜(如鱼、虾、蟹等)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后容易产生过敏,加重哮喘。

哮喘与酒

哮喘病人禁止饮酒。因为饮酒后酒精进入血液会使心跳加快,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的通气功能本来就较差,饮酒后会使咳嗽、气喘症状加重。

哮喘与致敏食物

有些食物食人后能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这些食物称为致敏食物。因人的体质不同,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也不同,常见的致敏物有鱼、白鳝、虾、蟹、鸡蛋、牛奶、花生等。凡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患者过敏反应的食品均应忌食,以免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与螃蟹

螃蟹性大凉,热病可食,寒证应忌食。正如清代食医王孟英告诫:“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慢性支气管炎与蚌肉

蚌肉性寒凉,味甘咸,慢性支气管炎咳痰色白多沫,多为寒痰伏肺,蚌肉等寒性食品都应忌食。

慢性支气管炎与柿子

柿子性寒,其味甘涩。《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外感风寒等皆忌之。”慢性支气管炎和久咳不愈的患者不宜食用柿子。

慢性支气管炎与荸荠

荸荠性寒味甘,慢性久咳的支气管炎患者不宜多食荸荠。唐代孟诜说:“有冷气,不可食。”《本经逢原》中还说:“虚劳咳嗽切禁,以其峻削肺气,兼耗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