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7725000000006

第6章 君道之——善察良臣名将(1)

有的人天生就有仁义的品质,高贵的品行,更多的人则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在后天的教育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品行,朝仁义的方向努力。

圣人道德完整,品行齐备,圣人以下,中等禀赋的人,就有所偏颇了。孔子批评他的学生时说:柴的缺点是愚笨,参的缺点是鲁莽,师不诚实,由太粗俗。由此看来,德才兼备有如圣者那样的人,实在太少了!既然全德全才的人是少数.一个人要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只能靠后天的努力才能做到。

人是依照天地的形象生出来的,本身就具备阴阳之性。虽然生下来后有清浊贤愚的不同,个性也各个不同,但是追求嗜欲的原则是相同的。所以人都爱修饰打扮自己;都想坐高级车,乘骏马。与此相反,苦其己志,坚守节操,就十分困难。处处为公,大公无私,是很痛苦的。后天不用礼教节制,克服自己,则人的天性自由发展,就会像流水一样漂荡、放浪,怎么可能吃苦耐劳安于淡泊,做到忠贞高洁,一心为公,见财不起意,动静合规矩呢?所以《礼记》上说: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古人说得好,清正廉洁的人不是不爱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人把自己不完善的伪劣的地方去掉。

用后天的教育矫正人性的弱点,就是礼义的开始,放任自流,人就会被贪婪卑劣所主宰。所以,为让国民行仁义而使用强制手段,无可非议。

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前途,社稷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君王的领导,还取决于君王身边的重臣。从古至今,重臣如果任用得当,则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反之,则内乱外欺,国破家王。所以,可以说高官的品行、才能和作用同样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因此,为君者很有必要认清各种各样的臣子。

一、五种应该重用的臣子

第一种:圣臣,即能在事情的萌芽阶段,事变没有形成规模,兆头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就洞烛先机,独具慧眼,明察存亡之机,得失之要,准备好应对之策,防患于未然,使主人超然独立于荣显之位的大臣。

第二种:忠臣,能做到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具有谦虚谨慎的品性,终生不懈地举贤荐能,对国事尽心竭力,经常向君王提出好的建议,勉励君王恪守礼仪,经常引证历史经验启发激励主人,为君王谋划长远之计,发扬君王美德,匡正君王失误的臣子。

第三种:智臣,即是那些能做到深谋远虑,明察秋毫,对灾难能事先预防,采取补教的办法,堵塞漏洞,杜绝根源,转祸为福,使君王自始至终不必忧虑的臣子。

第四种:贞臣,能做到奉公守法,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不接受赠送,勤俭朴素的臣子。

第五种:直臣,是指那些当皇帝昏庸、国家混乱的时候,对上不拍马屁,敢犯颜直谏,当面指出君王过错的臣子。

这是五种类型的正面臣子。如果一个君王能够拥有众多这样的官员,国家强大,人民富强都是不难实现的事实。这样的官员越多,也越说明君王的贤明。

二、五种应当疏离的臣子

第一种:奸臣,是指那些内心阴险奸诈,外貌谦恭谨慎,能说会道,花言巧语,嫉贤妒能,想提拔谁,就在领导面前尽说他的好话,隐瞒他的缺点;想贬低谁,就在君王面前夸大他的过失,隐瞒他的优点,结果使上级赏罚不当,号令不行的臣子。

第二种:谀臣,是指那些没有主见,溜须拍马,只要是君王讲的,就说好;只要是君王做的,就说对。只为俸禄做官,对工作敷衍了事,随时世沉浮,左右观望不忠,滥竽充数,只要上面高兴就行,不计后果的臣子。

第三种:谗臣,是指那些智慧足以掩饰缺点错误,巧言足以夸大其词,小则可以挑拨离间使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大则可以在宫廷上下制造混乱的臣子。

第四种:贼臣,专指那些篡夺权力,结党营私,聚敛钱财,篡改君王之命,使自己显贵的臣子。

第五种:亡国之臣,是指那些对君王谄媚奉承,唆使君王往邪路上走,陷君王于不仁不义;结党营私,欺上瞒下,不分黑白,不辨是非;过分夸大宣扬君王的过失,使君王的骂名四海传扬的臣子。

这是五种类型的反面臣子。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臣子执行政务,一个君王身边有这样的臣子辅佐谋事,国家、人民是不可能安居乐业的,他们都是些颠覆国家,祸害民众的人。

三、六种应当谅解的臣子

魏明帝时有一个叫杨阜的少府,他直言不讳的行为,被人称为“忠臣”,但太守袁安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像杨阜这样的臣子只能称直士,算不得忠臣。因为作为臣子,如果发现君王的行为有不合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可以说是直上,但这不是忠。已故的司空陈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从来不当着大家的面讲君王的错误,几十次上书给皇帝外面都不知道。所以后世的人都尊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才是真正的忠臣。”

