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咳喘病配餐宜忌
7652700000033

第33章 生活方式与咳喘病宜忌(5)

2)体向左转,到左边后再换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时重心左移。作四个八拍。全身要放松,上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臂腿腰的动作要协调、缓慢,呼吸要自然。

(5)第五节,托天呼吸自然站立,两手于腹前平屈。

1)两手向上伸直,手心向上,如托天状。以腰为轴,向左旋腰。共做八次。

2)向右旋腰,共做八次。

注意:此节是通过腰部活动防治老年性的腰背酸痛。旋转速度要慢,幅度逐步增大。头部不要旋转,以防头晕。一定要腰部转动。所以有腰部的挺前凸后的动作,避免以髋关节为主的活动。

(6)第六节,蹲式呼吸自由站立,两足并拢。

1)下蹲时呼气,足跟不离地,同时两手扶住膝关节,肘关节在外。

2)起立时吸气,同时两手侧平举。共做两个八拍。

注意:下蹲深度随患者的可能而定,对不能下蹲者,可作前屈体动作。

(7)第七节,甩打放松,自然站立。

1)上体以腰为轴。同时以腰带动肩再带动两臂放松摆动,当腰向左转动的瞬间,带动左前臂和手甩打腰背部(命门穴附近),右前臂和手甩打腹部。

2)腰向右转动的瞬间,带动左前臂和手甩打腹部,右前臂和手甩打腰背部。

注意:在甩打时两臂要放松如鞭,随腰转动而用臂和手用力甩打,不是用手拍打。全身肌肉必须放松,随着甩打,两下肢微作一起一伏的动作,要有节律,轻重要适宜。它既是全身性活动,又可增加腰背肌和腹肌的肌张力,还可改善腹背部的血液循环。反复各做八次。

(8)第八节,捺腹呼吸自然站立。

1)呼气时,两手相叠放于脐部加压,同时两肘向前靠拢,微前屈体作“驼背”状。同时主动收腹。

2)吸气时,两手侧平举,稍挺胸。重复两个八拍。

肺结核靠“三分治,七分养”

肺结核是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又称“白色瘟疫”,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人类已经基本征服的疾病之一。但是它在90年代又卷土重来,易感人群的数量也在增加,它对机体的侵袭以及对人体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结核病患者首先要树立科学养病意识,正确对待疾病。既不要无所谓,也不要过于害怕。要认识到治愈后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当病情处于急性进展期,有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卧床期间也不宜多阅书报和看电视。病情轻,症状少的患者每天也应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室内外活动也不宜过长,以散步为主,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医学也认为,肺结核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外因感染,“瘵虫”伤人(可能就是现代人说的结核杆菌);一为内伤体虚,气血不足,阴精耗损。所以,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必须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可以补给患者充足的热能和营养素,满足结核病灶修复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俗话讲“三分治、七分养”。结核病患者要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高热能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热能需要超过正常人,一般要求达到每千克体重供给30千卡,全日总摄入量为2000千卡左右。轻体力劳动者每千克体重40千卡,全日2400千卡左右。

高蛋白质因患者蛋白质消耗多,且蛋白质是修补组织的重要营养素,有益病灶愈合,病体康复。所以,结核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千克体重12—15克,每天的总进量为80—10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如肉、禽、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

高维生素应重点补充维生素A、B、C、D。维生素A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B族维生素有改善食欲的作用,其中维生素B6可对抗由于使用异烟肼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新鲜蔬菜、水果也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此外,乳、蛋、内脏等食品维生素A含量丰富,酵母、花生、豆类、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6。

此外,结核病患者膳食中还应特别注意钙和铁的补充。钙是结核病灶钙化的原料,牛奶中所含的钙量多质优,患者每日应饮奶250—500克。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必备原料,咯血、便血者更要注意补充。

