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7721300000004

第4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1)

我们总是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示给外人,而把最丑陋的一面留给自己的亲人。

生活中,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在乎他与同事或客户的关系,甚至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仍然远不如亲人间的关系。于是,一个人在处理与同事和客户的关系时,可以较好地运用理性,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在深度的亲人关系中,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所以,我们常常对外人很有礼貌,而对最亲近的人则缺乏耐心。

1.忽视了尊重

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

作为一个现代人,不懂得自尊或他尊,就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心灵造成创伤,严重的还可能无法弥合而遗恨终生。

对亲人忽视了尊重,你的耐心消失无踪,随之而来的便可能是伤害。

没有尊重,哪来耐心?

亲人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尊重本应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互相贬低的事却经常发生。不少人认为,亲人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自己人,不用讲什么尊重,这实在是极为错误的心态。

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熟悉的人……这是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但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也需要我们专心去好好感受。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会觉得有些道理非常简单,而往往会忽视它,不去专心感受它,所以经常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在别人眼里,子鸣算是个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刚刚步入中年,资产千万,生意顺风顺水,家庭和睦美满,亲朋好友都能受其照顾。在这个大家庭中,他算得上是核心人物。可他却说自己很烦恼。

“是不是生意出现什么问题了?”朋友问。

“不是,我只是感觉得不到身边人的尊重。”他无奈地说。

“怎么会呢?大家都认为你是个好人,怎么会不尊重你呢?何况,你对亲戚朋友们的帮助是如此之大。”朋友笑着回答道。

“我确实尽全力帮助了身边所有的人,可是,身边的人却从没想过我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只是在困难时才想起我,事情解决后,就很少与我联络,甚至平时连电话都不打。我觉得我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工具。”

“你很忙,肯定是大家不好意思去打扰你。”朋友安慰说。

“我觉得最亲的人也不在乎我。就比如说今天吧,我好不容易回家吃一顿饭,饭后妻子洗了几个苹果,大家只顾自己吃,没有一个人问我一句,好像我就是空气一样。”他忿忿不平地说。

“连我都知道,你并不喜欢吃水果啊!对于那么熟的亲人来说,谁会想那么多!”朋友笑着说。

“可是,”他掏出烟,像往常一样示意朋友来一支,朋友像往常一样摆摆手,表示不抽。“我知道你平时很少吸烟,但我每次都要问你一下,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啊!”

“如果我不问你,你会怎么想?”他点燃一支烟,喷出一口烟雾,悠悠地说。

朋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家里,我们习惯了对家人大呼小叫,没有一点儿耐心,一点小事不顺心就没有好语气、好脸色,把家中的好氛围弄得一团糟。甚至,依仗是亲人,我们在他们面前表现着我们偶尔的蛮横无理任性和骄横,因为是亲人,我们心情不好时会不思量自己的语言在瞬间“喷薄而出”却忽略了亲人的感受。正是在这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亲情或被淡化或被摧残,严重时还可能反目成仇。试想,如果对亲人没有尊重,耐心从何而来呢?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人,由于自己的生活很富足,所以对待亲人出手很大方。但总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势,随意地污辱被帮助的亲人。当别人指责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帮了你那么多,你有什么资格指责我?”这种人虽说不是坏人,但他这样做人做事,不可避免地成了“损人而不利己”之人。是的,你确实帮助了身边的亲人,但你并未因此而获得了污辱亲人的权利!中国古代讲的是父慈子孝、兄宽弟忍、夫妻和睦。如果连互相尊重都做不到,还叫什么亲人呢?还有什么意义呢?

