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7763200000002

第2章 少年初成长(1)

1918年7月18日,一个黑皮肤的小男孩出生了。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之后,这个小男孩会成为享誉世界的人物。因为淘气,小男孩的父亲为他取名“豪利沙沙”,译成中文就是“调皮”“捣蛋”的意思。

1.异样的童年

一代伟人的诞生

每当看到“非洲”这个字眼,人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贫穷、饥饿、落后等画面。事实上,这并不代表它的全貌。

青山环绕的一片狭长谷底中有一个黑人的村子,叫库努村。这个村子只有几百人,住在用泥和茅草建造的小房子里。这些房子的造型远远看上去像倒置的燕子窝,出口是一扇矮矮的门。

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流缓缓流过,它就是着名的姆巴谢河。这个小村子继承了非洲大部分部落的特点——原始、安静。

由于世界局势的影响,非洲的原始社会结构被打破。行走在村子里,不时能够看到赤足的男孩在玩耍;能够看到穿着西化的衣服、信奉基督教的人穿过。当时的非洲受白人殖民的统治,土地全部归白人政府所有,除了很少几个规模庞大的部落外,非洲人没有土地,每年只能以缴纳地租的方式租种殖民政府的土地。

当地人以玉米、高粱和豆角作为主要食物,一些富有的人能够偶尔“加餐”,吃一些咖啡和糖,但对于库努村的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加餐”属于奢侈行为,根本消费不起。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库努村都看不到男人,这是因为男人需要外出谋生,去遥远的农场或者矿山干活。这些男人一年大约回来两次,主要是耕地,而播种和收割是属于女人的事情。

贫穷的生活使非洲的土着居民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除了部落酋长的家人之外,绝大部分是文盲。

就是在这样一个原始、落后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日后为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曼德拉。

1918年,世界上发生了三件大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南非暴发了严重流感,数百万人在流感中死亡;

3.黑皮肤的曼德拉出生。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了。尽管整个欧洲都在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尽管南非暴发流感导致人心惶惶,但库努村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却非常安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婴儿的啼哭声。

曼德拉出生的家庭属于非洲部落中的高贵家族——泰姆布家族,他的父亲叫格达拉·亨利·曼德拉,是泰姆布家族的酋长,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南非军队与德国人作战。作为酋长,亨利·曼德拉还是当地行政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这个委员会比较特殊,在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的情况下,他作为黑人成为其中一员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的委员会主要是由有色人种和白人共同组成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比勒陀利亚政府处理地方上的事务,如征收牲畜接种疫苗税和公共牧场税。

作为酋长,亨利·曼德拉有3个妻室,继承酋长位置的人通常来自大妻室,另外还有右妻室和左妻室,曼德拉是右妻室所生。他的母亲叫诺赛卡尼,是一个聪明、贤惠的女人。

非洲文化的显着特征就是家庭结构庞大,姑、叔、姨、舅的子女都被视为兄弟姐妹,没有亲疏远近之分,曼德拉的大家族也不例外。

在曼德拉的记忆中,库努村的生活虽然很清贫,但充满乐趣。作为酋长的家人,他们和库努村其他人一样,吃的一切都是自己生产的。女人们负责种植和收割玉米,收割之后,年纪稍大的孩子们负责用石头将米粒碾碎。一部分做面包,剩下来的晾干后存起来,作为储粮。家族中还饲养很多牛和羊,能够以牛奶和羊奶充饥。

生长在这种环境中,曼德拉从家族中学到了属于他们种族的文化和传统,了解了包括民族语言、习俗、友谊和做人等观念或“乌本图”(在非洲社会里指交情或伙伴之间的感情)。

小时候的曼德拉非常调皮,亨利·曼德拉给他取名为“豪利沙沙”,译成中文就是“调皮”“捣蛋”的意思。他所在的部落名字叫“马迪巴”,译成中文就是“和事佬”,后来这成了人们对曼德拉的尊称或爱称。

物质的贫乏在小时候的曼德拉看来并不重要,能够参与各种游戏就足够开心——追求快乐是孩子们的天性。

作为男孩子,曼德拉和他的伙伴们自创了很多游戏,游戏的规则也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尽管每一次都玩得灰头土脸,但并不介意。

