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7639900000082

第82章 学会经营,懂得管理(3)

无论你的真实价值如何,价值的标尺永远在别人手中。主动替自己做块招牌,适当放大自身的价值,你才可能被人所认可、所重视。

加鸡蛋

这家店以卖一种好吃的面着名,每天到这里吃面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看他家的生意好,另一商户也在附近租了一间门店开始卖面。

从表面看来,这两家对街而开的店没什么区别,都很干净,服务也都很不错,每天进进出出的顾客数量也差不多,但是结算当天的营业额时,新开的店总会比原来的老店要多出百十来块钱,而且天天如此。这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先走进了那家老店。

“加不加鸡蛋?”服务员热情地问我。

“不加。”我回答。

于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上来了,里面没有鸡蛋。我看看周围,绝大多数人的面里都没有鸡蛋。

晚上时,我又到那家新店去吃同样的面。

“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服务员同样很热情。

“一个吧。”我说。

不一会儿,面也上来了,里面窝着一个鸡蛋。我依然看了看四周,却发现绝大多数人的面里都有鸡蛋,或者一个或者两个,没有的很少。

这样,一天下来,新店比老店多卖出了很多鸡蛋。

看来,顾客进饭馆吃饭,其实是在做选择题,题目由自己出好,选项却由饭馆设定。而会不会经营,就看老板如何设定他的选项了。

大道理

当人们作决策时,其思维总会被第一信息所左右。设计出恰到好处又于己有利的第一信息,往往能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获胜。

一份情报

美国葛雷森公司的总经理阿瑟·戈登在察看最新的销售情况汇总时,有消息提醒他接收新邮件,他打开一看,原来是自己公司的商业顾问某情报公司发来的。邮件中列出了一串中国企业名称,然后解释道:以上企业是在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赈灾募捐晚会上举了牌子而未捐款的企业,其中有三家是贵公司的代理商或合作企业。据此,作为顾问公司,我们建议葛雷森取消这些中国企业的代理权,有合作协议的也应尽快终止。

对于这个提醒,阿瑟·戈登只是淡淡笑了笑,他认为对方未免太小题大作了。但是随后,他的表情又慢慢地严肃起来,他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这家情报公司,曾在20世纪50年代美军登陆釜山时向美国政府提供过“中国会出兵朝鲜”的研究报告,为此,杜鲁门政府曾付给它75万美元的咨询费用。既然有这样一个“前科”,那么它今天的研究成果就不应该被小觑。

正当阿瑟犹豫不决时,这家情报公司的总经理打来了电话,他这样说:“我们只是提建议,绝对不想干预葛雷森的正常营销,因此最后的决定权归您。不过,我们必须对您每年付给我们的50万美元顾问费负责。”

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怎样,阿瑟是否采纳了这家情报公司的建议,我们都无法推知。但从这个小小的建议中,我们却能深味出另一种提醒: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信誉时代,倘若有谁敢对这一点毫不在意,最后吃亏的必然不会是别人。而且,就算你只是偶尔露了一点苗头,也是会被察觉的,因为天下不存在不透风的墙。

大道理

信誉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力,如果经营者把这一点从理念中挖去,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全盘皆输的命运。因为欺骗他人会成为一种习惯,而受骗却永远不会成为习惯。

两名推销员

两家大型鞋厂分别派出了一名推销员去南太平洋某岛国考察市场,一名叫迈克,一名叫保罗。

他们在同一天来到了这个小小的国度,当天下午,两人谁都没歇便出去了。可是一路走来,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个国家里竟然没有穿鞋的人,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包括僧侣们,无一不打赤足。他们打听了才知道,原来这个国家的人根本就没有穿鞋的历史,甚至连“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得知这一事实,垂头丧气的迈克打电话给总部老板:“上帝,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呢?看来这里根本没有我们的市场,我明天就打道回府吧。”

而同样是面对这一情况,保罗却欣喜若狂地给老板发了这样的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竟然谁都没有鞋子,市场潜力巨大无比!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驻扎下去!”

两年过去了,这个岛国上的人都穿上了鞋子。因为做鞋生意,有很多人都发了大财,当然,获利最大的是保罗。

大道理

当感觉新市场难以寻找、难以开拓时,请闭上你抱怨的嘴巴,转换你思考的角度,因为新市场其实就在你的面前,就看你怎么发现它。

你需要割草工吗

静静的午后,劳伦太太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一位以替人割草为生的男孩。

“请问您需要割草吗?”表明自己的身份后,男孩问劳伦太太。

“哦,谢谢,我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劳伦太太回答道。

“我可以帮您拔除花丛里面的杂草。”男孩说。

“我的割草工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劳伦太太回答。

“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男孩又说。

“这一点我请的割草工也做到了,谢谢你。”劳伦太太似乎是微笑着说这句话的。

“那么,请问你还有什么割草工没有做到的活儿要干吗?”固执的男孩依然不死心。

“没有了,所有该割草工干的活儿,他都干了,并且干得很好。”劳伦太太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男孩放下电话时,恰逢一个伙伴来找他出去玩。