只有当你以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亲人,把自己和对方摆在同等的位置上,不轻视、不压迫、不伤害、不利用亲人时,才能说你给了对方基本的尊重。

对亲人有了尊重,耐心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爱他,就请尊重他

互相尊重,陌生人之间需要,亲人之间更需要!我们应该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来尊重自己的亲人,像倾听领导讲话一样倾听自己孩子讲话,像感谢其他人对自己帮助一样感谢自己亲人的帮助。总之,尊重亲人要像尊重朋友一样。

尊重是多方面的,说话换一种语气,关心换一种方式,感激适时的表达,都是尊重。对于亲人来说,我们的客气和尊重实际上是一种敬重和感激之情。为了我们的幸福成长,长辈们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地哺育和抚养我们,俗语说:“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亲人长辈的恩情是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可以想想,一个不思报答,随便糟蹋恩情的人是不是等于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种人一定会受到众人的谴责与心灵的煎熬。

在工作和生活中,对朋友体贴,可以让朋友喜欢与你交往;对同事和气,可以增进工作氛围的融洽;对上司尊重,可以让上司对你产生好感。其实,家人之间更应该客气、尊重,要知道,与家人的关系,是这世上最珍贵的情感。对家人体贴,可以让家庭关系更亲密;对家人和气,可以使家庭氛围更融洽;对家人尊重,可以使生活充满更多的欢乐。

爱他,就应该尊重他。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家庭重大决策上,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发表意见的空间和机会,有良好的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互尊重更有利于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家庭要时刻充满爱,对老人要孝敬,对子女要关心、爱护,夫妻间应表现出对彼此的重视和需要。既然这一世有缘成为亲人,就要好好珍惜这份亲缘,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尊重。

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如果我们经常留一个尺度给亲人,说话做事能有一点像和朋友、同事之间的尊重,那么每个家庭会有很多的欢声笑语,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吵。

2.你为什么这么粗心

为什么你会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你是否总以事业为重,而忽略了家人的感受?

你是否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道理?

因为忙碌与粗心,忽视了对亲人的关心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忙碌了,有些人背负着“房奴”“车奴”“卡奴”的沉重包袱蹒跚前行,整日奔波于“两点一线”;有些人为了金钱和名利,每天都是匆匆而来,忙忙而去。亲情就这样被人们遗忘在了角落里。

众多粗心的人往往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对亲人的问候和关心。在我们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每个白天与黑夜,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家门,与亲人交谈的欲望被工作的辛苦和烦恼抛至九霄云外,使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共处的时间很短,沟通交流日益匮乏,亲缘交流日益让位于交际。家庭气氛没了,心也麻木了,迟钝地体察不到亲人的感受和需求。

尽管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千万不要因为忙就对亲人大意了,就不细心关怀亲人了。我们不能遗忘亲情与孝道,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亲人沟通、交流。别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如果不趁着亲人健在时善待他们,总有一天,你会为自己的“粗心”埋单。

有一个单亲母亲,辛辛苦苦拉扯大三个孩子。好不容易等孩子长大了,各自有了好的生活,还没享到福的母亲却突然过世了,那是因为母亲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老毛病。等他们长大了,听到母亲说不舒服,都没放在心上,以为那是很正常的事。母亲过世的时候,三个孩子非常后悔,如果早点去医院检查,她们的母亲就不会去世。

你是否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而忽略了对亲人的问候与关心?工作再忙碌,也不要忽视了最亲的人,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关心亲人,比任何物质补偿都重要。

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亲人的支持,平日多给亲人些问候与关心,就会少用眼泪作忏悔与赎罪。我们要细细品味自己的情感世界,深深体会亲情的纯洁、无私与默然,让亲情回归。不要只顾自己忙来忙去,忽视亲人的感受,不要忘了:亲人是我们事业的原动力与强大的精神支柱!

忙不是遗忘的理由

在生活中,忙碌的男人会对自己的家人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家庭!是的,男人忙忙碌碌地工作,的确是想让亲人过上好日子,生活优越舒适。但却忘了一点:精神食粮比物质享受更重要。

忙碌的工作让很多人忽略了眼前的风景,他们只顾低头匆匆赶路,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发现:与父母的感情疏远了,夫妻感情出现问题了,孩子也不愿和他沟通了,身边的好友也不见了,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到茫然……

忙碌,是个真实的理由吗?

