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7639200000014

第14章 自然灾害(4)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的生物和饮水的人死亡,这种情况还算比较容易发现的。最危险的是汞、镉、铬、铝等金属化合物的污染,它们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水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污染使鱼虾大量死亡;污染还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生长迟缓和畸形,使鱼的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还有许多水产品因被污染而不能食用,许多优质鱼也濒临灭绝。污水还污染农田和农作物,使农业减产。污水对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危害也很大,它严重腐蚀船只、桥梁、工业设备,降低工业产品的质量。水污染还造成其他环境条件的下降,影响人们的游览、娱乐和休养。

中国主要河流有5万千米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80%的河流水质遭到破坏而不再适宜鱼类生存。由于城市和河流上游企业,包括高污染的造纸厂、制革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有毒物质的污染,黄河水目前含有众多金属和其他有毒元素,使得在其流经的许多地方,黄河水已不适于灌溉,更不用说供人类消费了。

随着工业化的速度超过污染控制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河水变得不适于灌溉。在人口稠密、高度工业化的长江流域,也许不是取水用于工业威胁到农业用水,而是长江水被工业污染得不再适用于农业灌溉。

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现在,清洁水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解决水质污染,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唤起全世界公众对水问题的重视,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人人都生活在下游”,旨在提醒人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时候,要考虑下游居民的利益。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水的问题更为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仍很严重。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充分暴露了我国江河堤防薄弱、江河湖泊调蓄能力低等问题。

海洋灾害主要有哪几种

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自然灾害中,那些源于海洋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两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达30~40吨。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大陆冰川或陆架洋滑入海中后断裂而成的巨大冰块中,露出海面的高度在5米以上者称为冰山。1912年4月14日午夜“泰坦尼克”号轮即是在北大西洋首航中撞上这种冰山而沉没的。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优势和不浮游生物种类的色素决定的。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时却呈绿色,硅藻往往呈褐色。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级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海啸对沿海地区的人、畜、树木房屋建筑、港湾造成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防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飓风

飓风又称台风、龙卷风,形成于赤道海洋附近的热带气旋。飓风常常行进数千千米,横扫多个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地球上风灾最严重的是加勒比海地区、孟加拉湾、中国、菲律宾,其次是中美洲、美国、日本、印度。南大西洋影响最小。其原因在于风源多出自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海域。

1999年9月“弗洛伊德”飓风袭击美国东部地区,造成至少47人死亡,自9月14日在美国东南沿海登陆后,一路北上,先后袭击了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纽约等州及首都华盛顿,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速最高达每小时约200千米,两天后降至每小时100千米以下,转变为热带风暴。“弗洛伊德”飓风所过之处,普降暴雨,造成许多地方被淹,民房受损,交通停顿,供电中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新泽西和弗吉尼亚州,飓风共造成150万户人家停电,新泽西州及华盛顿、巴尔的摩、费城和纽约等市的公立学校普遍停课,300万学生不能上学。此外,航班停飞,火车停运,造成数万名旅客滞留。在华盛顿,不少联邦政府部门只留值班人员,国会众议院的会议也推迟举行,许多活动被迫取消。

狂暴的“莱尼”飓风:1999年11月20日“莱尼”飓风以每小时217千米的速度袭击了维尔京群岛,并引发风暴和暴雨。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产生风力达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80多个,死亡人数约2万,经济损失超过80亿美元。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达10万以上的飓风灾难就达8次。

20世纪最大的飓风灾难发生在孟加拉。1970年11月12日,飓风夹带风暴潮席卷孟加拉,30万人死亡,28万头牛、50万只家禽死亡,经济损失无法计量。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在2004年印度洋地震大海啸灾难中,许多人不幸遇难,但也有一些人因动物的救助而奇迹生还。

聪明大象拯救多人:在泰国的蔻立海滩,驯象人但格有8头大象,是用来专供游人骑着玩耍的。那天,在海啸到来之前,他的大象突然骚动不安起来。大约是在大地震发生时(海啸还未到来),大象开始呜咽。36岁的但格和他24岁的妻子库拉达感到,大象是在用哭泣说着什么。但格说:“我感到吃惊,因为以前我从没听过大象哭泣。”很快,大象平静下来。但是约1小时后它们又再次嚎啕大哭,尽管驯象人试图使它们恢复平静,但它们就是平静不下来。

大象用粗大的象鼻把游客从地上卷起,再把他们放到背上,当时没有工作的大象也挣脱了粗大的锁链。负责帮助游客骑上象背的阿尼瓦说:“大象不听驯象人的指挥,它们只管朝山上跑。”大象驮着10余名外国游客,奔向该度假海滩背后的山林中。而在海滩上,不久后便有至少3800人被淹死,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人。就这样,大象凭着它们的预感救了那些游客的性命,使他们避免了与数以万计受害者同样的命运。

此外,在泰国普吉岛也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逃往安全的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女士说,当海啸引发的巨浪涌至普吉岛时,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救人英雄。大象的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将许多小孩抱到它的背上,使那些孩子成功逃生。

大蛇引路,女子救出幼童:在印尼班达亚齐难民营中,26岁的女子雷扎讲述了她在一条大蛇引导下救出一对双胞胎女童的事情。那天,雷扎所住的村庄遭海啸侵袭,慌乱中,一名身受重伤的妇女请求雷扎带上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离开。于是,雷扎背起两名女童逃命。正当雷扎与急流搏斗、不知如何进退之时,她看见一条大蛇在水上滑行,便跟着大蛇向前走。大蛇好像是在有意地引导她,最后她到达了安全的地方。雷扎说:“很奇怪,我并不惊慌。感谢上苍,靠大蛇引路,我总算走到水位只有1米高的地方。”被她救出的双胞胎女孩只是受了一些擦伤和撞伤,而她们的母亲却下落不明。

蟑螂出洞夫妇保命:海啸到来之前,澳门一对夫妇正在泰国普吉岛度假,住在海边的小屋里。突然,他们发现小屋中有大量蟑螂从墙缝、地板缝中爬出来。他们认为小屋的卫生有问题,便向酒店反映了这一情况。店方对此现象难以解释,便把他们夫妇二人重新安排到离海岸300多米远的酒店客房中。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夫妇进入酒店餐厅准备早餐后前往海边游泳时,海浪已经涌到海岸,并涌入酒店及附近地区。海水退却后,他们往海边察看,发现原本人住的小屋已经无影无踪,现场情况触目惊心。

台风为什么产生在热带海洋上

热带海洋是台风的老家,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在温度高的海域内,正好碰上了大气里发生一些扰动,大量空气开始往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这时上升海域的外围空气就源源不绝地流入上升区,又因地球转动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那样旋转起来。当上升的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只有热带的海洋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那里海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已经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开赤道有一定距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式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最后,是热带海面情况比中纬度处单纯。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两半球的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的地区。

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是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