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乱成一锅粥时,想要获得荣誉和恢复秩序,就必须要在战场上分出你死我活来。李勣在长安老李家拳打脚踢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一位优秀军人的角色。他用无数胜利告诉世人,老子在官场很低调,但在战场必须要飞扬跋扈,因为老子很能打。
永别了,刘武周
硬汉刘武周原本是马邑(陕西朔县)太守(军政一把手)王仁恭手下的一名低级军官(鹰扬府校尉),由于得到王仁恭的极度信任,经常到王仁恭家中吃饭。一来二去,王仁恭的一位小老婆就爱上了威武雄壮的刘武周。刘武周当然也爱上了这位妙龄女郎。当时天下大乱,刘武周一心想做点大事,又担心王太守知道绿帽子的事,所以联合了一批死党,打开军火库,拿出武器干掉了王仁恭,把“反隋”的大旗在马邑城中升起。
马邑这个地方并不安全,北面是东突厥(突厥在隋文帝时代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如果东突厥人饿的发慌,骑马三两天就能见到马邑城。隋末,中原的各种武装集团向突厥寻求战略合作是时势所然。被后人吹捧到天上的李家父子也是因为向突厥称臣而无后顾之忧的进入长安的。
刘武周当然也要顺应潮流,造反不久,就派人去东突厥寻求合作。双方的赢利模式很简单,刘武周向南扩张地盘,突厥不要在背后捣乱,并且要适时的给与军事上的支持。刘武周的业务绩效要有突厥人一部分。突厥人坐在家里,天上砸下这样的大馅饼,当然要接住。于是,任命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也就是说,刘武周是突厥的一个分公司。刘武周对突厥人说,中原人根本不懂定杨可汗这一职务到底是什么玩意,这对开展业务不利,我想有个分公司的名字。突厥人说,名号都是虚的,只要你按照约定给我们利润,你的公司叫什么名字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刘武周大喜,赶紧自称皇帝,还改年号为天兴,很快就拜了文武百官,那位王仁恭的小老婆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这正是:偶因一出轨,便为人上人。
刘武周本身就是军人,当时天下没有秩序,所以浑水摸鱼起来一点都不难,很快,他的杂牌军就攻陷了山西北部的一些隋朝郡县。
刘武周这种硬汉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他也无法得到真正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才,而只能得到更大的硬汉。这名硬汉叫宋金刚,仅听这名字就够让胆小鬼闻风丧胆。宋金刚的内外兼修,非常能打。投奔刘武周后,就如变形金刚,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刘武周看着膘肥体壮的老宋,心里真是喜欢的不得了,先是把一半家产给了老宋,又把自己的黑妹妹嫁给老宋。老宋真是死心塌地的开始为老板兼姐夫刘武周卖命。
李勣在黎阳绞尽脑汁防备窦建德时,宋金刚动用精锐3万对长安政府的晋阳发动决定性攻势,在突厥精锐骑兵的紧密配合下,宋金刚的前锋很快就推进到晋阳城下。当时晋阳防卫司令是李渊的三儿子李元吉,史书上对这位王爷的评价很低,说他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只会吃喝玩乐,耍大爷脾气。所以当宋金刚的前锋部队还没有发动进攻时,元吉大少爷弃城而逃。宋金刚的部队趁势猛烈推进,势如破竹,李家的龙兴之地,山西各个城池纷纷望风而降。李渊在长安城里如坐针扎,急忙命西线野战军元帅李世民不惜一切代价阻遏宋金刚的凌厉攻势。
李元帅只有三万人,想要阻止意气风发的宋金刚,颇费周折。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显然要略胜宋金刚一筹,在渡过黄河后,李世民驻军柏壁(山西新绛西南),与宋金刚对峙。随后,又以巧妙的指挥打了宋金刚两场埋伏战,宋金刚这块炙热的金刚总算下降了点温度。
当时,李世民手下诸多武将都希望乘胜与宋金刚决战,李世民的谨慎态度让他拒绝了这样的建议。他认为宋金刚孤军深入,精兵猛将虽然很多,可粮草供应不上,他最希望的就是速战速决。让对手死去活来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满足他的心愿。宋金刚可不是真的金刚,靠喝汽油就能生存,等他粮草吃完,不撤也得撤,到时候,我们尾随,找个机会狠狠揍他一顿。
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勣来了。
李世民对李勣早有耳闻,两人虽然未曾合作,但对李勣的军事才能十分佩服。李勣像是宋金刚失败的催化剂,很快,宋金刚吃不饱饭,准备撤回大本营。
李世民和李勣都知道,狠揍宋金刚的时辰到了。
宋金刚撤退十里,李家军就跟随十里,宋金刚后续部队变成前锋,李家军就后撤。在宋金刚眼里,现在的李家军就像是狗皮膏药,想要甩掉除非掉点肉才行。宋金刚在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狼狈后退,又是第一次遇到狗皮膏药。他有点慌了手脚,李世民抓住几次机会,与他进行了几次非决定性的小规模战役,全部取胜。宋金刚被搞得神情恍惚,一直退到介休城,也没有找到甩开狗皮膏药的办法。
不能再退了!
