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7650600000047

第47章 处世中庸学(1)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大法

宰相肚里能撑船

吕蒙正,字圣功,北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好学有才,宋太宗太平兴国二二年开科取士,他位居榜首。入仕后,累迁著作郎、直史馆、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可谓扶摇直上。太宗、真宗朝曾三度入相,位极人臣。

吕蒙正为官最大的特点是质厚宽简,遇事敢言,不结党营私,以正道自持,了解他的人都不敢随便以私事相求。有一次,有一名官员想取悦于吕蒙正,以求得日后的晋身之阶,便把一枚家传古镜献上,据说这枚镜子可照二百里之遥。吕蒙正见了,笑着说:“这镜子是不错,只是我的脸只有碟子一般大,要能照二百里的镜子干吗?”虽然没有怒目相向,也没有厉声斥责,但平和的语气中显示的正直之气,已足以令送礼者汗颜。闻知此事的人无不为之叹服。

吕蒙正为人异常大度,一般人难以企及。他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时,一日上早朝,按惯例,宰执高级官僚率先入殿,一些职位较低的官员暂候侧殿。当吕蒙正走过侧殿时,帘内有人议论说:“这个姓吕的有何能耐,也能当参知政事?”在禁止喧哗的朝堂,这句话清晰地传人吕蒙正耳中,但他却不动声色,佯装没有听到,目不旁视地快步向前。同行的官员愤愤不平,令左右去查证一下说话者的姓名、官职,吕蒙正立即挥手制止。罢朝后,同僚仍在为刚才的事生气,后悔当时没有追问。吕蒙正却说:“此话固然不入耳,然而,一旦得知其人姓名,便终身不会忘记,以后同列朝堂难免心存芥蒂,于国事无益。还不如不知道,不去刨根问底,这对我个人也没什么害处啊!”面对如此宽阔的胸襟,同僚们还能说什么呢?

吕蒙正刚任宰相时,金部员外郎张绅知蔡州,因贪赃枉法被免除官职。有人对太宗说,“张绅是洛阳有名的豪富,怎第可能去贪求区区贿赂呢?吕蒙正在中进士前生活十分困窘,曾向张绅借钱而未能如愿,一直怀恨存心,眼下是在利朋职权,寻找借口报复张绅罢了。”太宗信以为真,便下诏让张绅复官,这是很失吕蒙正面子的事,而吕蒙正却始终以大局为重,不发一言为自己辩解。不久,吕蒙正罢相,考课院却查得张绅贪赃枉法的真凭实据,再次将他免职,太宗闻知,后悔不已。以后,吕蒙正再度入相,太宗不无内疚地对他说:“张绅果然是个贪官,已被免职。”吕蒙正仍然不为旧事辩解,也不乘机发泄被误解的委屈,一笑而已。连太宗皇帝也十分佩服他的肚量,曾私下赞叹:“蒙正气量,我不如也。”

封建时代,士大夫对家族所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光大门楣,光宗耀祖。身为宰相,吕蒙正若想为子孙谋要职,实在是易如反掌的事,但他在这方面同样表现得大度而无私。卢多逊为相时,其子以父荫入仕,一下子就得了个水部员外郎,以后,宰相之子入仕,差不多都以此为起点。吕蒙正入相,儿子吕从简也当补官,吕蒙正却上奏说:“当初我考中进士甲科,只授六品京官,天下有才能的人不计其数,不少人默默无闻一辈子也得不到一官半职,今天我儿子还幼年,就得此高位,我心中不安,恳求朝廷,只以我当初入仕时的官职授予他就足够了。”奏章呈上后,太宗仍坚持原来的意见,吕蒙正辞让再三,方得应允。从此,宰相之子恩荫只授六品京官便成为定制。有人说,此时吕蒙正如日中天,为子谋福来日方长,因此才会这样推辞。那么,下面的事又如何解释呢?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他因年老体迈,辞官回洛阳,真宗泰山封禅时路过洛阳,亲临吕府,赐赍有加,并问他:“卿的几个儿子中,哪一个可用?”来日无多的吕蒙正,如要为儿子谋职,此时不说更待何时?但他却回答说:“臣的儿子,豚犬而已,都没什么才能。不过,侄子夷简,现任颍州推官,此人倒是宰相之才。”这就是仁宗朝三度入相的吕夷简,才能平平的,哪怕是亲生儿子也不推荐;而确有治国之才的,也不因为是自己的侄儿避嫌不言,这就是吕蒙正的气度为国之心可鉴日月。

