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7745600000013

第13章 低调做人与顺其自然(4)

有记者问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什么赚钱的成功秘诀。结果李泽楷说父亲什么赚钱的方法也没有教他,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记者有些怀疑。李泽楷说,我父亲跟我说,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二分,后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占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六分,但却多了生意和合作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密的话,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仅能够与对方沟通和相互理解,而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维轨迹,避免没有意义的争议。

人生好比行路,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最好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执了。让一步是一种智慧,让一步是为了前进,有理不在声高,通常,愈是不争的人,愈是可以成大事。

低调的人面对针锋相对的争论懂得心平气和,因为争论的结果总是使争执的双方更坚信自己的绝对正确,使矛盾越激化。不必要的争论,不仅会使你丧失朋友,还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无谓的争论呢?

1.欢迎不同的意见

人的思维不可能是绝对完整和全面的,总有一个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让你有所忽略,那么,有人给你提出来可谓是一件好事,提醒你注意,使你下次避免犯下更大的错误,你真的应该衷心地对他说谢谢。不同的意见绝对不是引起争论的好理由。

2.找出共同点

有的争论,到最后双方发现其实彼此的观点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完全没有必要去为此而争执不休。因此,在最开始就去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既能保持双方的良好关系,又有利于找到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

人们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就是自卫。当一遇到对抗或者是攻击的时候,直觉就会让我们首先去自卫,要为自己找理由去辩护,这就是争论的开端。因此,遇到争议时应该先冷静地听完对方所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说不定就真的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处。

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有错,更不要再试图为此而掩盖或找理由开脱,那只会欲盖弥彰。诚实地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他的谅解,别人一般是不拒绝的。

4.答应考虑对方的观点

有时,不妨答应考虑对方的观点。因为对方提出的观点极有可能存在正确的一点,如果暂时不能做出判断,那么就应该答应再花时间多考虑他的观点,防止自己犯错,也让他人觉得受到了尊重,争论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等待时机,当忍则忍

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时之辱,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愤图强和励精图治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在下野后向邓小平请教复出的“秘诀”,邓小平的答案是“忍耐和信仰”。正是凭着这个“秘诀”,他三次被打倒,三次复出,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忍可以顶得住任何困难的磨砺,可以经得起任何风雨的冲击。

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永不败北的做人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

正是这个“忍”字,使一度被打倒的邓小平三度复出,也正是这个“忍”字,教会了加拿大那位前总理人生的秘诀,使他在下野以后又重新焕发了政治生机,重新获得了总理的宝座。

春秋时的越王勾践曾被抓做人质,去给吴王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应该是最大的羞辱了。但勾践忍了。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他是在伺机复国报仇。

到吴国之后,他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外出时,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他也不还口。

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人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说道:“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所以您的病就会好的,请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敬,很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依旧过着艰苦的生活,因为国力太弱,他要养精蓄锐,报仇雪耻。他睡觉时不铺褥子,而是铺些柴草,还在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吴王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勾践开始恢复国力,厉兵秣马。终于,两国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活捉了夫差,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所受之辱,可以说是达到了极点。以前他胆小怕事,委曲求全,后来却一鸣惊人。一软一硬,都是从国家大计出发。如果只争一时之气,不顾后果,则会使自己完全丧失实力,那又能算得上什么真正的英雄。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会给我们造成麻烦。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就要看我们是否有雄心壮志。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

面对挫折,忍辱负重,锐意进取,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面对人生逆境,我们应该把它看成一个促使自己身心成熟、准备大展宏图的好机会。当年司马迁遭受官刑之后,忍受身心上的巨大折磨,才完成旷世之作《史记》。正是这一极高的“忍”字功夫,使很多成功的人士成就了一般人所不能成就的伟业。低调的人懂得在复杂的社会中碰到不利的环境时,采取忍的策略,宁可吃眼前亏,也不急躁冒进。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忍”的最佳境界?