宋金刚和他手下的干部都这样想,再他妈退,就是大本营,这不是引狼入室吗,到时候,怎么跟刘老板交代?难道说老子去扩张地盘,目的就是把人家引到自己家门口,让人家反扩张?
宋金刚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上,全票通过,就在介休跟李世民决战。决战前,宋金刚的士兵不知道在哪里弄了只羊,多日没有吃上饭的几万人把那只羊分着吃了。可能是只吃了一片羊肉的缘故,在给李世民的挑战信中,宋金刚怒火满纸,说,别跟狗皮膏药似的,是爷们,咱们就在这里一决雌雄。将来史册上也留个名。你若是不战,还这么跟着,写历史的人该怎么评价你,说你用狗屁膏药战术打败了我?名字是留下了,可名声太臭。
宋金刚忘了一件事: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还有一件事:无论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无论用什么战术,只要能打赢战争,就是好战术。
李世民琢磨如何一举把宋金刚消灭,李勣出主意,决战当然可以打,宋金刚现在有2万人,我们有3万,硬碰硬自然对我们有利。问题是,他的士兵久经沙场,全是特种兵,最要命的是,宋金刚现在有介休城,肯定是背靠城墙而布阵,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我们一时之间根本无法取胜,即使取胜,也会伤亡惨重。我们应该让他离开城墙。
李世民点头,但是如何让老宋离开城墙呢?
老宋又不是狗,给块骨头,就会摇着尾巴跑过来。李勣的办法是,他宋金刚不是块千锤百炼的钢铁吗,我们就是磁石。我有办法。
第二天,宋金刚果然如李勣所言,把2万人沿着介休城墙排出了7里长的战线,李世民也针锋相对。但是,宋金刚没有注意到,李世民的精锐部队都排在了左右侧翼上。一会,宋金刚将会理解这种布阵方式的奥妙。战线一排开,李勣就上门挑战,才打了几个回合,小兵还没有死几个,李勣拍马就跑。宋金刚为的是一鼓作气,赶紧结束战斗。所以下令冲锋,李勣在向后跑时,李世民见到宋金刚的部队已经离开城墙,于是迅速下令左右两侧翼的精锐冲锋,目标就是城墙和宋金刚士兵的空隙。李家军的精锐部队速度惊人,宋金刚明明已经反应过来,但调转马头的时间已经没有。他的军队因为背后被人捅了这么一刀,顿时大乱,互相踩踏,3000多士兵当场毙命,宋金刚只带着几个亲兵逃走。
刘武周在并州和美女们喝酒吃肉时,听到宋金刚惨败的消息,赶紧放弃并州,要求突厥允许他政治避难。
突厥人问刘武周有多少箱子财宝,刘武周如实回答。突厥人觉得财宝足够吸引人,就让刘武周和宋金刚进了突厥。但很快,李渊和突厥交涉,希望突厥引渡刘、宋二人。突厥人已经把刘武周榨成了皮包骨头,所以就准备把他交给李渊。刘武周和宋金刚都是硬汉,哪里受得了这个,决定革突厥人的命,结果,他们的好运气早已经在中原用光,没有成功,被突厥人杀掉。
这对两位硬汉来讲,是莫大的悲剧。而对李勣来讲,则是新时代的开始。
会议大王,该散会了
刘武周和宋金刚一灭,洛阳的王世充就赤身裸体暴露在长安政府的眼前。620年的阴历七月,李世民再挑大梁,对洛阳的王世充开始采取军事行动。
王世充得到消息后,第一件事就是开会。会议和平时一样,开得浑浑噩噩,有几个人在大难临头之际居然睡着了。在吃晚饭时,王世充终于把早定下来的计划说出来。精选各州镇的骁勇士卒到洛阳城来,洛阳周围四城都派亲属守卫。他本人则亲率3万精锐出门欢迎长安军队的到来。
