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7792400000025

第25章 发展性心理问题(9)

d.咨询中将咨询工作者视为朋友,有问必答,不要过分担心自我表现与形象;e.不要期望由心理咨询工作者直接给予“决策”,比如说要不要跟他(她)分手,等等。

2.5.4使锻炼成为习惯民间有谚曰:“生命在于运动。”一点不错,运动不仅赋予我们健康的体魄,还会赋予我们开朗的心境、愉快的心情。但是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体育锻炼不够,运动负荷失当现象,这显著制约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不够的原因主要有: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吃能睡,身体很健康,不必锻炼;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于是只顾学习,不愿锻炼;有的学生虽然在思想上认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行动上则表现出缺乏毅力,意志脆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学生则是怕苦怕累、害怕锻炼;还有的学生虽然主观上想锻炼,却由于学习任务重,社会工作多而无暇锻炼

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着广泛、积极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增加肺活量;

②提高肌肉、骨骼、韧带和肌腱的强度,减少损伤的可能性;③改善循环和心血管机能,减少发生心脏病的可能性;④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基率;

⑤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数量;

⑥加快新陈代谢率,增加能量,延缓衰老;

⑦提高脂肪代谢率,减轻体重。当然,体育锻炼还有着心理上的益处:

①增加自主、自控、自我满足感,改善身体形象,增加自尊和自信;②改善在工作、学习压力下大脑的活动节奏(即便你的工作是体力性的),改善心理功能,如注意和记忆,提高工作效率;③清理、宣泄在人际交往或工作、学习应激中的情感,降低应激水平,摆脱烦恼。正因为以上原因,我们应该为健康而锻炼。据说,文学史上的煌煌巨著《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四十二岁时,病魔缠身,虚弱到极点。后来,一位医生给他开了个特别处方,使他战胜疾病,恢复了健康。列夫·托尔斯泰活到八十四岁逝后,人们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个特别处方的内容:“你想驱赶病魔吗?请你长跑!你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吗?请你长跑!你想精神愉快吗?请你长跑!你想才思敏捷吗?请你长跑!你想精力充沛、出类拔萃吗?请你长跑!你想解除痛苦烦恼、忧愁吗?请你长跑!你想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吗?请你长跑!”

如果同学们观察一下学体育的同学,你会发现他们大多精力充沛、乐观开朗、豁达大度。这与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关。

很明显,要想得到真正的身心健康,就必须坚持锻炼。面对这样的召唤,还犹豫什么呢?这里提供一些自我行为控制的原则。

①制订可以达到的目标。你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半年内减去五公斤的体重,或半年内每周锻炼三次。目标绝不可以太笼统,如“减掉一定的体重”,“锻炼一定的次数”等。其次要切实保证达到目标。例如,如果目标是减去五公斤体重,就不要尝试一下子减去十公斤。

②把长期目标划分为多个短期目标。在制订了半年减肥五公斤的目标之后,就该看看每个月该减轻多少,并需要记录进展。这样就等于将一个长久的过程分为许多小部分,并且能方便地看到所取得的成就。因为有机会看到成功,就有动力坚持下去。最好让朋友来参与你的记录,这样会把众人的希望与你的成功联系起来。当取得进步后会得到大家的赞许,而当你灰心打算放弃时,大家会帮助你重燃信心之火。

③给自己提供具体的奖励。当完成一个短期目标时,应当奖励一下自己,例如你可以请自己吃顿肯德基。除了奖励之外,还应规定,如果达不到目标应受什么惩罚,比如少上多少时间网。

④使锻炼成为习惯。无论你以何种方式锻炼,都该持之以恒,尤其是在初始阶段。在你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就会发现这已形成习惯,当你不遵守这一新习惯时,就会不安。除以上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用音乐疏解紧张的心灵,用色彩装点心情,详见本书第五十七至五十八页。

3人际关系问题

3.1概述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包括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爱和归属需要也可以称为社交需要。在满足了前两个层次的需要后,对爱和归属的追求将称为人们行为的动力。可见社交需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际关系则是这一属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学习,都要和他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会和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人际关系体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相对于他人的位置和作用,具有社会交往的重要功能,能够满足人的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事业成功和心理健康的一种保证。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轻则会带来心理压力和烦恼,重则会出现躯体症状,损害正常的社会功能,甚至会出现神经症,如社交恐怖症、自闭症等。

