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法家眼中的三国演义——法家三国
7806300000002

第2章 桃园结义(下)

张世平苏双两位商人为什么资助刘备?马匹、金钱、物资给刘备军团提供初始投资,这不仅仅是报效国家、资助军队。而是借此机会建立一种政商关系。刘备军团不是等闲之辈,如果这次平寇立功,那么刘备这些人就有很大的可能在朝廷获得官职。而作为最初的资助,刘备他们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得到张世平苏双两位商人的馈赠,那是以后多少钱财都不能比拟的。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别人帮助过,那是看重一个人的潜力。在有钱有势、有官职有地位之后,其他人帮助的动机就会比较复杂。大部分情况都是交换利益。帮助一个忙,日后要回报一个大忙。所以张世平苏双两位商人是很有远见。现在投入不多,日后成功回报丰厚。就算没有太成功,也算是报效国家,何乐而不为呢?政商关系不一定就是贪官污吏相互勾结,政商关系也是有好有坏。政治是要平衡各个阶层的利益,商人通过一些政治人物将他们的一些合理的利益诉求传递上去,也不是什么坏事。并且一些政策的实施,其实也需要商人阶层的配合。决策层是要听到各方的声音,理解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立场,然后才可以下定决心。否则接下来在后面的执行上,许多地方就会拖延、捣蛋。军事力量是完全的消耗,物资武器与人员招募需要钱财与资源。而刘备的军事力量现在来看,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有兵有将,有武器有马匹。那么这股军事力量后续怎么发展,就要看与黄巾军的战斗结果如何。

刘备率领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把刘备引见给幽州太守刘焉。大家见过面之后,互通姓名。刘备就说起自己的身世,太守刘焉一听非常高兴。刘焉、刘备都是汉室的后人,并且现在刘焉兵力不足,面对张角的黄巾军是敌众我寡。没成想一发招兵的榜文,刘备就带着五百人的武装力量前来,刘焉当然是非常高兴。刘焉随即就认刘备为侄,刘备与汉室宗亲的关系就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否则你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无凭无据谁来承认呢?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往往只有一家人才会同甘共苦。世间多数时候都是锦上添花,那个雪中送炭是非常少见的。锦上添花的风险比较小,而雪中送炭的风险比较大。人性就是趋利避害,不要抱怨他人。

刘备来到刘焉这里没过几天,就有人来报,说黄巾军的将领程远志带兵五万杀过来了。太守刘焉就令邹靖安排刘备他们统兵五百,前去迎战。刘备他们是欣然领命,带领军队出征。来到了大兴山下,就遭遇黄巾军。黄巾军是各个散披着头发,用黄色的布裹住前额。两军对垒,刘备是一马当先,左有关羽,右有张飞。刘备举起马鞭,大骂黄巾军:“你们这些反国的逆贼,还不赶紧投降!”刘备这么一骂,黄巾军这边的将领程远志是勃然大怒,派遣副将邓茂出战。一看黄巾军这边邓茂出来,张飞是挺丈八蛇矛就直接冲出来,手起一矛就刺中邓茂的心窝,邓茂当场是翻身落马。程远志看见邓茂落马,就立即拍马舞刀,直奔张飞而来。程远志是想要为他的副将邓茂报仇,没想到还没到张飞的面前,就被关羽舞动大刀拦住。程远志是大吃一惊,还没有来得及还手,就被关羽手起刀落,是斩为两段。

黄巾军程远志带来了五万士兵,幽州太守刘焉就派刘备带五百人去迎战,这点人够用吗?太守刘焉这里本来士卒就不多,仅仅防守可能都不够用,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兵力给刘备。并且虽然刘备与刘焉同为汉室宗亲,但是刘备毕竟家道中落,又被免除侯爵的官位。太守刘焉也是要借此机会试探一下刘备的实力与报效国家的诚意。那个实力与动机都是看不见的,必须要实际较量一番才能够知道。那五百人打不过五万人怎么办?打不过就跑嘛。大不了刘备打了败仗逃回幽州。程远志一看副将邓茂落马,直奔张飞而去,关羽为什么要拦下来?关羽是要跟张飞抢功劳吗?你打败一个,我也要打败一个?不完全是。关羽是关心三弟张飞。大家刚刚结拜,关羽对张飞各方面的能力,还不是非常了解。张飞一上来就一战成功,但是毕竟是会消耗体力。现在对方主将程远志杀过来,万一张飞有个闪失怎么办?所以关羽是关心张飞,同时也是让事情比较公允。张飞刚迎战过了,你程远志养精蓄锐要取巧不成。所以关羽才迎上去,但是这个程远志也是武力相差太远,被关羽一刀就给斩为两截。

