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7762900000022

第22章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是英国与法国在北美洲和东印度争夺殖民地,以及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而引起的战争。

英国的目的是夺取法国的殖民地,确立完整的制海权;普鲁士打算吞并萨克森,并把波兰变成自己的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自己在争夺中欧霸权斗争中的对手普鲁士,夺回1740年被侵占的西里西亚;法国则力图吞并英国国王在欧洲的世袭领地汉诺威,保护自己在美洲和东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鲁士势力的加强;瑞典试图夺取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而俄国竭力想阻止普鲁士向东方的侵略,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地。各种矛盾和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两个对立同盟的建立:一个是有汉诺威、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和其他一些德意志诸侯国参加的英普同盟;另一个是有瑞典、萨克森和大多数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诸侯国参加的法奥俄同盟。

战争以普鲁士进攻萨克森开始。1756年8月28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军队突然侵入萨克森,包围了萨克森军队,迫其于10月15日投降。在1757年的战争中,弗里德里希二世利用法奥俄同盟计划不一致,以及军队展开缓慢的弱点,首先对奥开战。普军从四面对布拉格展开向心进攻。5月6日,普军击败布拉温元帅的6万奥军,并将其包围在布拉格。

但是,前来增援的奥军道恩元帅的部队于6月18日在科林附近击溃了普军,迫使普军放弃捷克。4月,埃斯特列元帅的法军占领了黑森、卡塞尔,在克洛斯捷尔—采文附近打败汉诺威军队,并攻占了汉诺威。苏比兹亲王的法军于8月抵近埃森纳赫,威逼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抽调了主力部队迎击法军,11月5日在罗斯巴赫会战中将法军击溃。

随后,他又调遣部队以强行军进入西里西亚。当时,奥军道恩部队已在西里西亚包围了什韦德尼茨,并占领了布雷斯劳。12月5日在勒登附近的交战中,弗里德里希二世战胜了奥军。莱瓦尔德元帅的普军对在东普鲁士展开进攻的俄军采取行动。7月5日,阿普拉克辛元帅指挥下的部分俄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下攻占了梅梅尔、提尔西特、贡宾嫩和因斯特堡。8月30日,俄军在大亚盖尔斯多尔弗附近的交战中击溃莱瓦尔德部队,打开了进入东普鲁士的道路。

但是,阿普拉克辛认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追随者彼得三世不久将成为俄国皇帝,遂命令部队撤回梅梅尔。为此,他被女皇送交法庭审判,其职务由费尔莫尔将军接替。瑞军于9月向波美拉尼亚的斯德了展开进攻,但在俄军撤回梅梅尔后,也撤到斯特拉尔松。这样,普军获得了1757年战争的胜利。

在1758年的战争中,反普同盟出动军队达31.6万人,而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军队只有14.5万人。反普同盟虽拥有两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但因行动缺乏统一、互不配合,而未能发挥其优势。1757年12月在东普鲁士展开进攻的俄军于1758年1月占领了东普鲁士,并把它划为俄罗斯国家的领地。1758年夏,俄军包围了库斯特林。

奥地利由于担心俄国取胜,在西里西亚和萨克森采取了消极防御的行动,而法国在黑森—卡塞尔和汉诺威也采取了同样作法。弗里德里希二世集中兵力,企图一击溃奥俄这两个主要敌人,遂从西里西亚侵入捷克,包围了奥里谬茨。但当他得知库斯特林被围后,又把主力部队调向库斯特林。1月25日,在曹恩多夫血战中,双方均未获胜。普军退向库斯特林。俄军退向兰德斯堡,从那里推进到波美拉尼亚,而后随着冬季的来临又撤退到维斯瓦河以东。

