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7650600000017

第17章 处世忍学(6)

当时,南方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有迷信鬼神风俗,不知是什么原因,大军开始向桂林南方进击的时候,常会看到鬼神的姿态。狄青心里想:“像这样进军的话,未来是胜是负,就很难预料了。”于是就假装信神,在拜神时说:“这次打仗还没有什么把握。”尔后就拿出100个铜钱对大家说:“如果我们会战胜的话,我把这些铜钱扔在地上,正面就会统统朝上!”站在旁边的一位官员劝告他说:“要是结果不如所愿,就影响部队的士气。还是不要信神信鬼的吧!”可是,狄青并不理会这些,在全军将士的千万人注视之下,他大手一抛,就把100个铜钱扔在地上。

许多士兵都注视着地面,突然,他们都挥起手来。原来扔在地上的那100个铜钱,全部都是正面朝上。这时,全军欢声雷动,震撼山野。狄青也非常兴奋,就命令左右的侍从拿来100个钉子,把撒落在地上的铜钱固定起来,并且亲自用黑而薄的织物覆盖起来,说:“如果这次能够凯旋归来,就感谢鬼神,再把铜钱收回。”

不久,狄青平定邕州后,率大军归来,按先前说的那样,派人把钱收了回去。他的僚属们一看,原来铜钱的两面全是相同的花纹。

狄青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假痴不癫”之计,取得了胜利。

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的弟子,共学兵法,曾有八拜之交,结为异姓兄弟。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诚谦厚。

一年,庞涓得知魏国惠王厚币招贤,寻求将相,不觉心动。于是,辞别了师傅下山去了。临行时,孙膑相送话别,庞涓说:“我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若有晋升的机会,一定会举荐你,共立功业。”

庞涓到了魏国,魏惠王见他一表人才,韬略出众,便拜他为军师,东征西讨,屡建奇功,败齐一战,声振诸侯,显赫之名无人能比。可是,庞涓却在心里妒忌着一个人,即他的义兄孙膑。因为他认为孙膑据有祖传“孙子十三篇”,所学胜己,一旦给了他机会,便会压倒自己,因此始终不予举荐。

鬼谷子与墨子相好,时常来往。一次,墨子往访鬼谷子,见到孙膑,交谈之下,叹为兵学奇才。墨子到了魏国之后,在魏惠王面前举荐孙膑,说他获得其祖孙武的秘传,天下无对手。惠王大喜,知孙膑与庞涓是同窗义兄,于是命令庞涓写书聘请。

庞涓明白,如果孙膑一来,必然夺宠,但是魏王之命,又不敢违抗,于是遵命修书,派遣使者去迎接孙膑。鬼谷子深通阴阳之术,已算知孙膑的前途得失,但是天机不可泄漏,给孙膑一个锦囊,吩咐必须到最危急时刻才可以拆开来看。

孙膑拜辞先生,随魏王的使者下山,登车而去。魏王见了,叩问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魏王大悦,欲拜为副军师,与庞涓一起掌握兵权,庞涓却说:“臣下与孙膑,同窗结义,膑实臣之兄,怎可以兄为副?不如权拜客卿,俟有功绩,臣当让位,甘居其下。”于是拜孙膑为客卿。从前,孙庞两人相往频繁。但此时相处,却没有当年那样真挚,因为庞涓心怀鬼胎,欲除义兄而后快,却因孙膑熟读孙武兵法,想待其传授后才下毒手。

直至有一次摆演阵法之后,庞涓不及孙膑,乃迫不及待,便开始用阴谋陷害孙膑,在魏惠王面前说孙膑身在魏邦,心怀齐国,有里通外国之虞。后来,更是假造证据,赚出孙膑手迹,骗教孙膑请假回齐,乃被魏王削其官位,发交庞涓约束监视。庞涓乘机落井下石,私奏魏王,说孙膑虽有私通齐国之罪,但罪不至死,不若砍掉他的双脚,以绝后患。魏王依奏,将孙膑膝盖削去,刺“私通外国”四字于其身。庞涓假装关心,试探孙膑,一心念着孙子兵法。孙膑慨然答应以竹简刻写出来。

