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7792400000010

第10章 心理诊断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2)

综合言之,社会支持的定义即:“个人在社会体系中,觉得受到关心、尊重与协助,这些来自社会他人的资源可帮助减少压力或解决问题,或增加个人的应对能力。”

社会支持的主要内容的形式有很多种,特纳提出社会支持的内容包含:

①实质支持(materialsupport):直接提供物质或具体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如金钱给予,帮助处理困扰;②认知支持(cognitivesupport):帮助对方了解问题,提供正确资讯、经验;③情绪支持(emotionalsupport):如关心、肯定、同情、鼓励,包含表达性支持、自尊支持、归属支持。

除了以上有关社会支持的三项内容外,戈特列伯另外还提出了陪伴性支持的概念。它的含义是提供社会性的友谊往来机会,如休闲运动、旅行、聚会使产生归属感,在人际的互动过程中,因共同兴趣而培养认同感与信任感。柯汉和威尔斯认为社会支持包含四种内容:

①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support):提供个体物质资源所需的协助;②信息的支持(informationsupport):由他人协助增进对问题的了解与应对;③社会陪伴性支持(socialcompanionshipsupport):与其他个体共度休闲生活;④自尊心的支持(self-esteemsupport):指个体收到被尊重的信息。社会支持是否有助于减轻生活压力,是否可降低个体患病?史文德研究发现,个体有了社会支持,较能弹性处理生活压力上的问题,生活上较少出现问题,因此,社会支持具有缓冲效果,也可以减轻身心症状的发生。柯汉和威尔斯则进一步指出,当事件发生之后,社会支持可以让个体倾向将该事件知觉为压力事件;再者,一旦事件被知觉为压力事件之后,“社会支持”可以经由协助个体通过对该事件进行再评估,抑制不适应反应、增进适应反应的方式,来减低个体不良情绪及疾病的发生。凯瑟和威尔斯也指出社会支持具有缓冲效果,使个体有被关怀感,有归属感,相信自己被人所爱、被人尊重,是个有价值的人,从而免于产生疾病。

目前社会支持的效果有两种假说。有的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同时具有直接效果与缓冲效果,并进一步指出以下两点:①直接效果的发挥:可满足个人亲密的需求,维持及提升个人的自我认同,以及提升个人自信心;②缓冲效果的发挥:主要在提供认知引导及应对压力所需的信息及资源。

柯汉和威尔斯提出“社会支持”有两个功能,即可减少压力的负面冲击,可减少沮丧情绪的发生。

索茨认为社会支持具有三项功能:①实质上的支持:如行动支持、经济上支持、需求的协助;②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如同情、了解、关怀、鼓励或归属感;③使当事人减轻压力的威胁性:从认知上改变对压力的看法。

考伯认为,社会支持向个体传送了三类信息:使个体感到自己被关心和被爱;让个体感到受尊敬和有价值;让个体觉得从属于一个组织并有共同的义务。

综合言之,社会支持的基本功能有慰藉、安全、互助、理性、认知及生存的支持等。要达成这些功能可通过语言、信息、物质、精神、感情、关心、同情等方式的传递来达成。

布朗将社会支持的来源分为诸如政府、学校等正式的社会支持来源和父母亲、朋友、同事等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来源。史文德认为社会支持包含社会资源,如学校、社团;社会网络,如朋友、同学、同事;重要关系人,如家人及重要他人等三部分。我们认为,支持系统包含子女、学校、同伴或社会机构。社会机构支持系统有医生、心理辅导专家、神职人员;子女支持系统有父母、兄弟、姐妹、长辈;同伴支持系统有同学、同辈、朋友。

总之,社会支持所探讨的层面,主要包含“社会支持来源层面”、“社会支持内容层面”、“社会支持倾向”、“支持的评价”以及个体受到“社会支持程度”。社会支持的多层面结构之内涵如下:

①社会支持来源:有家人、亲友、同伴、教师、社区邻居及其他社会专业人员;②社会支持内容:主要有情绪的、认知的、陪伴性及评估的支持;③社会支持的功能:可增进情绪的稳定,减少压力的破坏,并可增加认知广度,以解决困扰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我们在应对压力时就可以从社会支持中寻求帮助,也可以在自己家人、朋友、同学等遇到压力或挫折时为他们提供各种社会支持。