部族之间的斗争

在库努村这个部落内部也发生过流血冲突。部族与部落之间发生的唯一对抗发生在科萨人与少数姆凡古人之间。在1820年到1840年期间,祖鲁人的部落逐渐强大,他们开始发动战争,用武力征服和统一所有部落,导致了很多流血冲突。

其他部落为了免于流血,纷纷迁移。姆凡古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躲避祖鲁部落而逃到东开普来的。

姆凡古人来到新的环境,既没有自己的土地,语言也不通,甚至与当地人无法正常沟通,只能以从事一些当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生存。他们在白人的农场里或者商店里工作,这让当地的科萨人瞧不起他们。

然而,姆凡古人更接近现代工业文明,而且由于他们与欧洲人打交道,因此比其他非洲部落接受了更多教育,也更现代化。

在曼德拉儿时,姆凡古人已经在科萨族人的部落中站稳了脚跟,姆凡古人与科萨族人相互融合,尽管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接受西方的教育,他们中很多人当上了牧师、警察、教师和翻译,甚至还有人当了当地官员。这些人也是最先信奉基督的非洲人,房子建得很科学,用科学方法种植庄稼,于是姆凡古人逐渐变得富裕了。

姆凡古人这个部族“后来居上”,让原先的科萨族人很不爽,矛盾逐渐尖锐,直至发生冲突。断断续续的冲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规模都比较小。这种冲突主要是出于嫉妒心理,而非部落仇恨。

很快,在姆凡古人与科萨人达成谅解之后,冲突逐渐消失。可惜的是,这种调解并没有终止少数姆凡古人与科萨人之间的冲突,后来南非的白人政府为了转移矛盾,挑起了两部族人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了严重暴力冲突,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这是后话。

2.不安分的学生

曼德拉的入学

在当时,亨利·曼德拉算是比较开明的,他对姆凡古人没有偏见,也没有嫉妒之心,甚至还与几个姆凡古人交上了朋友,比较要好的要数乔治和姆贝凯拉。

这两人是虔诚的基督徒,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乔治是一名退休教师,而姆贝凯拉则是一名警察。两人极力劝说亨利·曼德拉加入基督教,可亨利·曼德拉信仰的是本部落的神,经常会主持一些仪式,如种植仪式、收割仪式、葬礼等关于生老病死的仪式。

乔治和姆贝凯拉的劝说没有打动亨利·曼德拉,却使曼德拉的母亲成为一名基督徒。当然,乔治和姆贝凯拉对曼德拉的人生影响远远不止这些,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一个改变曼德拉一生的建议——上学。

当时的曼德拉非常调皮,和兄弟姐妹们玩游戏,他总是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他成为孩子们中唯一具有一呼百应能力的人。

偶然的一天,乔治注意到调皮的曼德拉,觉得他很聪明,很有潜力,便向曼德拉的母亲诺赛卡尼提议:“你的儿子特别聪明,他应该上学,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曼德拉的家族中,这算得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因为他们家还从来没有人上过学。诺赛卡尼无法做主,她将乔治的话转述给亨利·曼德拉听。尽管亨利·曼德拉没有上过学,但他对乔治充满了敬意,尤其觉得乔治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很有身份,因此立即决定让曼德拉上学。

年仅7岁的曼德拉觉得上学充满神秘感,在进入学校之前,他的父亲拿出一条自己的裤子,从膝盖处剪断,让曼德拉穿上它。

试想一下,一个7岁的孩子穿上大人的衣服是多么滑稽的一件事情。可曼德拉却感觉到很不一样,之前他和其他男孩子一样,整天只披着一条毯子,从肩膀上缠下来,系在腰间。如今,突然遮住了私密处,他很不适应。

学校只有一间房,类似西方教堂的建筑,位于山的另一侧。开学第一天,负责为曼德拉提供帮助的是姆丁根,她为每个入学的人都起了个英文名字,并告诉他们,以后在学校只能用这个名字。

当轮到曼德拉时,姆丁根为他取了个名字叫纳尔逊。当第一次被叫到纳尔逊时,曼德拉居然有点暗暗伤神,他觉得“豪利沙沙”这个名字离他远去了。

在学校中,曼德拉接受的教育是英国式的,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英国的文化、思想和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贵的,学校的教育中,从来没有非洲文化这个概念,甚至学生们的一些非洲习俗都被要求改掉。当然,这一切让曼德拉很不爽。

