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7743800000022

第22章 中国战车之军车篇(1)

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我军装备的车辆经历了取之于敌、依靠进口、自行研制的3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中国人民派志愿军赴朝参战。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全力保证军队的需要。由于战争的残酷,运输任务的繁重,车辆损失严重。1950年11月1日,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主管志愿军供应工作的李富春同志电请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要求补充汽车5~6千辆。根据前方需要,国家决定向苏联订购汽车15000辆。由于来源不易、补充困难,周总理亲自过问这批车辆的分配使用,为军委起草了电报,明确分配给志愿军7000辆。针对志愿军汽车损失情况,他还指示了有关部门今后每月给志愿军补充进口新车500辆。3年抗美援朝战争,国家共为志愿军进口各种汽车21000余辆。

第1代军用汽车

第1个5年计划建设时期,我国开始了汽车、拖拉机等动力机器制造业的建设。1956年7月13日,第1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开始扭转军用汽车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投产3年即为军队装备3.5吨级42型CA10汽车7145辆,使国产汽车在车辆装备的总数中由零上升到7.52%。1958年一汽试制出2.5吨级66型CA30越野汽车,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开始装备部队。

几亿人口的大国,几百万军队的大军,数以万计的军用车辆长期依赖进口,对国家、对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部队作战、训练都极为不利。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刻不容缓地要求提高我国军用汽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性能。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准成立了军用轮式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1963年开始,一机部按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在第1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生产1吨、2.5吨和3.5吨级的越野汽车,投资新建了陕西和四川大足3个军用汽车制造厂,生产0.5吨、5吨和7吨级的越野汽车。60年代后期,NJ230和BJ212轻型越野车投产,洛阳拖拉机厂研制的5吨级东方红665越野汽车也经试产,开始装备部队。70年代初期研制的66型SX250、JN252和CQ261越野汽车,并于70年代后期陆续生产装备部队。初步扭转了重型武器牵引车不相匹配,小车拉大炮的状况。1974年,第2汽车制造厂建成EQ240汽车生产线,并生产出3.5吨级EQ245越野汽车。到1980年,国产第1代军用轮式车辆的6种基本车型全部投产。

为了实现军车国产系列化方案,从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每年为军队生产补充万余辆汽车,到1980年,全军车辆装备中,国产汽车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在此期间,海、陆、空军的车辆的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炮兵、工程、通信、防化兵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步兵改装两个摩托化军,步兵团开始装备汽车,淘汰了部分马车。进入80年代,军队车辆开始更新换代,陆续替换苏式车辆和60年代初装备的旧式国产汽车。

第2代军用汽车

在各方面大力协作下,第1代军用车辆生产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车辆的技术性能、质量指标、越野载重吨位和牵引重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从1975年开始,总后勤部会同各军兵种车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经过调查研究、系统论证,拟定了《第二代军用汽车系列型谱》,确定军用车辆采用0.5吨、1吨、3.5吨、7吨和12吨5个吨级的基型车。

进入80年代后,军方继续进行第2代军用汽车系列型谱的研究,90年代初期开始第2代军用汽车的研制,确定第2代军用汽车采用0.5吨、1.5吨、3.5吨、5吨、7吨和12吨6个吨级的基型车。目前,除12吨级车正在进行定型试验,0.5吨级推出一种过渡车型外,其他车型均完成了定型鉴定,开始陆续装备部队。下面简要介绍各吨级基型车。

2.10.5吨级

该吨级只有一种过渡的44型BJ2020SJ指挥车,该车是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利用切洛基技术对BJ212轻型越野车改进而来的,改进点包括:采用功率强劲的63千瓦水冷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并装备军用水箱、四速变速箱和民用分动箱、后面料蓬布、P215/80R16宽断面子午线轮胎,增加前防撞杆,使用新型仪表板和组合灯,配备可调倾角及前后位置的新座椅、改进的标牌等。整车动力性、可靠性和舒适性有所提高。

