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7743800000006

第6章 轻武器(1)

轻武器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后期大量使用可用于劈砍的长剑。这是手持长矛混战的场面在火药发明以前的兵器,基本上都是冷兵器。冷兵器按材质可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种类;按用途可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其中进攻性兵器中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3类;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本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可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装具、器械、兵车、战船等。冷兵器基本上都是以近战杀伤为主。世界各国冷兵器的发展基本可归结为石木兵器时代、铜兵器时代、铁兵器时代和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

从铜兵器时代到铁兵器时代,是冷兵器时代最为辉煌的一段时间。先是出现了红铜做的兵器,但硬度不够好。接着人们发现,将铜、锡、铅3种金属放在一起冶炼会大大增强硬度,于是开始用这种青铜合金来打制锋利的兵器。这样,那些锋利但笨重易损坏的石制兵器就被扔掉了。

青铜兵器的制造工艺精巧,外表雕饰、镶嵌着各种美丽的花纹,有的兵器上还镌有铭文。此时的主要兵器多为铸制而成,主要有铜剑、铜戈、铜矛、铜刀、铜戟等,防护兵器有铜盔甲等。这个时期维持了不太长的时间,性能更好的铁便出现了。铁比铜更容易铸造和反复打制,可塑性和强度大大提高,而且冶炼简单,矿石材料到处可见,易于大量生产并装备大规模作战的军队。此时用铁制造的兵器种类极多,主要有各种刀、剑、铁杖、铁锥、铁鞭、铁锏、铁枪等。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铁兵器的质量形制及种类也不断发展、完善,但仍没脱自近战的以直接杀伤为主的范围。火器出现并发展后,铁兵器的辉煌时代便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枪炮甚至更先进的武器一步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也叫转轮手枪,它在非自动手枪中最为着名。它的口径为12.7毫米,枪管和转轮均为铜制的。其弹仓是一个带有许多弹巢的转轮,能绕轴旋转,可使每个弹巢依次与枪管相吻合。由于射击时转轮是向左旋转的,所以“左轮手枪”由此而得名。

左轮手枪现在,有的国家还把左轮手枪作为装备陆军的近距离自卫武器。美国的绝大部分警察都配备有左轮手枪。

勃朗宁手枪

勃朗宁手枪是自动手枪的典型代表。它是美国人勃朗宁设计的,具有多种口径(如口径为6.35、7.65、8.33、9.35和11.45毫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1.45毫米自动手枪。

勃朗宁1925年在美国还设计了一种9毫米大威力手枪,它是当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手枪之一,直到现在还在比利时继续生产。这种手枪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思想,对美国等一些国家后来的手枪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勃朗宁手枪毛瑟手枪

毛瑟手枪,又称盒子炮,是德国人威廉·毛瑟和保罗·毛瑟两兄弟设计的一种强力战斗手枪。他们还设计了1908式9毫米自动手枪。毛瑟手枪之所以叫做“盒子炮”,一是因为它的火力强,威力大,具有炮的特征;二是由于它有一个木制枪套(与盒子类似),而且这种盒子形枪套既可装手枪随身配带,又能作为枪托使用,灵活方便。

马卡洛夫9毫米自动手枪,实际上是一种采用枪机自由后坐的半自动手枪。它曾是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军队配备的自卫手枪。

这种枪的特点是,重量轻(重0.663千克),外形尺寸小,根据需要既可单发射击,也能连发,适合作战和自卫使用。该枪弹匣可容纳9毫米子弹8发,射速为每分钟35发。

手枪中的佼佼者

从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手枪问世到现在,已经一个多世纪了。自动手枪的出现,标志着手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通常所说的自动手枪,实际上仅指能自动装填弹药的单发手枪(即射手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发射一发枪弹),所以应叫做自动装填手枪或半自动手枪。

现在世界各国所装备的手枪大多是这类枪。而真正的自动手枪是既能自动装填,而又能连发射击,如德国的毛瑟1932式自动手枪和苏联的斯捷什金战斗手枪等。

手枪和步枪的自动方式不同。由于手枪弹的能量比一般枪弹小,所以现代自动装填手枪大都采用以射击时的弹底压力来完成自动循环的枪管短后坐式和自由枪机式(枪机后坐式)自动方式。