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纳尔逊(曼德拉)认识了另一个世界。他惊奇地发现历史中有太多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只承认有白人英雄,而黑人被描述成清一色的野蛮人和盗贼。更甚者,当提及科萨人与英国之间的战争时,将科萨人形容为“未开化的野蛮人”。

曼德拉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当然,这些故事多半是歌颂本部落的英雄。曼德拉心中的一些受人尊重的英雄,在教科书中成为十恶不赦的魔鬼,这让他很不开心。

在家里,从父亲的口中,他知道了更多发生在近代的历史,他的心中开始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他知道几年前发生的两次惨案——布尔霍克惨案和邦德尔斯瓦特惨案。在这两个地方,先后有近300条鲜活的生命丧失,这两个地方成为他心中反抗意识的发源地。

父亲的突然离去

当时的南非属于列强的殖民地,为了便于管理,殖民者把黑人以部落为单位赶到黑人保留地。这些所谓的黑人保留地是明显的种族隔离制度的产物。黑人保留地的特点是地少人多,以农牧业为主,没有城市、矿产。为了更好地生存,男人们通常外出打工。

南非的矿产资源很丰富,但种族隔离制度让南非形成了贫富差距极大的局面,一面是拥有一切资源的白人城市,另一面则是贫穷落后、资源匮乏的黑人部落。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非呈现的社会大环境是民族压迫与种族隔离。从表面上看,这很像殖民者宣传的种族“独立”“自治”,而反对“独立”“自治”则成为日后黑人解放运动的目标。

殖民统治与当地的“独立”“自由”有着很深的矛盾。

黑人保留地上的酋长是一个受人尊重、德高望重的角色,但是在殖民统治下,这一角色被政府贬低,甚至为很多白人瞧不起。

在本部落内部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与殖民统治下身份卑微的落差,让很多酋长心生不满,曼德拉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天,亨利·曼德拉管辖下的一个百姓因丢失了一头牛而到当地政府告了他。政府的行政长官要求亨利·曼德拉立即去见他。作为酋长,当收到这封召见信的时候,亨利·曼德拉很不满,他作了如下回复:“我不去,我还准备工作。”在当时,这种违抗政府的行为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当行政长官收到亨利·曼德拉的回复时,立即指控亨利·曼德拉犯上作乱。尽管酋长在本部落有很大的权力,但殖民者的指控权力更大。很快,亨利·曼德拉被政府处理了,既夺走了他的财富,也夺走了他的官职。

亨利·曼德拉被剥夺了绝大多数牲畜和土地,也失去了它们带来的收入。从此,曼德拉的家族开始陷入困境。

更加不幸的事情很快就到来了,曼德拉的父亲染上严重的肺病,不久就离开了他们。家族的靠山不在了,生活更加窘迫。

1930年,亨利·曼德拉病入膏肓,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派人把自己的好友——班图人部落的酋长大卫·达林戴波请来,并将儿子托付给他。

亨利·曼德拉对大卫·达林戴波说:“豪利沙沙是我唯一的儿子,我将他送给你做仆人。我可以用他对姐姐和朋友们说的话对你说,他的目标是拯救我们的国家,我希望你能够按照这个目标把他培养成人,让他接受教育,他会以你为榜样的。”

大卫·达林戴波对这些请求作了保证。由此,12岁的曼德拉开始在大卫·达林戴波酋长的监护下生活。亨利·曼德拉死后,曼德拉就搬进了酋长的住地姆克凯兹韦尼。

大卫·达林戴波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曼德拉送往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在那里,曼德拉学到更多的知识——很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他对南非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曼德拉详细地记录了这一切:

我们的人民在自己的国王及其大臣们的民主统治下过着和平的生活,自由地、自信地在国内各处行动,毫无障碍。那时,这个国家是我们的……我们拥有土地、森林和河流;我们开采地下的矿藏和这个美丽国土上的一切资源。我们设立并执掌自己的政府,我们管理自己的军队,我们组织自己的贸易和商业。

3.故事的熏陶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