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7639600000034

第34章 对文明的探索(5)

1921年,科学家们在赞比亚发现了一个人类头颅,据考古学家们分析,它属于尼安德特人头颅,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欧洲、北非及西非的一个族类,距今至少已有数万年了。奇怪的是这个头颅的左边有一个圆孔,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分析及考证后认定:这个圆孔是由高速冲击物所造成的。如果以现代人的科技而言,只有子弹才能造成这样的创伤。

头颅发掘的地点加深了这个谜的疑问,它是从离地面60英尺深的地下发掘出来的。这就是说,如果死者属于数个世纪以前的人,当时的枪械又是首次传入中非的话,它是不可能埋在这么深的地底下的。

在前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考古学家从地下挖出了一块已经绝种的古代欧洲野牛的骨头。它的头部也有类似弹孔的圆洞。这说明人类在几千万年前,已经能够使用比石斧更为锐利的武器了。然而那到底是什么武器呢?却是个令科学家们伤脑筋的问题。

这头野牛骨头的愈合面来看,还带来另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它是在受伤多年后才死去的。这无形中间接说明了人类当时已经施行“外科手术”了。

1975年,埃里希·邓尼肯拍摄了一部名为《关于未来的回忆》的纪录片,说在莫斯科古生物学博物馆里,一具数千年前的野牛头的眉间,有一个圆圆的小洞,其大小恰好能穿过一颗九毫米直径的子弹。这又是一个千古探索,在旧石器时代,难道有谁在用卡宾枪猎杀野牛不成?

“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探索

1900年复活节前不久,一队乘船出海的希腊采海绵的潜水员,因为遇到强烈的风暴,轮船偏离了航道,于是他们掉头向东北方向航行,前往安地基西拉岛最北端的宁静海面躲避。

风暴持续了一个星期,其间,船长派潜水员潜水寻找海绵,船上最有经验的潜水员史达狄亚提斯在42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古船,船上有许多物品。

到了1900年11月末,有人开始打捞这艘沉船上的东西,希腊政府派了一艘船协助工作,打捞工作持续了9个月。

8个月后,在船上捞获的全部珍品都存入了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馆内一位目光锐利的考古学家史泰斯在这批古物中发现一件状如现代时钟的铜制机械装置,后来称之为“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在它的一块碎片上留有古代雕刻,后来证实是在公元前1世纪期间刻上去的,雕刻保存最完好的部分与公元前77年前后的一份天文历类似。

1902年,史泰斯宣布:这件装置是古希腊的一种天文仪器。他的看法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至今尚未有定论。历史学家开始认为,古希腊不可能有这么高超的机械工艺,虽然在数学方面成就显赫,但古希腊并没有机械制造技术。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的发现,似乎要打破这一固有的观念。其后数年间,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那个如便携式打字机一半大小的机械装置是星盘,是航海的人用来测量地平线上天体角距的仪器;有的人认为可能是数学家阿基米得制造的小型天象仪;有的人认为机械装置如此复杂,不可能是上述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最保守的学术界人士甚至认为,机械装置是千年后从其他驶经该海域的船只上掉下去的。

1975年,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的奥秘终于被揭开,耶鲁大学的普莱斯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并在希腊原子能委员会的协助下,用丙射线检查机械装置的各个部位,了解了30多个铜齿轮的结构原理。他认为,这个装置是一台计算机,是公元前87年前后制造的,用来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这四件残缺的机械装置有结构复杂的齿轮、标度盘和刻着符号的壳板。普莱斯教授把它比作“在图坦哈门王陵墓中发现的一架喷气飞机!”这的确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有些人还在坚信,制造这个机械装置的根本不是古希腊人,而是来到地球上的外星球人。

无论怎样说,从另一方面,由于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重见天日,改变了世人对古希腊科技发展缓慢的固有观念。现在,专家们也承认机械工艺是希腊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机械装置也无疑是现代仪器的鼻祖。

天书“沃伊尼克手稿”探索

1912年,美国书商沃伊尼克获得一卷天书般的手稿,至今尚无人看得懂它。从获得它的那一天起直到现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贝耐克珍本书与手稿图书馆内,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打听那卷“沃伊尼克手稿”。

贝耐克图书馆收藏有无数的珍本书籍。一般人对“沃伊尼克手稿”特别感兴趣,是因为迄今尚无人完全看得懂。全稿用密码写成,连首屈一指的密码专家和语言学家也译不出来。

该手稿长255厘米,宽18厘米,约200页,所用的是上等皮纸,上面写满潇洒奇字,由一种别人见所未见的字母组成。稿中的插图也同样古怪,看来描绘的是植物、女人和天文图。由于文字和图书都不易理解,此手稿号称世上最艰深难解的手稿。手稿中植物插图甚多,因而不少研究者以为手稿可能是讲述植物疗效的论文,但是至今仍有许多不同的揣测。