李世民的野战军长驱直入,推进到新安,得知王世充已到达慈离洛阳城40里的慈涧,所以停下来,开始对慈涧发动围攻。执行人是罗士信。读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据说此人使用的铁棍的重量比孙悟空的棒子轻不了多少,平时傻乎乎的,打起架来也傻乎乎,只善用蛮力,在好汉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第一名叫李元霸,据说是李渊的小儿子,兵器是两柄铜锤,骨瘦如柴,却力能开山)。但现实中的罗士信没有那么神,只是李世民手下一员普通的军官。
慈涧围攻战开始之前,李世民为了摸清对手的情况,曾率一队轻骑兵前往侦察。陪在他身边的就是李勣。正当他在高处指指点点时,王世充的大队人马发现了他,立即对李世民形成包围。李世民和他的轻骑兵奋勇作战,可惜寡不敌众,李世民很快就陷入危险境地,被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死死咬住,李世民在搏击上是个门外汉,所以很快讲被单雄信挑于马下,千钧一发之际,李勣挡住了单雄信,大家当年是同事啊,而且还是好哥们。李勣投唐之前,单雄信就投了王世充。两人一错马时,李勣亲切的对他说:“兄弟,都是为别人打工,你把我老板给做了,我将来还跟谁混饭吃!”单雄信是个特别仗义的人,就只有了三分力。所以,两人很快突围而出。
回到军营后,李世民发兵5万,对付慈涧王世充的3万人马。王世充无险可依,李家军又攻势凌厉,所以放弃慈涧,撤回洛阳。
很多时候,退一步绝不是海阔天空。人人都喜欢穷追猛打,痛打落水狗的乐趣只有当事人知道。李世民原本就是来者不善,所以王世充一撤回洛阳,李世民迅疾跟到洛阳,排兵布阵。先派人占据洛阳城南面的龙门,把洛阳城的粮草供应线切断;再派人攻占洛阳城北的洛城,自己亲率主力在洛阳城东的北邙山建立指挥部。至此,洛阳城除了东边虎牢(河南荥阳县)一线还在王世充手里外,其余三面都被李世民占据,洛阳城几乎已经成为死城。
王世充在办公室里围着柱子疾走,把亲儿子王玄应派到了虎牢,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保住这条生命线。
王玄应是太子,但空有尊严的位置,却没有维护位置的办法,尤其是,当他的对手是李勣时。
李勣负责洛阳城东的作战,李世民把这个重任交给他,对他的信任程度已无以复加。李勣对完成任务很有信心,因为他已经有了计策。
想要知道敌人最担心和最重视的东西是什么,只需看他对什么东西用心。王世充对虎牢的用心程度是全力以赴,殚精竭虑。李勣的想法是,不能强取虎牢,最好的战略思想是迂回作战,逐渐给虎牢的敌人增加压力,使其不战自退。
优秀的惊悚恐怖片中最善使用的电影技巧是,步步有惊,但真凶永远不会现身,可却把你吓得半死。李勣这招就是如此,我不会直接跟你较量,但我在你周围设置悬疑,让你每天都心惊胆战,看不到危险,却知道已经陷入危境。在人际交往中,看到对方的缺点又不好当面说出来,采取的最好沟通方式叫旁敲侧击。李勣用的就是这招。
李勣的迂回作战方式是绕过虎牢,向管城(河南郑州)进军。管城是洛阳东面的战略要冲。守将郭庆,当年和李勣是瓦岗军的同事,瓦岗军瓦解后,郭庆投降了王世充。李勣一纸劝降书放到了郭庆的办公桌上,信中先是问候老同事,然后就是对老同事的职业前途表示出了担忧。李勣指出,王世充的公司规模日益缩小,而老李家在日益扩大,如今都把业务扩张到你们公司来了,我不是挖你,我是希望你能为自己和一家老小负责些,找个好老板。任何人都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想要做事,就要跟对人。
