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空战武器
7761700000061

第61章 米-28“浩劫”武装直升机

米-28是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单旋翼专用武装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予绰号“浩劫”。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首先,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担作战任务,即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对己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等,不再负责运送兵员,中部截面缩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也随之减小,所以有利于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性。

同时,空机重量也减小了,这又有助于提高飞行性能。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和直升机,拦截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攻击地面活动目标和进行战场侦察。1976年开始研制,1982年11月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87年开始投入使用。1994年的最新型米-28N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从而使米-28N成为全天候作战直升机。米-28N旋翼轴上方,装有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面装有毫米波火控雷达。这种雷达不仅具有探测和火力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使用。所配备的夜视镜以人们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

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观察、识别、跟踪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其次,米-28N还增大了所装发动机的功率。米-28直升机基本型的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640千瓦,而米-28N则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864千瓦。为此,还为其设计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减速器。它其他方面与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变。

米-28“浩劫”武装直升机总体布局

5片桨叶的半刚性铰接式旋翼,桨叶用碳纤维缠绕梁和蜂窝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蒙皮制成,前缘附有钛防蚀带,后缘有金属调整片。机身中部装有悬臂梁式短翼,展弦比较小,前缘后掠。2片桨叶的尾桨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的右边。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纵列式前后驾驶舱布局,座椅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风挡档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

动力装置

两台伊索托夫设计局的TB3-117涡轮轴发动机装在每侧短翼翼根上方,最大功率2×1640千瓦。发动机还装有向上转折的尾喷管,进气口装有导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尘和外来物吸入发动机。

武器

机头下方炮塔内装有一门口径为30毫米的机炮,其活动方位角为110度;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可携带16枚AS-14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短翼翼尖可挂两枚空对空或空对地导弹。

主要机载设备

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火控系统,诱骗系统和干扰系统,红外抑制系统。

尺寸数据

旋翼直经17.20米,尾桨直径3.84米,短翼翼展6.4米,机长16.85米,机身长14.3米,机身宽1.75米,机高4.81米。

重量数据

空重7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4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305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65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时,旋翼转速242转/分,桨尖速度216米/秒,最大爬升率18米/秒,实用升限5800米,悬停高度3600米,作战半径240公里,航程470公里,续航时间2小时,极限过载系数+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