作为宰相,一言九鼎,但吕蒙正没有公报私仇,没有因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名留青史,理所当然。

出以至诚,不怕没有权威

汉武帝自元光六年到元狩四年这十年间,对北方匈奴的征战连连。主将卫青是位常胜将军,以沙场上的战绩流芳百世。他一生出击匈奴七次,杀死及俘获匈奴共五万人。

元狩元年春天。卫青出兵定襄,合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平陵侯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斩胡首数千级而还。月余全军复出定襄击匈奴,再斩万余级。

但是这一役中,苏建、赵信一同率三千多名骑兵出巡,遭遇单于的军队,激战一天后,士兵牺牲殆尽。赵信原为胡人,降汉立功封侯,但这次被匈奴引诱,遂降单干,右将军苏建只身逃回。

议郎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未尝斩杀过副将,现在苏建抛弃军队,可以杀他以显示大将军的威严。”

长史安说:“不可以。苏建以数千个骑兵去抵挡数万个敌兵,力战一天下来,士兵都不敢有异羽。如今他脱险回来,将军反而要杀他,岂不是明示后人,以后遇到这种事不能回来。”

卫青明白地说:“我以赤诚之心带兵不怕没有威严,周霸说杀苏建可能显示我的威严,实在不是我的本意。而且,虽然我的职权可以斩将,但以我所受的宠信,敢在塞外专杀,应该送回京师,请天子裁决,并可藉此训示为人臣者不能专权,这不是很好吗?”

于是把苏建押解到京师,武帝果然赦免,将他降为庶人。

卫青是武帝皇后卫氏的弟弟,他的母亲在武帝的姐夫平阳侯曹节府中做女佣时,和府中总管郑季所生。

有一次跟人出门,有人见他长相威武,对他说:“你是个贵人,将来可做官封侯。”可是卫青不在意地笑说:“做人家奴才,不挨骂挨打就很高兴了,哪敢妄想以后当大官?”

他虽因姐姐富贵而起,掌握兵权数年,受到无比的宠信,封到武官最高职位的“大司马”,武帝始终对他没有起过疑心,属下也不嫉恨,同僚未曾排斥,确是很难得的境遇。这些都应归因他能避开权威,远离嫌隙所致。

斩将,或可立威,刺激军队奋进,甚至可图胜利,建树显赫功劳,然而,确实不如以赤诚带兵。想想自己的出身,看看此时的职责任务,如何自恃功大,砍人家的头,只要尽到自我的本分,也就可以了。

没有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如果一次失败就取其人头,日后谁还敢给你卖命,卫青深谙此道。

曹彬成为第一良将的哲学

在宋王朝开国的几十年问,能够率兵南征北讨,堪称良将第一者,当属曹彬。

后唐长兴二年(931年),成德军都知兵马使曹芸家中生有一子,取名曹彬。这个孩子满周岁时,他的父母拿来很多玩具给他玩,看他拿些什么。小曹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一会儿又取一方印,对其他的东西则视而不见,大家都认为这个男孩不同寻常,以后一定是个定国安邦的人才。

曹彬字国华,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少年时气质淳厚,后汉时为成德军牙将。他的姨母为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郭威代汉称帝后,把他召到京城,任供奉官,隶周太祖养子柴荣的帐下,以端庄谦恭著称于将帅之间。

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曹彬曾出使吴越,使命完成后便急返汴京(今河南开封),吴越国私人送的礼物,他一概不收,吴越王派人用快船追来送礼,连追四次,曹彬都予以回绝。最后实在无法推辞,他才说道:“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把礼物收了下来。还朝后,他却把礼物交给官府。世宗听说后,强迫他收下;没办法,他才带回家中,但是自己却不留一钱,全部送给亲戚和部下。

