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最伟大的智慧书
766000000056

第56章 情操论:永守一些原则3

勿以爱小而吝啬

如果先前的一些教皇已经依靠坚甲利兵使教宗的职位强大起来了,那么当今教皇将依靠善行和无限的其他美德使它更加强大,并且更加获得人们的崇敬。

——《第十一章 教会的君主国》

我们不妨回顾世界历史上明君是如何统治他的天下的。

波斯的始皇帝居鲁士南征北战,得到了大半的中亚和西亚,甚至直至埃及。他所经之国尽数被荼毒殆尽,但居鲁士每次歇战时,都大赦臣民、安抚难民,并拯救那些被其他民族压迫的西亚各民族。

印度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阿育王,在统一南亚次大陆时造成了数十万人尸横遍野的惨状。但在那之后,他以佛教的慈悲治国,免除赋税,消除等级制度,恢复印度经济。

中国的唐朝皇帝李世民,北取突厥,南平蛮夷,东定边海,令周边国家均成为唐朝的附属国,年年朝贡。但他为使天下太平,十余年减免赋税,治国有方,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基础。

思古种种,不能不说仁慈成就君主是有深厚的历史凭据的。仁善的确是易于获得他人尊敬的品格,高高在上的人拥有慈悲和善念,会得到臣民的普遍信赖。就像这些古代的明君,即便曾经有过大肆屠杀和侵略的行为,但是当他们转为仁慈,爱护臣民时,他们就能得到无限的敬仰。撇开君主爱戴臣子这种思想不谈,仁慈的善行也是人世间普遍需要的。常人若所作所为表现出仁慈,既会凸显人性的美好,也会为人间带来一份温情,增加人与人的融洽程度。许多在民间大得人心的人物,毕生都在施行此种作为。

2006年年初,一个举世震惊的消息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上:“我不会将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投资界无人不知的当时已76岁高龄的“股神”巴菲特先生,他当时的个人资产有400多亿美元。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感慨不已,难道他疯了吗?这么多的财富不留给自己的孩子,他想给谁呢?难道还能带进坟墓里不成?

重重迷雾,在2006年6月25日那天被拨开——巴菲特再次向媒体宣布,他准备将自己80%的财产捐赠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

了解巴菲特的人对他的这种做法并不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他们知道,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对财富的渴望并非来自享受。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巴菲特甚至是在扮演着一位“救世主”的角色,他的多项投资其实也是在力挽那些处于暂时发展困境的实力企业。比如当时的吉列公司,因为市场竞争负债累累,差一点就被经济大潮湮没,如果没有巴菲特的及时支持,也许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吉列品牌的产品了。

巴菲特本人也曾多次说过:“我赚的钱并不是想去买别墅、买跑车,我只是在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已。”一罐樱桃可乐、一个多汁汉堡,偶尔来点牛排,这就是巴菲特平常的工作餐,他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穷酸的亿万富翁了。与好朋友比尔?盖茨一样,“钱”在他的眼里也许只是财富的一个象征符号而已,他更看重财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比如对慈善事业的巨额投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

我们不是巴菲特,无法作出与他一样的善行,我们也没办法像佛祖一样,连一滴水里的“四万八千虫”都不忘爱惜,更没办法做到佛祖割肉喂鹰的那般伟大,但我们只要有一点爱心,用这份仁慈的美德来温暖冰冷的人间,我们就会渐渐发现,人们常常沐浴在春风之中,嘴边挂着欢声笑语,而周围的世界也会充满融洽与和谐,幸福感会不断地盈满自己的心。有时候,我们苦苦追求各种想要的东西,但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正是这种甜美、温馨的生活。我们万勿吝啬自己小小的爱心,它将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