虽然像杨阜这样的臣子不算是忠臣,他的当面直言可能会让君王难堪,但他的行为却是为了国家着想,所以英明的君王,应该原谅像他这样的直士。

桓范在《世要论》中说有六种臣子,君王应该原谅:

第一,不善言辞,话不好听,但意见很好;话虽逆耳,但有道理,为了君王大业而发难,为了国家利益忍受诽谤屈辱的臣子,君王应该因为其直率忠诚而宽容他。

第二,憨厚质朴,言辞木讷,但内心却聪慧敏锐的臣子,君王应该因其质朴而容忍他。

第三,公正廉明,敢犯众怒,不避亲贵的臣子,君王该为他的公正而原谅他。

第四,刚正不阿,不屈从权贵,不为了沽名钓誉而祸害天下的臣子,君王应因其正直而原谅他。

第五,处境低微,但敢讲真话,身份卑贱,但忧心国事的臣子,君王该为他的艰难原谅他。

第六,有的臣子个性孤僻,持守节操,这就很容易招来诽谤。君王该因为其耿直而原谅他。

这六种原谅臣子的做法,是当君王的必须具备和实行的。这是最有效的激励群臣,让他们忠于自己的方法。

四、八种臣子的邪念

为官者一旦有了邪念就避免不了会实施邪行,祸国殃民,为君者要善于明察官员的邪念,以防邪恶之事发生。

桓范《世要论》指出臣子有如下八种邪恶,君王应该提防:

一、在小事情上忠心耿耿,大事情上却不忠不敬,或在小事上很讲信用,在大事上搞阴谋诡计。对这类臣子应该预防其欺诈。

二,外表严厉,实际上没有真胆识;或表面上非常仁义,可在实际行动上却与仁义相违背。对这种臣子应该防备他的虚伪。

三、打击同事以专权,使下情不能上达,蒙蔽上司。对这类臣子,应该防备他的嫉妒。

四、以邪说混淆真理;以似是而非的方法伤害真正的贤能之士。对于这类臣子,应该提防他进的谗言。

五、用不公正的赏赐收买人心;或者用不公正的处罚树立权威。对这样的臣子,应该提防他的邪恶。

六、居心不良,表面上抬举人,暗地里却陷害人;假公济私。对这样的臣子,应该提防他的欺诈。

七、媚事左右以求晋升,巴结重臣以求庇护,永远随声附和,八面玲珑。对这类臣子,应该提防他的祸害。

八、一门心思顺着君王的意志,专做君王喜欢的事,专说君王喜欢听的话,为的是求得君王的欢心。对这种臣子,应该防备他的奸佞。

明察以上八种臣子的行为,提防邪恶的发生,是君王保住君权,保住基业的有效保证。

五、十二种人适合的职位

人的性格看起来好像千差万别,其实归纳起来不过十几种,《人物志》中总结了十二种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性格的优劣,把这些性格按部就班地套用在自己的臣子身上,君王就可以对号入座,为他安排适合的职位。

一、严厉、刚正的人,疾恶如仇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但这种人往往很偏激。因为其性格坚强刚毅,凶狠强硬,所以很难与人和睦相处。这种人在为人处事时,总是不能克服自己个性太刚强而冒失莽撞的不足,并且认为温和顺从就是屈从,从而变本加厉地加强他的过火行为。所以这样的人可以不让他处理具体事务,他适合制定法则。

二、性情柔和温顺的人,大都具有宽容大度的优点,最明显的缺点就优柔寡断。这种性格的人,在处理事情时总是犹豫不决,遇到该决断的问题总抹不开面子,拿不起放不下。反而认为意气风发、泼辣爽直太伤人,以此当作自己拖拉行为的借口。这种人最适合做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工作,不能让他裁决疑难问题。

三、精力健旺、体格英勇剽悍的人,具备肝胆照人、性情刚烈的优点,但他们往往不太顾忌别人的情面或事情的后果,缺乏前思后想的缜密性。雄健剽悍的人的特点就是意气风发,敢作敢当,从不警惕自己勇往直前的做可能法会使自己遭受挫折甚至灭亡的危险,反而把恭顺礼让当作胆小怕事、软弱无能,做什么事总要把自己的精力使尽才罢休,这样的人适合处理充满艰难险阻的事,不适合让他完成忍辱负重的任务,尤其是在情况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很难坚持到底。

四、精明能干、谨小慎微、胆小懦弱的人,能够做到对人恭敬谨慎,但做事时却总是疑虑重重,患得患失,不够武断。精明谨慎的人,瞻前顾后,疑虑重重,不承认见义勇为是优点,反而认为敢想敢做是无理取闹,导致他们的心思更加谨慎,性格也更加懦弱。这样的人,可以守业,但却不能开创局面。

五、坚强遒劲、干劲冲天的人,长处在于能起骨干作用,缺点是顽固自信,刚愎自用。凌厉劲直的人百折不挠,意志坚定,如果他不克服自己固执己见的缺点,不正确分析事情的是非曲直,他将越来越专断,不利于事业的发展。用这种人去主持正义会比让他去团结群众更出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