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因为他是后周围戚而不加信任。先前在后周时,宋太祖统帅禁军,曹彬对其持中立不倚的立场,没有公事从不登门,群居宴饮的事,他也很少参与。建隆二年(961),宋太祖把他从平阳(今山西临汾)召回,问道:“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曹彬顿首说:“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其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宋太祖原谅了他,任命他为客省使。命他与王全斌、郭进一起率领骑兵攻打河东乐平县(今山西昔阳),获胜而归。

乾德二年(964年),宋朝廷大举出征讨后蜀,曹彬被任命为归州路副都部署刘光义的都监,率军分兵合击。刘光义、曹彬这支军队人峡路,连破松木、一三会、巫山等寨,很快便兵临白帝庙西面。随后又破夔州及万、施、开、忠等州,又入遂州(今四川遂宁)。一路上,部将们都想屠城抢掠,曹彬严加禁止,诸将才未能逞凶肆欲。因为他对将士约束甚严,从峡路进军的兵马,一路上秋毫无犯。宋太祖听说以后,高兴地说:“吾任得其人矣。”特令嘉奖。

乾德三年(965),后蜀主孟昶出降,宋军入城都,主将王全斌及副将崔彦进、王仁赡等人日夜宴饮,不理军务,任部下抢掠女子、财物,后蜀百姓深受其害。曹彬多次请求撤军,王全斌不听,终于导致蜀军全师雄等人反叛。当时尚有蜀兵1万人驻扎在成都城南,王全斌等恐怕这些降兵响应全师雄,便将三万蜀兵调到成都夹城中全部杀死。曹彬坚决不赞成这种作法,王全斌不听。曹彬虽难以违抗军令,却以不签字来表示反对。

宋太祖知道杀后蜀降兵之事后,将入蜀将领召回问罪,诘问说:“如何敢乱杀人?”又说:“曹彬但退,不干你事。”曹彬坚决不走,说道:“是臣同商议杀戮降兵,朝廷问罪,臣首合当诛戮。”宋太祖听曹彬这样说,因而原谅了平蜀的所有将领。

后来,宋太祖准备征讨南唐,召来曹彬和潘美,对曹彬说:“更不得似往时西川乱杀人。”曹彬此时才对宋太祖说:“臣若不奏,又恐陛下未知。曩日西川,元不是臣杀降卒,缘臣商量,固执不下,臣现收得当口文案,元不著字。”太祖拿来看过,有些不解,问道:“卿既商量不下,何为对朕坚自服罪?”曹彬回答说:“臣从仞与王全斌等同奉陛下委任,若王全斌等独罪,臣独清雪,不为稳便,臣是以一向服罪。”太祖还是不明白,又问:“卿既自欲当罪,如此又用留此文字?”曹彬答道:“臣初从谓陛下必行诛戮,臣留此文书令老母进吴,乞全老母一身。”从此后,宋太祖更加钦佩曹彬的为人,深知他为彬彬君子,准备委以重任。

在灭后蜀和南汉之后,经过几年的准备,宋太祖决心讨平江南大国南唐。他将征讨南唐的任务交给曹彬,任命他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榷都部署,名将潘美、曹翰、李汉琼等为副将。

临行前,宋太祖对曹彬说:“南方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略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需急击也。”并且交给他一口尚方宝剑,说:“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潘美等人听了都大惊失色,不敢仰视。宋太祖因王全斌征蜀滥杀,悔恨不已。他知曹彬仁厚,所以这次派曹彬击南唐。还有一种说法,说曹彬等人临行,宋太祖在讲武殿设宴,酒过三巡,曹彬等人跪在太祖床前,请求指示。宋太祖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交给曹彬说:“处分尽在其间,自潘美以下有罪,但开此,径斩之,不需奏禀。”待南唐被平定后,没有一个违反军令。还朝后,宋太祖又在讲武殿设宴,酒过三巡,曹彬和潘美又跪在太祖坐前说:“臣等幸无败事,昨授文字,不敢藏于家。”说完,把临行前太祖交给他们的信封递了上去,太祖慢慢地打开信封,原来是白纸一张,众人为之一愣,君臣相视哈哈大笑。

