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7721300000019

第19章 爱,经不起等待,也经不住伤害(3)

小时候生病了是爸爸妈妈带我们穿过马路去看医生,打针哭了他们会哄着,每次遇到困难都是他们替我们解围。渐渐地,他们的头发花白了,心也累了。当他们生病了,走不动了,我们会不会搀扶着他们穿过大马路去看医生,当他们办事能力低了,容易犯错了,我们能不能不生他们的气。百善孝为先,爸爸妈妈都老了,而我们长大了,但是不能忘了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他们从来都不求回报地为我们付出着。现在我们长大了,应该照顾他们了,不要说自己的事业还不够好,还不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能让他们住高楼大厦,爸爸妈妈不需要这些,他们想要的是我们儿女的爱,不是金钱能够换来的。房子再坏,生活条件再差,他们也不会因此而责怪我们,不要等到我们连照顾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才想起来我们还没有关心过他们。趁着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地孝敬父母吧。

男孩是从一个很偏远的农村出来的,从小他就很努力地念书,考上了大学。为了他的学费及生活费,田地里的父母日出而作日暮而归,老父亲的白内障因为没钱治疗而几乎看不清楚东西。男孩也很用功地学习,大本毕业后考上研究生,最后又考上了博士。光明的前景在他面前。优秀的男人当然有女生抢着要,高校副校长的千金就爱上了他,娇媚的她让他觉得生活很是满足。可是,当她知道他的家在很穷的农村就不依不饶了,大骂他的血管里的“红苕血”。副校长利用某些关系让他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年薪30万元以上,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妻子跟他约法三章:不能说他来自农村,只说自己的父母是高校的老师;不能与农村的家再有任何联系;不准家乡的老乡来他们城里的家。看着眼前如花似锦的一切,他答应了。结婚的酒席上,来来往往的全是女方的亲朋好友。他也有想哭的冲动。从此以后,他只敢偷偷地寄钱回家,但都不会超过200元。他怕家里人以为他在城里好了,来城里投靠他。

就这样,一直等到两年之后,他才告诉他的父母,他在城里结婚了。高兴得失眠的母亲在昏暗的灯下一针一针地缝着小孙子的小衣服小裤子。收到农村寄来的包裹,有20来斤。他很难想象瘦小的母亲怎么把它们拿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邮寄。妻子用两根指头捏着小衣服,直嚷嚷着叫他扔出去,说有跳蚤。他想打她,忍了很久。结果,那包衣服的归宿还是垃圾箱。

后来,他们有了儿子,儿子满周岁的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人。200平方米的家人声鼎沸。他忙里忙外地招呼着。突然也有一刻想到老父亲。小区的保安在对讲机里说有人找。他以为是客人,兴冲冲地迎了出来。他在离开农村的家很多年以后的现在才看见了他的父母。外面下着很大的雨,两老的头发都在滴着水。他愣住了,呆在门口不知所措。妻子看他半天没进来,也出来看。那时他的脸色用文字根本无法描述。引两老进门。粘着泥的解放鞋一踩就吱吱作响,父亲的双脚在光洁的木地板上不知道怎么走路。他只有把他们带到厨房。然后给一脸不解的宾客解释说是找错了人的老人。于是,妻子叫他赶快把人带走,没办法,他没办法对满屋的老总老教授总之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解释那是他的双亲。

此时,父亲的眼睛已经完全失明了,大医院的医生说是耽误了时间,如果早几年一定不会失明的。看着那两只完全混浊的眼睛,他觉得不是滋味。在宾馆里住了两周的双亲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儿子不可能把他们迎进他们认为该进的家门。至于他的妻子,从那天的匆匆一面后就再没露过脸。男孩总说要带他们去看看大城市。母亲看着父亲的双眸,说:“伢,我们住不惯这里,我们回家。”

时隔三个月后,他终于以一次出差的名义回了老家。邻里乡亲都来看这个穷山沟里飞出的大人物。从乡亲们的言谈里,他知道,那次父母进城是把田地送给了别人种,把猪卖了,完完全全地是想去他那里安度晚年。父母回到农村还对他们说,儿子对他们很好,不要他们走,但是他们住不习惯,想老家的人,还给大伙带了很多的“杂包”。老父亲摸摸索索的在家做饭,手上常有未愈的伤口;七十多岁的母亲还在田地为口粮而苦苦挣扎,做一会儿就直起身来捶捶自己的腰。

走的时候,男孩给了父亲两万块钱,说是两千块,十元一张的,要父亲放好,以后有困难的时候就拿出来应急。

他知道,他作为儿子的身份已完全死亡。

其实,随着他做儿子的身份死亡的同时,死亡的是他做人的身份。两万元是很多钱吗,竟能买断一个人的灵魂?还是他的灵魂本就没有了价值?他遭遇的其实不是尴尬,而是人性的选择!