“给谁打的电话?”伙伴问他。

“给劳伦太太,问他需不需要割草工。”男孩回答。

“你不正在给劳伦太太做割草工吗?怎么还会打这个电话呢?”伙伴大惑不解地问。

“哦,我只是想知道劳伦太太对我做的活儿是否满意。”男孩说道。

不知道有多少企业和个人,都是等到失去顾客以后才后悔的。如果能像故事中的割草男孩一样事先了解清楚顾客的反馈,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大道理

时常询问顾客的满意程度,并了解哪些是自己做得好的,哪些是自己的不足之处,你才可能不断进步,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放哨的大雁

秋天来了,大雁纷纷往南飞,这个雁群是其中之一。每天晚上,它们都会聚集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栖息,然后按照雁首领的安排,轮流守夜放哨,一旦有人来了或者有其他敌情出现就鸣叫报警。

这天晚上,轮到这只叫小白的大雁放哨。看看其他兄弟姐妹都已经入睡,小白愈发警觉起来。忽然,它发现不远处的湖边上有火把被点亮了,“有敌情!”小白顿时嘎嘎大叫起来。熟睡的雁群听到警报,立刻扑棱棱地都飞了起来。可是当它们睁大眼睛往下看时,却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火把,静悄悄的草丛里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大家都埋怨小白,重新落回原处休息了。大概一刻钟之后,远处的火把又亮起来了,小白确信不是自己眼花,又嘎嘎大叫着把大家弄醒了。可这次还跟上次一样,看不到什么亮光!它们又都生气地抱怨了小白一顿,就又入睡了。

如此反复三四次之后,愤怒的群雁受不了了,纷纷追着啄它。小白疼痛难忍,蹲在再次进入梦乡的雁群旁边低低地哭泣起来,心想无论再发现什么情况自己都不叫了,免得再被啄。

忽然,一张大网从天而降,酣睡中的雁群被举着火把的猎人一网捕获,一只没剩。

原来,猎人熟悉了大雁的生活习性,故意用这种方式引得雁群失去警惕,然后趁机下手捕捉。可怜的群雁,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成了猎人的餐中美味。

这个道理,多像企业竞争中的一些场面啊。

大道理

在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中,对手的竞争行为总是防不胜防。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建立健全预警系统是必须的。但更关键的是,企业随时都应严阵以待,谨防片刻的放松给对手一战全胜之机。

财主立遗嘱

老财主没有孩子,看着自己行将老去,他开始考虑由谁来继承自己遗产的问题。在最近的亲人中确定了继承人的候选名单后,他决定拿出一笔钱试他们一试。于是,他便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阿伦1个金币,给了阿波3个金币,给了阿雷5个金币,然后告诉他们:按照你们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手中的金币吧。

阿伦拿这个金币做了自己最擅长的布匹生意,很快,就赚了10个金币。拿到3个金币的阿波,借此扩大了自己商店的规模,最终,他赚了3个金币。而拿到5个金币的阿雷,却美滋滋地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吃穿不愁,万事无忧了,所以每日吃喝玩乐,结果不出几个月便因为赌博而输了个血本无归。

半年后,财主把3位候选人叫到面前,问他们金币的用途。听了阿伦的汇报后,财主面露喜色;听完阿波的汇报,财主微微点了点头;而听完阿雷的汇报后,财主勃然大怒:“你这个蠢货!就是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也比你这样糟蹋强!”说完,财主便告诉管家把遗嘱上继承人的名字填成阿伦。

管家不解地问道:“阿伦自己有生财能力,阿波也是,只有一无所有的阿雷才最需要照顾,你怎么反倒一分钱不留给他,而全给了阿伦呢?”

财主回答道:“这正是我的经营之道: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更富;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大道理

在企业经营中,宁可锦上添花,也不要雪中送炭。因为只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希望获胜的战场上去,才能保证自己长盛不衰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经营者应擅长“抑弱扶强”。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有一小贩,在自己家门口做生意,不知为何,尽管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劳作,可是“发财”二字就是跟他无缘。这不,都七八年了,他家住的还是那三间破泥房。在妻子埋怨、邻人鄙视下,小贩一气之下收了摊子,跑去了千里之外的青海打工。

也许是做生意做惯了,刚来到青海,小贩就发现这里商机遍布。比如说,自己原来卖的海带,这里就几乎没有。确定这一点之后,他立即用身上仅有的一点儿钱联系到了原来的批发商,从他那里趸了好大一批品质不等的海带。

几年后,靠着卖海带,他成了那儿有名的海产品大王,还一家接一家地发展着连锁店。最后,他的生意还扩展到了新疆和西藏。

又过了几年,他带着妻儿“衣锦还乡”,去拜访父老乡亲。忽然,他发现那条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街道变了样儿,四下里全是外地人的店面,并且个个生意兴隆、顾客盈门。

“怎么回事呢?”他大惑不解地自言自语道,“我原来就是在这儿经营的啊,怎么就发不了财呢?”

