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可怕现象
7696100000013

第13章 琢磨不透的地下奥秘(3)

据考证,35号石窟开掘出的石料不下几十万立方米,这些石料足以铺就一条从黄山到杭州200公里的石路,其他35个石窟开掘出的石料堆在一起岂不铺天盖地?奇怪的是,这些石料现在根本不知被运往了何处。如此之大的工程作何用途呢?有人说采石,既然是采石,露天开采岂不是更加省时省力?有人说屯兵,还有人说是陵墓,各说纷纭。还有洞内的潭水从何而来?如果是新安江的水,为何洞内水位要低于新安江水位2米?如果此水并不来自新安江,那又来自何处呢?

与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相比,花山谜窟洞内没有壁画、没有佛像,也没有文字,更无任何史料记载,就是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也难寻其踪影。但花山石窟点多面广,形态殊异,“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鲜明、国内罕见,堪称中华一绝”,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花山谜窟这样巨大的石窟建筑工程全系古代人工所建,着实令今人不可思议,让前来观光旅游的人充满了猜想。至于这些石窟源于何时?如何形成?何人开凿?数以百万方石料到底去了何处?如何开采和运输?大小谜团无数,每开发一次,挖掘一点,就有新的疑问和谜团出现。

更让今人不可思议的是,花山有石窟36个,而在其东侧延长线的歙县烟村方圆4平方公里的200多座小山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石窟36处。

花山谜窟谜团众多,带来了各巨大的石窟建筑工程种猜想,目前仅就为什么开凿如此大规模的石窟,相对比较成熟的猜想就有20多种,且还在增加,这也为花山谜窟增添了更多神奇。

越王勾践伐吴的秘密战备基地说。这是目前对石窟形成时代最悠久的一种猜想。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史记》载,伐吴越军总数为49000人,全在这里秘密训练而成。

屯兵说。据《新安志》载,东汉时期,孙权为铲除黟、歙等地山越人,派大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这些水域为“屯溪”。这也似乎印证了花山谜窟是贺齐屯兵和储备兵器弹药的地方。

采石场说,是最普通的一种用途说。徽州留有许多做工精巧的古民居、古桥、古道,还有渔梁水坝等古老水利工程,花山谜窟恰处于新安江边,大量石料是否通过新安江而运输到徽州各地作为建材?

徽商屯盐说,是指这些石窟由于屯放盐等大量的货物需要而开凿的。自古以来,徽商的足迹遍及天下,其中尤以明、清朝代的盐商更为出名,而古徽州的对外运输渠道即为新安江,石窟为徽商的仓库。

功能转化说。认为这些石窟并非某一朝代某一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开凿而成的,最初可能是为采石,但后来人们又将它用作避难、屯兵、储粮等用途。这种假说可以解释同一石窟中石纹凿痕不同、花纹图案不同的现象。

环保巢居说。“北方有窑洞,南方有石窟”,这是中国先人在人居环境上追求朴素环保理念的两大发明。一个掘土坡为房,一个凿石山为屋,不占肥田沃土,不破坏山坡山形,不毁坏山坡植被,营造出冬暖夏凉的栖息地。石窟内有房、有走廊、有石桥、有厅堂,有石水池、石水窖等,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还有皇陵说、花石冈说、晋代说、临安造殿说、方腊洞说、九黎氏部落说、青铜器工具说等等。猜想多多,言之凿凿,都因花山谜窟毫无史料记载而难成定论,所以花山谜窟依然是串串难解之谜。

古墓里的长明灯

古墓里的宝藏让世界各地的盗墓者发狂,他们想尽千方百计,钻进古墓偷窃埋藏了千百年的金银珠宝。古墓深埋地下,与世隔绝,使宝物历经千年还保存得相当完好。终年不见天日的古墓,盗墓者通常会认为里面应该是伸手不见五指。但他们有时却惊恐地发现,在一些古墓的拱顶上,一盏明灯投射着幽幽的光芒。

公元527年,叙利亚处于东罗马亮了几个世纪的古墓灯光帝国的统治,当时在叙利亚境内的东罗马士兵们曾发现,在一个关隘的壁龛里亮着一盏灯,灯被精巧的罩子罩着,罩子好像是用来挡风的。根据当时发现的铭文可知,这盏灯是在公元27年被点亮的。士兵们发现它时,这盏灯竟然已经持续燃烧了500年!遗憾的是,野蛮的士兵们很快毁坏了它,这盏神秘的灯的原理已不为人知晓。

一位希腊历史学家曾记录了在埃及太阳神庙门上燃烧着的一盏灯。这盏灯不用任何燃料,亮了几个世纪,无论刮风下雨,它都不会熄灭。据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描述,埃及维纳斯神庙也有一盏类似的灯,也是风吹不熄,雨浇不灭,真有点像从《西游记》所述的火焰山上寻找的火种。

公元1400年,人们发现古罗马国王之子派勒斯的坟墓里也点燃着这样一盏灯,这盏灯已持续燃烧了2000多年!风和水都对它无可奈何,熄灭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抽走灯碗里那奇怪的液体。这难道是神话中的阿拉丁的神灯吗?

