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笑在囧途
7675200000010

第10章 厨师的故事

厂办主任说,他们厂办有一个叫刘三太的人,平时就爱写点东西,还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大虾。尽管刘三太天天都写,却一个字也没发表过。东西没发表,工作误了不少,化工厂效益不好要裁人,第一个就把他给减了。

刘三太下岗以后,在自家门前摆了一个水果摊,一边卖水果一边写东西。刘三太就想,自己写了这么多年东西怎么就不发呢?是不是自己总写小东西没什么影响啊?要不咱也玩个大的,写一部长篇?写什么呢?想了半天,干脆,就把化工厂的那些事改头换面一写算了,能出版自己就超上了,不能出版自己还落个回忆录留下呢。说干就干,刘三太就写上了。因为都是身边发生的事,刘三太写起来很轻松,不到两个月,一部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巨著《大鱼吃小鱼》问世了。大作问世以后,刘三太又反复改了几遍,然后就寄给了一家出版社。

半个月之后,这家名为“畜牧水产出版社”的社长张大网亲自给刘三太来了一封信,信上说:大虾先生的大作《大鱼吃小鱼》贴近生活,笔封犀利,有种站在坑边见到坑底的感觉,实为当代长篇小说中的极品,拟出版,请交两万元出版费,半个月内出书,寄先生样书一千本,每本定价30元,主要是作者自销,出版社助销,请先生火速联系。刘三太一看,高兴了一会儿,脑袋又耷拉了。自己的书能出版是件好事,可这两万块钱的出版费上哪弄去?最后一咬牙,借去,一本书30元,1000本就是30000元,要是都能卖了去本还能赚一万呢,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干!刘三太东借西凑,找了两万元钱就给出版社寄去了。

一个月之后,出版社把样书寄来了,全是硬皮精装,封面设计得还挺好。刘三太一看高兴,用自行车把书一驮,就去了县新华书店。到了新华书店,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学书店经理于飞,让于飞帮忙把书卖了。于飞满口答应:“行,我替你卖,卖得了最好,卖不了你也别怪我。”刘三太说:“行啊,你慢慢卖吧。”

三天之后,于飞突然开着车高高兴兴地找到刘三太,把三万块钱往刘三太面前一拍,说:“哥们,你还真行啊,没想到你的书这么畅销,三天一千本书就块光了,你还有没有,我还帮你卖,不过再帮你卖咱们可得三七分成了,你得七,我得三,怎么样?”刘三太一听,简直不也相信自己的耳头:“你说什么?我的书三天就卖光了?”于飞一指那钱:“钱不在这儿吗?书没卖我从自己家里拿钱给你呀?”刘三太乐得真想抽羊角风,还想拿书给于飞卖,没了。赶紧跟出版社联系,要求再版。张社长一听刘三太的书挺畅销,也很高兴,当即同意再版,让刘三太交三万元再版费,一周之内三千册书马上寄过来。刘三太就把卖书得的三万块钱寄到出版社。一周之后,书来了,刘三太又把书交给了于飞。

三天之后,于飞又来了。这回于飞给刘三太带来了六万三千块钱,说那三千册书又卖光了,让他再找出版社再版。刘三太乐得五观都挪位了,赶紧东拼西凑去借钱,准备再版二十万册,足足实实地发他一笔大财。刘三太刚把再版的钱准备好,化工厂厂长“大黑鱼”提着一个大书包找上门来了。进了门以后,“大黑鱼”哆哆嗦嗦把门反锁上,然后“扑通”一声就给刘三太跪下了:“刘爷,您高抬贵手吧,别再版,再再版我就倾家荡产了!这二百万是孝敬您的,您拿出,告诉出版社把书版毁了吧。”刘三太一听,不知怎么回事,还纳闷呢,平时“大黑鱼”总是土地爷放屁一溜神气,今天怎么孙子了?

原来,“大黑鱼”的老婆“花鲢”就在新华书店站柜台,那天见有新书送来,就顺手拿了一本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本书里写得全是“大黑鱼”鲸吞公款、猛吃回扣、开大头票报假帐的绝密隐私,“大黑鱼”搂钱的一个个绝招都写得一清二楚。“花鲢”一问,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刚从化工厂下岗的刘三太。“花鲢”嘀咕了,赶紧打电话告诉了“大黑鱼”。“大黑鱼”一听,吓了一身冷汗,赶紧派亲信把书全买来烧了。“大黑鱼”刚烧完一批,刘三太又印来一批。“大黑鱼”又叫人买来烧了。当他听“花鲢”说,刘三太准备再出二十万册,气坏了,想找个杀手把刘三太做了,又一想不行,杀了他,他老婆还会出那本书,杀了他老婆,他儿子还会出那本书,就算他们家都死光了,出版社没准还会出那本书,只要那本书在,自己早晚得栽,不如出大钱贿赂贿赂他,让他叫出版社把书版毁了。“大黑鱼”就这样提着二百万贿赂刘三太来了。

刘三太一听,噢,原来我那本书根本就没人买,是“大黑鱼”怕让我那本书把他送进去,他全给买去了。这回来贿赂我,好,收下。收下钱以后,刘三太马上把那些钱寄给了出版社,要求把那本书再版二百万册,免费发给各大新华书店销售。刘三太那意思,“大黑鱼”太可恶,把他送进去完了。

三个月之后,媒体上传来《大鱼吃小鱼》一书销售火爆的消息。刘三太后悔了,这么畅销的书干嘛自己白白送给人家呢,这要是自己出得赚多少钱呢?真混。刘三太正在抽自己嘴巴,媒体上又传来了《大鱼吃小鱼》一书被查封的消息。有关部门说,买那本书的大多数是新上任的企业厂长,而那本书则有教唆企业厂长违法犯罪之嫌。

厂办主任讲完故事,人们又开始议论,说现在的一些人真是有意思,就爱对号入座,写书的人只是随便写写,有些人就毛了,觉得那书里写的就是他,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吗?

