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7762300000026

第26章 印度锡克教徒反莫卧儿起义

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泽布于1658年登基称帝,在他统治的半个世纪中,顽固地维护伊斯兰大封建贵族的利益,推行扩大封建剥削、迫害印度教徒。

锡克教徒,镇压人民运动的政策。奥朗泽布的倒行逆施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1705~1715年旁遮普邦爆发锡克教徒的起义。旁遮普邦爆发的反莫卧儿的解放斗争,具有宗教战争的形式,起义的领导者是锡克教派,因而这一运动称为锡克教运动。

锡克教产生于16世纪初期屯度西北部,最初是印度教的一个异端。它的创始人和第一个宗教首领是那纳克。

锡克教最初反映城市商人和高利贷者等富裕阶层的利益,反对种姓差别,谴责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僧侣们滥用职权,主张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宣传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号召采取非暴力行动,对现存制度逆来顺受。

17世纪末,锡克教派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它的上层人物成为有势力的封建主,而成千上万受压迫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成为锡克教徒。第10代古鲁哥文对锡克教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锡克教徒公社,教徒不分种姓和部落,一律平等,批评“非暴力”教义,主张用武力“粉碎压迫者莫卧儿帝国”。

锡克教徒的反莫卧儿的武装起义从1705年开始,在战争过程中,这一行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反封建的性质。锡克教徒不但反对自己的主要敌人莫卧儿,而且也反对一般封建主。锡克教义成了反封建农民运动的指导思想。

哥文领导下的锡克教徒屡次打败莫卧儿的军队,1708年哥文遇刺殉难,由继任者班达率领锡克教军,他采用了“真理国王”的封号,宣布要“伸张正义”。1710年,锡克教军大破莫卧儿的军队,占领了锡尔欣德全境。1710年12月5日,锡克教军同莫卧儿军在萨杜拉附近展开决战,班达军失败。1711年,莫卧儿军占领了锡尔欣德。1715年12月,锡克教军失败,班达和其他锡克教军将领被押往德里,残酷处死。起义被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