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7794000000009

第9章 孙子兵法(9)

所以,指挥战争,在于假装顺从敌人,却仔细了解敌人的战略意图,然后集中兵力攻击一点要害,便可以千里奔袭,擒敌杀将,这就是说,巧妙用兵能成大事。因此,在决定对敌作战、举兵出征时,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证件,不许敌国使者往来;召集群臣,在朝廷反复商讨征伐大计。敌人一旦有懈怠,一定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最看中的战略要地,不要轻易与敌人约期决战。破除陈规,一切根据敌情变化,灵活机智的行动。因此,在战前要像处女那样娴静,不露声色,诱使敌人松懈警惕,门户大开;一旦战争开始以后,就要像脱逃的兔子一样,迅速出击,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火攻第十二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①:一曰火人②,二曰火积③,三曰火辎④,四曰火库⑤,五曰火队⑥。行火必有因⑦,因必素具⑧。发火有时,起火有日⑨。时者,天之燥也⑩。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注释】

①凡火攻有五:火攻可分为五种情况。

②火人:火,焚烧,用作动词。火烧敌军人马。张预注:"焚彼营舍,以杀其士,火攻之先也。"

③火积:积,积储,这里指粮草。以火烧毁敌人的粮草储备。杜牧注:"积者,积蓄也,粮食薪刍是也。"

④火辎:焚烧敌军的辎重装备。杜牧注:"器械财货及军士衣装,在车中上道未止,曰辎,在城营垒已有止舍,曰库。"

⑤火库:焚烧敌军的库室仓储。库,仓库、府库。张预注:"焚其府库,使财货不充。故曰,军无财则士不来。"

⑥火队:焚烧敌军的后勤运输设施。队,通"隧",即道路,此处指运输设施。贾林注:"烧绝粮道及转运。"

⑦行火必有因:行,实行,进行。使用火攻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环境。

⑧烟火必素具:烟火,火攻用的器材。素具,平时就有准备。火攻所需的器具燃料等物必须经常准备好。杜牧注:"艾蒿荻苇薪刍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兵法有火箭、火帘、火杏、火兵、火兽、火禽、火盗、火弩,凡此者皆可用也。"

⑨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季节、时令。放火要根据季节气候方面的条件。

⑩时者,天之燥也:用火攻要在气候干燥的季节进行。张预注:"天时旱燥,则火易燃。"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日期要选定在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的方位时。箕、壁、翼、轸,四宿之名,同属于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都在赤道附近,中国古代天文学用作测天象的方位标准。古时天文学家认为月亮行经箕、壁、翼、轸这四个星宿时多风。梅尧臣注:"箕,龙尾也;壁,东壁也;翼、轸,鹑尾也。宿在者,谓月之所次也。四宿好风,月离必起。"所以下文说: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因,利用。五火,即五种火攻的方法。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敌情变化,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张注:"因其火变,以兵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从敌军内部引发,要及早在外面用兵策应。杜佑注:"以兵应之,使间人纵火于敌营内,当速以攻其外也。"

火发而兵静者,待而勿攻:火烧起来而敌军安静不乱,应先不急于发动进攻。张预注:"火虽发而兵不乱者,故有备也,复防其变,故不可攻。"

极其火力:使火势达到最旺的程度。

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止:杜佑注:"见利则进,知难而退。"王皙注:"伺其变乱则乘之;终不变乱,则自治而蓄力。"从,跟从,此处指进攻。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若从外面放火,可不必等待内应,但要在适当的时候放火。陈皞注:"以时发之,所谓天之燥,月之宿在四星也。"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火势若在上风口,就不要从下风处进攻。张预注:"烧之必退,退而逆击之,必死战,则不便也。"

昼风久,夜风止:白日里风刮得时间久,夜间就会风停。梅尧臣注:"凡昼风必夜止,夜风必昼止,数当然也。"