曹彬率大军南征,进展神速,先后攻占铜陵、当涂、芜湖、直抵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附近)。败南唐二万余人,生擒一千余。又把先前在石牌镇架设的浮桥移至采石。三天便架设成功,尺寸不差,宋大军过江,如履平地。南唐主李煜最初不相信宋军能够在长江上架桥,宋军渡过长江,南唐君臣才真的害怕了。

宋军节节胜利,很快便逼近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率领自己属下军队渡过秦淮河,抵南岸在巨型战舰上装满芦苇,顺风放火,攻拔了南唐守军的水寨。不久,潘美又击退夺取浮桥的南唐军队。随后,宋军便包围了金陵。

当初,南唐谋臣陈乔、张洎劝后主李煜坚壁清野,待宋军师老兵疲后再反击。所以,宋军入南唐境内之后,李煜并不紧张,终日在后苑与僧、道之士讲经说易。有紧急军情,几个近臣又隐瞒不报,宋军包围金陵很长时间,他尚且不知。一天,他亲自到城上巡视,发现城外布满宋军营垒,旌旗蔽日,吓得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为臣属所骗。他下令将主将皇甫继勋处死,召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贇人授。朱令赟率十万上江兵进驻湖口,不敢前进,拥兵自保。

开宝八年(975)秋七月,宋太祖认为江南卑湿暑热,军中多患疾疫,准备退兵。正好权知扬州侯陟入朝,谈到金陵已指日可下,宋太祖才下决心继续围城。

南唐后主李煜多次催促朱令资率军来援,朱令赟无奈,急率十五万大军东下,乘长筏、巨舰筏长百余丈,战舰大者可容纳上千人,顺流而下。宋太祖令王明在江洲及岸上立很多巨木,形同帆樯。朱令赟不知是诈,误以为宋军设下埋伏,不敢贸然进发。当时江水较浅,大船难行,朱令赟乘坐的大船高十几层,更是进退不便。至皖口,遇宋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刘遇,双方交战,朱令赟下令以火攻击宋军。突然,北风骤起,大火反而烧了自己,南唐军大惊,四处逃窜,朱令赟及部将都成了宋军的俘虏。金陵盼望已久的唯一援军也被消灭,从此更加岌岌可危了。

宋军本来早就可以攻入城中,曹彬下令,只围不攻,以避免双方将士、百姓不必要的牺牲。从春至冬,宋军包围金陵近一年。城中官民不能出城,粮草断绝,出兵即败,士气十分低沉。

曹彬始终采取迫其出降的方针,多次延缓攻击的时间。他累次派人告知李煜说:“此月二十七日,城必破矣,宜早为之所。”李煜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宋军约定让儿子入宋朝廷为人质,但却很久都不出来。曹彬再次派人入城说:“郎君不需远适,若到寨,即四面罢攻矣。”李煜认为金陵城池坚固,宋军很难攻破,又拖延说二十七日使可出城。曹彬最后一次警告说:“若二十六日出,亦无及矣。”李煜仍然不信宋军能破城。

先前,宋太祖多次派人告谕曹彬,不要滥杀无辜,不得已而攻城,即使南唐军拼死抵抗,也不要伤害李煜及其家人。将要攻城之日,曹彬突然生病,不入帅府处理军务。从将都前来探望,曹彬说:“余之病非药石所愈,须诸公共为信誓,破城日不妄杀一人,则彬之疾愈矣。”众将都答应遵守约束,为了确保将士们的执行不误,他又与众将焚香宣誓。见众人信誓旦旦,曹彬的病也完全好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下令全线攻城,金陵外无救兵,内少粮草,早已不堪一击。曹彬率大军列队入城,直抵李煜宫城。李煜奉上降表,带领群臣迎拜在宫城城门之下。曹彬当即派一千精兵守住城门,下令说:“有欲入者,一切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