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7725000000042

第42章 君道之——善兵则天下易得(1)

孔子说:“为君者既要懂政治,也要懂军事。”

古时黄帝与蚩尤大战,颛顼与共工争夺天下,广尧讨伐骗兜,舜讨伐有苗,启讨伐有扈,汤讨伐有夏,文王讨伐崇,武王讨伐纣,汉高祖指挥过京索之战,光武帝发动昆阳的军队,曹操发动官渡之战,晋发动平定东吴的战役。等等。

因此就有了一句常用语叫做:打江山或者打天下。顾名思义为君者的霸业是靠兴兵动武打出来的。因此熟通兵法当是君王的法宝。然而,即使为君者亲赴战场也离不开谋士和将军。所以善兵的君王其实也是懂得为将之道的明君,因为终归冲锋陷阵是要靠大将的统领,而为将者必须具备非凡的品质和胆识,超人的智慧和魄力才能带领军队取胜,以不负君王所托。

一、将之道

《万机论》说:“即使有百万军队,在临战时想要打败敌人,关键还在于将领。”吴起说:“常人在评论将领时,常把勇看成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其实,勇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只占他所具备品质的万分之一。”所以《六韬》说:“将不仁,三军就不会亲和;将不勇,三军就不会主动向前。”孙子说:“作为一个将领,要具有勇、智、仁、信、必五种品格。”有勇,就不可侵犯;有智,就不能使他迷乱;有仁,就懂得爱兵;有信,就不会欺骗他人;有必,就不会产生二心。

这就是通常所称的五才。

百万之众的军队,安排布置、权衡轻重,在于一个人,这就是“气机”。如果地势险要,仅数十人把守,万人都难通过,这就是“地机”。善于使用离间之术,瓦解敌军,使敌国君臣相互怨恨,这就是“事机”。战士武艺娴熟,战车坚固,战马久经教练习惯于奔驰是“力机”。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四机”。

为将的要乐观,不可忧愁,谋略要深藏但不可犹豫。将有忧愁,军队内部就会产生怀疑;谋略有迟疑,敌国就会振奋。在这种情况下作战会导致失败混乱。

所以为将的要清廉,要镇静,能公平能严整,能接受意见,能判断是非曲直,能广纳人才,能听取善言,能了解敌国风俗,能图画山川地形,能判断艰难险阻,能控制军权。

让危难者安全,让恐惧者高兴,让潜逃者归还。与将领不合、离开军队的要安慰、诱导,使他返回。就像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样;含冤者要平反,申诉者要明察,位卑者要厚待他。从前吴起与士兵同衣同食就是典型的例子;强壮者要抑制,敌对者要杀掉他。卑贱者和尊贵者对抗,搅乱上下礼数,要杀掉他;贪婪者要满足他;有欲望的要利用他。面临敌人即将作战,有想建立功名的,有想痛杀敌人的,都要答应,这就是利用“勇”、利用“贪”;害怕做前锋的,要安排他到部队的后面。一军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前锋的胆怯;有谋咯的亲近他,专门说别人坏话的要除掉他。有因谗言而械斗的,要清除;缺损的官职要及时补上。反叛者要杀掉,横暴者要打击,顺服者要饶恕他。一开始就服罪的,要给他一条活命;投降者要使之心悦诚服,占领城池者要割出一块地奖给他。占领了敌国,一定要派贤德之士去守卫。当初吴国讨伐越国,得到后却不去守卫,所以最终导致了失败;夺取了要塞,就要防守;夺取了财物,就要分散给众人。敌人有行动,就要注意观察,敌人士气强盛,就要想办法消磨他。

就像当初齐国攻伐鲁国,击鼓进攻,曹刿伏兵不动。等到齐国击鼓三次后,曹刿才下令进攻,一举打败了齐国军队;敌人攻势凌厉,要等待他。

我方这时要沉稳地应对,不要和他马上交战。当初楚军攻伐汉,要求和汉决一死战,汉高祖刘邦知道自己力量弱小,因而不答应,就是这种情况;敌人越是暴怒,就越要安定我军。这样会使我军更加愤怒。如燕国讨伐齐国的田单,久攻不胜,燕国的军队就掘开齐人的祖坟;敌人越是悖逆,我军越要有义举,以此抗拒敌人。敌人和睦,要离间他,顺应敌人的举动挫败他,要善于分析客观形势,利用有利条件消灭敌人,夸大恶言,用来诬诈敌人,激怒自己的军队,使敌人出错,然后围而歼之。

上述种种,都是为将之道。

所以说,将领不听从别人的意见,英雄就会离开;不采纳谋士的计策,谋士就会背叛;善恶一样看待,有功之臣就无心向上;将领专断,下级就会怨恨;将居功称能,下级就不会积极立功;将听信谗言,下面就会产生离异之心;将贪财,作奸犯科就难以禁绝;将恋家,士兵就放荡。以上种种,将占其一,士兵就不服;占其二,军队就没了规矩;占其三,部队就会反叛作乱;占其四,祸乱就将危及国家。

