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7793900000003

第3章 古代散文精典佳作(3)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武帝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生于公元前145年。他幼年刻苦读书,青年游历各地。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写作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事辩解,司马迁被处腐刑。出狱之后,司马迁发愤著述,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合计一百三十篇。《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都以人物为写作中心,所以大多独立成章,加上语言生动、简洁,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历来被推崇为优秀的文学作品。

有关《史记》的注本很多,近年来又出版了不少选本、讲本及译本,其中得到公认的通行本是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校点本。

本文选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内容为该传第一位传主淳于髡的事迹。司马迁并没有泛泛地记录淳于髡生平的流水账,而是抓住三件典型的事例来突出他的滑稽性格,用以说明滑稽的方式在劝谏君主中的重要作用。在文章中,比喻虽然浅近,却令人耳目一新;寓意虽然简明,却使人深思难忘。而且,司马迁写滑稽的人物,用的也是滑稽笔调,这就更令人感到妙趣横生。

【原文】

淳于髡者①,齐之赘婿也②。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辨③,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④,喜隐⑤,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⑥。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⑦,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⑧,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⑨。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穰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鞲鞠跽,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注释】

[1]淳于髡:人名,复姓淳于,名髡。髡,音kūn。

[2]赘婿:贫苦之家的男子被典质给富户,富户如认为满意,就将婢妾或婢妾之女配给他,以达到长期典质他的目的。后来,也将婚后住到女家的人称为赘婿,这种人所生子女从女家的姓,成为女家后代。赘婿在当时是被人瞧不起的一类人。

[3]滑稽:言语诙谐。滑,音gǔ。辨:通"辩",辩论。

[4]齐威王:姓田,名婴齐,公元前365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齐,齐国,诸侯国,据有今山东省北部和东部。

[5]隐:隐语,借用故事、寓言或相关的词语,暗示说话人的本意,后世发展成为谜语。

[6]旦:早晨。暮:黄昏。

[7]蜚:音fēi,通"飞"。

[8]县令长:县级长官。县的人口在万户以上,称令;在万户以下,称长。

[9]《田完世家》:《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10]威王八年:公元前349年。

[11]赍:以物赠人,此处为带上的意思。斤:重量单位,十六两为一斤。

[12]驷:音sì,由四匹马同驾一辆车。此处用作量词,一车四马的意思。

[13]缨:系在颔下的帽带。索:全都。

[14]穰田:祈祷庄稼丰收。穰,音róng,庄稼丰收。

[15]豚:音tún,小猪。

[16]盂:音yú,盛液体的敞口器皿。

[17]瓯窭:音ōulóu,狭小的高地。篝:音ɡōu,竹笼。

[18]污邪:音wūyé,地势低下的积水田。

[19]蕃:音fán,滋生。

[20]镒:音yì,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21]革:去了毛的兽皮。乘:音shènɡ,量词,一辆车。

[22]斗:喝酒的器皿,也用作容量单位。石: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23]御史:掌管纠察的官。此处特指执行酒令和监察因酒醉而失态的人。

[24]帣:音juǎn,约束住袖子。鞲:音gōu,臂套。跽:音jì,挺直上身跪着。

[25]沥:音lì,点滴液体。

[26]州闾:乡间的意思。州,基层居民组织,二千五百家为一州。闾,里巷。

[27]稽留:行事拖延。这里是慢慢品酒的意思。

[28]六博:二人对局的一种棋类游戏。投壶:宴会上的游戏,被视为一种礼制,方法是将箭投入特制的壶中,以投中多者为胜,负者罚饮酒。

[29]曹:辈,此处指游戏中分成的小组。

[30]眙:音chì,盯视。

[31]参:音sān,通"三"。

[32]阑:音lán,残尽。

[33]尊:酒器,又写作"樽"或"罇"。

[34]舄:音xì,木底鞋。

[35]狼藉:纵横散乱。

[36]罗:稀疏而轻软的丝织品。襦:音rú,短衣。

[37]芗:音xiāng,同"香"。

[38]诸侯主客:负责接待诸侯的官员。

[39]尝:曾经。

【译文】

淳于髡是入赘到齐国的女婿。他身高不到七尺,言语诙谐,善于辩论,几次出使诸侯国,未曾受到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说隐语,爱好通宵达旦地纵情欢乐,饮酒不止,由于沉迷酒色而不理朝政,将国家事务委托给卿大夫处置。于是,百官懈怠腐败,诸侯都乘机侵占齐国土地,国家危机,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当时,左右大臣没有一人敢出面劝谏齐威王。淳于髡就用隐语来规劝齐威王,他说:"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廷中,三年以来既不飞翔也不鸣叫,大王知道这只鸟为何这样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翔也就罢了,只要一飞就会冲上天去;不鸣叫也就罢了,只要一鸣叫就会令人震惊。"于是,齐威王就召见各县长官七十二人,评定他们的政绩,结果一人受赏,一人被杀。齐威王振奋军威,出兵讨伐,诸侯果然震惊,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从此,齐国声威盛行了三十六年。这段事情在《田完世家》中有记载。