大多数患者知道要严禁烟酒,因为吸烟会增加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饮酒能使血管扩张,加重患者咳嗽、咯血等症状。可有一点仍值得强调:规律服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结核杆菌是很顽固的,只有坚持规则治疗方可达到治愈结核病的目的;而且,不规则治疗会导致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慢阻肺”排痰四字诀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等,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气道阻塞性改变和阻塞性通气障碍,由此引起“痰、咳、喘”三大基本临床表现。许多患者可因咳痰不利而引起咳嗽不止及喘息难平。因此,对于这些疾患的治疗必须强调积极排痰,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方能更好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如何做到积极排痰?不少学者建议在实践中应很好地把握“湿”、“翻”、“拍”、“咳”四字诀,促进痰液稀释,利于咳出,并防止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湿即湿化呼吸道首先患者要做到多饮水,保持每天有1500—2000毫升的液体摄入量,喝水不少于8杯。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少量30—50毫升,每10—20分钟饮水1次,这样对呼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可经常往地上洒水,勤拖地板或在暖气片上放置一盆清水,用这些方法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在临床治疗上要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即使氧气通过盛有60℃—80℃温水的湿化瓶后再吸入。对于痰液黏稠无法咳出的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可在雾化罐内加入生理盐水30—50毫升,糜蛋白酶5毫克和相应抗生素,以促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翻即勤翻身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慢阻肺患者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来说,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一般情况下,每1—2小时翻身1次,若痰量过多,应每10—20分钟翻身1次,可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翻身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逐步翻至所需体位。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而不是单纯为了翻身而翻身。

拍即拍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咳痰相配合。要“拍”得有效,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用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叩击时应放松手腕,均匀叩击,每一部位叩击1分钟;叩击顺序应沿支气管走行方向,自下而上,南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拍背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饭后1小时内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呕吐;二是拍背时患者应侧卧位,去枕,以利于痰液引流。

咳即咳痰是排痰调理的最终目的。在上述“湿”,“翻”,“拍”等措施实施中或实施后,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排痰。一般方法为先作深呼吸,在呼气时用力咳嗽,重复数次。如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咳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帮助排痰。

“慢阻肺”的康复佳法:呼吸锻炼

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三大类疾病总称“慢阻肺”,我国约有2700万患者。一般情况下,此病症状在天气转暖或治疗后会缓解,但秋冬季节或感冒后易复发,成为长期困扰老年人的一种慢性病。专家认为,只要平时能坚持进行科学的呼吸锻炼,或采取正确的呼吸方法,就可有效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帮助患者尽快复原。

针对“慢阻肺”患者,支气管管壁弹性减弱,呼气时管壁提前闭塞,使肺内残留气量增加,造成患者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进行呼吸疗法时,强调用腹式呼吸。鼓腹吸气时,膈肌下降,有效地扩大了胸腔的容积,防止支气管塌陷或延迟支气管闭塞时间,并有效防止过多气体在肺泡内积聚,使肺泡通气量增加,减轻了缺氧状态。通过呼吸治疗,可明显增强患者的肺功能,从而对康复十分有利。

膈肌式呼吸法“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辅助肌常有不同程度的松弛,此法可有效提高呼吸辅助肌功能,是提高呼吸效率的好办法。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或半卧,放松,一只手放于腹部(也可用一些重物放于腹部),另一只手放于胸前。缓慢深吸气,吸气时尽可能地鼓起腹部,而胸部尽量不要活动;慢慢呼气,同时收腹。呼吸时如果能做到只是腹部隆起、凹陷,而胸部基本不动就达到了要求。一呼一吸为1次,每日可进行15—20次训练。

缩唇呼吸法此法可促进气体的交换,防止呼气时由于小气道塌陷,过多气体残留在肺泡内。具体方法是:患者舒适地坐在椅子上,双足着地,慢慢地用鼻吸气,一边吸气一边默念1,2,然后像吹口哨一样将双唇缩拢,慢慢呼气,并以吸气时默念的相同速度从1数到5。此呼吸法的要点是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2—3倍,呼气时要徐缓,出气要均匀,切不可用力呼气。一呼一吸为1次,每日可进行15—20次训练。

身体配合呼吸法平时有意识地使身体活动与呼吸活动相配合,促使肺泡有效地吸入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方法是在伸手向外够物、伸直身体、拉拽物品时吸气,而在取物(将手向内收回)、弯腰、推物时呼气,在用力时切不可屏住呼吸。

胸部扩展呼吸法分扩胸呼吸法和上肢抬高呼吸法两种。扩胸呼吸法是将双臂向前抬高到与胸齐平,在吸气时将双臂展开,呼气时将双臂合拢,如此反复扩胸4—6次为1组,一日可进行2—3组的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吸气、呼气时速度要均匀,不要骤然用力呼吸。上肢抬高呼吸法是在吸气时将双臂向前向上伸直举过头,呼气时缓缓将双臂放下,反复3—5次为1组,一日可进行2—3组训练。