“因为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啊!”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哦,我明白了。”受妻子那句话的点拨,他恍然大悟道,“看来本地的和尚不是不会做生意,而是太熟悉本地的情况,所以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大道理

过于熟知与了解之后,往往会产生倦怠与迟钝,影响人的才能的正常发挥。而陌生环境的新奇和刺激,多会给人以无限的灵感。因此,敢于走近陌生的人与事,是不断发现新出路、新机遇的捷径。

七僧分粥

在连续几年大旱的滕州,有一座寺庙也快揭不开锅了——整年颗粒无收,乡民都逃荒去了,谁还会来参神拜佛!

拍拍仅剩下的一袋米,老和尚决定以后数着米粒下锅,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难题:如何分粥。是啊,大家都想吃饱,可是僧多粥少,怎么分才最公平呢?

为了不让大家抱怨自己恃权偏心,老和尚便想用抓阄的方法来决定分粥之人,每天轮一个。但是一周下来,每个人都发现他们只有一天会吃饱,那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一看这个办法不行,大家便都建议由老和尚来分,毕竟他德高望重,修行已深。但是被温饱所逼,强权很自然地就产生了腐败。一时间,大家皆挖空心思去讨好、接近老和尚,甚至还有人暗地里搞贿赂,弄得整个寺院里乌烟瘴气的。

没办法,大家只好开会再商议解决方案,最后一致决定组成分粥委员会与评选委员会。可是到开饭时,两组委员会总是大肆扯皮,互相指责不公,弄得每次吃饭时粥都是凉的。

经过反复实验,大家终于都认可了一个办法:首先把粥盛到碗里,然后分给大家,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后拿剩下的一碗。这样,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会尽量分得平均一些。

这个办法实施之后,寺庙里一下子和气起来了,几个和尚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即便打点小嘴仗,也总会在拿粥吃的一瞬间化解开来了。

大道理

不同的分配制度,必然会衍生出不同的风气,既然腐败因特权而来,那就想办法把这特权分配给所有人。虽然世界上没有完全公平、公正的事情,但尽量保持如此总还是可能的。

伐木工人

一位伐木工人在伐木时,不小心被砍倒的树压住了一条腿,他拼命地向外挣扎,却无济于事。眼看着鲜血从腿上汩汩而出,伐木工人惊恐地感觉到了死亡的来临。怎么办?思索了片刻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十分痛苦的决定:砍掉已经被压断的右腿,然后迅速爬回家找医生。他这样做了,结果是他变成了残疾。

后来,所有来探望他的亲友均为他感到惋惜——原来结结实实的一个人,现在竟然成了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但是谁都没想到,在这件事上最看得开的竟然是伐木工本人。

他说:“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山间的小路上,老虎踏进了猎人设置的索套,挣扎了很长时间,它都没能使自己的脚掌从索套中解脱出来。眼看着猎人一步一步逼近,老虎一怒之下,奋力挣断了这只被套住的脚掌,然后忍痛离开了这个危险地带。老虎断了一只脚自然很痛苦,但却因此保住了性命,舍小取大,不还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吗?我之所以‘断尾求生’,正是源于这个道理啊!”

大道理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总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抉择时刻,究竟孰轻孰重,当然要以企业的长久发展与整体利益为标准。即便今日之痛刻骨铭心,也总比明日全盘皆输来得好。

我医术最差

一天,某富翁把天下名医莫枢请到家里做客。席间两人谈起家事,富翁才知原来莫枢兄弟三人都是医生。

“那你的两位兄长一定不如你医术高明吧?我看数你名气大了。”富翁问道。

“不,恰恰相反。我们兄弟三人中,我是医术最差的一个。”莫枢诚实地回答道。

“哦?这可太出人意料了。”富翁惊讶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是你长兄名气最大,中兄次之,而你最不出名才对。怎么事实会正好相反呢?”

“原因很简单。”莫枢笑道,“我长兄医术太高明,常常能够在病人发病之前便铲除了他们的病根。那时候,人们根本不以为自己有病,所以都误以为他只会些鸡毛蒜皮的小伎俩,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根本就是个骗子。而我的中兄,医术稍次于长兄,在病人发病之初才能发现病情然后进行治疗。这样,以为自己只得了点小病的人便以为他只会治些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而医术最差的我,只有在人们的病情严重时才能发现问题并进行医治。这时候,人们饱受了病痛之苦,一旦治愈便会对我感恩戴德,以为我的医术已经出神入化。这么一来,明明水平最差的我,名气反倒最大起来。”

大道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预防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具价值也更节省成本。可现实当中,由于人们本身的狭隘性,前者往往不如后者受重视。

新调来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