公元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军队冲进了英国教堂,解散了宗教团体,挖掘和抢劫了许多坟墓。他们在约克郡挖掘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之父的坟墓时,发现了一盏还在燃烧的灯,康斯坦丁之父死于公元300年,这意味着这盏灯燃烧了1200年!

公元1540年,罗马教皇保罗三世在罗马的亚壁古道(一条古罗马大道)旁边的坟墓里发现了一盏燃烧的灯。这个坟墓据说是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女儿之墓,西塞罗的女儿死于公元前44年。显然,这盏灯在这个封闭的拱形坟墓里燃烧了1584年!更有趣的是,坟墓里的尸体浸在一种未知的液体中,看起来像是刚刚才死去一样,原来古人用这种液体来保存尸体。

这些长明灯只是全世界所有发现中的几例。考古记录显示,这种古庙灯光或古墓灯光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例如印度、中国、埃及、希腊、南美、北美等许多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就连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法国等地也出现过。

如此神奇的长明灯为何没有保留到今天?古代人对所发现的长明灯不够重视吗?上述这些灯一旦现身,就会以某种方式很快毁坏掉,例如被野蛮的掠夺者和挖掘者毁坏。难道享用灯光的人在利用某种魔咒来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

17世纪中期,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一位叫杜·普瑞兹的瑞士士兵偶然发现了一个古墓的入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入古墓后,这个年轻人幷没有发现任何他想要的金银珠宝。不过,让他更惊讶的是,在这与世隔绝的坟墓,竟然还有一盏正在燃烧的玻璃灯,惊异之余,他把这盏神秘的灯带出了坟墓,送给了修道院,修道院里的僧侣们同样目瞪口呆,这盏灯至少已经燃烧了千年。他们像对待宝物一样保存着它,可惜的是,几个月后,一位老年僧侣竟然不小心把它碰掉在地上,摔碎了。

另一件趣事发生在英格兰,一个神秘的不同寻常的坟墓被打开了。打开这个坟墓的人发现,在坟墓拱顶上悬挂着一盏灯,照亮了整个坟墓。当这个人往前走时,地板的一部分随着他的走动在颤动。突然,一个身着盔甲、原本固定的雕像开始移动,举着手中的某种武器,移动到灯附近,伸出手中的武器击毁了这盏灯。这个宝贵的灯就这样被毁坏了。

墓主人的目的一次又一次地达到了:灯的奥秘被严密地保守着,再也没有后人知道。

根据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的风俗,死亡的人也需要灯光驱逐黑暗,照亮道路。因此,在坟墓被密封前,习惯于放一盏灯在里面。而富贵荣华之家就要奢侈一些,放上一盏不熄的灯,永远为死者照亮。千百年以后,当这些坟墓的拱顶被打开时,挖掘者发现里面的灯还在好好地燃烧着。

制造不熄的灯,古人是否轻车熟路?并非如此,一般平民的墓穴里都幷没有这种灯。不过,并不富贵奢华的古代炼金术士的墓穴里也会出现这种灯。例如,公元1610年,一位叫洛斯克鲁兹的炼金术士的坟墓在他死后120年被掘开,人们发现里面也亮着这样一盏不熄的灯。于是人们怀疑古时的炼金术士和铸工懂得制造这种长明灯的技术。难道不熄的灯光与金属有关?

遗憾的是,这种不熄的灯现在再无踪影,那些过去记载的见闻是不是真实的呢?永不熄灭的灯很自然成为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一部分人认为,世界各国有关长明灯的记录足以让人肯定,确实存在这样一种不熄的灯,或者长久燃烧的灯,只是技术失传,我们现在的人理解不了。中世纪时期的大部分有识之士认为,确实存在这种不熄的灯,并且认为这种灯具有某种魔力。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虽然有那么多有关长明灯的记录,但现实中并没有一盏长明灯摆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且这种灯的能源问题严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这种不熄的灯应该不存在。还有许多人认为,这也许是古人在书中开的一种聪明的玩笑。

中世纪以后,许多人曾经试图用补充燃料的方式制造一盏长明灯,即在燃料将耗尽时,快速补充燃料。但是没有一个实验成功过。即使利用现代的燃料连续补充技术,制造一个千百年长明的灯,也不太现实。

还有一些人大胆推测,这种灯就是使用电的灯,灯碗里那看似燃料的液体可能就是用来导电的汞,所以“燃料”看起来永不见少,这种用电的灯也不会怕风吹雨打。

古时的希伯来人就秘密地保守着现代叫做电的技术。据描述,13世纪,一个叫杰彻利的法国人拥有一盏灯,没有任何油或灯芯。通常灯被放置在他房间的前廊,每一个人都可以看见。当杰彻利被问及灯为什么会亮时,他总是微微一笑:“保密!”杰彻利做过许多与电有关的实验。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仇家侵犯,他发明了一种放电按钮,能够放出一股电流到门上的铁把手。当杰彻利按下按钮时,闪亮的蓝色火花就会突然冒出来。

