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7762300000061

第61章 马来亚人民民族解放战争

马来亚人民民族解放战争指马来亚各族人民为了摆脱英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压迫而进行的战争。1945年8月,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利用苏联对日本帝国主义宣战而形成的有利局势,把国家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了出来。

日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马来亚的。但是1945年9月英国军队在马来亚登陆,并企图以武力在全国恢复殖民主义秩序。1945年12月,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作为民主管理机构的人民委员会均被解散。

殖民主义统治的恢复,以及居民艰难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群众性的罢工,并促进了解放运动的新高涨。在这一运动中,马来亚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起了主导作用。民族解放斗争席卷全国。

1946年3月,国内所有反殖民主义力量组成了马来亚民族联合机构。

被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吓破了胆的殖民主义者,于1948年6月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马来亚共产党和所有进步组织都被取缔,它们的许多领导人被逮捕。但是马来亚共产党和民主组织的主要骨干已转入地下,并积极地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游击斗争。

1949年1月,马来亚共产党公布了为建立独立的人民民主共和国而奋斗的纲领。

1949年2月,建立了有6000~8000人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全国各主要民族都有人参加。马共中央直属的军事司令部领导了解放军的战斗活动。团是游击队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下辖连或者独立排。在马来亚的每个州至少有一个团在活动。游击部队依靠政治行政委员会来进行活动。在各州党委领导下,该委员会保障游击队的供应,为他们侦察并帮助他们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

为了镇压游击运动,英国殖民主义者动用了庞大的武装部队:近50个步兵营,正规警察部队和由欧洲移民组成的警察后备队。空军保障了对陆军的战术支援,海军封锁了半岛的沿岸地区。正规部队总数达13万人。

此外,殖民者还组建了非正规的“内部警卫队”,其人数达20~25万。殖民主义者在装备和技术兵器方面拥有压倒的优势。

1949~1951年间,马来亚民族解放军部队采用游击战,在1949~1951年,连续3次向殖民主义者实施了进攻。结果,截至1951年8月他们控制了马来亚3/4的领土。

1952年殖民主义者急剧地加强了自己对付起义者的行动。1952年英国政府宣布的关于在最近的将来让马来亚独立的决定,引起了起义队伍的分裂。殖民主义者由于在兵力方面拥有优势,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向游击队所控制的地区展开了进攻。在与起义者的斗争中,英国当局运用了反叛乱作战的策略。

他们打算粉碎大股的游击队和城乡的起义者地下组织,控制交通线,隔断残存的游击部队的供应来源,以至最后从肉体上消灭他们。为了断绝游击队与居民的联系,殖民主义者建立了546个“新村”,1953年约58万人被赶进围有铁丝网的“新村”,后来则达65万人。

由于殖民主义者不断的讨伐,起义者撤退到国家的北部和东部,被迫进入热带丛林,并以小股部队进行活动。

在许多地方他们被围困,几乎得不到食品。为了在热带丛林中搜捕起义者,殖民主义者利用了来自婆罗洲落后部落的士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陆军和空军也参加了对起义运动的镇压。

与此同时,在游击队中进行了破坏活动,成立了假游击队,对被俘游击队员和居民大量灌输反共产主义的思想。

国际局势和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马来亚各族人民英勇斗争的支持,他们自己对殖民主义者进行的勇敢的抵抗,以及经济与政治斗争的加强,这一切迫使殖民主义当局在取得一些军事成果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耍一耍政治手腕。

1955年7月,他们进行了马来亚联邦立法会议的选举,选举中亲英的联盟党获胜。选举之后成立的以马来亚民族联合机构主席拉赫曼为首的政府,同意了马来亚共产党关于通过谈判恢复国内和平的建议。

面临着民族解放革命运动可能进一步加强的局势,大不列颠被迫满足他们提出的主要要求。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邦宣布在英联邦范围内独立。英帝国主义在马来亚的经济中仍把持着主要阵地,并对马来亚的政治,特别是通过签订的共同防御和互助协定,继续施加重大影响。

尽管殖民主义者在军事上拥有压倒的优势,但是马来亚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获得了民族独立。这是殖民主义体系崩溃过程的自然延续,出现这一过程是由于在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战胜了法西斯集团,以及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