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文韬武略精典
7793500000022

第22章 使人纳谏

一、毛遂自荐

为了使自己的谋略为别人接受,毛遂自荐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毛遂是战国时候的赵国人,在平原君的门下为食客。公元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平原君只得同意他一同前往。毛遂果不负众望,当平原君和楚王谈判,不得要领之时,即上前直陈利害,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共同抗击秦军。如果毛遂不自荐,他过人的才智与胆略就不能表现出来,他也许一直默默无闻下去,不得脱颖而出。

为了使自己能得到重用,谋略被采纳,不同的谋略者采取了不同的自荐法。姜太公在渭水源头垂钓,“愿者上钩”,坐等周文王的到来,被周文王重用,是因为他了解到周文王经常到这一带来打猎,采取“守株待兔”的自荐法而已。而三国时期徐庶自荐于刘备的办法更为独特。有一天,刘备骑马从大街上走过,徐庶朝刘备走来,一边走,一边唱:“汉室将亡啊,天翻地覆;大厦将倾啊,一木难扶,山中有贤啊,思投明主;明主求贤啊,却不光顾!”刘备听了,暗暗称奇,心想这莫非是人们所讲的“卧龙先生”或“风雏贤士”。想到这里,刘备即翻身下马,施礼问讯。徐庶说:“你有扶危济世的雄心,又有容人纳贤的雅量,几次要来投托您做点事,只是苦于无人引荐,一直拖到今天,不敢冒昧,只好在街上唱歌施礼,让您听到。”徐庶做了刘备的军师后,就帮助刘备击退曹仁对新野的进攻,用突袭之计,夺取了曹仁占据的樊城。

二、名人推荐

历史上的许多谋略之士是被人推荐而得以施展其才华,实现其谋略的。春秋时期鲍叔牙让贤荐管仲于齐桓公,战国时期赵国谬贤举荐蔺相如,西汉时魏无知保举陈平……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杜如晦说:“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世民大惊道:“尔不言,几失此人矣。”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记载了东吴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帅的故事。当时刘备起大军讨伐东吴,阚泽出班奏曰:“现有擎天之柱,如何不用耶?”权急问何人。泽曰:“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权曰:“非德润之言,孤几误大事。”张昭曰:“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敌手,恐不可用。”顾雍亦曰:“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必生祸乱,必误大事。”步骘亦曰:“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阚泽大呼曰:“若不用陆伯言,则东吴休矣!臣愿以全家保之。”权曰:“孤亦素知陆伯言乃奇才也!孤意已决,卿等勿言。”如果没有阚泽的推荐与坚持,陆逊就没有后来之奇谋妙计,也就没有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战绩。

三、善于周旋

善于周旋,谋者自安之法。马克思说过:“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人处于社会中,不可能不受这些社会关系的影响与牵制。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对谋略有重要影响,因为谋略不仅是谋略者个人的事情,且还要在社会中被别人接受,在实践中付诸实施。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可以在谋略中有助于集众人之所长,又可使谋略为别人接受并付诸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而,具备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作为一名谋略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中国古代,谋略者处理好人际关系首要的是处理好与封建君主的关系。历史上有作为的谋士一般来说在某段时期均能与君主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他们不仅仅为君主出谋划策,而且还直接执掌国家权力,协助君主处理政务。如刘邦与张良之间相互比较信任,因而张良能竭尽腹中之谋,在平时亦无所顾忌。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战争,就在此时,韩信攻占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来了信,要求封他为齐国假王。刘邦看信后勃然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正在这一时刻,张良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声地对他说:现在战场形势于我不利,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虚应他的要求,立他为王以稳住其心,否则他会倒戈变乱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对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当他个真王,哪有当假王的呢?这一步棋稳住了韩信,也可以反映出张良与刘邦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李世民与魏征在政治观点上有若干共同的看法,君臣二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魏征对唐太宗了解很深并掌握其心理特点,因而敢于直谏,即使唐太宗大发雷霆,也“神色不移”。太宗最后总是“霁威”改容。魏征刚直不阿,太宗既喜欢他,又害怕他。君臣二人的关系亲密。朱元璋与刘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刘基随朱元璋收复九江后,陈友谅的江西守将胡廷瑞观望徘徊而欲向朱方投降,派使者来做试探性的商谈,条件是保持原有部队不予改编。对此,朱元璋深感为难,在一旁的刘基忙用脚踢了踢朱元璋坐的胡床,示意他赶快答应其条件,朱元璋猛然领悟,一口应允对方的条件,终于促使对方来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因为刘基与朱元璋有着良好的关系,《明史》记载说:朱元璋对刘基“敬而信之,用其宏谋”,“西平江汉,东定吴会,天下大势固定矣。于是席卷中原,群雄归命,混一四海,大抵皆先生之策也”。

在中国专制社会中,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一言九鼎,谋臣生杀予夺大权皆握手中。作为谋臣来说,为了搞好同君主的关系,更是谨慎从事,步步留心。既要使君主接受自己的谋略,又要服从君主,忍辱求全;既要使君主纳谏,又不能激怒君主。历史上有犯颜直谏而遭杀身之祸的惨剧,除开昏庸的君主不论,如果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与君主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岂不收到了既使自己谋略被君主接受,又暂时不触怒君主而保自己身家性命安全的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