服侍孙膑的仆人诚儿,从另一近侍那儿听说庞涓貌虽相好,心实相忌,便告诉了孙膑,孙膑想起先生嘱咐,打开锦囊,上写“诈疯魔”三字。

晚上,饭送来了。孙膑忽然扑倒在地,作呕吐状,一会儿又大叫:“你不可以要毒害我!”接着将饭盒推倒落地,把写过的木简用火焚烧,口里喃喃谩骂,语无伦次。诚儿不知是诈,忙奔告庞涓。次日庞涓看他,他叩头不已,大叫:“鬼谷先生,救我一命,吧!”庞涓说:“我是庞涓,你认错人了。”孙膑拉住庞涓的衣袍,不肯放手,乱叫“先生救我!”庞涓命左右将孙膑扯脱,才回府去。庞涓回府,心中还疑惑,认为孙膑是诈癫扮傻。想试探真假,命人把孙膑拖入猪棚里,猪棚粪秽狼藉,臭不可闻,孙膑披头散发,倒卧于屎尿之中。有人送来酒食,孙膑心知这是庞涓的把戏,怒骂:“你又来毒我吗?”将酒食倾翻在地,顺手拾起猪屎、臭泥送进口中。使者将情况回报了庞涓,庞涓说:“他已真狂了,不足为虑矣。”从此对孙膑不加防范,任其出入,只派人跟踪而已。

孙膑这“疯子”行踪无定,早出晚归,仍以猪栏为室,有时整夜不归,睡在街边或荒野,在外捡食污物,时笑时哭,没有人怀疑他是诈癫扮傻。这时,墨子云游全国,住在大臣田忌家里,其弟子禽滑厘从魏国来,得知孙膑之事,后又把这事告之齐威王。后齐威王用其谋,用假孙膑化装他在街上疯疯癫癫的,瞒过了盯梢,也瞒过了庞涓。不久,假孙膑也脱身回来,跟踪的人见孙膑的衣服散在河边,报告庞涓,都认为孙膑已投水死了,根本不怀疑他会回到齐国去。

孙膑秘密回到齐国后,仍然保密,不出名不露相。后来赵魏交战,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庞涓。韩魏之役,孙膑再以“增兵减灶”之计,诱敌深入,致使庞涓死于马陵道。

俗话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因为让聪明人假装糊涂,让勇敢的人装作怯懦,违背了人性天性,将会激起剧烈的内心冲突。原本很聪明的人,要装出一副痴痴呆呆的傻样,会被人污辱,内心必定痛苦。然而,假痴不癫在危险时也有其必要性。而这种一时的糊涂,往往可以赢得胜利和成功。

防人之心不可无——谨慎忍

蜷起你的爪牙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招致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在官场尤其如此。为官者最好能做到深藏不露。龙在潜伏的时候,爪牙永远是蜷缩着的;为官者在官场,也应收起你的利爪和锋芒。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在革命成功以后,领导者相互之间争权夺利,十分激烈,只有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他非常尊敬;对纳赛尔所提的建议,也从来没提出不同的意见;对于纳赛尔的话,他也总是唯唯诺诺。为此,纳赛尔称萨达特为:毕克巴希萨萨(即“是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时,我就会觉得舒服些。”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不露声色,表现也是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偶尔自己的公开态度稍有出格,他就会立刻纠正过来,与纳赛尔的一批信徒保持一致。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纳赛尔想隐退,将扎克里亚·毛希丁提名为继任者。但是,三年之后,考虑到顺从及危险性大小等理由,权衡再三,纳赛尔出人意料地选萨达特为继任者。出于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

1970年9月纳赛尔去世,埃及开始了一场激烈无比的权力之争。扎克里亚·毛希丁、阿卜杜勒·拉蒂夫·巴格达迪、阿里·萨布里、卡迈里·侯赛因、萨米·谢里夫这些人,既有潜在势力,又都大权在握,他们之间都互不相让。后来基于政治妥协,这些人把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捧上了总统的宝座。

当萨达特继任总统的职位以后,一反平日之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惊人之举。他自然是先排除异己,把毛希丁、萨布里等潜在对手革职或者降职,以稳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接着,实行了政治、经济改革。政治上实行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的政策。特别是在外交方面,1972年7月,他下令驱逐了在埃及的2万名苏联专家;1973年10月,向以色列发起了“十月战争”,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1974年6月与美国恢复了外交关系;1977年11月亲自访问以色列,打破埃及、以色列关系的僵局;1978年与美国、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由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等。这一系列的外交上的惊人之举,使他一跃而成为7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正是萨达特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才隐其锋芒,韬光养晦,终于登上了总统宝座,表现了非凡的才能。

明朝张崌崃任滑县县令的时候,有两名汀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还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处理有关耿随朝之事。”

原来,当时有位叫耿随朝的人,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说了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朱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于是二人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

张崌崃抑制住内心的恐惧与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而牺牲自己的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觉得很有道理。张公于是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人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就可以安然无恙了,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是既有利于你们,也害不了我吗?”