以数守之:数,季节特点及星宿运行情况等条件。要等待具备火攻的条件。张预注:"不可止知以火攻人,亦当防人攻己。推四星之度数,知风起之日,则严备守之。"

以火佐攻者明:佐,辅佐、帮助。明,梅尧臣注:"明白易胜。"用火来辅助攻战,可取得明显效果。

水可以绝:用水可以隔断敌军。曹操注:"可以绝敌道分敌军。"

不可以夺:不能夺走敌军的物资积蓄。张预注:"水止能隔绝敌军,使前后不相及,取其一时之胜,然不若火能焚夺敌之积聚,使之灭者。"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打了胜仗,夺取了城邑土地,而不能巩固胜利成果,是很危险的。梅尧臣注:"欲战必胜攻必取者,在因时来便,能作为功也。作为功者,修火攻水攻之类,不可坐守其利也。"

命曰费留:费留,耗费资财和时日,本句意若不能修功则就等于是耗费资财。杜牧注:"徒留滞费耗,终不成事也。"

明主虑之:虑,谋虑。明智的君主要认真考虑用兵之事。

良将修之:修,治理,处理。贤良的将帅要慎重处理征战之事。张预注:"君当谋虑攻战之事,将当修举克捷之功。"

非利不动:于国家民众没有好处则不要行动。梅尧臣注:"凡兵非利于民,不兴也。"

非得不用:得,得胜、取胜。用,用兵。没有胜利把握就不用兵。

非危不战:不到危急关头不开战端。李筌注:"非至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国君不能单凭愤怒而发兵。张预注:"因怒兴师,不亡者鲜。"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将帅不能仅凭恼怒而开战。愠,恼怒。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乎国家利益才行动,不合乎国家利益就停止。张预注:"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杜佑注:"凡主怒兴军伐人,无素谋明计,则破亡矣;将愠怒而斗,仓卒而合战,所伤杀必多。怒愠复可以悦喜,言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复生者,言当慎之。"

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君和将帅应当以慎重警惕的态度对待用兵作战。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是使国家安定保全军队的根本道理。全军,保全军队。张预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将常戒于轻战,则可以全军。"

【译文】

孙子说:火攻的形式一般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储备的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通道与运输设施("队"通隧,指隧道)。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火攻的器材必须事先准备就绪。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有利日子。火攻的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火攻的时间,是月亮经行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时候。凡是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容易起风的日子,凡是用火攻敌,都必须根据以上五种情况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运用兵力接应。如果从敌营内部放火,就应该及早派兵从外部接应攻击。如果敌营内已经起火,但敌军仍然保持镇静时,就应该耐心等待观察,而不可马上进攻;等到火势十分旺盛时再根据情况决策,可以进攻就发起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进攻。也可以从敌营外部放火,这样就不必等待有人从内部策应,只要时机适合就可以放火攻击。火攻应从上风处发起,不能从下风头进攻敌人。白天风刮得很久,到夜晚风就会停止。凡是领兵打仗都必须懂得五种火攻形式的变化,并根据天时气候变化的规律,等待火攻的时机。

用火攻辅助军队进攻,效果十分明显;用水攻辅助军队进攻,可以大大增强攻势。水攻可以隔断敌军的阵形、联系和运输,但不能像火攻那样毁灭敌军的兵马和军需。

如果打了胜仗,占领了敌人的阵地,但不能巩固胜利成果,是很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考虑这一问题,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处理这一问题。没有好处就不采取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用兵,不是到了不得已的危急关头就不开战。国君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为一时的怨恨而出阵交战。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可以用兵,不符合国家的利益便停止行动。因为愤怒之后还可以重新欢喜,怨恨之后也可以再有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不可能复存,人死了就不会再生。所以,对于战争,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对待,优秀的将帅要小心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用间第十三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①,日费千金,内外骚动②,怠于道路③,不得操事者④,七十万家⑤。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⑥,而爱爵禄百金⑦,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⑧,非民之将也⑨,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⑩。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