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7721900000073

第73章 种玩具

儿子放学回家,我正在整理院子,手边放了一些沾满泥土的玩具。

“儿子,回来啦?”

“嗯,回来了。爸爸,这是什么?”

儿子指着沾满泥土的玩具问。

“你想想,看看能不能想起什么?”

儿子翻动这些玩具,很仔细地看。但是儿子最后还是没有想起来这些是什么。

“拿去洗洗后再仔细看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什么?”

儿子拿起一张大的塑料纸将玩具抱起来,拿到院子的水龙头旁边,带着无限的好奇,认真地清洗这些玩具。

不知道儿子能不能记起来,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在儿子很小的时候,非常爱吃水果,尤其是莲雾。儿子很好奇这么多种的水果是从哪里来的。我告诉他是在地上种出来的。地上种西瓜就能长出西瓜,种苹果就能长出苹果。儿子刚开始还不相信,我便给儿子试种一株很快能看到效果的辣椒。虽然说辣椒长得很快,可是仍然需要细心地照顾很长一段时间。

辣椒成熟的时候,儿子很高兴,儿子也不再怀疑我说的话,儿子同时告诉我他有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种玩具。

这个大概是一般的小孩子再正常不过的想法。我曾经在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或者说是愿望也好,当我向父亲提出来的时候,被父亲拒绝了,而当我自己偷偷地埋下玩具,被父亲发现以后,更是严厉地责备我。

那时儿子向我提出这个想法,我答应了他,因为让儿子有自己美好的童年是我最大的心愿。儿子欢天喜地地去找他想种的玩具,而我,就在离辣椒不远的地方挖了一个不算太大的坑,等儿子把他的玩具拿来。

儿子抱着他所有的玩具跑了过来,笑着。

“爸爸,我要把这些全部种下去。”

“要是全部种了,你玩什么啊?”

“我不怕,它们会长出来的,还会长好多呢!”

“但是长出来也是很花时间的啊!这段时间里你怎么办呢?”

儿子看着我,不知道说什么。

“我们就种你最想要的好不好?”

“好。”

我帮儿子挑选出几件全部是塑料做成的他最喜欢的玩具,很慎重地和儿子一起把这些玩具种下去。

刚开始儿子天天都在观察,看有什么变化。有时候儿子一天要在那里看好几次。家里有客人来,看到儿子奇怪的举动,便问我原因。我告诉他们以后,很少人赞同我的做法,其余的人都觉得我太溺爱儿子了。

其实并不是溺爱,我只不过不想让儿子的记忆中连这样一点童话式的回忆也没有,或者说是我从儿子身上在寻找小时候的我吧!

小孩子对事物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两个月以后,儿子逐渐看得少了,慢慢地也不去看了,我也将种玩具的事淡忘了。

“爸爸,谢谢你。”

儿子微笑地看着我,手里捧着已经洗干净的玩具。不知不觉儿子比那时候个子高多了。

我也很开心地笑了,其实玩具已经种成功了,不过,长出来的是比玩具更好的东西。

不要害怕儿童的幻想,给孩子留一点童话式的回忆吧!

MSN Messenger(使者)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脑。在我家里,当然也有。我可不是什么老古板,我非常支持儿子用电脑去网络上查阅资料,看看新闻……

现在很多老一辈的人总是认为电脑不好,会让人变懒,不会再去图书馆;电脑会让人只在电脑上交流,性格会变得很内向;在网络上有很多色情网站,会让人的身心受到毒害……诸如此类的一大堆问题,他们却忽略网络的实用性。

儿子刚开始只是找找资料,很简单,要是遇见什么问题,或者有些什么不满,儿子总是很乐意跟我说。一两年的时间,儿子渐渐不找我聊天了,整天沉浸在网络上。

我有点担心,检查了电脑,没有发现儿子上过什么非法的网站,最近儿子只是学会用MSN Messenger聊天而已,其他就没什么特别的。儿子由于缺少与我面对面的沟通,自然也产生了不小的误解。

我偷偷把儿子的MSN Messenger地址抄下来,在我自己的卧室里,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网,并在MSN Messenger中注册一个叫“面对成长”的昵称,想试一试与儿子聊天。

不料儿子选择网友的时候相当严格,我被考验了不少次才获准进入他的好友名单中。在网络中,我一直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和儿子对话,这样也有利我和儿子之间的沟通。

“你好啊!”

“我发现你的名字很有意思喔!抽刀断水。”

“谢谢,我只是想借这个名字忘记一个人。”

看来儿子确实有心事。

“什么人?你和朋友分手了?”

“不是,我和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吵架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你要详细地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

儿子想了半天。

“我看还是明天再说吧!”

看来儿子第一次还是很有戒备心。第一次和儿子的网络接触就这样结束了。

经过连续几天的谈话,儿子对我渐渐放心,也慢慢地对我说他昵称的由来,最后向我请教,应该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跟他当面沟通比较好,于是我说:“我建议你和你爸爸聊一下比较好,我只是个旁观者,你的父亲会站在你的角度来替你想。”

“真的要和我爸爸聊吗?”

“你可以选择不聊,也许你就放弃了最好的途径。”

我使出欲擒故纵这一招。

“好吧!我明天试试。”

第二天,儿子果然找我聊了好长的时间。其实儿子就是遇到简单的和朋友吵架的事,很好解决,很快儿子便有了满意的答案。算算现在儿子差不多到叛逆期的年龄,难怪儿子和我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

时间久了,儿子对“面对成长”这个大哥哥越来越信任,有很多的问题也向他请教。我也没忘记不时地提出要与父亲沟通的说法,让儿子不只在网络上,也能在现实中得到帮助。

换一换身份,也许效果更好。

和孩子对话,并不只有家长这一种身份,有时候换一换身份,效果也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