1759年初,反普同盟军队已达35.2万人,英普同盟军队约有22.2万人。俄国在1759年战争中的计划,是将军队集结于波兹南地区,而后开往奥得河与奥军会合。4月,4万俄军开始向奥得推进。韦德尔将军的普鲁士军团35.2企图阻截俄军,但7月23日在帕利茨战役中被俄军击溃。萨尔特科夫在克罗森地区与劳顿的奥地利军团会合,并在占领法兰克福后,建议道恩一起进攻柏林。道恩拒绝了这一建议,而力图把军事行动转向西里西亚。弗里德里希二世决定阻止萨尔特科夫对柏林的进攻。8月12日,在库内尔菲多尔弗附近的会战中,普军遭到失败。

但是,由于奥军统帅部的失策,业已展现了的攻占普鲁士首都柏林而结束战争的机遇,未能实现。俄军撤到维斯瓦河以东。在西方,法国的联军为保住黑森—卡塞尔在汉诺威展开战斗行动,但8月1日在汉诺威包围明登要塞时遭到失败。因此,在1759年的战争中,俄军虽然取得了辉煌胜利,但由于害怕普鲁士彻底溃败而使俄国势力加强的奥地利奉行的政策,俄军没有取得重大战果。在1759年的战争中,反普同盟各国的矛盾更加激化。法国反对俄国兼并东普鲁士,而准备与英国签订和约,但和谈以失败告终。

176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勉强使兵力增加到10~12万人,而反普同盟的军队有22万人。同盟计划采取协同行动:俄奥军在西里西亚,帝国军队在萨克森,法军则对汉诺威采取行动。弗里德里希二世为保障自己的补给线和军需库的安全而转入防御。俄奥军队在敌交通线上采取行动,企图迫使普军放弃其占领的要塞和城市。由于道恩没有参加协同行动,萨尔特科夫就把俄军主力转向波美拉尼亚,而派遣部分兵力袭击柏林。结果,切尔内绍夫将军率领的俄国军团于10月9日占领柏林。但是,由于弗里德里希二世率领7万普军抵近柏林,切尔内绍夫军团在摧毁敌军需库和其他军事设施后,便撤出柏林,与在法兰克福地区的俄军主力会合。1760年的战争是以交战双方的局势都未发生根本变化而结束。

1761年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发生于12月16日。是日,鲁缅采夫将军指挥的俄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合下,攻占了普鲁士的坚固要塞科尔堡。布土尔林元帅统率的俄军在波美拉尼亚站稳脚跟后,与瑞军建立了联系,以便与其协同从北面对柏林实施突击。在1761年的战争中,普鲁士丧失了南西里西亚,从而与波兰和波罗的海的联系被切断,普鲁士的形势异常严峻。但是,1762年1月5日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病死,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追随者彼得三世即位。他使俄国退出战争,且把俄军占领的全部土地归还给普鲁士,并于5月5日同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从而把普鲁士从彻底灭亡的险境中拯救出来。继俄国之后,瑞典也于1762年5月22日退出战争。

在1762年的战争中,普军在俄国切尔内绍夫军团的援助下,把奥军从西里西亚和萨克森逐出,并在弗赖堡附近的交战中战胜了帝国军队。但是,战争已把交战各方拖得精疲力竭,普法于11月3日签订初步和约,普奥于11月24日订立停战协定。

在七年战争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战事中,初期是法国取得了胜利。在巴利阿里群岛的梅诺卡岛战役中,法国舰队于5月20日战胜了英国舰队。但是,随着1758年战争的开始,陷于欧洲战场的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开始遭到失败。仅仅给普鲁士以财力援助的英国,逐渐在各殖民地积蓄了力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760年占领了加拿大、路易斯安娜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和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

1763年初,七年战争结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和约。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以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七年战争至此结束。和约确认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和格拉茨伯爵领地的权力。

七年战争在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结局是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对比。英国夺取了法国和西班牙颇大部分的殖民地,成为最强大的海上强国。普鲁士在德意志诸侯国中的地位已十分巩固,以致能在其保护下为统一德意志而展开斗争。法国由于国内矛盾而分裂,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已接近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疲于战争的奥地利与俄国结成了反奥斯曼帝国联盟。七年战争使俄国加强了自己作为欧洲强国的政治势力。

七年战争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暴露了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缺点,显示了在野战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优越性,也出现了新的战斗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