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7743700000040

第40章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

1983年2月22日,前苏联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第1艘大型航空母舰,该舰又被称为1143.5级,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有意思的是,该舰在建造中先后有过几个名字,“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勃列日涅夫”号和“第比利斯”号,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该舰最后被定名为“库兹涅佐夫”号。

“库兹涅佐夫”舰装载了强大的防空火力。主力为4座SA-N-9垂直发射防空导弹,每座有6个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备弹8枚,总共备弹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嘎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系统配置为2座30毫米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导弹,火炮射程2500米,导弹射程8000米;此外还有AK-630型6管30毫米炮4座,射程2500米,发射率3000发/分。

作为反潜武器,“库兹涅佐夫”舰在舰尾两舷处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联装火箭深弹发射器,射程12000千米。其电子设备有:1部“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1部MR-710“顶板”三坐标对空/对海雷达;2部MR-320M“双支撑”对海雷达;4部MR-360“十字剑”火控雷达,用于SA-N-9;8部3P37“热闪”火控雷达,用于SA-N-11;1部“蛋糕台”战术空中导航雷达。电子对抗设备为“酒桶”和“钟”系列,另有2部PK-2和10部PK-10干扰箔条发射器。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前苏联向来对航空兵力的发展为重视,早在第一次大战时,前苏联已拥有大量的飞机服役于海军之中。在30年代,前苏联更将海军航空兵力重建列入舰队整备计划中,到了1941年时,其海军航空兵力已拥有1500架飞机。二次大战时,苏联海军的飞机皆由陆地起飞,并且早在1941年8月,就曾以少数轰炸机空袭柏林。

前苏联自30年代即致力于由美国获得飞机及航空母舰。寇克斯与吉布斯曾提出一项战舰/航舰的混合设计,计划中的混合舰排水量高达7.2万吨,可搭载30架飞机,飞机经由弹射器起飞,由舰身中段的飞行甲板降落,不过这艘306.3米长的怪物终究没有建造,而其他由外国所协助的设计也都没有成功。

二次大战结束后,前苏联海军航空兵力已有了长足的成长,单是太平洋舰队就的超过1500架的飞机,不过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航空母舰,因此这些飞机仍以陆上为基地。纵使苏联已拥有令人畏惧的航空武力,却不减其发展母舰的雄心,只是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苏联始终无法建造出期待中的航舰。到了1945年,苏联虏获了报废的德国航舰齐柏林伯爵号,并在草率地整备后被曳航至前苏联,不过途中因遭遇暴雨而沉没。

1960年“莫斯科”级的出现是前苏联朝向建造航舰所跨出的重要一步,“莫斯科”级与意大利的“维多利奥·维南多”级以法国的“圣女贞德”级直升机巡洋舰相似,只是搭载了更多的直升机,以执行猎杀敌人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任务。“莫斯科”级为苏联提供了在舰上操作飞机的宝贵经验。其后的“基辅”级除舰体较“莫斯科”级大,还有斜形飞行甲板,除直升机外,亦可操作固定翼机。“基辅”级主要任务虽仍为搜寻并摧毁敌人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不过其作战范围可广及全世界各海域。

“库兹涅佐夫上将”号与其姊妹舰“伐雅各”号是继“基辅”级之后一项重大的进步,未来将成为特遣舰队的中心舰只。“库兹涅夫”有一倾斜7°的斜形甲板,却也拥有12度的滑跳甲板,而在右舷有一具舷侧升降机。机库大小为180米×30米×7.5米,可容纳18架SU-27战机,最多可增载至60架。反潜及侦察任务由Ka-27蜗牛式直升机执行。与“基辅”级相同的,舰上亦携载大量的反舰、防空武器,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SA-N-9防空导弹6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则置于甲板的4个角落。