《军志》说:将领的谋咯要机密周全,全军要团结如一人,攻击敌人要迅速。将领的谋略机密周全,奸人就死心了;全军团结如一人,就会众志成城。攻击疾速,奸计就来不及布设。有此三条,计谋就能实现。

谋略被泄漏了,军队就无威势可言;敌人刺探到我内部情况,锅患将不可制止;非法的财物进入军营,奸佞之人就会结党营私。将领如有这三种行为,一定要失败。

将无主见,谋士就会离去;将无勇,军士就会惊恐;将迁怒于人,军士就会惧怕。主见,谋略,是将帅需倚重的;勇气、怒气,是将帅需慎用的。

所以说,只会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可能被凌侮;廉洁好名,可能被污辱;只知爱护民众,可能被烦扰。以上五点,是将帅容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祸。

所以,作战最重要的,首先要看将领及其才能。随机应变,就会不劳而功成。如敌方将领愚钝而轻信别人,可使用计谋欺诈他;如贪婪而不顾名声,可用重金贿赂他;如善变无谋,就设法让他劳顿窘困;如上富贵而骄纵,下贫穷而怨恨,就可以离间他们;如敌人将帅倦怠、士兵松懈,就可以偷袭他们。

将领聪明而反应迟缓,就要使他急迫;如勇猛又轻生,就欺凌他;如急躁易激动,就要诱惑他;如贪功好利,就要袭击他、酬贿他。如果仁爱而有不忍之心,就烦劳他;如廉洁却又不爱他人。就要凌侮他;如刚毅又喜欢自以为是,就可以谋划他;如果内心懦弱、喜欢被别人驱使,就要让人去欺诈他。

二、选用全才之将

战争,是不得已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但在和平时期也必须做好准备。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君王一定要慎选定了出征的大将后,便要赋予其指挥的全部权力。

而身为大将,亦应深知兵械,是凶器;战争,是危险之事;战场,是尸体横陈的地方。故除了熟通兵法,还要会观天象。

凡是天上有白云如匹布一样经过丑未,天下多战事,赤云战事尤其多。有时云如匹布满天,有时云如胡人列阵,都是天下多战事的征兆。

有时壬子日四望无云,唯独看见赤云如旌旗,天下会有战争。如果赤云遍布四方,那么天下到处都有烽烟燃起,战事不断。有时四望无云,只在天边有黑云,也是天下有战事的征兆,三天里如果有雨,那么兵灾可以化解。

有时天上赤云灿烂,有赤云的地方,会有大战。

凡是有白云如仙人的衣裳片片连结,战斗双方的军队会相互追逐,疲而再战,会有长达千里的战事。有时天上云的形状有如人拿着刀盾,这是有残暴战争发生的气象。有时有白色云气广六丈,从东向西铺向天空,这也是战事将起的征兆。如有青色云气,则是有大面积死亡的征兆。

凡兴兵必分为以下几种:拯救灾难,诛伐暴虐的,称之为“义兵”可以礼遇使其顺服,统帅义兵者可以称王。敌人侵犯我,不得已起而抗争的称之为“应兵”,这种被迫应战的军队一定获胜。为小事而愤怒并因而发动战争的,称之为“士兵”,士兵心怀怨恨则要失败。贪图他国土地和财物的,称之为“贪兵”,士兵贪婪,必然要被攻破。依仗国大人多,想向敌人显示威风的,称之为“骄兵”,骄兵必败。依仗人多势众征伐的,称“强兵”。背弃礼义、贪图利益,称“暴兵”,可以欺诈之计使其顺服;国家危险、众人疲惫,借机起兵作乱的,称“逆兵”,可以威权使其顺服。

由此可知,君王用兵打仗,不是喜欢打仗,而是以此来诛杀暴虐、讨伐逆乱。以仁义之师讨伐不义之兵,就如同放开江河水浇灭萤火一样。自己占据有利地形,在悬崖边上将敌人推下去,是一定会胜利的。只不过圣明的君王生性恬淡,不愿发动战争,因为会劳民伤财。

因此说,荒居远处的人如不顺服,就要完善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顺。

如果完善了文教德化,还不能使他们归顺,之后,才命令将军出兵。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负有保护君王和人民生命的职责。所以说,为将的不了解兵,无异于把自己的君王交给了敌人;为君的不懂得选择将,等于把自己的国家交给了敌人。将帅既已知兵,君王既已选好了大将,就要避开正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将军身上,现在敌军不愿臣服,希望将军前去讨伐。”于是命令太史占卜,斋戒三日,选择吉日,把斧钺授给将军。国君进人太庙正殿的大门,面向西而立,将军面向北而立。国君亲手捧着钺,持着斧械的首端,而将柄端交给将军,说:“从这里往上直到天上,都由将军全权负责。”接着又拿起斧,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将军,说:“从这里往下直到地下的深渊,也由将军全权处置。”将军接受了任命,向君王拜谢锐:“臣听说国家大事,不能受外面的干预,军队中的事,君王不能遥控。如果臣下不是忠心耿耿,便不能报效君王;如果臣下犹疑不决,便不能迎敌应战。臣既能接受任命,全权处置军中大事,臣不敢战败而归。”于是辞别国君而行,通过凶门出发。

