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7794000000024

第24章 六韬(11)

①伦等:即等伦,同辈。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选拔骑士呢?"

太公说:"挑选骑士的标准是:选取年龄在四十岁之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身强力壮,动作迅速,超越常人,可以跃马飞驰,挽弓射箭,可以对前后、左右各方位敌人应战,进退自如,能骑马越过沟垫,登上高山,冲过险阻、渡过大水,敢于追击强敌,打得众敌散乱不堪。这样的人就称为"武骑之士"。他们的待遇,不可不优厚。"

战车第五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战,死地有十,胜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①,黑土黏埴者②,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③,车之逆地也。殷④草横亩,犯历浚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阵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阵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往而怯,即陷之。三军猝惊,皆薄⑤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圮下渐泽:圮,坍塌;对道路而言。下,低下。渐泽,积水的洼地。

②埴:黏土。

③上陵仰阪:陵,土山;阪,山坡。

④殷:茂盛。

⑤薄:迫。这里指被迫。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用战车作战呢?"

太公说:"步兵作战重要的是掌握敌情变化,战车作战重要的是熟悉地形,骑兵作战重要的在于识别异道捷径,车、骑、步三军都是作战部队而用法不同。战车作战有十种不利情况,八种有利情况。"

武王说:"有哪十种不利情况呢?"

太公说:"可以前进不能后退,是战车的死地。跨越险阻,长途追击敌人,是战车的竭地。开始平坦,后来险阻,是战车的困地。深入险阻之地而难以退回,是战车的绝地。陷塌积水的泥泞地区,是战车的劳地。左面是险阻,右面是开阔地,爬坡登高,是战车的逆地。草木茂盛地带连接水泽,是战车的拂地。车少地平,战车、步兵配合不利,是战车的败地。后面是沟渠,左面是深水,右面是高坡,是战车的坏地。终日大雨,十日不停,毁坏了道路,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都是战车的"死地"。笨拙的将领由于不了解这十种"死地"而兵败被擒,明智的将领由于非常了解这十种不利情况,从而避开它。"

武王说:"有利的八种情况是什么?"

太公说:"敌人前后行列与阵势还没有排列好,就可乘机攻破它。敌人旗帜混乱,人马频繁调动,就可以乘机攻破它。敌军战士有的向前,有的后退,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混乱不堪时,就可以攻破它。敌军阵势不稳定,战士左右观望,就可以乘机攻破它。敌军前进犹豫,后退惊惧,就可以攻破它。敌人三军突然惊乱,举动轻妄,就可以攻破它。敌人与我军在平坦地带作战,到傍晚还不分胜负,就用战车攻击它。敌军经过长途跋涉,日暮才宿营,全军畏战,就可以乘机攻击它。

这八种情况,都有利于战车作战。将领了解到这十种不利和八种有利情况,就是敌人围攻我军,有千乘万骑压过来,我军也能横冲直撞,每战必胜。"

武王说:"好极了!"

战骑第五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骑奈何?"太公曰:"骑有十胜①九败。"

武王曰:"十胜奈何?"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阵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阵,整齐坚固,士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数更旌旗,变更衣服,其军可克。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翼其两旁,疾击其后,薄其垒口,无使得入,敌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道,敌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阵必乱。令我骑十而为队,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旌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虏。此骑之十胜也。"

武王曰:"九败奈何?"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阵;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踰险,长驱不止;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顿于地穴②,此骑之死地也。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③地也。大涧深谷,翳茂林木,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还,此骑之困地也。汗下沮泽④,进退渐洳⑤,此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闇将之所以陷败也。"

【注释】

①十胜:下文所述,只有八胜;若"十"字不误,则原文下文当有脱漏。

②地穴:也指低坳的地形。

③没:覆没。

④汙下沮泽:汙,同洼,低陷。沮泽: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

⑤渐洳:低湿地。同"沮洳"。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骑兵应该怎样作战呢?"太公说:"骑兵作战有"十胜","九败"的情况。"武王说:""十胜"是什么呢?"

