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766300000056

第56章 5为人师表,育教亦育德

第三卷第三章5为人师表,育教亦育德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我都要向季羡林先生学习,但我也知道这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像他们这样做学问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我现在有点悲凉的感觉。

——北大教授谢冕

孔门弟子三千人,共有七十二贤者,不能说人人学富五车,却皆是德行兼备。孔子活在世上时所收的徒弟是否有三千,没有定论,其死后,其思想精华流芳百世,后人依其修身立德,自称孔门弟子。如果这样算来,孔子的弟子又何止千人之多。

作为一个师者,一生都在尽力教导弟子,并且其思想也能教导后人,孔子几乎可以被称为天下最贤德的老师。孔子的德行一直为后人所推行,他的作为也是师者的榜样。为人师者,就当如孔子一般,为弟子立德,教弟子立世。

季老一生当中有许多老师,其中几位老师让他数十年来不能忘却。每当回忆起这些师长,他总是盛赞他们德行高尚,能够毫不吝惜自己的才学和德行,尽力教导弟子。几位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宽广胸怀,一直教育着他。虽然,这几位先生的德行比不上圣贤孔子,但在季老的心中他们如同孔子一样伟大。

一个人不管有多少学识,多少才艺能耐,若是不能或吝啬传授给他人,那么这个人的社会作用也就不存在,他实在是个过于自私的人。季老以他学者的角度来发表意见:任何人做学问都不是为了自己能扬名立万,而是要授予他人、授予大众的。而季老一生中,都在贯彻这个准则,受他教育的弟子都对他表示深切的感激。

2009年7月11日凌晨,季老离开人世。他的灵堂搭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大楼当中,供世人祭拜。7月12日,灵堂开放当天,就有3000多人带着白花,排着长队入灵堂祭拜季老。季老的弟子则纷纷在老师的遗诏前含泪跪拜叩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来就不是人们对老师的要求。但是老师总是做着宋的事情,并用他们的德行教育子弟。

曾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刚刚登上工作岗位,却不幸身患绝症。每天清晨起床的时候,她都不想再到学校,因为她实在身心疲惫,然而想到自己的学生坐在凳子上,翘首企盼她的到来,她便觉得不忍,告诉自己再坚持一段时间。

每当课讲到一半,身体剧烈的疼痛告诉她该休息了,但是她又不想就此放下粉笔。曾有一位老师劝她休息,她说:“等我把这个学期交完就好。”然而这一等就是三个学期。到了第二年秋天开学,学生们再也没看到老师出现,到处打听才知道,老师已经离去了。就在上个学期最后一天的晚上,那时,她还在批改期末的卷子,实在困倦得忍不住,便伏案睡着了,然而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生活中,像这样的老师并不在少数,一辈子奉献于教学事业,最终逝去也是在课堂之上。他们心中求的不是名,也不是利,因为求名利的人向来贪生怕死。他们完全是由一种精神在支撑。他们传授知识,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丢给学生,然后自己就万事大吉,拿了工资去逍遥。他们教导学生,是要学生们能够利用知识获得生存的本领,是要学生们带着高尚的品德去为人处世。

很久以前,有一位宫廷太医院的医学教授,朝廷命他教导一批新学子。学子们当中不乏聪明好学者,有的甚至可以称作天才。一次,教授给了学生们二十种草药,让他们区分毒材和药材。聪明的学生们清楚地把毒材和药材区分出来,但是有一个学生没有写清,而是把几个他认识的药材药效写了出来。结果,除了这个分不清药材的学生外,其他人都得了零分。

一个学生问:“先生,我们清楚地分清药材,为什么却得了零分?”

教授严肃地说:“每一种药材都是既有药性又有毒性。就好像水,它是很好的东西,但是午夜喝下的水对人的身体就是有害的。你们严格地把药材的药性和毒性区分出来,证明你们实在太自信、太自满,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实则是什么都不懂。你们要让自己变得深沉下去,不要再以肤浅的心态去学习。

医学教授交给学生们的不只是单纯的医学知识,同时还教他们如何树立医德。一个肤浅的医生,很快就会变成危害病患生命的刽子手。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医学教授的所作所为正是如此。

人这一辈子,几乎都活在被人指导和指导别人当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在充当着“学生”和“老师”。我们一面继承着前人的经验和思想结晶,一面为后人奉上自己的智慧。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流芳千古,但只要自身的经验和理论对他人有益,就不应该吝啬和羞于启齿,这是为人为学应具备的美好品德,也是季老用一生来诠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