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1章第5节说话要能饱含智慧
口才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质培养只能是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将这种修养展现于我们的说话当中,从而体现出话语中蕴藏的智慧。
“才”是智慧口才的核心,有口才的人不仅掌握了口语表达的技巧,而是具有记忆才能、观察才能、思维才能、想象才能、创新才能和应变才能等综合才能。
1972年9月,战后第一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来中国访问。周总理于9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主持欢迎宴会。田中在致词中谈到日中战争问题时说:“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才思敏捷的周总理,当即反问:“你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害怎么理解?难道仅仅是‘麻烦’?”周总理列举了一些历史事实,如某年某月某日,日本侵略军如何如何杀死我国无辜的百姓,给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如南京大屠杀,中国30万同胞死于日本侵略军屠刀下。讲完后问田中角荣:“你是怎么想的?”后来,田中在回忆时说:“不能不令人感到周恩来是位极为卓越的政治家。”
周总理智慧超人、才华横溢,赢得了各国人士的敬佩。这也说明,只有多种才能有机结合,才能孕育出一个智慧的口才家。
再者,“学”是智慧口才的基础。人的才能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才,是知识的产物,是知识的结晶。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同样,一个人口才的好坏,也与他的学识是否广博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大学者无不以其口才和渊博的知识而著称。
要想让别人与我们交谈起来时觉得言之有物,不空不泛,就要多加注意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才能智慧过人。否则,口才技巧就是空谈。
所谓“厚积薄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有谈话的内容;有丰富的生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谈话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因此,对于家事、国事,都要经常关注,以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对于所见所闻,要加以思考、研究一番,尽量去了解其发生的过程、意义,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这些都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计划、安排、改进生活,不能随意性太强,让机会白白流掉。
你若不安于做一个井底之蛙,就应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你若不想说话空洞无物,就应下决心积累大量的、雄厚的、扎实的本钱,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说话的内容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