如果神灯真的是用电能点亮,那么电能是如何产生的?难道庙宇或古墓中安装有能够发电的机器吗?要做到一劳永逸地不断供应电能,只有太阳能发电可以做到。神灯真的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吗?古人似乎不愿告诉我们秘诀。

泼水现竹的石壁

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的峭壁上有被称为蜀中奇观的“泼水现竹”的石壁画。900年来,无人能了解其中的原因。黑龙滩北端悬崖上镌刻着一米见方的“龙岩”二字。距其东南300多米的紫色石壁上,有一尊大佛坐在窟中。石窟上面左侧四进的平面石壁上,用净水泼洒后,出现几行墨笔字,署名处清晰地现出“乾道五年”等遒劲字迹。

在石窟上右侧石壁凸起的平面上,有些不规则处,经山泉泼洒就会出现这样的奇观:石壁条幅上,墨竹主干亭亭,枝叶“怪石墨竹”非常神奇潇洒;竹根临怪石处派生出一丛幼竹,婀娜可爱;顶部侧叶,长剑当空,刺向云天。据说这“怪石墨竹”的作者是文同,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文湖州,北宋梓州永泰县(四川省盐宁县永泰乡)人。他平生爱竹、种竹、写竹,开拓了“湖州竹派”。著名汉语成语“胸有成竹”,就是他写竹经验的结晶。仁寿(古称陵州)县志记载:“文同北宋熙宁四年知陵州后,在龙岩写怪石墨竹,两壁摩岩隐隐有光,怪石墨竹既无墨迹,又无雕镂痕;用水涤石,画面犹新。”

“怪石墨竹”写于1171年至1173年之间。而这“怪石墨竹”至今经水涤石画面如故之谜仍未揭开。相传,这是写竹用的墨非凡。那墨是在其主要原料松烟、煤烟中,掺入了珍稀的某种鱼的尿液,经铜炉炼制而成。当地百姓则说,是因为龙岩处于神秘莫测的古怪位置。先前,岩顶有参天古树荫蔽,岩下有从河水中不断蒸腾升起的某种地气,再加上龙洞中山泉孕育的结果。更有古稀老人说,是文同的表弟——宋代名人苏东坡在密州就任期间,从徽州买来一种“魔墨”相赠,并引举苏东坡有《送与可出奇陵州》那首七言律诗为证。

根据化学原理解释,“怪石墨竹”处的紫色岩石,含化学元素钾,钾的化学性活泼,容易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可能生成氢氧化钾。龙岩泉水可能和指示剂石蕊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石蕊遇氢氧化钾显墨蓝色,看上去酷似黑色。

到底为何泼水才能现竹,是特殊的环境与温度造成的,还是画作本身的“魔力”,仍然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个谜。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并且向岩石泼一泼水,一定会叹为观止。

地下“档案馆”

对全世界的人与考古学家们来说,吉萨高地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金字塔群,而且从1991年开始,吉萨高地先后发现的160多个古墓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许多古墓的形状与金字塔的外形非常相似。考古学家们虽然直到今天也不能解读这些墓壁上的象形文字,但它们显然跟金字塔有关。遗憾的是,这些古墓多半遭到盗墓贼的光顾,因此有价值的文物所剩无几。然而,有一个古墓却与众不同:首先,这座古墓有4600多年的历史,并且保存完好,没有遭到盗墓的任何迹象;其次,这座古墓是传说中埃及第四王朝三代国王大祭师们的下葬地。虽说目前还无法证实墓主的真实身份,但如果真是国王大祭师墓葬的话,那么墓中一定藏有大量跟第四王朝有关的历史资料,因为埃及古王朝的历史与文化当年只掌握在这些大祭师们的手中,象形文字和解释历史是他们特有的权力。然而,最吸引人的要数古埃及的谚语和美国大预言家埃德加·凯西的预言:埃及古谚语说,每当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埃及的一些神秘古墓就会被发现,在人类打开古墓的同时,也同时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纪。

每次关于古墓秘密的发现,大预言家埃德加·凯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自称接到过有关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来历的超自然信息,预言每当世纪之交的时候,有关金字塔或者其他古信息就会被发现。他当时预言的人类在19世纪末,将发现胡夫金字塔入口的消息后来被证实是准确的(胡夫金字塔的原始入口1881年被英国探险家霍华德·维斯打开)。埃德加更大的预言是:在狮身人面像的爪子底下或金字塔底下有一个规模浩大的地下“档案馆”,“档案馆”里收藏着有关人类起源和智慧发源的原始资料!这个地下的“档案馆”被发现的时间是20世纪的90年代末!让人感到吃惊的是,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用地震勘测法得到的结果表明:在狮身人面像的地底下确实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建筑群!不过,埃及政府和文物部门却寻找探测地下“档案馆”严禁任何人接近这块“禁地”。埃及政府的这种做法使许多专家认为:埃及一定已经发现了什么,也许发现了能震惊人类的东西,以至于害怕得不敢向人们展示!这次发掘的神秘古墓就位于被怀疑有地下“档案馆”的区域内,所以才引起世人如此关注。许多人甚至断言:人类有可能找回过去那段失落而又高度发达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