1.4心理诊断在压力问题中的运用当人们面对压力时,有时被太多的因素所干扰,而并没有完全认清压力的真实面貌及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心理医生或心理工作者这时有必要对来访者进行诊断,对来访者处于压力的状态和来访者自己对形势的控制能力进行各方面推断,给来访者一个全面清晰的报告,让来访者心中有数。各种测试在这个时候就能起作用,如危机应变力测试、积极心态测试、自我激励测试、承受压力的个性测试、应付困难的能力测试、挫折承受能力测试、能否步出困境测试、金钱焦虑测试、风险承担测试等。心理工作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还是来自于面对面与来访者的交谈。在咨询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各种信息,然后依据自己的经验对来访者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诊断。

【案例1】

(该咨询系电话咨询)咨询师:您好!这里是某某咨询中心。来访者:您好!(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咨询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来访者:您说多喝咖啡是不是会引起焦虑?咨询师:您现在喝了很多咖啡吗?

来访者:对,我现在每天喝很多杯咖啡,晚上就睡不着,白天精神就不好,所以又只能喝咖啡提神。

咨询师:那你觉得很焦虑吗?来访者:是的。很焦虑,我休息不好,还头痛,总是头痛。咨询师:你现在是否遇到了一些事情?来访者:对啊,我遇到了一些事情。咨询师:这些事情很麻烦吗?什么事?

来访者:很麻烦,我刚离婚了。我办的公司又倒闭了,我经济上很困难。我倒还没有什么,我父母逼着我去就业。我很烦,很焦虑,你说我该怎么办?

【案例分析】该来访者是位年轻的女性,在咨询的开始,她提了许多表面的事情,如喝过多的咖啡、头痛等。这些事情是外显的,浅层次的,也可以说是躯体上的,并不是真正引起她焦虑的根源。引起她焦虑的根源是她的感情的失败和事业的失败。作为一位女性,婚姻的失败是人生中的重大创伤,在这同时,事业的失败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婚姻和事业的失败,来访者需要调整心态,也需要社会支持,如亲人的安慰、朋友的帮助等,而如来访者所述,她的父母这个时候却催她就业,这就更加加重了她的焦虑,让来访者有种紧迫感和巨大的压力。来访者在这个阶段寻求心理疏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案例2】来访者是一个满脸痘痘的小伙子,皮肤较黑,与咨询师相互问好之后:来访者:我很压抑,我感到很难受,我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生活很没意思。咨询师:是吗?什么时候开始的?来访者:我高一的时候,休过两个月的学,因为抑郁的问题。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抑郁?来访者:那是精神科的大夫说的,说我抑郁,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咨询师:那次以后,你怎么样?

来访者:之后我又好了,然后上大学,现在大学四年级了,中间断断续续地抑郁过,有时心情太坏了,很痛苦。

咨询师:为什么来这里?来访者:因为这几天特抑郁,都没有办法学习了。咨询师:是吗?

来访者(眼里噙满泪水,动容地):最近有几天早上我睁开眼,就觉得活着没意思,我就想去死!

咨询师沉默了一会儿,注视着来访者,等到来访者的情绪稍稍平静下来之后:快毕业了,是吗?

来访者:还有一年,我的专业要学习五年。咨询师:学习成绩怎么样?

来访者:不好,挂科很多,尤其是英语。英语马上要考四级了,如果过不了,就拿不到学位证。

咨询师:那你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来访者:很差,在哪里都学不进去,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咨询师:你很焦虑吧,马上要考试了,却又学不进去,对吗?来访者:对,就是这样。咨询师:学习越不在状态心里越着急,是吗?

来访者:对。我是我家唯一的男孩子,有一个妹妹,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一种为人子女的责任感。而我现在做得不好,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咨询师: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来访者:您有什么药吗?

