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767400000029

第29章

第七章第三节让“威慑力”增长,再增长

当有人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时,这含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别人犯我,我不犯别人”,别人会不断地犯我,我将不断地受到侵犯,这是我所不希望的;如果“别人不犯我,我犯别人”,我不犯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来犯我,这也不是我所期望的。因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其价值是由理性的“我”出于利己的动机来规定的。

这就是胆小鬼博弈中的恫吓策略,将行动的可能策略告诉对方,目的是使双方避免出现不希望的结果,但这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勇还是不勇,有时并不需要真正的较量,而只需将“勇”的信息传递到对方即可。选择“威慑”的一方要表现出义无反顾、势不可当的样子,以大无畏的气势震住对方。

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他并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低声下气地求孙权,却采用“反客为主”的方法,表现出一副强硬的态度,硬是激发了孙权的自尊心。

当时,东吴孙权自恃拥有江东全土和十万精兵,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大有坐观江北各路诸侯恶斗的态势。他断定诸葛亮此来是做说客,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等待着诸葛亮的哀求。

不想诸葛亮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你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曹操现在正进军荆州,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退,将军你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势足以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与曹军断交才好。”

诸葛亮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他知道孙权绝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

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仍不露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针对孙权的质问,答道:“你知道齐王田横的故事吗?他忠义可嘉,为了不服侍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不愿称臣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皇叔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虽然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但面对着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势力,心里还存在不少疑惑——诸葛亮看出这一点,进一步采用分析事实的方法说服孙权。

“曹操大军长途远征,这是兵家大忌。他为追赶我军,轻骑兵一整夜急行三百余里,已是‘强弩之末’。且曹军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性,不惯水战。再则荆州新失,城中百姓为曹操所胁,绝不会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我们并肩作战,定能打败曹军。曹军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是难得的机会。”

于是,孙权遂同意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手抗曹的主张,这才有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

在博弈中,人总是欺软怕硬的,遇到弱小的一方总是喜欢以强欺弱,非得把对方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这是人的一种劣根性。

如果你在博弈中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听从你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可以在开始时就以“恐吓”压制住对方,从而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反客为主,占据你的主动地位。

在很多情况下,博弈就是比拼谁比谁更有威慑力。“威慑战略”可能只是一种“虚张声势”,它不一定会真正地实施。如何识破对方的“虚张声势”呢?这就要看对方的威慑是否可以置信。当父亲威慑顽皮的孩子,“你再吵,我就把你从窗外扔下去”,这种大而不当的威慑就不可信。

要让自己的威慑更加有效,需要做出断绝后路的行为,表达出你孤注一掷的决心,对方才会有所忌惮。当然,要表示决心,并非是口头说说就可以了,一个无法让人信服的威胁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