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之路真正开始时,我们也许要面对着两个盲区作决策:一个是外部的世界,一个是我们自己。
人们在开发一项产品时,会认真地去做市场调查。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把自己的样品放到市场上去做试验,卖卖看:卖得好的就行得通,消费者不喜欢的就行不通。可决定人生方向时有的人连起码的调查都不做,就一条道跑到黑……
据报载,河南有一位忠诚无比的文学青年,高考落榜之后便夜以继日地搞起诗歌创作来。他一篇篇地投稿,又一篇篇地被退回。他一气之下跑到新疆去发掘灵感,可是跑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他万念俱灰,饿了五天五夜,步履艰难地回到家里,因为无脸见人服了毒药,被抢救过来之后不但受到亲人们的责怪,父母亲还发誓以后再不认他。他沉痛地说:“一个不幸的人选择了文学,而文学又给了我更多的不幸。”这位青年不能说他没有目标和远大的理想,甚至他还有不懈锲而不舍的毅力,但是为什么他到了这般田地。
感觉好并不一定能够卖得好,卖行不好就说明行不通。拼搏奋斗的劲儿很重要,盲目用力却只是白搭。勇气也许并不仅仅是坚持,人生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更可贵的勇气不是在错误上坚持,而是发现自己错了后笑一笑,坦率地说一句:“我错了。”生命的指南针有时恰恰是告诉我们什么地方不该去,回头是岸。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年轻的时候曾经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色彩世界中难以自拔。他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画技,但是最后却收效甚微。在他40岁的那年,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真正大师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被震醒了:他终于明白,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访惶中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
晚年的歌德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就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青年,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跟着感觉走。歌德感慨说:“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的光阴。”
毛病点拨:恐怕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锻炼,我们很难给自己做出一个一成不变的定论。多人会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做出成绩,但有选择总比没选择好,有比较总比没比较好,随着对自我本身和世界的了解,终会给自己做出一个合适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