【案例分析】来访者由于以前有过抑郁症,也接触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他的自我标签效应很强。

而且来访者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很紧张,没有准备,没有把握,而这些考试结果对他前途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很快将成绩提高,特别是需要平时下工夫的英语。加上他是家中的长子,对为人子女还有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他在这种状态下,希望急于求成寻找一种解脱的办法如药物等,他的这种希望是不切实际的。在学生群体中,考前综合征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属于阶段性的,应激性的。

【案例3】来访者是一位干净整洁的女学生,头发很整洁,像刚刚洗过,手洁净,衣服很干净,带有一股淡淡的肥皂香气,鞋也一尘不染,略有点羞涩,待人很有礼貌。咨询师:你有什么困难吗?

来访者:我上自习学习效果不好。咨询师:怎么觉得效果不好?来访者:我总是担心有人会碰到我的桌子。咨询师:是吗?

来访者:是的。咨询师:那么真的有人碰到你的桌子了吗?来访者:没有什么人。但是我就是总担心。

咨询师:假设我们来想象一下,真有人碰到了你的桌子,那会怎么样?来访者:那我就会很苦恼。

咨询师:为什么会苦恼?来访者:我会想我是不是要站起来和他吵架,还是默默地忍受。如果我默默地忍受,我就怕他再碰,再碰的话那我该怎么办?我的学习怎么办?如果我和他吵,我吵得过他吗?我很苦恼,我从进自习室的那一刻,直到离开自习室,我都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总是担心、担心、再担心。

【案例分析】来访者担心有人碰她的桌子的同时,她还担心教室的窗户没有关或担心教室的日光灯总是晃。因此可以推断来访者是有点轻度强迫思维的,有强迫症的倾向。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总是重复地做某件事或者想某件事情,而且如果他(她)不重复这种行为或思维就会感到难受,总体表现是比较焦虑,比较有规律,讲究秩序,爱干净,有的有洁癖倾向,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但是由于强迫的行为或思维频率过高,导致影响了他们自己和周围人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自己和家人、朋友带来许多苦恼。

1.5减轻压力的方法和训练

1.5.1不当的减压法面对心理上的压力,有的人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应对,而是采用消极或错误的方式应对,这主要表现为:

①寻求刺激或采取破坏性行为。有的人通过激烈的行为,对物体、对他人采取攻击行为来减轻压力,如谩骂、殴打、损坏等。

②借助药物、酒精和烟草。借助它们,陶醉其中,使个体对压力的感觉钝化,获得短暂的解脱。目前,滥用的药物最普遍的包括迷幻药、吗啡等。适度饮酒可以活血脉,但是酗酒却会造成酒精依赖,使判断力变得模糊,反应能力降低,同时还会伤害大脑和肝脏。烟草不仅达不到缓解压力的作用,还会引起心血管病和肺癌等疾病。

③暴饮暴食。个体通过进食获得满足,来代替压力所造成的不安全感。情绪处在一种极度紧张状态中,致使理智无法控制进食分量,不知不觉造成暴饮暴食。

④疯狂购物。购物是充满乐趣的事情,可以暂时忘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缓解工作压力的目的,但是引起压力的根源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⑤逃避问题。有的人面对困难造成的压力,要么否定问题的存在,要么推卸责任,若无其事地生活。

1.5.2适当的减压法

1.5.2.1理性情绪疗法在现代社会中,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压力的感觉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认识。

同一件事情,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机遇和挑战,但是对另外的人可能是压力和负担。因此我们应改变对事件的看法,重新评估整个事件,寻找新的含义和积极的后果。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理性情绪治疗就是要帮助来访者以理性的思维方式代替不理性的思维方式,以理性的信念代替不理性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理性的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即是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绝对化的要求”在各种不理性的信念中是最常见到的。对事物的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些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这种信念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他们这样对我是不公平的”、“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我必须获得成功”等等。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背离时,他们就会感到受不了,常常陷入情绪困扰。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理性的思维方式。“过分概括化”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他人的不理性的评价。有的人在面对失败或是不好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卑、自弃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有的人只要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这也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和非常糟糕的、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耻辱、自责、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糟糕至极”常常是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物并未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无法忍受这样的情景,他们的想法就会走向极端,就会认为事情已经糟到极点了。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理性的信念,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但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透了,我们将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

理性情绪疗法的整体模型为ABCDE,即:A.诱发性事件;B.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

C.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

D.与不理性的信念辩论;

E.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理性情绪治疗基本步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