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励志故事
7725400000010

第10章 1849次拒绝(1)

一美元

在19世纪美国南部的一个农场里,住着许多生活非常贫困的黑奴。一天,黑奴杰克生病了,因为没有治疗费用一美元只能躺在床上等死,他的7岁小女儿露西决定找农场主哈森借钱。当她敲开哈森的房门,他很不高兴,恶狠狠地问她:“什么事?”露西清楚地回答:“我父亲生病了,我想向您借一美元,非常需要!”

哈森很生气地说:“我叫你回去,你听不懂啊?再不走,我叫你好看!”露西依然答应了一声“是”,却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这下可真把哈森惹火了,他气急败坏地抓起皮鞭朝露西走过来。

然而,她毫无惧色,不等哈森走近,反而先迎着他踏前一步,凛然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凶恶的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拿到一美元!”

哈森一下愣住了,细细地端详着站在他眼前的这个女孩的脸,缓缓地放下皮鞭,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美元给她。

面对不顺利的事情,面对恶势力,我们要有敢于正视、勇于克服的勇气。无论你在困难面前显得多么弱小,都要鼓足勇气,坚定自己必胜的意志,这样的话,困难就不会再成为障碍了。

一口暴牙的歌星

卡丝·黛莉颇有音乐天赋,可遗憾的是她长了一口暴牙。第一次上台演出的时候,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她一直想方设法把上唇向下撇着,好盖住暴出的门牙,结果她的表情看起来十分好笑。

她下台后一位观众对她说:“我看了你的表演,知道你想掩饰什么。其实这又有什么呢?暴牙并不可怕,尽管张开你的嘴好了,只要你自己不引以为耻,投入地表演,观众就会喜欢你。”

卡丝·黛莉接受了这个人的建议,不再去想那口牙齿。从那以后,她关心的只是听众,总是全身心投入地张大了嘴巴尽情歌唱,最后成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歌手。

人生正因为有了缺憾,才使得未来有了无限的转机,所以缺憾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善待身边的一切,真正的快乐随处都能拥有。

人活的是一种境界,只要你能战胜自身的缺陷,即使大风大浪也无法将你征服。

你应该高兴

契诃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着火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

契诃夫在文章最后写道:“依此类推……朋友,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大哲学家叔本华有一句话:“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看问题的观点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看法会对人产生潜在的影响,每个人都要对他的看法承担相应的后果。

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永远都不如那积极的心态来得自然。无论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在实现目标之前想象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先想象得到,再去得到。

英若诚的游戏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里,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

让小英若诚大为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当酒足饭饱的大家离去后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自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每个人都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经历。其实,我们觉得自己重要是对的,但我们要证明自己重要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能强迫别人认为自己重要。

福特修筑河堤

汽车业巨子亨利·福特,年轻的时候担任过工程师的职务。

有一次他带队修筑一条河堤,不料突然来了场暴风雨,大水淹没了所有的机器设备,辛苦构筑的工程也全遭摧毁。

当洪水退去之后,工人们望着遍地的泥泞与东倒西歪的机器,不禁悲从中来。

“你们怎么都哭丧着脸?”福特笑着问大家。

“你自己瞧!”他们哭丧着脸说道,“遍地都是泥泞。”

“我怎么没瞧见?”他爽朗地说。

“这不是吗?还有那里,还有……”工人指着满是泥浆的机器,不解地说。

“我只看见蔚蓝的晴空,那上头没有一片泥巴,即使有,泥巴又如何抗拒阳光的照射呢?不久泥巴就会结块,我们就可以重新开动推土机了,不是吗?”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要以平常心及赞美心去面对,这是很重要的。只要我们对一切事物抱以赞美而不抱以痛苦的叹息,那么,无论我们面对的环境是悲是喜,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的态度都会改变。

丑女的怪模样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有这样两句诗:“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盲目模仿别人的外表,不顾自身的条件和特色,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只能弄巧成拙。

疼痛是个好消息

扮演“超人”的克里斯多弗·里夫,在1995年的一次坠马中,伤势严重,导致颈部以下全部瘫痪。三年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作着不懈的抗争。

经过一年的知觉训练,他脊椎末端的神经又恢复了知觉。他说,现在碰它一下,就有疼痛的感觉,但这疼痛感觉很舒服,“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的。”

大多时候,疼痛是一种痛苦,但“超人”这回的痛,是生命的一道光亮。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予意义。西班牙和美国心理学家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田径比赛场上,用摄像机拍摄了20名银牌获得者和15名铜牌获得者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冲刺之后和在颁奖台上,“第三名”看上去比“第二名”更高兴。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因为铜牌获得者通常不是期望值高的人,获得铜牌已经很高兴了;而银牌得主往往是冲着金牌而来的,因此就会为没有夺得金牌而感到难过。确实,在领奖后采访获奖运动员时,许多亚军都伤心地说:“差一点就成了冠军,真遗憾。”而季军获得者也许会说:“差一点就名落孙山,真幸运。”

你是否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否成为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你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上看问题。只要你从积极乐观的方面考虑问题,不幸和烦恼自然就会离你而去。

只管去干活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莫里森的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困,从12岁开始,每天放学以后,她都要到一个富人家里打几个小时的零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亲发了几句牢骚。父亲听后对她说:“听着,你并不在那儿生活。你生活在这儿。在家里,和你的亲人在一起。只管去干活就行了,然后拿着钱回家来。”