所以《司马法》说:“捌腰只看时机,不能考虑国君的意见。”孙子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语说:“城门以内,由国王控制;城门以外,由将帅控制。”《汉书》说:“只听将军的命令,不闻天子的圣旨。”

由此可知,集结军队,在城外接受命令,肩负国君的重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阻隔,前边敌人不敢阻挡,后面没有君王的牵制,唯军令是从。这样,才可以外熄战火,内抚民心。

所以说,君王有慧眼,选用的将军有才能,同时君王不去随意干预将军指挥,才能取得胜利,善兵的君王也一定善于慎选将,就是这个意思。

三、各个击破

对于强大并且有众多盟友的敌人,可采取瓦解敌人的盟友,破坏敌人的联盟,分拆敌军,从而分别将其各个击破。

孙子曰:“善于用兵者,使敌国无法与他国结盟。”

例1:刘秀称帝以后,派建威将军耿弇讨伐张步。耿弇首先与张步手下的大将费邑对垒,双方摆出了大打的阵势。耿弇看到费邑的军队兵强马壮,如果正面交手,一时难以取胜,于是想出了分解敌军、各个击破的计策。耿弇派大军包围了费邑的弟弟费敢镇守的巨里,大张旗鼓地做攻城的准备工作,扬言三天后全力攻城,并故意放走一些俘虏,让他们把这个消息带给费邑。费邑得知弟弟有难,果然率3万精兵向巨里杀来。耿弇高兴地对众将说:“我们赶制攻城器械,不过是大造声势,把费邑引诱到这里伏击他。现在他来了,准备迎战吧!”随后,耿弇派3000人牵制巨里的敌军,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有利的地势上,严阵以待。费邑的大军刚到,还没站稳脚根,就遭到耿弇军队的袭击,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费邑死在乱军之中。费敢听说哥哥战死了,不再死守巨里,偷偷弃城而去。耿弇佯攻巨里,使费邑离开自己的巢穴前来增援。这一调虎离山的计谋,导致费邑的3万大军全部被歼。如果当初硬拼,那么取胜者很难说是耿弇了。

例2:曹操清扫关中敌寇,每当一个地方的敌寇出来,曹操就很高兴,将领们问其的原因,曹操说:“关中道路遥远,如果敌寇据守险要抵抗,那么征伐在一二年内是不能平定的。而他们现在自动聚集前来,虽然人数多了,但因为各自为王的缘故,彼此不服气,没有统一的指挥,这样就可以一举消灭了,攻打他们容易得多,我所以高兴。”

谚语说:用绳子绑在一起的鸡不能一起栖息,应该分开它们,逐个瓦解。曹操是深得此中道理的。而其他的将领也应掌握此道。

四、君须率先垂范

为君之道还要以德服人,以身作则,身先士兵,体恤部下,广施恩德,这样在关键时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不能出兵有三个原因:国中不和,不可以出兵;军中不和,不可以出阵;阵中不和,不可以出兵。

孙子曰:最重要的是“道”。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同心、同德,可以和国君一起死、一起生而绝不背逃。

为君者要把仁义施给下级,那么士兵就勇往直前,与将军共赴危难,即使有倾覆之败,也无所畏惧。

深谙此道的黄石公曾说:“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越王勾践为了报仇,日尝数次苦胆,为士兵问伤养孤,抚慰士兵,最终称霸于诸侯;吴起为生病的士兵吸吮脓疮,体恤士兵,最终战胜敌国。看守宋国阳门的士兵死了,子罕入城痛哭,感动全城百姓,晋国因此不敢攻打;楚庄王有酒不独饮,而把它投在河中,令军士迎流共饮,三军感动。于是,勇敢者为之战斗,智慧者为之解忧。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决不退缩的原因,就是因为将帅平日里有恩德于己,计策和谋略与自己相一致。

所以说,平日里对士兵不断地积蓄恩德,就可以令士兵变的忠诚勇敢,在战场上得到“以一破万”的功效。

五、灵活主动

善于用兵打仗者,要善于利用变化的局势,有时候不进攻或故意放松进攻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有语云:在自己的领地上和敌人作战,士兵容易逃散,即使是六亲也不能彼此相保。而同船过渡,即使相互仇视的胡人和越人,也不用心他们会存有异心。

孙子曰:“善于打仗的人就像能首尾相顾的常山蛇一样。”

例1: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这时,他的军师孙膑赶紧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

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马行至桂陵一带,不防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