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76400000015

第15章 第二辑 混在社会的底层(7)

凤姐听了满面是笑,不由的止了步,问道:"怎么好好的,你娘儿两个在背地里嚼说起我来?"贾芸道:"有个缘故,只因我有个极好的朋友,家里有几个钱,现开香铺。因他捐了个通判,前儿选着了云南不知那一府,连家眷一起去,他便收了香铺不开了。把帐物攒了攒,该人的给人,该贱发的都贱发了,这贵的多分送了亲友。所以我得了些冰片麝香。我就和我母亲商量,贱卖了可惜,要送人也没有人家配使这些香料。因想起婶娘往年间,还拿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别说今年贵妃进了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所用也一定比往常要加十倍。所以拿来孝敬婶娘。"一面将什锦匣递过去。

要义之五:

贾芸明明是费劲巴力地得了十几两银子,煞费苦心地买了香料相送,临了却又远兜远转地扯出要到云南为官的朋友来,何也?要知道端着架子送礼,乃办事的第一大忌。或有人以为把手中捧出来的东西形容的贵重了,可以赢得收受者的好感,其实这样是把人情做轻了,突出了交换的意味,贬损了对方的身份。无论你的礼轻礼重,事大事小,最得体的说辞都是您帮了我大忙,这礼物只是顺便的一点心意。贾芸先说得了香料,因而想起婶娘来,抬高了王熙凤,又不显巴结着找事的急切。

贾芸礼又送得巧,话又说得明白,到此处,他的事儿也就成了七八分了。凤姐没有当场答应,那是怕他以为得了事管是因看在这点儿香料的份儿上,所以到第二天才把应允他管种花树的事儿坐实了。二百两银子的批票对牌领到手,拿出五十两来买花树,一百五拾两落到自家的口袋里,贾芸也不枉费了那些心机,陪了那些小话。

在缝隙里找生活

在古典的白话小说里,一直有种三姑六婆一类的人物。她们走街串巷,也利用身份之便出入豪门大家,察颜观色,见缝插针是其本等,现代职场的做人术,与之相比简直是业余对专业。

王熙凤是何等样人,多年来见云布雨,从不失招。但是功夫练得再到家,也总有一处是罩门,凤姐之短在于逞强揽事,贪酷,好排场。她这种薄弱环节,水月庵的老尼净虚是心知肚明的。求人办事,要攻其必守之地,他心思活动了,你便有了可乘之机。

那日凤姐下榻在水月庵的净室里,等众婆娘媳妇无事散去,身边只有几个心腹小丫鬟时老尼才趁机进言--这是入门小技,求人办事的人大抵都晓得。先说明所托何事:不过是一家姓张的财主,因为想攀更高的枝儿,要把女儿悔婚另嫁。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提前申明事成之后,张家情愿倾家孝敬。找人办事,如果你们只是泛泛之交,首先要把底子亮出来 。否则,他想问又怕失身份,不问又怕白费了气力,答对起来,不免吞吞吐吐,让你好半天也不得要领。

知道了虚实之后,凤姐儿接招。她听了笑道:"这事儿倒不太,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净虚老尼姑常年烧香,这点火候岂有看不出来的,凤奶奶这话,分明是想点明事是谁办的,供桌应往哪里摆。老尼索性把它坐实了:"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儿拿搪:"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作这样的事。"此时,是对症下药的时候了,凤姐儿素是逞强的,老尼姑便小小地激她一激:"虽如此说,只是张家已知我来咱们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要不说卑贱者最聪明呢,这话发了凤姐的兴头,立马表示,凭你什么事,我说行就行。

话也说了,事也应了,该打道回府了?且慢,下面还需收尾时紧要的一笔。虽然事儿有着落了,还需拿话给他抚抚胸、捶捶背。低头求人,索性低到底,即便你已送了重礼,也不能摆出交换的姿态来,咱们还得留下次见面的余地不是?瞧瞧人家净虚老尼的道行:"这点子事,别人的跟前就不知忙得怎么样了,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称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索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