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陪陪老人,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亲情和温暖。大限之期,我们给自己少一点遗憾和失落,给父母多一点关爱和照顾。这就是“孝”。

及时回报父母所给予你的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别人看来,孔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家中一定还有高堂父母,不然怎么会为父母的年龄而产生如此恐惧?其实,孔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已是父母双亡。孔子很不幸,他3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存,母亲把他带回娘家曲阜。在他20岁那一年,奉母命完婚。两年后,孔子的母亲去世。这对孔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失去双亲的孔子,依然坚定信心,走向人生正途。

家中没有年迈的高堂,孔子为何还能发出这番感慨?因为他切身感受到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痛。所以,他劝家有父母的子女们,一定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份孝心。不要等到父母离开时,留下终生的遗憾。

失去亲人的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底有多痛,即使时间飞逝,那种揪心的感觉仍会撕扯着你的五脏六腑。

明的娘从小幸运就似乎不曾降临到她头上。十二岁那年上山砍柴时,摔断了右腿,又碰上一个乡村庸医,不但没能治好,还落下了终身残疾。成年后,身体很瘦小单薄,加上鼻子眼睛长得不是很周正,大家都叫她“丑女”。在别人的撮合下,与明出身不好的父亲成了亲。

明的出生让娘感到非常高兴,一天到晚地抱着明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因此,大家又改口揶揄她为“丑娘”。可在孩提时代,明丝毫不觉得她丑,倒认为她是天底下最好的娘。

明是在八岁那时知道娘长得丑的。一天,隔壁赵家打死了娘养的一只大母鸡,母鸡是娘准备给明交学费用的。娘很生气,就上前论理,赵家的女主人根本就没把娘放在眼里,冷笑着说:“你这个丑八怪,你这个瘸腿婆,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长个什么模样!”娘招架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叫起来,结果又招来一阵哄然大笑。明觉得很没面子,仔细打量娘,最后明哭着跑开了。

自从那件事以后,明对娘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近了,她要来搂明抱明,明就像泥鳅似的躲走,她去赶集,明也不再跟着去。明向娘抱怨她怎么长得这么丑,让自己也跟着丢人。在外面,明只说爹,从来不说娘,路上碰见她,就远远地躲开,实在躲不了,就埋着头跑过去。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有一个丑娘,明还特意让爹把他送到外村的学校上学。

最终,娘丑的事还是让同学知道了。那天放学,正好娘在学校附近拾干柴,有同学大叫:“瞧,那就是明的娘。”明赶紧说:“别胡说,她才不是我娘,我娘到城里走亲戚了。”那同学不知咋的想出这样一个点子,他说:“她要不是你娘,你敢不敢学她的模样走几步路?”万般无奈之下,明只好学着娘的模样一瘸一拐地走了几步。娘扭过头正好看到,身子猛地一抖,急匆匆地走开了。

那件事,明把娘的心给伤透了,她回到家里眼睛都哭肿了。这件事被爹知道了,爹把明吊了起来狠狠地揍了一顿,后来,明也找了一个机会把当初那个出馊主意的同学给狠狠地揍了一顿。事实上,明这样对娘,心里也很难过。但不管怎么说,明还是不能接受娘的既丑又瘸的样子。

十八岁那年,明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离开了丑娘。离家的头一天夜里,娘流了一夜的泪。在外求学的四年里,明只回家两次,毕业分配前,明又回来了一次。这次,娘显得特别的伤感,身体也不像以前那样硬朗了。临走前,明突然感觉到自己是那么的孤单无助,也对娘充满了愧疚之情,明在娘面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叫了一声:“娘——”

工作后,明三年都没有回过家,忙只是一个借口。每次收到爹写来的信,得知娘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明都要哭一场。第四年谈了个女朋友,带着她回家探亲。行前,明给家里去了一封信。可当明他们赶到家时,只有爹一人,爹说前两天娘到表婶家走亲戚去了。明马上打电话给表婶,表婶说没见娘来。握着电话,明的泪水如开了闸门的河水一样哗哗地往下淌。明知道,娘是在躲明,她怕她的丑她的瘸让明丢脸……

明结婚后,不知多少次想让娘和爹来家里住一阵子,爹来了几次,娘却一次都没有来,明知道娘伤透的心是一时暖不过来的。

六年前的秋天,娘去世了。明赶回去时,娘已经穿戴上寿衣。明跪在娘的面前,摸着她的脸撕心裂肺地叫:“娘,娘……”可娘已经不再答应明了。

娘知道自己丑,所以从没有照过相,活了一辈子,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每想到此,明就心痛难忍。

天堂是我们永远无法承受的爱的终结。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小的时候不懂事,长大懂事后,又不懂珍惜,把父母的付出看成天经地义,等到有一天失去,才明白自己失去的是最爱自己又经常被自己忽略的人,只剩下了悔恨。然而,时光不能倒流,后悔毫无用处,除了让自己更加悲伤和痛苦外,并不能将已逝的父母唤回来,重新侍奉。

“子女应该及时地孝敬父母并回报父母所给予你的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是一个对父母很有爱心并且很孝顺父母的人。他的父亲在42岁的时候突患中风,母亲便挑起了家庭重担,照顾生病的父亲的任务落在了布莱尔的身上,他对病榻上的父亲很有耐心,照顾得尽心尽力。很多年来,尽管公务十分繁忙,布莱尔总是不忘记经常打电话给父母。中风的父亲说话不太流利,但布莱尔总是耐心地和父亲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