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弹部队的核战术,是军队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导弹核武器使。于战术行动和导弹核武器战略运用中的战术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战略导弹部队的核战术理论的内容通常应包括:核战斗的性质;核战斗的特点;核战术基本原则;核战斗行动方式;阵地配置和队形编成;战场条件对核战斗行动的影响;防突然袭击和实施核突击战斗的行动方法;核战斗指挥和协同的方式方法;战斗行动保障的组织;战术机动的运用;相关国家军队战略导弹部队的编制、装备和战斗特点的研究,等等。
核战斗的性质
战略导弹部队的核战斗是指基本作战单位,在战略导弹部队战役军团编成内,使用战略导弹核武器,依托既没阵地,在相应的保障分队参加下,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敌人某个预定的战略目标实施的某一波次的核突击行动。并在完成一次核突击任务后,适时调整战斗部署,组织下一次核突击的准备与实施,直至最后完成战斗任务。战略导弹部队的核战斗,是达成战略性战役或战争目的的基本手段。
由于战略导弹部队的武器系统复杂,整体性强,保障项目多,协同面广,核战斗同常规战斗相比,具有以下特殊性:一是核战斗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比较复杂和严格;二是导弹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能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军种打击敌政治、军事、经济等战略目标,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三是使用战略导弹核武器打击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以外的敌纵深的重要战略目标,敌对双方的核突击所表现的直接性被战斗空间的广阔性掩盖着。这些特殊性,是核战斗本身的内在规律性,是核战术研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核战斗的特点
现代战斗的基本特征,就在于战斗中能够应用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军事技术装备。战略导弹核武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核战斗不仅离不开这一物质基础,而且具有许多的特点。
一是战斗环境恶劣,受敌威胁大。由于核反击战斗是在遭敌核袭击后实施的,因此,核战斗将可能多是在来自空中和地面的严重威胁下实施。特别是在核条件下,冲击波、光辐射、放射性沾染、电磁脉冲等多种直接和间接的杀伤破坏因素充满空间,部队面临的将是大面积的沾染区、火灾区、洪水泛滥区,人员伤亡,武器装备受损,阵地设施毁坏,道路阻塞,指挥中断等极其恶劣的局面和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这些都将可能出现,并给部队的行动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是技术对战斗行动的制约性强。阵地设施不仅种类和数量多,而且维护管理技术复杂。导弹发射前,要对武器系统严格地按照指挥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测试,排除一切技术故障和隐患,才能保证战斗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是战斗行动合同程度高,整体性强。发射一枚导弹,必须以发射分队为主体,把人员、装备、阵地、指挥、保障等要素联为一体,成龙配套。在统一的计划和指挥下,密切配合才能形成作战能力。每个指挥员和操作人员,每台设备仪器,每项保障措施,每个程序环节都不能发生差错,否则,都将会导致战斗发射的失败。
四是指挥权高度集中,随机性小。无论是实施逐级指挥还是越级指挥,基本火力单位都必须受控于最高统帅部。除了特殊情况外,必须严格按照上级的命令和本级的指挥权限,在既定的作战阵地,采用指定的战斗行动方式,准确地把握作战时机,准时发射导弹,确保最高统帅部的企图和决心的实现。
五是战斗行动保障复杂,要求标准高。战略导弹部队的战斗行动保障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战斗指挥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指挥的质量和效率、导弹的准时发射和命中精度,必须全面计划、周密组织和正确实施。