步行呼吸法此法不但可改善体能,还可有效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对“慢阻肺”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具体方法是:在水平路面上行走,吸气时走3步,呼气时走5—6步。吸气、呼气都要平缓,锻炼时以不感到疲乏为度,刚开始可走一段休息一会,逐渐过渡到每日行走1—2千米。

在进行呼吸锻炼时,第一、二种呼吸法可以轮流进行(如第一周做第一种,第二周做第二种),第三种呼吸法可在平时身体活动时做,第四、五种呼吸法可以在锻炼身体时进行。此外,在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添加衣物,以免受凉感冒,导致“慢阻肺”复发。还可以用手按揉迎香穴(鼻翼两侧)、人中穴、风府穴(枕后正中凹陷处)、合谷穴,按逆时针方向各按摩60次,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减少“慢阻肺”复发的机会。

“慢阻肺”患者家庭护理须知

一到冬天,许多老年人的咳喘病又犯了。这些病开始时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咳嗽、咯痰、喘憋,经久不愈。每年冬春时节,犯得最厉害,经过十几年、二三十年,最后发展成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病。到了这个阶段,患者稍加活动,甚至卧床休息时,也感到憋气,喘不上来气,非常痛苦。这些疾病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简称“慢阻肺”。

到了冬天,这些患者都希望能住进治疗条件好的医院里。但是,事实上又很难做到,那么在家庭中护理好这些老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家庭氧疗很必要“慢阻肺”患者住进医院,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给他们吸入氧气,因为缺氧是患者的主要问题。现在,家庭氧疗在一些大中城市也已经开展起来了。为了解除患者的苦痛,家庭最好要创造氧疗的条件。“慢阻肺”患者氧气治疗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患者吸氧要长期、持续、低浓度、加温湿化一般每日要维持吸氧15个小时以上,间歇应当在白天,睡眠时不要间断吸氧。

(2)室内严禁烟火,因氧气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吸氧装置要距离明火2米以外。吸氧间隙要关好氧气阀门。

(3)要经常检查氧气管道有无裂纹,接触是否严密指导或陪同患者进行呼吸的训练,防止患者受凉、过累。

简易家庭氧疗的设备很简单,只要有氧气桶或氧气袋就可以了,其他设备也不复杂。具体操作由专业人员先进行指导,家人学会了,就可以自己操作了。

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由于病程长,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把家庭氧疗仅仅当作是胸闷时缓解症状的手段。而不是一种治疗方法,因而对每天长达数小时的吸氧治疗难以坚持。这势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进行家庭氧疗初期,家人要耐心说服患者。让患者明白,家庭氧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坚持,效果是确实可靠的,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同时让患者面对现实。建立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忌紧张、焦虑和悲伤等。因为一切过激的心理,均可使全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肺循环,肺血容量急剧增加,使呼吸困难加重。另外,在吸氧的时间上,尽量安排在夜间及患者休息时,让患者感到吸氧既安全又无痛苦,而且不影响看电视、听音乐等日常生活。

营养一定要跟上“慢阻病”患者呼吸时非常费力气,有人研究认为,这些患者呼吸时的能量消耗,比正常人大10倍,但是他们的营养吸收又受到限制。多数患者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有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也呈低下状态,故极易发生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患者要注意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平时应多食用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冬季还可适当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以起到温补作用。但证属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应慎食。还要选用具有健脾、补肾、益肺、理气、止咳、祛痰作用的食物,如梨、橘子、大枣、百合、莲子、白木耳、核桃、蜂蜜及猪、牛、羊的肺等,这些食物既能健身,又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可作为“慢阻肺”患者的辅助食品。应禁烟戒酒,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虾、蟹等。

居住环境要舒适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每天室内通风1次,每次15—20分钟。在冬季,选择天气暖和的中午进行,通风时让患者暂时离开,以免着凉。室温保持在20℃、湿度60%。由于患者的病程长,生活上长期依赖家人协助,因此,家人对他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钱、物价等敏感的问题,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要让患者感到生活的温暖,增加战胜疾病、回归生活的勇气,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良的治疗环境。

小儿咳嗽居家调养六法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欲治愈小儿咳嗽不可不注意“养”。特别是要注意以下几条:

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污浊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会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异常或加重咳嗽,严重的可引起喘息症状。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厨房油烟要排出,父母更不可在家吞云吐雾过烟瘾。应定时开窗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