正如沙利文所说:“从来不能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相隔绝,人生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并成为他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在与人建立人际关系。八九岁时我们需要和同伴建立亲密友谊。到了青春期,异性间的吸引变得很强烈。在成年后,我们将要建立亲密的长期关系。因此沙利文认为我们一生的任务都是在建立深厚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贯穿一生。婴儿期建立的依恋关系标志着人情感的社会化。这种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到幼儿时期,开始与游戏伙伴有人际往来,同伴关系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也是在这一时期,人完成了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模式和亲子关系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人际关系真正开始形成是在童年期,童年期的友谊为日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开始建立异性关系。而由于叛逆期的特点,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出现变化。对师长的依赖减少,独立的需求增加。再到成人期,人开始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并与老师、同事等建立起最广泛和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后是中老年期,在这一时期主要受身体机能衰退和退休等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婚姻关系在中年期冲突变多。而老年期的夫妻关系则较为平稳。人际关系从中年期到老年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到老年期则是以维系家庭为主的人际关系。由此可知,人际关系是毕生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要区别对待。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中,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相关的案例占了很大的比重。已有大量研究是针对大中学生和年轻白领这两大群体的,而对人生发展两端的阶段则相对缺乏。本书扩大了适用群体,选取了人一生中八种常见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希望对人际关系咨询与治疗的体系提供一种补充。我们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成员关系与其他重要他人关系两大类,具体划分为八类。其中家庭成员关系包括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和父母关系。而其他重要他人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同事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受篇幅所限,我们谈到具体类型的时候无法面面俱到,尽可能地选取常见问题作分析、诊断和咨询治疗的简要介绍,并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给予重要提示。力求以学术研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向读者传达一种便于参考使用的心理学生活智慧。

前四节讲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面对彼此非常熟悉的家人,人们很容易忽略人际关系存在的事实。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血缘和亲情的一种自然维系,相对于其他后天形成的人际关系,遗传和家庭模式的作用在家庭成员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理论流派对家庭人际关系的侧重点不同。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期亲子关系和童年经验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理论注重学习的作用;家庭治疗流派关注整个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具体的交往模式等。通俗来讲,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出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人们的“经营”意识不强。具体的诊断和干预,还是需要结合理论方法的指导,从早年经验、家庭环境、交往模式和人格特征中寻找问题源头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3.2家庭关系

3.2.1父子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一直是家庭的最高权威和绝对中心。直到现在,父亲作为男性角色的代表仍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核心。这里指的父子关系是广义的父子关系,包括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以及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在亲子关系的分析中,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仍然是行之有效的理论。父亲对于女儿的恋父情结和儿子的恋母情结的顺利过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孩子发生性别认同的幼儿期,父亲对儿子男性角色的认同起到关键作用。

父亲的形象对于孩子来说是力量的象征,父亲是男孩学习的男性榜样,是女孩心中坚实安全的守护神。父亲在孩子幼儿期和童年期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他们青春期及以后的心理行为发展。因此,一位父亲在保证男孩的男性角色认同,在处理与妻子、儿子之间的关系上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儿子学习的榜样,父亲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方式也是儿子成长为男子汉的直接模仿对象。父亲角色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儿子出现性别角色混乱或倒错,也可能因此去模仿不良行为的人,在关键期发生固着,为咨询和治疗带来困难。

【案例1】初二年级男生,沉迷网络游戏,课业近乎荒废,用尽各种办法向亲戚要钱上网,得不到就摔东西,家里的门都摔坏了。母亲一人带他,仅有的下岗费用被儿子花了大半。通过了解其家庭情况,得知男孩的父母亲并不相爱,父亲脾气暴躁,不务正业,在他出生后就常年在异地,几乎不回家。据其母反映,他与其父的暴躁脾气和行为特征一模一样。母亲经常向儿子哭诉只能母子相依为命的命运,仇恨丈夫,埋怨儿子不争气。

【案例分析】由以上案例可知,男孩父亲的缺失使其没有感受过父爱,没有一个可以信赖和模仿的真实的父亲形象。而只能根据他母亲对父亲的描述塑造一个父亲的形象。这种寻求弥补的心理导致其行为态度偏离常态,以模仿这一父亲形象得到父子关系的维系,严重损坏了其社会功能。当然母子关系和父母关系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后面会继续分析。