齐威王八年,楚国出动犬军攻打齐国。齐威王就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求救兵,让他带上用作送礼的黄金一百斤,四马拉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颔下的帽带全都崩断了。齐威王问:"先生嫌礼品少吗?"淳于髡说:"哪里敢呀!"齐威王说:"那么你的大笑难道有什么原因吗?"淳于髡说:"今天臣从东方过来,看见路边上有一位祈祷庄稼丰收的人。他拿着一只小猪蹄和一盂酒,却祷告说:"愿旱地的收成装满笼,水地的收成载满车,五谷丰登,粮食丰盛得堆满家。"臣见他拿的供物这么少,想得到的却那么多,所以笑话他。"于是,齐威王就将礼品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双和一百辆车。淳于髡这才辞别齐威王出发。淳于髡到达赵国,赵王给他十万精兵和一千辆皮革蒙制的战车。楚将听到消息,连夜率军撤退了。

齐威王十分高兴,在后宫摆上酒席,将淳于髡召来,赐他喝酒。齐威王问淳于髡道:"先生能饮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臣饮一斗也醉,饮一石也醉。"齐威王说:"先生饮一斗就醉了,怎么还能饮一石呢?你有什么说法可以告诉我吗?"淳于髡说:"在大王面前受赏饮酒,执法官立在旁边,御史官站在后面,我心怀恐惧地俯伏在地上喝酒,用不了一斗就醉了。如果父母双亲有尊敬的客人,我用臂套束住长袖,弯腰屈膝地在他们面前侍候饮酒,不时地受到他们赏赐的剩余清酒,还得举起酒觞为他们祝寿,这样几次起身应酬,喝不了二斗就醉了。如果朋友交往游乐,长久没有见面,突然相逢,兴高采烈地谈起往事,互诉私下的情谊,喝上五六斗酒就醉了。如果参加乡间的集会,男男女女混坐在一起,劝饮或慢慢品味。再做六博或投壶,相互招引地分组游戏。即使男女拉手也不受罚,眼睛盯视也不禁止。前面的姑娘掉落了耳饰,后面的女子丢失了头簪。淳于髡心中暗喜,喝到八斗才有二三分醉意。天色已晚,酒宴将散,酒樽凑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人女人同坐一席,鞋子交错混杂,酒杯菜盘零乱摆着。厅堂上的烛光熄灭了,主人将客人送走,却惟独将我留下。妇人的薄罗短衫敞开了,可以微微地闻到一股香气。在这种时候,我的心里最觉欢快,能够喝到一石。所以说:"酒喝得过分就会越礼,快乐过度就要生出悲伤,一切事情都是如此。"这就是说什么都不能过头,过头了就会衰败。"淳于髡用这番话来讽谏齐威王。齐威王听后说:"讲得好啊!"于是停止了通宵达旦的酒宴。齐威王任命淳于髡为诸侯主客。齐国宗室摆酒宴时,淳于髡也曾在旁作陪。

报任少即书

--司马迁

【读前须知】

本文是司马迁回答他的友人任安来信而写的一封复信,在东汉班固的《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和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卷四十一中都收录了此信,但二者字句略有出入。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他出身贫苦,成年后先当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经卫青推荐任郎中,逐步迁升到益州刺史,后调任北军使者护军。他在益州任上曾写信给受宫刑后被任为中书令的司马迁,希望他能向汉武帝推荐贤士。因为,在西汉中书令是由宦官担任的宫廷机要官职,有接近皇帝的便利条件。司马迁没有及时给任安回信,表面原因是,如他在后来的这封信中说的"无须臾之闲",其实是心有苦衷。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被人诬告有谋害武帝的企图。太子不得已,发兵攻杀陷害他的江充等人,并与丞相在长安城中发生冲突,继而失败自杀。这次事件被称为戾太子事件。在事件中,太子曾命令任安发兵,因为北军使者护军负有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职责。但是任安却闭门不出。戾太子事件平息后,汉武帝心中懊恼,于是迁怒于任安,认为他当时"坐观成败",将他处以腰斩。在任安处决前月余,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的这封回信是在戾太子事件之前的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写的,那时候任安曾因其他罪名被判死刑,不过事后又被赦免了。

司马迁在给任安的回信中,以解释自己不能按照任安希望的那样去推荐贤士为引线,详细地诉说了自己清白无辜却蒙受冤枉的经过,以及在惨遭宫刑之后蒙羞含辱的悲愤心情。对于士大夫而言,宫刑是最大的耻辱,与其受此耻辱,倒不如自杀。可是,司马迁却没有"愠色"地接受了宫刑。不理解的人,以为他是苟且偷生,甚至怀疑他有政治欲望。作为友人的任安,之所以抱怨司马迁不能推荐贤良,也未尝不是心存这种误解。这种无形的鄙夷较之肉体上的痛楚和精神上的羞辱更加令人悲愤,却又难以向人解释和使人理解。然而,司马迁终于忍受不了,借这封回信而一倾心中积怨,从而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无韵"离骚"。司马迁不能自杀而甘愿受辱,并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和心存政治上的侥幸欲望,却是为了完成撰写《史记》的伟大理想,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具有崇高的价值。这番意思本来并不难以说清,可是,司马迁的满腔怨愤只能委婉屈折地表达,绝不敢呼天抢地地声诉;而且,作为刑余之人,只敢向将处死刑之人暗暗地诉说。可见贤明刚正之士处世何等孤立。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竟也是如此黑暗。不过,司马迁的词句虽然如怨如泣,意境却高远开阔,饱含了大丈夫慷慨激昂的气势。

司马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完成了巨著《史记》,他的生命价值重于泰山。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①:

曩者辱赐书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③,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④,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⑤。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谁与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⑥。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己亏缺矣⑦,虽才怀随、和⑧,行若由、夷⑨,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闲得竭志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馀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馀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向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