手枪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新的自动原理和结构已在手枪上采用。在自动原理方面,出现了气体延迟后坐方式。这种方式的作用原理是,发射时,利用火药气体压力先使枪营转动开锁,然后套筒后坐,结果延迟了套筒向后运动,所以也称做气体延迟后坐原理。

这种自动原理的优点在于,减小了后坐力,从而减小了枪口上跳,提高了射击精度。这一点对手枪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手枪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要求先发制人,首发命中。现在采用这种原理的手枪有:美国的VASP手枪,法国的PA15手枪和联邦德国的P7手枪等。

目前,世界各国的手枪大都采用9毫米口径,但也有采用小口径的。从现代战争对手枪的要求来看,手枪的发展趋势是武器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以及研制适应使用要求的手枪族。

无壳弹步枪

无壳弹步枪专门用来发射无壳的枪弹。无壳弹,顾名思义是指没有弹壳的枪弹。

人们通常见到的枪弹,都是由弹头和金属弹壳两部分组成,而且弹壳重约占全弹重量的一半。在射击时,随着弹头从枪口飞出,弹壳也被抛出枪膛。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无壳弹步枪——Gll式4.7毫米无壳弹步枪。随后,毛瑟公司也制成毛瑟无壳弹步枪。这类枪的口径较小,枪弹的重量也大为减轻。而且使枪的容弹量增加(一次可装50~70发枪弹),射速增大。

无壳枪弹

无壳枪弹由于没有弹壳,所以就将弹头直接镶嵌在呈圆柱状的药柱上。Gll枪弹的药柱,是采用一定形状和粒度的硝化棉经表面处理后,在高压下模压成型的;而毛瑟式无壳枪弹的药柱,则是将黏接剂掺入发射药中,放在模型内压铸成型的。

弹壳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发射时密闭火药气体,并防止火药气体向枪后喷出。对于无壳弹来说,为了起到弹壳的同样作用,采用了转膛式枪机的闭气装置。这样,当子弹进入弹膛时,弹膛后部即成密闭状态,因而火药气体不会从后部漏掉。

无壳弹步枪的研制成功,使步枪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与当初发明后装枪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箭弹

箭弹是一种长细比很大的尖头弹丸,尾翼稳定,通常用钢或密度大的金属制成。也有用双金属制作的,称为双金属弹(其前半部分为重金属,尾部用轻金属)。每发单金属弹中只有一个小箭。小箭的弹径为1.78毫米,长度约为41.8毫米。

箭弹在撞击目标后弯曲成钩状,其弹道性能变坏。因此,当箭弹射入到比空气密度大800倍的人体肌肉后,由于阻力突然增大很多,因而钩状小箭就会东倒西歪地翻跟头,从而扩大了破坏效果。所以说,箭弹是一种杀伤力较大的弹丸。在500米的距离内,它的威力和7.62毫米的北约弹不相上下。

小口径枪风靡全球

20世纪60年代中期,步枪小口径化的热潮随之兴起。

那么,什么是小口径呢?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小口径是小于6毫米的口径。而小于5毫米的为微口径。

步枪向小口径化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M14式自动步枪有关。

那时,美国士兵扛的是又重又笨的M14式自动步枪,而越南南方解放军使用的是苏联制造的AK47突击步枪。越南是个多山的热带国家,在丛林中M14步枪的缺点暴露无遗。例如,士兵刚刚发现一个目标,端着步枪还来不及瞄准,目标就消失了。而背枪行进时,连刺刀长达1280毫米的枪又常常被树叶挂住。因此,士兵们无不怨声载道。与M14式步枪相比,AK47步枪的枪长仅是前者的2/3。

为了改进M14式步枪,美国陆军想到了美国枪械设计师斯通纳设计的AR15步枪。

AR15步枪是斯通纳于1957年设计成的能发射5.56毫米枪弹的小口径步枪。这种枪在机匣等主要零件上大胆采用较轻的铝合金,以减轻重量;而枪的外形与总体布局,将历来步枪的弯形全木托变成了直形半枪托,并在机匣下部安装了一个小握把,便于士兵用手握持,而且还将握把和枪托由木质改为工程塑料,全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美国陆军将AR15步枪送到越南战场进行使用试验。试验表明,这种步枪适合在丛林和山区作战中使用。于是,美国陆军在1967年将AR15步枪命名为M16A1步枪,并用它换装M14步枪。手持M16A1步枪的美国士兵走下飞机,准备奔赴战场M16A1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