莫里森后来回忆说,从父亲的这番话中,她领悟到了人生的四条经验:一、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为了你的老板,而是为了你自己;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让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与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与你所做的工作是两回事,你该是谁就是谁。

在那之后,莫里森又为形形色色的人工作过,有的很聪明,有的很愚蠢;有的心胸宽广,有的小肚鸡肠。但她从未再抱怨过。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这样,我们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握住生活的方向。不要把牢骚和抱怨挂在嘴边,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追逐快乐

先不说他的名字,即使说了,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的故事,却令人惊讶。

1991年,他20岁,已是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的高才生了,再待一年,他就可以得到学位。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却退学了。他从小的梦想是哈佛大学,而不是复旦。这样离去,似乎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为了签证,他却在国内等了四年。

在美国,他向哈佛大学申请了两次,两次都没有通过,直到第三年第三次申请他才成功。

哈佛梦他做了十多年。1998年,他即将获得哈佛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时,他又作出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放弃博士学位跟着一位同学回国了。

同学的名字叫张朝阳,他们一起白手起家,最后成为搜狐网的中坚分子。1999年,他在即将成为搜狐第一副总裁的时候又作出一个决定:离开搜狐。他对别人的解释是:他不是给别人打工的人,帮人成为英雄不是他的梦想。

他创办了“e龙网”。当“e龙网”破土而出,取得6000万资金支持时,他又作出一个更令人费解的决定:他离开“e龙网”不干了。

看看他这15年遇上的每一个机会,如果抓住任何一个,他都会功成名就。假如这样的机会能宠幸我们,我们定会感谢上苍对自己的垂青。

但是,这个人,他却浅尝辄止,在到达巅峰的时刻,突然收手,飘然离去。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里,他显然不是我们眼中的英雄,相反,他具备一个失败者所具备的特征。但是他不承认,他说人生在于不断追求,这个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自我的,是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衡量的。功成名就不是快乐,功成名就也不是一个人的终极价值。他是一个为了拼搏而存在的人,他更像战场上的战士,当把敌人打翻在地时,转身而去,把战利品留给了别人。也许他要的就是那种冲锋陷阵的感觉。

名利场就像几年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我们记住的往往是那些攀上顶峰的人,而对那些到达巅峰却满意地转身下山的人,我们再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了。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攀登者,他所做的不是为了冲顶,而纯粹是为了享受攀登的快乐。

他的名字叫张黎刚,一个和张朝阳一样优秀的男人。他说,天下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人性的英雄。

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同样令人难忘。追逐理想的过程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有失落,这些已深深刻在我们心里,最后的结局还需要计较吗?

口吃的韦尔奇

世界第一经理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不算穷,但也不富。他父亲是个工作狂,每天都早出晚归,所以培养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身上。

与其他母亲不一样的是,杰克的母亲对儿子的关心更体现在提升儿子的能力与意志上,她要求儿子一切从头开始,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杰克从小就口吃,可母亲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甚至还表扬他:“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母亲的话给杰克带来了极大的自信。

结果,略带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杰克的发展,也没有影响他的自信。而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到他有口吃缺陷的人士,反倒更加对他产生敬意。因为这位有这样缺陷的人在商界竟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总裁迈克尔甚至开玩笑地说:“杰克真行,我真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杰克从小就非常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打曲棍球,经常和同学到其他城市比赛。别的孩子出远门父母都要陪着,可杰克的母亲很早就把儿子当大人看待,她总是让儿子独自去参加比赛。杰克中学毕业后应该是可以保证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只能进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开始他感到非常沮丧,想不去上学,来年再考。但母亲却鼓励他就上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杰克进入大学不久,原先的沮丧变成了庆幸。他说:“如果当时我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那我就会因为入学成绩较差,而被伙伴们打压,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然而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让我获得了许多自信。事实证明,母亲让我进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是对的。”后来,杰克果然成了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最顶尖的学生。

自信心就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钟摆,可以让人在任何困难面前来去自如。如果失掉了这份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挫折都可能给自己判死刑。问题是拿来解决的!只有充足的自信才能克服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并帮助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难民心理”

保罗现在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新闻记者。他在6岁时以难民身份到达美国。开始在学校里他因不会说英语而深感痛苦。在受到同学讥讽时不是大打出手,便是转身逃避,结果养成了他所说的“难民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诸如“不要破坏现状”、“到了人家这里就该知足”以及“这种东西轮不到你”等想法。

后来在一次夏令营活动时,他的生命有了转折。

“他们要我担任营里最有地位的职务——岸边指导员,因为我具备必要的资格。”保罗说,“这时,我照例听到一个内心的声音在提醒自己:这种东西轮不到你。你不是第一流的人。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内心就像有一盏灯忽然亮了似的,我一下子变得恍然大悟。现在应该轮到我了。于是,我便答应担任那个职位。”

保罗不能肯定他当时怎么会恍然大悟。可是那一刻的确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摆脱了心理羁绊,而变成“在我的世界里的真正自己”。

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如果你想取得成功,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克服自卑,努力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不幸是最好的大学

在法国里昂的一次宴会上,人们对一幅是表现古希腊神话还是历史的油画发生了争论。主人眼看争论越来越激烈,就转身找他的一个仆人来解释这张画。使客人们大为惊讶的是:这位仆人的说明是那样清晰明了,那样深具说服力。辩论马上就平息了下来。

“先生,您是在什么学校毕业的?”一位客人对这位仆人很尊敬地问。“我在很多学校学习过,先生,”这年轻人回答,“但是,我学的时间最长、收益最大的学校是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