程远志带来的黄巾军一看主将被斩,那是树倒猢狲散,掉头就跑。刘备指挥军队乘胜追击,黄巾军是跑的跑、降的降。投降者不计其数。刘备领兵大胜而回。太守刘焉得知刘备大胜黄巾军,是亲自迎接、犒赏三军。转过天来,接到青州太守龚景的求救牒文。青州太守龚景在给幽州太守刘焉的牒文上面讲,黄巾军已经把青州围困住,并且他们已经快要守不住了。请幽州太守刘焉派兵救急。太守刘焉与刘备这么一商量,刘备表示愿意去青州救助。太守刘焉就派校尉邹靖领兵五千,和刘备、关羽、张飞前往青州。围困青州的黄巾军一看邹靖、刘备率领的大军要来解救青州,就分兵展开一场混战。刘备他们是寡不敌众,退后三十里安营下寨。先安顿下来,再谋对策。刘备跟关羽、张飞一商量,现在敌众我寡,必须要出奇兵才能够获胜。就兵分三路,关羽领兵一千埋伏在山的左边,张飞领兵一千埋伏在山的右边。左右两军以鸣金为号,一同出兵接应。转过天来,刘备与邹靖带领剩余部队敲鼓行进。黄巾军出兵迎战,刘备这边没有应战,而是领兵便退。黄巾军乘势追赶,刚过山岭。刘备命令部队一起鸣金,早已埋伏在左右的关羽、张飞是两军一同杀将出来。刘备这边是后队变前队,杀了一个回马枪。刘备、关羽、张飞三路夹击,追赶过来的黄巾军是全军溃败。被刘备他们一路追赶到青州城下。青州太守龚景是乘势出兵,带领民兵出城助战。围困青州的黄巾军兵败如山倒,损失惨重。青州之围就此了结。

青州被围,向幽州请求支援。幽州出兵解救,这是相互支持。区域管理是通过一些据点来控制范围。区域管理的根本是布局关键节点,以点控面。而不是在所有地方全覆盖。因为既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也没有那种必要。每一个据点都是军事力量、各种资源聚集的地方,而每个据点都有一个辐射范围。这个辐射范围就是军事力量的控制范围。对于更大的区域而言,是通过这些细分的小片范围组合成为整体。每个据点之间的实力不一定相同,一般也只是驻守防御。如果遇到像黄巾军起义这样大规模的反抗力量,日常防御的驻守部队是不足以与之相对抗。因此必然要相互借调、集结,以形成强势的移动军团与叛军对抗。据点之间的兵力调动,就产生兵法当中所描述的虚与实。兵力集中为实,兵力抽调为虚。兵书言“兵者,诡道也”。兵行诡道是充满变化,而不是欺骗。用兵当中的虚虚实实,就是变化莫测。变化是可能性,但不是确定性。存在各种可能与事实如此之间的距离,往往需要实力试探才能够知晓。

刘备设伏兵,巧胜黄巾军。提前埋伏是谋略的体现。谋略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现实当中的资源有限。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实力,那么直截了当就可以解决问题。正是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导致自身实力不足以正面挑战。因此需要使用谋略计策来战胜对手。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看似大局已定,也不要放松警惕。尤其对方不战而退,要小心对方诱敌深入。对方且战且退,是将我们引到对方早已设下的陷阱。所以看似对方示弱,不一定代表对方真的没有行动。陷阱、布局的作用是出乎意料,迫使对手没有思想准备而仓促应战。没想到,往往就是后悔莫及的先兆。知道遭到埋伏,往往为时已晚。后悔没有用,要慎始。就是很谨慎的开始,不要做错再道歉。黄巾军遇伏击是全军溃散。同时受到几个方面的攻击,防御会很轻易就被击破。防御是一条线,攻击是一个点。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点,那是地动山摇、无坚不摧。将所有的资源分散到一条线,力量平均而不集中,往往难以抵御几个点位的猛烈攻击。具体点位的相对优势是在此战胜对手的关键所在。

解救青州之围后,青州太守龚景犒赏三军。校尉邹靖准备返回幽州,刘备跟邹靖商量。刘备听说他年少时跟随的老师中郎将卢植与张角在广宗交战,刘备想要去为卢植助阵。邹靖同意刘备前往,就带领大军返回幽州。刘备、关羽、张飞带着最初跟随他们出来的五百来人是前往广宗,投奔中郎将卢植。这一日刘备他们来到卢植大军的驻地,进入大帐参见中郎将卢植。刘备行礼过后,讲明前来帮助卢植的来意。卢植很高兴,将刘备等人留在帐下听命。

在广宗这里中郎将卢植与张角的黄巾军是两军对峙。张角的黄巾军有十五万,卢植的兵力是五万。两军在此暂时未见胜负。卢植对刘备讲,现在卢植这里与张角的黄巾军对峙暂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张角的弟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儁对垒。卢植让刘备不仅带着他们自己的五百来人,卢植再增援刘备一千官军,前往颍川探听消息,约定日期是围剿黄巾军。刘备领命,带领部队星夜赶赴颍川。