【案例2】来访者,女,十四岁,被家里人送来,家人说她有许多古怪的想法,担心她是不是疯了。来访者对人群恐惧;在晚上睡觉时,她听到有人说话;她对男朋友过分依恋;逃学,学习成绩不好。

来访者有个姐姐,现在没有住在家里。父母对自己的两个女儿感到很自豪。来访者在治疗中,很喜欢说话,表现出敏捷和幽默。父母对来访者没有过度的指责,并表达出对她健康的真切担忧。谈话的气氛非常好,让咨询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家庭。在第一次治疗的后段,咨询师用余光发现,来访者脱掉了鞋子,赤脚抚摸父亲的脚尖。

父亲完全忽略了这个举动,而女儿也没有做什么来引起这个行为的注意。

【案例3】一家人一起来治疗,因为他们十四岁的儿子对九岁的妹妹极具攻击性。而父母的处理意见又不同,但是都认为儿子有些不正常。父亲:(痛苦)儿子好像一心要杀了他的妹妹。我应该每天揍他一顿,或者更多。但是他妈不让。

母亲:(把手放到父亲的胳膊上)你知道,在你还没有意识到之前,他就会长得比你大了。他不会因为你打他就改变了,不是吗,儿子?

儿子:他不是我亲爸,他和我妈在一起很长时间了,但他不是我爸,他是她(妹妹)爸。关于父女关系有这样一项研究,心理学家通过对美国一百七十三名女孩及其家庭情况从入托之前到七年级的追踪调查发现,家庭关系,特别是父女关系的好坏影响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具体是指,与父亲关系良好的女孩的青春期发育比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关系不好的女孩要晚。而我们知道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一致性往往是导致这一阶段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前进入青春期会加速这一不一致性,使问题心理和问题行为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

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如果一个女孩的父亲酗酒。尽管她从小发誓,将来我无论如何不能找一个酗酒的丈夫,但是,有酗酒父亲的女孩长大后,同正常父亲的女孩相比,她们找一个酗酒丈夫的比例高出两倍。因为,我们对于男性的认识总是通过接触到的第一个男人——父亲建立起来的。父亲除了酗酒,可能还有其他的行为模式、情感反应模式、思维问题的方式等,这些都牢记在了我们的头脑中。因为父亲还另外给了孩子一种权威的感受,亲切的感受。有这样的行为方式,才会给这个女孩子这样的感受,因此,她选择有这样行为模式、情感反应模式、思维问题的方式的男人做自己的丈夫,而有这些特点的男人酗酒率可能会远远高于正常男人。

以上是从父亲一方的角度来谈父子关系。要使父子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尊重孩子,与孩子真诚对话,特别是在孩子发展的早期。而从孩子一方来看,他们将父亲视为偶像,经历了一个“建立偶像—否认偶像—去偶像化”的发展过程。男孩逐渐长大取代父亲的男人形象,而女孩则将对父亲的一部分感情转移到择偶的过程中。在处理父子关系的时候,因父亲一方带来问题的居多,所以需要父亲对父子关系负起责任。

3.2.2母子关系同样的,这里的母子关系也是广义的。包括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以及母亲与女儿的关系。

尽管在多数家庭中母亲的威严和力量远远不及父亲,但是母亲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取代的。特别是在孩子零到三岁的时候,这一阶段母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标志着孩子情感社会化的开始。这种依恋关系为孩子提供了基本的可靠的安全感和爱。除了早期的依恋关系,母子关系对儿子的影响首先是恋母情结。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恋母情结影响儿子对将来女友的选择。较之对儿子的影响,母子关系对女儿的影响更为久远。母亲是女儿成长为女人的榜样,女儿与母亲在角色和情感上的认同使得二者的情感联系较之儿子与父母任何一方都强烈和持久。我们都知道,目前在发展心理学中比较有趣的一个课题是行为遗传,也就是我们小的时候看到的父母的反应方式会影响我们成人后的反应方式。在他人看来,似乎行为产生了遗传。比如,一个母亲在同丈夫生气时的一些表现,可能在将来,她的女儿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