有位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很晚才回家。有一天,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看到儿子正坐在门槛前等待他。

儿子问:“爸爸,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父亲慈祥地看着孩子。

“请问你每个小时能挣多少钱?”

父亲回答:“20块,你问这个干什么?”

“那你可以借我10块钱吗?”儿子哀求地说。

“如果你要钱是为了买那些没有意义的玩具,那么你马上回到床上睡觉,然后想想你是多么自私!”父亲愤怒了。

过了1个小时,父亲觉得自己刚才的言语有些偏激,也许儿子真的有什么要买的东西。

于是他来到儿子床前,问了一句:“睡了吗?”

“还没睡,爸爸。”

“我为刚刚说的话表示道歉,这是你要的10块钱!”父亲拿出了10元给儿子。

“太好了!”儿子欢快地起身接过这10块钱,并把他枕头下已经有些皱了的钱也拿了出来。

“你不是有钱吗?为什么还要?”父亲有些生气了。

“是有了,可先前的不够,现在好了,我有20块了。爸爸,现在给你,我想买你1个小时,明天早点回来一起吃晚餐好吗?”

父亲潸然泪下……

现代人忙忙碌碌,很多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种忙碌没有错,错误的是他们只想着经济方面,而忽视了亲人的内心需要。

对于已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与其留给孩子千万家产,不如留给孩子一个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健全平和的心态……很多时候,你给孩子太多东西他们反而忘记了感恩。你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地为他们忙碌着,教出的孩子却好吃懒做,缺乏爱心。因此,在追求良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一定要照顾到亲人的精神需要,因为精神上的缺乏是无法用物质来弥补的。

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竞争异常激烈,人人都是步履匆匆,只顾着低头走路。在这里要提醒那些急着赶路的朋友:要记得稍微放慢自己匆忙的脚步,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淡了亲人和朋友;别因太多的追求淡忘了人生应有的悠闲和享受。要多抽点时间留给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和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感受更多的欢乐和满足!

3.切莫对亲人乱发脾气

对亲人乱发脾气,不仅不能消减自己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反而雪上加霜,且殃及亲人,得不偿失。

“家庭亲密综合征”作怪

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难免会遭到挫折和打击,自己的情绪也便受到影响。有些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对家人便没有好声气,对家人乱发脾气,闹得家庭乌烟瘴气,使得一家人没有好心情。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规律,即“家庭亲密综合征”。意思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情绪的宣泄最容易指向最为亲近的人。这种现象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兄弟之间都有可能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下述几方面:

第一,因为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安全、信任和爱,我们彼此都相信对方能理解和包容自己,即使错了,也认为对方会接受和原谅自己。其实,这正是亲人间彼此接受和知心的一种深层次的体现。

第二,你将亲人当作了“替罪羊”。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又不敢或不想在领导、同事面前表示不满时,回到家后,会利用与家人的感情,把心中的火气全都发泄出来。

第三,有时你认为亲人太了解你,当你不如意时,面对一个完全清楚你的缺点、失败的人,你感到自尊心很难维持下去,情绪也变得容易失控。

第四,你希望亲人教训你。可惜,通常他们都容忍你的脾气,不会过分指责你。

看完上述四个原因,并不代表你对自己的亲人乱发脾气就是合理的行为。相反,时间长了会伤害亲人的自尊心,影响与亲人之间的关系,使彼此产生一定距离。

因此,当你准备发脾气时,要学会控制自己,同时也应学会体谅和关怀自己的亲人,这样才能和睦地相处。

不要把坏心情带给亲人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好心情是家庭幸福美满、家人身体健康的根本保证。你在外面受了上司或同事的气,心情难免会糟糕,当你回到家时,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将社会与家庭分开来看,将外人与家人分别对待,家人是你的亲人,要好好地去爱,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外面受的气对着家人发泄。亲人永远是关心你的,也是一辈子值得你去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