1912年,纽约书商沃伊尼克宣称,他在意大利蒙德拉戈内学院的图书馆内发现了这卷稿子,该学院位于弗拉斯卡蒂市,是耶稣会出钱创办的。沃伊尼克就把手稿买下,携返纽约,着手追查其来历。稿内夹了一封信,是布拉格大学校长和杰出科学家马西于1666年写给着名学者柯切尔的。有了这封信,追查工作似乎容易得多。

马西在信中表示,他从“一位密友”处得到手稿,后转送柯切尔,因深信除了柯切尔,没有人看得懂。信内又说,根据可靠消息,这卷手稿曾属于1612年逝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鲁道夫花了600枚金币买下手稿,这笔金额在当时可算是大数目了。

马西信中最重要一点,是指出鲁道夫认为手稿作者是英国人培根。培根生于13世纪,在中世纪学术界享誉其隆,人称“超凡博士”。培根别具远见卓识,曾预言不少20世纪才出现的事物,如汽车、飞机等。他是数学和物理学专家,又是声望极高的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沃伊尼克手稿”会不会是培根最伟大的着作,谈及极其先进的科学理论,以致无法用普通文字写出来?沃伊尼克希望找到答案,于是将副本分送给感兴趣的学者研究,岂料学者大多对此一窍不通。他们起初以为手稿的密码相当简单,不难译解,研究起来才知道可不是那么一回事。

此后近60年,手稿的研究并无什么进展,到20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的布伦博教授着手研究这个问题,才有点头绪。他看到手稿内一些符号,想起在另一份文件中偶然见过一种图解,图解中以符号代表数字。

布伦博教授仔细查看手稿内若干页边空白,找到一些胡乱写成的算式,看来作者采用的可能也是数字代号。他在一处页边上找到一个图表,表上有26个符号,数目刚好和英文字母相等。表中那些符号及其排列次序,跟页边算式内的符号及次序几乎完全一样。

这是译解密码的线索吗?从1到9的每个数字,是否各代表26个字母中的3个?

“沃伊尼克手稿”中的文字大多证实为一种简化的拉丁文,词尾常为us,在这套密码中,布伦博用9来表示us。

这个图表是否就是手稿内所用的密码呢?手稿某页的插图画了一幅像胡椒的植物。布伦博用数目字代入插图下面所写的符号,得到757752。根据这些数字查对图表,正好拼出了胡椒的英文名字,用同样方法还译出了其他植物和星辰的名称。

“沃伊尼克手稿”的秘密仍未揭开。例如,原文的主要部分很多重复,而且看起来往往毫无意义。布伦博教授推测,那可能是一名炼金术士杂乱无间地写下的记录,尝试依照古法用神秘物质或炼金药点石成金。假如果真如此,那么炼金药的配方会不会就藏在这卷神秘难解的手稿里?要揭露“沃伊尼克手稿”的真相,看来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神奇“圣女像”探索

在墨西哥的格德罗普大教堂内的祭坛上方,有一幅圣女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观看。

这幅圣女像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原来是圣女的一双眼睛,这双眼睛的瞳孔会向所有的观望者们传情:她像有感受似的变化,高兴时瞳孔会扩大;憎恶或反感时瞳孔会缩小。如同心灵的窗口,向人们传达着她内心的微妙感情和信息。

这幅圣女像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美国物理学家坎培兰德教授在圣女像前做了一次令人惊奇的试验:教授拿了一条毒蛇呈现在圣女像的眼前,她眼中的瞳孔就突然缩小,像是感到愤怒和憎恶;当教授抱了一位美丽漂亮的小女孩来到圣女的眼前时,她眼中的瞳孔突然扩大了,尽管她面无表情、哑口无言,但从她的眼神变化中,透露出了她内心的欢喜和愉快。

这幅奇妙的圣女像出自何人之手,它又为何有如此动感及魅力呢?西班牙考古学家沙亚雷斯教授经过仔细考察,认为这幅圣女像创作于16世纪30年代,出自印第安人之手。美国摄影艺术家拉得里曼对圣女像做了详细的录像,他惊奇的发现:在她的眼里有奇怪的人影。另外,画家卡洛斯在认真临摹这幅圣女像时,用放大镜来观察,也发现了眼中的怪人影。

这一发现,惊动了各国的科学家,一些外科医生、五官科医生以及历史学家都来研究这幅圣女像。约有20多位专家来到格德罗普教堂,他们用150倍的显微镜仔细观察,证实圣女的眼睛中确实有人影,而且能辨认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印第安老人,他用右手捋着胡子,从他的眼神上看,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但圣女像眼神发出的光芒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科学家们怎样才能从中寻找出答案?人们对几百年前印第安人的绘画技巧深感惊叹,认为这是现代绘画艺术家们望尘莫及的。他们是怎样把人眼画活,并且做到画中有画呢?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美国的计算机专家汤姆拉普教授动用先进的计算机,把图像放大了3000多倍,在圣女像的双眼里又有了让人惊奇的发现:

她的眼里出现了15个人的图像:有做祈祷的半裸体印第安人,有手拿着帽子、披着披风的印第安老农在田地里耕耘,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美丽的印第安姑娘带着一群孩子在做游戏。这是神工妙笔也难以做到的,而且画面上的人物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真可谓是科学家们难以揭开的谜。

教堂的主管神甫告诉前来研究的科学家们:1973年8月的一天,他正在做弥撒,突然发现圣女像的双眼流出了泪水,不久,墨西哥南部就发生了地震。科学家们对神甫的话并不完全相信,认为他可能是在危言耸听,以便招揽更多的朝拜者。科学家是想要进一步研究、探索这幅神奇的圣女像是怎样绘制成的。

美、法两国的科学家们迫切希望弄明白一个问题:当时尚处于原始部落社会的印第安人,怎么可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绘制这幅令人惊讶不已的圣女像?这幅圣女像是什么人的杰作呢?

明代京城大爆炸探索

20世纪以来,接连发生了谜团重重的“通古斯案”和“亚马孙密林案”,突兀其来的大爆炸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其实,地球上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天空爆炸案。

1626年,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的第六年,中国明朝300年江山气数将要走到尽头。

5月30日上午9点左右,京城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突然,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打破了京城的平静。随即,一个巨大的火球从京城上空东北方向向西南直奔而来。只听得一阵震天骇地的声响——王恭厂的火药库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

整座京城烟雾弥漫,狂风四起,沿途的房屋、树木、家具、人畜纷纷被卷上高空形成黑压压的一片蘑菇云。

与此同时,强烈的地震也疯狂地摇撼着伤痕累累的京城。数千间房屋坍塌,房梁、橡木、砖瓦片如秋叶般四处撒落。

正在乾清宫用膳的熹宗皇上朱由校起初感觉宫殿在剧烈摇晃,他还未明白怎么回事,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吓得他魂不附体,在一个太监的搀扶下仓皇逃往交泰殿。

太监扶着皇上刚刚离开,乾清宫就梁散柱倒,侍奉皇帝用膳的太监被活活砸死。熹宗跌跌撞撞地逃到交泰殿,在一张大桌子下伏了下来,才逃过这场劫难。

这场由狂风、爆炸、地震共同侵袭的大劫难前后持续了2小时之久。当京城渐渐恢复平静,人们发现王恭厂附近地面出现严重地陷。陷坑长30米,宽约15米,深达7米。地面上一片狼藉,到处是血淋淋的场面。在紫禁城里,石附马大街一尊5000斤重的石狮子不翼而飞。后来,人们在城外的宝文具找到了它。它在空中“飞行”了好几千米;大木头被甩到七八十里外的密云县,有的人被甩到180公里外的蓟县……

在巨大的爆炸的同时,京城还发生了大地震,致使房屋倒塌,火光冲天,大树也被连根拔出。

这场灾难,使京城里死伤1万多人。奇怪的是:王恭厂虽遭到严重破坏,但它近邻的军械库却并未受到损失;距王恭厂较远的皇宫虽受到严重破毁,而王恭厂附近的寺庙、书院却破坏较轻。

这场灾难是什么引起的,由于当时科学还不发达,人们无从知晓。人们一般认为是王恭厂炸药库的爆炸所致。但在当今科学家看来,以王恭厂仅存的几百吨炸药,不可能造成那么大的损失。

多数人认为,那是一次大地震,爆炸是由地震引起的。但也有人怀疑,如果是地震,那么石狮、大木头和人怎么会被甩出那么远呢?

有人认为是陨石坠落引起的。

有人认为是飓风引起的。

也有人认为,是地震、火药和可燃性气体静电爆炸三者相结合引起的。

人们提出的20多种假说,每一种假说,都只能解释灾变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而不能做出全面的解释。

京城的大爆炸至今还是个谜,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探索。

几个世纪之前,这种莫名其妙的天空爆炸案在地球上再次发生。

1922年的一天,人们在印度旁遮普邦的印度河畔,挖掘出一座面积约85万平方米,可以容得下数万居民的古城废墟。人们惊愕地发现:整座城市四周筑有雄伟坚固的高大城墙;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座方形城堡。城内住房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多层楼房。住房之间道路畅通,主街道足有10米宽。街道旁边的人行道上,一根根路灯杆子像侍卫一样林立。房内都有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的通道。这些通道从楼上到楼下,再通入地下。

这么完美的古城建筑为什么会变成废墟呢?这样发达的文明为什么会毁于一旦呢?考古学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精彩画卷——5000年前的一天,一阵雷鸣般的巨响突然在古城上空响起。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一道道闪电像一条条火蛇般腾空而起,疯狂的旋风也接踵而至……宽广的大地在颤抖,美丽的城市在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