六是战斗准备项目多、周期长。战略导弹部队的战斗准备,必须根据作战指挥要求和导弹核武器的使用技术条件,在平时预有准备的基础上,从受领作战预先号令起,按时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达到相应的等级状态,为核反击战斗的实施创造充分的条件,以保证发射分队受领发射命令后即可组织发射。
核战斗基本原则
核战斗基本原则,是从核战斗本质的客观规律中抽象出来的指导核战斗的法则。它是合同战术基本原则运用于核战斗实践的产物,既包含了合同战术基本原则的普遍原理,又增添了符合核战斗具体情况的新内容。
一是依托既设阵地,疏开部署队形。战略导弹部队的作战阵地应是预先构筑的、具有一定抗力的、设施配套齐全的、符合战术技术要求的既设阵地。为满足作战使用和平时训练、生活的需要,应按指挥、贮存、发射、训练、生活的要求进行阵地建设、调试验收和管理使用。在导弹核武器时代,己方的导弹阵地必将成为对方导弹核武器的攻击目标。因此,作战阵地各要素应按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因地制宜,疏散配置。机动转移时,也应疏开行军队形,以便迅速开进和抗击敌人的袭击。
二是严密组织防护,确保还手之力。我军执行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后发制人的战略原则,决定了战略导弹部队是在遭敌核袭击后才奉命实施核反击的。只有千方百计地提高生存能力,才能有效地对敌实施报复性核打击。通常应采取隐蔽伪装、抗核加固、适时机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等措施,以减少遭袭时的损失。
三是预有充分准备,组织全面保障。为了夺取核战斗的胜利,平时,必须预先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并达到常备状态和等级战备状态的标准。战时,根据战斗准备等级和作战阶段的要求补充完善。战斗中,要对关键环节、重点单位、主要任务,从人力、物力、技术上精心组织各种保障工作。
四是集中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动作。对核战斗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应统一计划,集中指挥,坚决执行命令,严格遵守时间,周到细致,稳妥可靠地完成战斗发射任务。
核战斗的协同,必须以导弹发射为轴线,在统一的意图和计划下,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地点和方法,组织好战斗部队和保障部队之间、各专业之间、各操作手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形成整体优势,凝聚成最佳战斗力。五是发扬优良作风,保持心理平衡。
在核条件下使用导弹核武器作战,战略导弹部队要发扬独立作战、连续作战,稳准严细,反应迅速,坚定、灵活、能忍受和克服各种困难等战斗作风。特别是遭敌突袭后,更要必须注意调节全体指战员的心理因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指挥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斗志,以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去夺取胜利。
核战斗行动方式及阵地配置
战略导弹部队为执行战斗任务,而使用兵力、兵器的方法和形式称为核战斗行动方式,一般分为固定作战和机动作战两种。选择何种核战斗行动方式,必须根据作战指导思想、导弹核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作战阵地样式和导弹核武器的发射方式来确定。
陆基战略导弹部队的固定作战,按导弹发射基点分为地面、半地下和地下固定作战3种。
其特点是:就地作战、发射暴露时间短;阵地防护能力较强,作战条件较好,便于组织作战准备、保障和指挥。但阵地暴露因素多,易被对方侦察和袭击,应注意隐蔽和伪装。美国、苏联、法国的陆基中程以上导弹部队均采用地下发射井固定作战方式,固定作战阵地通常选择在水源丰富、气候适宜的非地震区,靠近中等城市和交通发达的地区。
如,苏联的洲际导弹基地绝大部分建在交通发达的西部和西伯利亚铁路两侧,美国的洲际导弹基地都靠近中等城市和空军基地。
为便于统一指挥和管理,导弹集中部署在若干基地,并根据对方导弹的弹头当量、命中精度和己方导弹阵地设施的抗压强度,每个基地配置若干个发射控制中心或若干枚导弹。每个导弹阵地通常配置有指挥所、中心库、发射阵地、技术阵地和保障设施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个主要的核国家,都在研究机动作战问题。