郭庆的确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犯愁,看了李勣的来信,当即大开城门,投降了李勣。郭庆一反水,李勣占据管城,就等于把虎牢方面和汴州(河南开封)的联系给掐断了。
管城里的王太子心急如焚,仓促出兵,似乎根本就没想夺回管城,而是向父亲展示一下自己已经努力过。结果可想而知,被李勣迎头痛击,王太子跑回虎牢,以酒浇愁。
李勣知道王太子已经知道危险临近,所以又添了把火,向荥阳(河南荥阳)推进。荥阳守将魏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很有危机感,李勣故技重施,派人进入荥阳城,对魏陆进行了吐口莲花似的游说,结果,魏陆反水,荥阳城不战而下。李勣不做片刻停留,一直向虎牢推进,汴州城守将王要汉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还没有等到李勣的职业规划建议书,就举城投降。
通往虎牢的路上只有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和李勣迅速推进的大部队,王太子在虎牢痛喝了一回,领着人马惊恐万分的跑回了洛阳。
李勣拿下虎牢,未经任何血雨腥风,胜利的完成了合围洛阳战略任务。
洛阳城风雨飘摇,只需要一阵微风,就可以轰然倒塌。
王世充又开会,不过已经有人暗示他,会议该散了吧,咱们到长安城里听李渊开会去。
李家军把洛阳包围之后,王世充就一直在会议上咆哮,他认为洛阳人太操蛋,想当年,他救济了那么多百姓,可现在,居然有人偷偷溜下城去投靠李家军。咆哮过后,王世充对自己的士兵实行了严厉的防备措施。他出台临时法规,一人逃亡,全家老少都要被杀掉;鼓励告密,告密者可以不死,而且还会得到丰厚的奖赏。但是,随着落地人头的增多,洛阳人还是拼命向城外跑。王世充拿出更残酷的治疗方案:只要他感觉谁想弃明投暗,谁就会被扔进监狱,嫌疑人的家属无一幸免,都要来监狱里陪坐。军官出城作战,必须要把家属送到宫城,充当人质。军官战败,家属可能有命;军官阵前倒戈,家属必死无疑。所以当时准备出城作战的军官都被家人叮嘱:人家一冲,你就逃跑,但千万别投降。
不过,洛阳城中人心已经坏到如此程度,可李世民对洛阳城发动的几次强烈攻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洛阳城巍然不倒。李勣知道,李世民在攻城战方面水平一般,所以他提议只围不攻,活活把王世充憋出来。
王世充有一天真在城墙上露了头,他气急败坏的对李世民说,隋朝祸乱,你在长安搞你的,我在洛阳搞我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去搞你长安,你干嘛过来搞我洛阳?
李世民摇头说,我们不仅要在长安搞,还要在天下搞。所以,我们肯定要搞你。
王世充说,咱们讲和不成吗,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李世民说,讲不了,你必须无条件投降。
王世充在城墙上大骂,怎么难听的话都脱口而出。但他知道,辱骂不是真正的战争。洛阳城城高壁厚,问题是,粮食不多了。想要避免无条件投降的厄运,他只能另想办法。
办法就是,请帮手。
窦老板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