“库”舰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一个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舰队型航母特有的斜直两段甲板,又有轻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没有装备弹射器,却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战斗机。这之中的奥妙就在于它将英国首创的“滑跃式”起飞方式与自己气动性能优异的苏-27战斗机相结合,在牺牲飞机作战性能的情况下,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舰”,但仍自称为“载机巡洋舰”。“库”舰的服役使世界海军中首次出现了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这一新颖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况下,其载机方案为:20架苏-33战斗机,15架卡-27反潜直升机,4架苏-25UGT教练机和2架卡-29RLD预警直升机。

前苏联航母的发展可谓历尽沧桑,在经过“莫斯科”和“基辅”两代“准航母”之后,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动用了800多个行业的专家和大约7000多个工厂、制造厂最终建成了“库兹涅佐夫”号,圆了拥有大型航母的长久梦想。不幸的是,在千辛万苦地催生出“库”号之后,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再也没有经济能力来建造更多的大型航母,“库”号后续舰“瓦良格”号被中止建造,待价而售;更先进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中止建造,已完工部分被拆毁,致使俄罗斯航母发展再遇重大挫折,“库兹涅佐夫”号也只能成为一个生不逢时的“独生子”。

基本性能参数:

排水量:满载6.75万吨

规格:全长999英尺,飞行甲板长999英尺,吃水34.3英尺

搭载机:12架SU-27B2侧卫式战斗机、12架MiG-29支点式战斗机或12架SU-25蛙足式攻击机或12架Yak-38/14铁匠式战斗机、15至18架Ka-27蜗牛式反潜直升机

主机:4具蒸气涡轮机,4轴,航速32节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

在50年代,美国建造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被称为“超级航空母舰”,但在服役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不足,于是在1956年建造第5艘时,美国海军对其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并连续建造了3艘,称之为“小鹰”级,它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级常规动力航母,这3艘航母的具体情况是:

第1艘“小鹰”号,CV-63,纽约造船厂建造,1956年12月27日开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49日服役;

第2艘“星座”号,CV-64,纽约海军船厂建造,1957年9月14日开工,1960年10月8日下水,1961年10月27日服役;

第3艘“美国”号,CV-66,纽波特纽斯船厂建造,1961年1月9日开工,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1998年10月30日退役。

2001年8月20日,“星座”号访问香港。

“小鹰”级全长323.6米,宽39.6米,吃水11.4米,标准排水量61174吨,满载排水量分别为81780吨、82583吨、83573吨,舰上载航空燃油5882吨。主机为西屋公司的4台蒸汽锅炉,总功率28万马力,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20节。其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从底层到舰桥大约有18层楼高。飞行甲板以下分为10层,1~4层为燃料舱、淡水舱、弹药舱和轮机舱;5、6层为水兵住舱、食品库、餐厅和行政办公室;7、8层为舰载机维修间、维修人员和雷达员的住舱;9、10层为机库、战斗值班室和飞行员餐厅。甲板以上的岛式上层建筑分为8层,自下向上依次为:消防、医务、导弹人员住舱;工具、通信及电气材料库;军官室;舰长及司令部人员、新闻人员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小鹰”级航母在直角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部蒸汽弹射器,在斜角甲板上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左舷1部升降机,右舷3部升降机。舰上共分为10个作战部门,即:作战、航空、航海、武器、轮机、医务、牙医、供应、安全和飞机维修,每个部门又下设若干个分队,全舰编制5480人,其中舰员2930人,空勤2480人,航母战斗群司令部人员70人。现在其舰载机联队为“标准型”配置。

“小鹰”级的防空武器为3座八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3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对空雷达为SPS-49和SPS-48C/E,对海雷达为SPS-10F,导航雷达为LN-66和SPS-649,火控为6部MK-95。电子对抗为4座MK-36干扰箔条发射器和1部SLQ-36拖曳式鱼雷诱饵。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海军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是“肯尼迪”号,它是“小鹰”级的第4艘,但由于变化稍大一些,所以国外也将其单列为一级——“肯尼迪”级,其实它与“小鹰”级是相差无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