刘备帮助解救了黄巾军对青州的围困之后,没有跟随校尉邹靖回到幽州,而是继续前往广宗,这是为什么?刘备出来是要做事情,要立功勋,要报效国家。现在黄巾军对幽州的威胁已经消除,对青州的围困已经挫败。但是黄巾军的反抗势力还存在,而刘备要寻找机会建功立业。所以刘备是一路向前。在充满变化的时代,安逸其实只是一时的逃避。变化就是机遇,就是原有秩序的重塑,就是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变化不一定总是朝向一个方向,它会有时候跌宕起伏。而顺势而为才能够得到发展,倒行逆施往往是走向消亡。大势是趋向衰落,那么与大势相对抗,就是螳臂当车。个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撼动历史的洪流。大势趋向上升,那么压制也是徒劳无功。刘备不甘于沉浮、不甘于现状的性格特征不仅这里得到体现,并且会在日后的人生旅途当中反复出现。有一颗不甘堕落的心,才是一切改变的源泉。事在人为,有行动就会有进步。也许不是一天就能够达到,但每一天都在坚持,就会有一天梦想成真。

而刘备他们的到来不仅帮助幽州太守刘焉消除黄巾军来犯的威胁,并且还帮助青州太守龚景解救围城险些被攻陷的劫难,所以刘备他们有功于朝廷,有助于太守刘焉。但是现在幽州、青州都暂时无事,所以刘备他们想要继续为国平叛,前往广宗杀敌报国,校尉邹靖这边也没有太多的话讲。

话说这边皇甫嵩、朱儁领兵对战黄巾军,黄巾军是出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就是在靠近杂草丛生的地带安营下寨,暂时驻军于此。皇甫嵩、朱儁发现黄巾军依草结营,他们两人一合计。这依草结营,当用火攻啊!在杂草丛生之处驻扎,那一放火还不烧个人仰马翻。于是当即下令,命军士每人带干草一把,暗地埋伏。等到夜间大风忽起,二更天以后,众人是一齐纵火。皇甫嵩、朱儁各领一路兵马攻击黄巾军的驻地。这时只见火焰冲天,黄巾军是人慌马乱。马不及鞍,人不及甲。这马匹也不装马鞍了,士兵也来不及穿甲胄了,黄巾军是四散奔逃。

依草结营这个决策做出本身,就没有考虑遭遇火攻如何应对。资源的投入是要首先考虑风险,然后才是收益。当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充满风险的项目,那么就要承担可能出现的损失。兵力是军事行动当中的资源,资源本身是抽象概念。资源代表可以运用,并且数量有限。决策层是决定资源流向,所以决策性失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是致命的危害。也许用在黄巾军这里还不是很妥当,但是道理都一样。就是事关国家兴亡的大事,往往没有做错重来的机会。

黄巾军依草结营遭到火攻,皇甫嵩、朱儁率领大军是杀到天光大亮。黄巾军这边张梁、张宝带着残兵败将是夺路而逃。张梁、张宝正往前跑着,忽然只见前方出现一路军马,是打着红旗,截住了去路。为首闪出一员大将,此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来的这位正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曹操、曹孟德。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来姓夏侯。因为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故改姓曹。曹操小时候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这喜好游猎歌舞,还好理解。年轻人嘛,都有一些喜好玩乐。但是为什么说曹操儿时就有权谋,多机变呢?就是曹操有一位叔父,看见曹操总是游荡无度,很是生气。就跟曹操的父亲曹嵩讲,让曹嵩好好管教一下曹操。那天天就知道玩乐,还没有什么节制,这日后不就成了一个纨绔子弟了嘛。曹嵩觉得有道理,就责备曹操。曹操虽然年少,但是非常聪明,就心生一计。有一天曹操看到他叔父来了,就倒在地上假装中风。曹操的叔父一看曹操这是怎么了,就赶紧去告诉曹操的父亲曹嵩。说是你赶紧看看你儿子曹操吧!曹操是病得不轻啊!曹嵩一听儿子得了那么严重的疾病,也是很着急。就赶紧跑过来一看,曹操什么事都没有。曹嵩感觉很奇怪就问曹操,“你叔父说你中风了,现在是已经好了吗?”曹操就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得过这种病。那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曹操,才故意那样讲。曹嵩就相信了曹操的话。从此以后曹操的叔父再跟曹嵩讲曹操这样那样,曹嵩就不再相信了。这样一来,曹操是更加恣意放荡。那没人管了,还不想怎样就怎样。虽然如此曹操还是遇到三次点化,对曹操后续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是有人提醒曹操,天下快要进入乱世,必须要上天注定的人才才能够济世。那个能够安抚天下的人,恐怕就是曹操。后来的人更直接,说汉室已经不行了,安天下的人就是你曹操啊!