1.经常明确目标的存在,使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断地提高运用头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着去了解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意义所在。一旦能够理解以后,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就会从“应该做”进入“必须做”这种积极性的意识形态。

3.培养安于困境的习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处境时,常常会表现出逃避的倾向。但是为了能够自我控制,就必须忍耐这种困境所带来的痛苦。那么时间一久,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出一种安于困境的耐力。

4.学习抑制冲动的情绪。这件事,似乎很难。但是,只要我们稍微地加以分析,抑制)中动的情绪,有时也会很简单。不过,对于比较强烈的冲动或欲望,还是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使它们有机会尽量地发泄出去。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去惩罚厨师,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低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还把猪肉放在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如果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就有可能不择手段。所以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也学会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会与你为敌。

有一个姑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珠宝店当服务员,她实习期间,店里的工作特别忙,姑娘千得很认真,因为她听人说经理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天她来到店里上班,把柜台的戒指拿出来整理。这时她看见从门外进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他一脸的愤怒、褴褛的衣衫,并用一种贪婪的眼神盯着那些高级的首饰。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姑娘急着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盒子碰翻,六枚精美的钻石戒指落到了地上。她慌忙四处寻找,捡起了其中的五枚,可是第六枚呢?怎么也找不着,姑娘吓出了一身汗。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凭直觉,她猜到戒指就在那儿。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有些抽搐。“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久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呈现在他的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会在这里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向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姑娘也立刻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并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本是一起盗窃案。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采用抓住盗窃者的方法追回赃物。但姑娘没有,她先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化罪犯,又同时用一种机智的手段给了罪犯一个改过的机会,她用可怜的口吻,乞求盗窃者良心发现,从而避免了一场纷争。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却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林肯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宽容是一种博大而深远的胸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之一。荀子认为:“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人说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对不起自己的事的人,这时,我们应该以宽容为怀,而不必针锋相对。

我们要容许别人犯过失,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能因为某人某时有某种过失,便一棍子打死,或从此以某种眼光去看待对方。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就是给别人了一个从新改过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了一个帮助朋友的机会。低调的人懂得留一点余地给得罪自己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得理饶人,这样也为自己增加了朋友,拓宽了道路。

顾全别人的面子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天天进诊,却未见好转。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监督刘坤举荐江南有“神医”之名的马培之进京宫诊。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是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平常之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既然下诏征医,此去要是不顺,只怕会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盛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

马培之千里跋涉抵达京都,先开始打探西太后的病况。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血证”,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马培之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禁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得知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的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果然,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消息,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培之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要善做“面子”工作。最关键的是这种“涂脂抹粉”一定要自然,不留痕迹。

一天,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终于来到了侍卫森严的体元殿。只见40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抹了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西太后先询问马培之年庚、籍贯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由太医介绍圣体病况。当时在场的有京外名医汪守正和薛福辰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培之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培之更是欢喜。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含产后血症。马培之对其方案上却只字未敢言及,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药方上却是明栈暗渡,用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正中慈禧下怀。西太后本来对医药就素有了解,见马培之方案甚合己意,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马培之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因为无法保全慈禧太后的面子,所以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培之开的药,奇病渐愈。马培之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

马培之的聪明在于他懂得顾全别人的面子,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懂得顾全别人的面子是帮助了别人,也是帮助了自己,它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也是一种为人的修养。

在广州的一家著名酒店,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顺手就把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悄悄插进了自己西装内侧的口袋里。这一幕被服务小姐看到了,她不动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筷子的小盒子,对这位外宾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筷子爱不释手,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经过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你,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上,你看好吗?”这位外宾自然听出了服务小姐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一番谢意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头脑有点发晕,误将筷子插入了口袋。然后,外宾借此下“台阶”,说:“既然这种筷子没有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取出内衣口袋里的筷子,恭恭敬敬地放回桌上。

人就是这样,你越是尊重他,给他面子,他就会表现出令人尊重的优秀的一面;如果你不给他面子,让他在众人面前显示出不光彩的一面,那他就有可能真的做出不光彩的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