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767400000013

第13章

第三章第三节呆若木鸡——斗鸡博弈的最高状态

“呆若木鸡”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褒义词。

战国思想家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说斗鸡的最高状态,就是好像木鸡一样,面对对手毫无反应,可以吓退对手,也可以麻痹对手。呆若木鸡原来是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的意思。再延伸至人生处世上,认为人如果不断强化竞争的心理,则容易树敌,造成关系紧张,彼此仇视;若消除竞争之心,则会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胜。

其实上面所引用的呆若木鸡典故里,就包含了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让对手对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行错误的估计,进而产生错误的期望,再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

司马懿是魏国的三朝元老。同时受命辅佐魏齐王曹芳的还有大将军曹爽。二人实际共同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曹爽虽为宗室皇族,但资历、声望、经验、才干均远不如司马懿,所以曹爽不得不倚重司马懿,起初二人关系还算和睦。

景初三年二月,曹爽向魏帝请诏,说司马懿德高望重,理应位至极品,因而从太尉升为太傅。这一明升暗降的办法,使司马懿的兵权被剥夺。此后尚书奏事,均先经过曹爽,大权遂为其所独揽。

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进攻声势,司马懿以退为守,以年老病弱为由,不问政事。这使得曹爽的政治警惕逐渐放松。

后来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感到有些怀疑,恐怕其中有诈。正巧此时曹爽的亲信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马懿辞别,乘机伺察司马懿生病的真相。司马懿知道曹爽派李胜辞行的用意,故意表现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两个婢女在他身边服侍,他想拿过衣服来穿,由于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进粥来,他只能勉强将嘴凑到碗边,让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顺着他的嘴角流出来,弄得胸前衣襟湿漉漉的,十分狼狈。

李胜将亲眼所见向曹爽详细报告,认为“司马公已神志不清,只剩下一具躯壳,不足为虑了”。这时,假象已经完全蒙蔽了曹爽,从此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按惯例将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扫魏明帝的陵墓。丧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都前呼后拥地跟着小皇帝曹芳去了。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将长期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力量积聚起来,发动了政变。

他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部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城门、兵库等战略要地和重要场所,并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回到京师,司马懿即以谋反罪名,将曹爽一伙投入监狱,不久全部处死。

二月,魏帝进封司马懿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锡之礼,享受朝会不拜的殊礼。自此司马懿威震朝野,实际掌握了曹氏政权的军政实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政变是封建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先蒙蔽对手,后乘其不备迅速发动反击,司马懿无疑是其中高手。

蒙蔽对方,常能抢得制胜的先机,从而获得反击的机会。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

那些只看见眼前利益、目光短浅的人,当然也能占到一些小便宜,却会因小失大,造成后悔莫及的局面。有时候,吃点小亏,能起到麻痹敌人,使对方放松警惕的作用,以保证在适当时候,能发起进攻,打败对方。

任何一个斗鸡要取得实质性胜利,就必须选取有利的策略,直来直往、横冲直撞,往往容易两败俱伤。智慧的斗鸡还可以采取忍让的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将伤亡程度降到最低,在冲突中不仅得到了胜利还得以保全自己的实力。

如果想要让对方主动放弃,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对方知道自己没有稳操胜券的能力,毕竟两败俱伤的结局对他来说没有半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