太公说:"敌军刚到,行阵未定,行动不一致,我军骑兵可以立即出动攻击敌军先头骑兵部队,袭击敌军左右两侧,敌军必败;敌军阵势整齐、坚固,战士斗志较高,我军骑兵应骚扰敌军两侧,不离开,或飞驰而去,或飞驰而来,快如风雨,猛如雷霆,使得尘土飞扬迷漫,使得白天如黄昏,还要屡次变更旗帜,变换服装,就能够打败敌军;敌军阵势不稳固,士兵无斗志,就可以逼进敌人与后方,袭击敌人左右,并从两翼夹击敌人,敌人必惊恐而被打败;敌人日暮回营,三军惊恐,我军用骑兵夹击敌人左右,急速攻击敌后,逼近敌营入口,阻挡敌人进入、敌人必定因惊乱而被打败;敌人无险阻地形可防守,我方骑兵则可长驱直入,切断敌军粮道,敌人必定因饥饿而失败;敌人处在平坦地带,四面受敌,我方骑兵可以与战车配合,从四面攻击,敌人必然溃败。敌人败逃,士兵散乱,我方骑兵可以分别攻击敌人前后、左右,敌将就会被捉;敌人傍晚回营,士兵众多,队形必定混乱,我方骑兵以十人为一队,百人为一屯,战车五辆为一聚,十辆为一群,多树旌旗,配备强弩,或者攻敌两侧,或断敌前后,敌将就会被俘。这就是骑兵作战十种取胜的时机。"

武王说:"什么是"九败"呢?"

太公说:"用骑兵攻击敌人,却不能攻破敌阵,而敌人装败而逃,敌军又用战车与骑兵攻击我军后方,这样就会使我骑兵陷入败地;我军追击败逃的敌军,通过险阻,长驱直入,敌军却埋伏在我军两侧,再断绝我军后路,这样就使我方骑兵陷入被围困的境地;前进之后无法退回,进去后无法出来,这就称为陷进了"天井"之内,困于"地穴"之中,这样的地形就使我军骑兵陷入了将死之地;进路狭小,出路迂远,敌军能以弱击强,以少击多,这就使我军骑兵陷入了覆灭之地;大河深谷,林木茂盛,行动困难,这就使我方骑兵陷入枯竭之地;左右是水,前有高岭,后有大山,我全军在两水之间作战,敌人内凭山险,外据水道,这就使我方骑兵陷入艰难之地;敌人断我粮道,我只可前进无有退路,这就使我方骑兵陷入困窘之地;进入沼泽、泥泞地带,就会使我方骑兵陷入灾难之地;左有深沟,右有坑洼与土山,一高一低,看起来如平地,不管进退都会遭到敌人攻击,这样就使骑兵进入了陷地。这九种地形情况都是骑兵作战失败之地。它是明智将帅远避之地,也是昏庸将帅陷入其中而惨败之所。"

战步第六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奈何?"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长兵强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敌之车骑虽众而至,坚阵疾战,材士强弩,以备我后。"

武王曰:"吾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且武,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惧,乱败而走,为之奈何?"太公曰:"令我士卒为行马,木蒺藜,置牛马队伍,为四武冲阵;望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藜;掘地匝①后,广深五尺,名曰命笼②。人操行马进步,阑③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立而为屯④;材士强弩,备我左右。

然后令我三军,皆疾战而不解⑤。"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匝:环绕。

②命笼:指上述防御工事是士兵命运所系的设施。

③阑:通"拦",阻隔。

④屯:驻防。

⑤解:通"懈"。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步兵如何同战车、骑兵部队作战呢?"

太公说:"步兵与战车、骑兵作战,必须依靠丘陵、险要地带列阵,布置长兵器与持强弩战士在前面,使用短兵器与弱弩之士在后面,轮番进攻,轮番休息。敌人的战车和骑兵虽然很多,我军仍可坚守有利地形,疾速战败敌人,并使勇士持强弩戒备后方。"

武王说:"我军无丘陵,无险阻可依恃,敌人来了,兵员既多且强,战车与骑兵包围我军两侧,又从前后发起攻击,我全军畏惧,溃散而逃,这时应怎么办呢?"

太公说:"命令我方战士准备行马与木蒺藜,把牛车、马车都集中起来编成队伍,步兵列成"四武冲阵"。侦察到敌军的战车、骑兵到来时,就在我阵地前后广设木蒺藜,并挖环形壕沟,深宽各五尺,这就称为"命笼"。步兵拉着行马进退,用战车组成营垒,移动它可前进,可后退,停下来就是驻防的营寨。使勇士持强弩戒备左右,然后命令我方全军迅速投入战斗,不可懈怠。"

武王说:"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