2.21.5吨级

该吨级有4种车型:44型NJ2045软顶型越野车、NJ2045硬顶型越野车、NJ2045卡车型越野车以及44型EQ2061E长头越野车。

NJ2045系列是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利用IVECO技术,开发出的新一代轻型越野车。该车采用短头型驾驶室,配备76千瓦水冷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最高车速达100千米/小时。

军车特点

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决定了军用汽车的重型化和复杂化。首先,武器装备的重型化和复杂化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军用汽车同步发展,如前苏联88型MAZ-543载重19吨,为运载SS-20导弹发展了1212型MAZ-7916,载重提高到50吨,后来又发展了承载能力更大的1414型MAZ-7917和1616型MAZ-79221。其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的巨大物资消耗的补给,必然要求作为勤务支援运输工具的军用汽车重型化。

现代军队的战斗力由机动、火力、防护和通信四大要素组成,机动乃四大要素之首,因此,机动水平自然成了军用汽车发展趋势之一。

从战术要求看,军用汽车的机动性主要指的是应具有良好的运转、投送能力。应不受桥梁、涵道的限制;能够方便地进行空运、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

从技术要求上看,军用汽车的机动性更重视车辆在一定的负载下,通过松软地面、坎坷不平地面以及各种障碍的能力。为了实现较高的机动性,在车辆结构上采取以下措施:采用大功率增压柴油发动机、降低车辆自重,提高比功率;采用先进的传动系统,如液力机械变速箱或变扭器、变速箱、自动防滑差速器或差速器锁止系统、高离地间隙的带轮边减速器的驱动桥;采用大直径、宽断面、可调压胎和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采用各种特殊结构的悬挂系统和车架结构;采用双回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如ABS/ASR、状态检测/故障诊断系统等。

军用汽车要完成其编配使命,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现代军车不仅要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环境的使用条件,而且也要适应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战场环境。

军用汽车的发展与民用汽车的发展相结合,这既是军用汽车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发展军用汽车的一个普遍原则。注意军民用车的通用性,在确保军队要求的前提下,将军车的研制立足于强大的民车基础上,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军车依托民车发展,不仅可以减少投资,加快开发进程,缩短研制周期,而且还有利于战时的人车动员、总成部件的通用互换以及油料和器材的采购供应,从而提高军车的可保障能力。高技术战争的巨大物资消耗和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高性能和高品质的军用汽车是顺利完成军事使命的重要保证。然而过高的技术指标要求,必然加大研制成本;过高的品质要求,势必带来材料和工艺等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这样最终导致成本增高,经济性下降。因此,当前各国开发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权衡利弊,合理要求,在不失其先进性和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注意性能、品质和成本的统一。强调降低研制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全寿命经济性。

军用特种车

由于军用基型车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军队武器装备发展速度,另外一些军用特种车应运而生,这些车辆主要有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的HY系列、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北方奔驰系列、西南车辆制造厂的XC系列、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的WS系列、泰安特种车制造厂的TA系列。下面分别介绍。

3.1HY系列

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从事汽车产品研制生产已有近40年的历史,属国家大型二级企业,现隶属湖北汽车公司。该厂70年代初开始研制重型特种车,1971年开发成功35D军用越野车,80年代初开始研制为武器系统配套的重型特装车,可生产42、44、64、66、88、108等系列车。

目前军车系列主要产品有:

a、44型HY2150系列底盘;

b、44型HY4160系列半挂牵引车;

c、44型HY4191半挂牵引车;

d、66型HY2220S底盘;

军用汽车发展趋势

1型谱系列化XX型号导弹发射车底盘的TA5450是航天集团公司某所与泰安特种1型谱系列化

各国军用汽车的发展都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律,即从单一的车型品种开始,到逐步建立完善的体制系列;从暂时的迫切需要开始,到逐步走向规划性的系列化发展2车型重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