听了张公的办法,两个强盗更加赞同。就这样,张公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且取得了他们的合作与信任,同时一条计谋也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地说:“我如果不幸发生意外被抓去,就会很快地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非常感激他们,想拿5000两黄金当作他们的寿礼,以表我的心意。”

刘相昕了,不禁目瞪口杲,说:“这么多钱,到哪里去弄?”

于是张公说:“我经常看见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想请你替我向他们借。”于是拿出笔纸,一共写了九个人的姓名,正好数量符合。所写的这九个人,实际上都是武士。

刘相看了之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名单上所列出的九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无比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一样,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问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是对不起。”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听说金子到了,两位强盗又见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高兴不已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空档,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九个武士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其中一个来不及反应就被抓了,另一个自杀身亡。

张县令不露声色,从容镇定,深藏不露地诱盗贼上当,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钱财,又擒获了强盗。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之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子里面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其对自己的注视。

有一天,曹操约刘备人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当世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可都被曹操一一贬低。当时,曹操指出了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那么,谁人能当之呢?”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能称之。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以后,竟然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地俯身拾起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应答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深藏不露,在别人面前不夸张、炫耀、吹牛、自大,装聋作哑地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他的这种办法令曹操很放心。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言语行为。因此,做官的人,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

暗箭最易伤人

要做到深藏不露,还要匿壮显弱,把自己的优势藏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使对方上当,放松警戒。“暗箭最易伤人”,躲在暗处,以装糊涂来迷惑对方,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这样需要很大的忍耐力,争强好胜者是很难做到的。这需要先丢脸、先失败,在经过了一番痛苦的忍耐后,才达到最后的成功。

隋朝大将贺若弼,准备攻取京口,先以老马多不好使唤为借口,购买新船然后藏起来,又买破船50艘,放在港中。陈国人窥见到这些破船,就认为中原没有好船。贺若弼又命令沿江巡防的军队交接班时,都必须集中到广陵,并在广陵大列旗帜,旷野支帐。陈国人以为隋国的大军开来了,立即派出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过后知道并没有此事,原来是江防人员交接班,就不再戒备了。这时,贺若弼又沿江渔猎,人马喧噪,声势不小,陈国人以为对方是在打渔,仍然无动于衷。等到贺若弼的军队渡过了长江,陈国人始终没有察觉,最后被打败。

正是贺若弼不露声色,展示了自己的短处,而使陈国人放松了警惕,一则保护了自己,二则在不防备的时候予以攻击,最后取得了胜利。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大总管裴行俭讨伐突厥。起初几次,朝廷派人送的饷粮都被敌人半路劫走,行俭大怒,心生一计,就伪装300辆粮车,每辆车内埋伏壮士5人,各带长刀和劲弩。300辆车都用老弱的兵驾着,又暗中派精兵跟踪在后,车行不久,突厥兵果然前来抢粮,老弱的士兵假装逃生。于是突厥兵就把车赶到水草边,解鞍牧马。当他们正要从车中取粮食,壮士们突然从车中跃起,向敌兵冲去,跟踪在后的精兵也冲杀了上去,突厥兵几乎全被消灭。

裴行俭用的正是匿壮显弱之计。

司马懿装病夺权是一则有名的故事,目的在于迷惑对方,使其放松戒备,然后暗中图事,一旦时机成熟,便显出本领来,这招确实很灵。

魏明帝时,曹爽和司马懿同执朝政。司马懿被升做太傅,其实是明升暗降,军政大权落入曹爽家族。见此情景,司马懿便假装生病,闲居家中等待时机。

曹爽骄横专权,不可一世,唯独担心司马氏。正值李胜升任青州刺史,便叫他去司马府辞行,实为探听虚实。司马懿明察实情,就摘掉帽子,散开头发,拥被坐在床上,假装重病,然后请李胜入见。

李胜拜见后,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病到这般。现在小子调做青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答道:“并州靠近北方,务必要小心啊!”

李胜说:“我是往青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着说:“问我从并州来的?”

李胜于是大声道:“是山东的青州。”

“是青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