人们七嘴八舌正说着,一个脑袋大脖子粗的男人站了起来:“大家先甭议论那些人好不好?大家猜猜我是干什么。”大家把目光投向他,纷纷摇头,他身边那位站起来,闻闻他的衣服:“你是个厨师!”大脑袋一愣:“你怎么知道?”那个人学着赵本山的声调:“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大伙一听,全都乐了。大脑袋一点头:“不错,我正是个厨师,在徐州一个镇政府里干,我这也有可乐的事,不信听我给你们说一段。”

去年政府要招一名厨师傅,报名的却来了十二个。办公室主任一看,这几位哪位的脑门都够硬,不是副镇长介绍来的,就是副书记介绍来的,哪个也得罪不得,干脆来个竞争上岗,谁争上谁干。

竞争开始,经过笔试、面试,有三位过关,他们分别是老王、大李和小候。最后一关是当众演讲,副科级以上干部当评委,评出一二三名,第一名的上岗。

演讲马上就开始了,第一个说的老王。就见老王往评委跟前一站,还没说话,汗先下来了,大胳膊大腿也不知道往哪搁了,吭哧了半天,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到时候我好好干不就得了吗!”然后就下台了。评委一看,真是趴着拉屎没劲,下一个!

接下来是大李。大李比老王强点,往台上一站先来个骑马蹲裆的架式,然后大巴掌往胸脯上一拍:“我不怕苦,不怕累,请各位领导到时候看我的行动!”评委一听,比上一个也强不了啥,换人!

最后一个演讲的是小李,还没说话,评委就爱上了。这小李,长得小巧灵珑,干净利索,两大眼珠子一瞪,透着那么机灵。小李开始演讲了,就见小李往评委面前一站,先给评委鞠了仨躬,然后点头微笑:“我叫李万能,曾在县委当过厨房管理员,有****厨师本儿,我竞争的岗位是政府厨师傅,如果我能竞争上岗,我将一日三餐变花样,让机关干部吃好喝好,保持健康的身体,让机关干部能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我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第二……第三……”小李讲完了以后,评委给以热烈掌声。没说的,小李顺利过关,竞争上岗。办公室主任当场把刀勺等厨具推到小李面前:“你马上就上岗,中午的饭菜由你做,我们看看你的手艺。”小李嘿嘿一笑:“主任,我还有个条件。”办公室主任问:“什么条件?”小李说:“您再给我找一个配菜的,一个掌勺的,我在一边说,让他们干,不介我一个人拿不动菜刀。”办公室主任一看,好吗,我请来一个爷!

厨师讲完故事,说:“现在政府里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多着呢,要怎么现在政府办事效率低呢。”话音刚落,一个光头接了话茬儿:“‘天桥把式’哪光是政府里有啊?满大街都是,这些人不光是会说不会练,还胆大不嫌寒碜呢!就说我们楼下吧,有个小伙子叫李志来,高中没考上,就花钱上了个技校学医,上了三年,考了一大筐鸭蛋,就花钱请了校长老师一顿,凑凑乎乎也毕业了。就这么块料,居然也到卫生局跑了个许可证,到工商局跑了个执照,开上了诊所。”

“要怎么说有那么句话呢,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李志来开诊所,不怕死的还真不少。为什么,图便宜呀!人都说有病上医院,可现在人们哪敢轻易上医院啊?不是有那句话吗?“医院门口朝南开,有病没钱你别进来”。到了大医院,没病能给你看有喽,小病能给你看大喽,钱你就花去吧!李志来正是钻了这个空子,才有不少人到他这来看病。”

“有一天,李志来的诊所里来了个病人。得的什么病啊?中风偏瘫外带休克。李志来一看,人都死了还瞧个什么劲啊,赶紧烧了得了。一想,不行,那样连门诊费都挣不着了。就装模作样的把手往病人脚脖子上一搭,干嘛呢?把脉。那位说了,有这么给把脉的吗?要怎么他上了三年技校考了一筐鸭蛋呢?病人家属不知道,还以为这位是神医,与众不同呢?多新鲜呢!把完了脉,李志来说话了:‘奇怪奇怪真奇怪,这个病症难交待。’病人家属赶紧说好话:‘大夫,您费费心,行行好,给好好看看吧,我到大医院花不起那么钱,你给好好看看,我们绝不会亏待您,不行您查查书看看,看看有没有偏方什么的?不都说偏方治大病吗?’李志来一听:‘有理,我查查。’说着,就从书柜里翻出一本书,一边翻一边嘴念穷嚼:‘妙哉,妙哉,松皮紧骨可……’病人家属一听高兴了,还以为书上写着偏方呢,急忙抢过来看,一看,差点把鼻子气歪喽:《驴病防治》!你这方也太偏了!”

“您瞧瞧,这小子连人跟驴都分不清楚,竟然敢开诊所看病,这不是瞎掰吗?”光头说完,人们全都哈哈大笑。正笑着,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就这个也好笑啊?要说好笑,我听说的那个事才好笑呢!”说着,便讲起了他听说的一件事。小伙子说,他是开锁工,那一年他在上海做事,听一个开锁师傅讲了一件非常可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