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767400000024

第24章

第六章第二节以假乱真,从“皇帝的新衣”说起

从前,有个皇帝喜欢穿新装。两个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声称他们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该衣服。于是,骗子扭捏作态地比画织布。从皇帝到大臣再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老百姓最初也说假话,当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说出了真话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硬是装模作样,直至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在这则故事中,“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在骗子近乎“诅咒”般的话语和利益关系的“利诱”下,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谎言被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话。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经不住谗言的反复攻击,以致把谎言当成真理。

这种现象也可以用“沉默的螺旋”理论来解释。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为了防止因被众人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任何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总要先对周围存在着的意见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的看法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的看法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通常会由于外界的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违心去附和与自己的真实意见相悖但却是大多数人心声的观点。在“劣势意见保持沉默”和“优势意见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占绝对优势的“多数意见”,即所谓的“民意”产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也经常像故事中的大人一样,盲目轻信、人云亦云、口是心非,并因此遭人愚弄。我们也需要听到那一声“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的提醒。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三个人都这么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后来,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街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街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知道事实真相,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公共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比如有长远眼光的商人在开发市场上还没有的消费品之前,都喜欢对与其相关的消费理念进行大肆宣传,以使这种新的消费理念成为公众的一种司空见惯的“常识”,这种“常识”(公众的公共知识)一旦形成,商人就可以全力推销该新品了。其实我们每天做出的很多决定,都是根据一些人所共知的“常识”来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