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盛世中国:隋唐卷
7796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华五千年第一朝:东土大唐(1)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能像隋唐一样,让无数华夏子孙为之倾倒向往,让时至今日的我们依然想梦回唐朝。隋唐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开疆拓土,在这方面,它比不上蒙元帝国;也不在于它的科技文化,在此领域,它稍逊于北南两宋。它吸引人的是一种多元的包容与自信,一种豪放的胸怀与坦荡,一种放任四海而万邦来朝的优越与尊贵。

当历史的脚步缓慢进入公元6世纪晚期,此时的中国大地上,仍然是一片破落景象,长达数百年的内乱虽已经是强弩之末,却依然笼罩在各族人民的头上。这种持续的长期的战乱,似乎就像中国传统历史的间歇性疾病一般,总会在一段祥和安定的时段后出现,以其狰狞的面孔蹂躏着中华民族的肌体与血脉。在这一点上,罗贯中的话语无意间成为历史的禅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从有朝代记录开始,就一直演绎着这一普遍的真理,统一与分裂成为中国历史最常见的形态和带有周期性的循环。

在这里,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去探讨一下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过的那些离离合合的悲喜剧,去探寻一下在这些悲喜剧背后所隐藏的成因和规律,由此加深对我们所关注的这段历史的认识与感悟。

如果从远古算起,最早的离合时代应该是黄帝时代,黄帝与蚩尤的征战是为离,而黄帝与炎帝的依附是为合,从数字上看,在黄帝时传说有百里之国万区,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时,尚有执玉帛者万国,但至商朝便锐减至3000国,周朝更减到1800国,到春秋时代竟只有一百几十国了。而从有可靠文字可查的夏朝开始,这种离合趋势(分裂与统一)愈加明显。

夏商西周时期,加起来约1357年,以上三代是中国第一种统一的国家形式。这种形式不同于以后的封建王朝体系,如果给他加上一个名字,暂且可以称之为共主联邦制,因为这时候它名义下各诸侯国的军政主权比较独立,只是名分上的共主。开创这一时代的夏朝国君,就是著名的大禹的儿子启,这个朝代共有16王,历经大约500年。随后商汤取而代之,商有31王,持续了大约600年左右,然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封神演义》里的武王伐纣了。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其中西周共13王,历经257年,而结束这大一统美好时代的,则是首倡“愚人节”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搞得诸侯们个个以为“狼来了”,其结果就是都城被狼的兄弟——犬戎攻破,西周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大约延续了600年左右,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分裂时期,也是创立新型统一国家的过渡时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段,从数量上讲,是多国变少国;从质量上说,是小国成大国。在春秋300余年中,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屡见于记载。如齐灭掉10国,鲁灭掉9国,宋灭掉7国;最厉害的是楚晋秦,其中,楚国灭43国,晋国灭34国,秦国灭23国;就连小国郑卫也各灭3国,由此出现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结束这一时期的是在公元前771年以为周王养马的身份被分封到西北边陲(现陕西省西南部)的“赢秦”(子爵侯国),这个被其他侯国普遍鄙视的蛮夷之国在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后,秦王嬴政用了短短的17年的时间,就结束了长期的四分五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

秦汉两朝则是持续了约441年的统一帝国。其中有过短期的内乱与战争。秦朝二世而亡,仅仅生存了15年。楚汉相争用了5年时间,最后刘邦建立了西汉,延续了215年,到公元8年,汉王朝被外戚王莽篡夺,也生存了15年;后又被汉光武帝刘秀夺回来,建立了东汉。经过了100多年,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各州郡长官起兵讨伐董卓,中原大地又一次步入分裂。

三国两晋南北朝,约376年,典型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三国鼎立,魏灭蜀,晋篡魏,晋灭吴,大约60年左右。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又进入短暂统一的局面,西晋名义上算是统一了52年,但其中后15年还是内乱阶段。到东晋南北朝时期,彻底进入全面分裂局面,经过东晋的偏安和十六国的纷扰以及南北朝的对立,这种大分裂一直延续了近300年。这个时代的终结者是这个时代特殊的产物——民族融合的混血杨坚。公元581年,北周的隋王杨坚(周宣帝皇后杨氏之父),接受了自己的外孙周静帝宇文衍的“禅让”,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随后,又经过了数年的大规模征战,中华大地终于在589年再度实现了强大的统一。

隋唐,约315年,统一时期。其中隋朝39年,天下转入李唐手中,包括史无前例的武周时期,共经历了约276年。公元907年3月,经过一番假意的推辞,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梁王的朱全忠,接受了唐哀帝李柷的“禅位”,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统一了300多年的中国,再次走进了分裂时期。

历史似乎陷入了循环的怪圈,在统一、分裂,再统一、再分裂中徘徊前行,总是让我们在往返式地兜了一圈后重新回到原点。然而,聪明如你肯定知道,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次简单的复制循环,在事实上都没有出现过,即使是再如此相像的循环,实质上都是螺旋式的上升与前进。

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我们不难发现,从黄帝时期开始的离合反复,其内在主线恰恰是君权的扩张与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凝聚。黄帝时代,所谓的最高统治者,不过是各部落酋长共同拥戴的大酋长,就连他本身的专职工作也是部落酋长,他的实际控制范围不过是在自我部落之内,对于外部落所能行使的权力十分有限,类似于今天联合国的地位。夏朝正式建立了领导世袭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方慢慢巩固起来,权力也随而增加,但依然是名义上的领导,类似于今天的大英联合王国。到周朝时,由于采用了分封子弟或功臣以控制其它诸侯的政策,使得统治者通过血缘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权力日渐膨胀。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总领导形似傀儡,但诸侯国的国王却在自己的地盘中加强了专制的权力,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大帝国,而这时的统一,不仅仅是地域上的一统,更有完成君主政治的内涵在里面。

秦汉的统一正是这种趋势的最终反映。秦亡汉兴,暂时的分裂只能破坏统一的局面,而不能破坏统一的基础,这种基础是历史沉淀的集合,分裂只能破坏其形,而无法动摇其核。我们看到,汉朝是嫁接在秦朝的政制之上的,所作的调整只是对施政方式的改进,而加强的则是君权的无上地位。其后的分裂则完全是与君权的纷争息息相关,这时候的参与者,不仅仅是不甘忍受压迫的平民,更有拥兵自重的地方长官和割据实力,因地方势力引起的分裂,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都有雄厚的势力,巩固的地位,彼此不相上下,势均力敌的斗争必然是持久战,所以东汉末年群雄吞并的结果,只能造成三国鼎立,而不能立刻进入统一的局面。

西晋统一仅仅是地缘上的合并,它本身固有的也是历史遗传下来的门阀世族,成为限制王权、影响统一的又一障碍,“八王之乱”中各王动辄起兵百万正是这一明证。这段时期更因内乱牵动了外患,一直悬而未决的民族问题在此时集中爆发,这更使得分裂的系数大大增加,分裂的时期越发漫长,但恰恰正是此时的战乱分裂消弱了门阀世族的力量,使得各种组织集团发生解构与重组。而作为主旋律的,无论是东晋的北伐,还是少数民族的汉化,不管哪朝哪代的共同目标还是统一,这个巨大的向心力保证了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和最终趋势,虽然历经近3个世纪的分裂,最终回归了统一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