陆基战略导弹部队的机动作战,分为地面和地下机动作战。机动作战特点是:平时暴露因素少,利于隐蔽作战企图。但阵地设施条件较差,作战保障难度大。陆基战略导弹部队地面机动作战时,导弹依靠运输—发射车,能在若干个发射场坪、掩体、车库间任意机动,不易被发现和遭到袭击。
如苏联的“SS-20”导弹装在MAZ-543运输车上,能经常转移位置;“SS-24”洲际导弹装在火车上沿铁路机动,当接到战斗命令时,列车即开到指定地点进行发射或就地发射。
为保证机动作战时变换阵地,陆基战略导弹部队除基本阵地外,还有计划地选择若干个待机地域和预备阵地。海基潜地战略导弹部队水下机动作战时,导弹核潜艇潜游于海中或隐蔽潜伏在最有利的发射阵位,待命实施反击。空基战略导弹部队空中机动作战时,根据地面指令或按照预定计划发射导弹核武器,攻击预定的目标。
战场条件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随着作战空间的不断扩大,军队机动能力的逐步提高,技术装备的日趋复杂,战场条件对战斗行动的影响更加突出。
战略导弹部队从疏散隐蔽、作战部署到战术机动、战斗准备与实施,都必须依托既设阵地和道路,都需要巧妙地利用地形,构筑阵地设施,组织疏散隐蔽和防护伪装。气象条件是一种不稳定的战场因素,严寒、酷暑、狂风、大雪、雷电、浓雾等恶劣气象条件和夜暗天候,对战略导弹部队的战斗指挥、观察、操作和车辆装备的技术性能、导弹的瞄准、加注、发射以及核打击效果等都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
核突击战斗的组织实施方法
战略导弹部队使用导弹核武器实施核突击,通常分为单个核突击、集群核突击和密集核突击3种方式。
战略导弹部队的核突击战斗任务通常是由最高统帅部直接赋予的,从接受初始命令到战斗发射,都是在严密控制下实施的。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意图,战略导弹部队在火力计划的基础上,明确执行核突击战斗任务的兵力、打击的目标、使用武器的型号、发射弹数、发射时间和使用阵地,以及指挥、保障、协同等问题,并向部队下达作战预先号令、作战命令和发射命令。
战略导弹部队送行一次核突击战斗任务,通常划分为战斗准备、战斗实施、战斗结束3个阶段。
战斗准备阶段,具有时间紧迫、准备任务繁重、情况多变等特点,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须充分利用预定方案,在平时战备的基础上周密组织计划,周到细致地组织战斗准备。受领作战预先号令后,须认真修订作战预案,正确定下作战决心,及时下达作战准备命令和保障指示,深入做好思想、组织、物资、技术装备和阵地等各项准备。
战斗实施阶段,具有时间要求极其严格、工作极其紧张、参战单位多、协同面广等特点,各级指挥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坚决执行命令,严格遵守时间,严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项保障,灵活处置各种情况,正确指挥部队准时完成战斗发射任务。并组织对空和对地面防御,以及后勤技术保障,确保发射时的安全可靠。
战斗结束阶段,各级指挥员必须加强战场管理,并根据上级的意图和预案,抓紧作战总结,做好再战的准备。导弹起飞后,须适时组织弹道观测,并迅速上报。
为防止敌人报复性核袭击,须加强伪装,及时组织部队撤出阵地和转移。若需再次使用原发射阵地时,须迅速查明阵地设施设备的损坏情况和物资消耗情况,组织阵地修复和调整补充。
核突击战斗的组织指挥程序是相对稳定的。指挥的一般程序是:受领预先号令,选修作战预案;分析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拟制作战计划,下达作战准备命令;组织协同动作;组织各种保障;建立指挥所;督促检查部队完成战斗准备;受领与下达发射命令;组织发射准备和发射;组织撤出阵地与转移;组织作战总结,上报作战详报。
为提高指挥的质量和效率,在战斗准备阶段多采用逐级指导性指挥方式,在战斗实施阶段则以逐级指令性指挥方式为主,紧急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可越级指挥到基本火力单位。“为保持指挥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各国都在研究和建立多功能的“人——机”自动化指挥系统。如美国战略空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能保证在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30秒钟内发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