最后一位是汝南许劭。许劭对看人非常准,有能够知人的名声。所以曹操就去拜见许劭,问人家“你看我怎么样?”许劭看一眼曹操没说话。曹操也是不太识趣,就厚着脸皮又问许劭一遍。许劭也是实在没办法。要是不回答,这曹操就在他这里问个没完没了。所以许劭就跟曹操讲,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说曹操在天平盛世的时候,是个治理国家非常有能力的大臣。但是一到乱世,曹操就会成为一代奸雄。曹操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听人家许劭说他是乱世奸雄还挺高兴。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开始涉足官场,举孝廉之后获得官位。曹操刚到任的时候,执法比较严格。对付违反禁规的人,也不管对方是不是有钱有势,都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问责。这时候正巧遇到中常侍蹇硕的叔父在晚上提着刀行路,这是违反当时的规定。被曹操晚上巡视正好撞见,曹操不仅把中常侍蹇硕的叔父给抓住,还给打了一顿。从此以后所有的人在曹操的管辖范围内,都不敢违反禁规。曹操的名声就此算是树立起来。后来因为黄巾军起义,曹操被提升为骑都尉,带兵马五千前来颍川助战。

曹操小时候比较贪玩,而曹操的叔父看到曹操这样很不满意。作为长辈都希望下一代能够一代更比一代强。天天如果只是声色犬马,那以后就是庸庸碌碌、难有作为。曹操的叔父实际上是很关心曹操以后的成长,不希望曹操以后成为一个纨绔子弟。每天就是嬉戏游玩,浪费了大好的时光。资源在拥有的时候,其实人们是不太懂得珍惜的。只有资源十分匮乏,总是不够用的时候,人们才会很谨慎、很珍惜。时间也是如此。有时间的时候往往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今天不做还有明天。但是等到没有时间,而又事到临头的时候,那是急来抱佛脚也没有用。许多事情不是当时想要,就可以立刻拿出来的。那个前期的准备也许是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那么曹操的叔父看到曹操小小年纪就这么贪玩,就跟曹操的父亲讲,曹操的父亲就责备曹操。而曹操是自幼非常聪明,曹操一看就是他叔父跟自己的父亲讲,所以曹操的父亲才会说曹操。那曹操就想出一个计策。你看曹操这么小,就能够应变有术。然后假装生病欺骗叔父,又跟自己的父亲撒谎,说是叔父对曹操有偏见。曹操的确是非常聪明,并且比较有胆量。曹操是比较敢干。有胆识的正面描述是敢作敢为,负面描述就是胆大包天。曹操使用欺骗性的策略,说明曹操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倾向,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曹操聪明有胆识,同时曹操的品性当中对道德感有些淡漠。这三点就是曹操自身的特点。特点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特点在有的环境当中就体现为优点,在有的环境当中就体现为缺点。曹操的特点是他与生俱来的,这不是曹操就怎么不好。曹操的特点在儿时贪玩、欺骗叔父与父亲这里就可以看做是缺点,就是没有什么道德。但在后来曹操初掌权职使用手段棒打中常侍蹇硕的叔父以严明国法,就又成为优点。老实讲,中常侍蹇硕的叔父那也是当朝的权贵,没有胆识与聪慧是不敢像曹操那样处理的。

一个人能力强、很聪明、有胆识,好不好?非常好。但是后面加上一点,就全变了。就是道德淡漠。其实一个人越是有能力,越是没道德,人们是越害怕。因为那真是为了达到目的,什么都干得出来。那是非常可怕的。我们是希望一个有道德的人,越有能力越好。我们是对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越有能力越担心。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需要有高人点拨。因为一个人所能够达到的层次与境界是有限的。那个高层次高境界的人点化一句,有时候就能够当场点醒一个人,让一个人就此大彻大悟。汝南许劭说曹操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是看到曹操本性特征,了解到曹操的特点。曹操聪明而有能力,道德淡漠却有胆识。这样的人在太平盛世、社会秩序井然的环境下,能够将自身能力集中到社会治理层面。因为社会有序,所以即便曹操的道德感淡漠,也没有机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并且曹操有胆识又聪明,所以曹操很可能是积极进取,而不仅不会庸庸碌碌,更不会选择贪赃枉法。但是如果外在环境发生逆转,进入乱世。那么没有社会井然有序的外在约束,在没有规则的世界里面,曹操有能力有胆识很聪明,道德淡漠的结果,就是会通过各种手段达到目的。为了权力、地位、钱财、女色,那将会无所不用其极。曹操本身就是道德感淡漠,那乱世就是谁有实力谁说了算。那曹操还不成为乱世奸雄!所以许劭是把曹操给看透了,说明许劭在看人这方面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非常准。但是后来东汉王朝进入末期国势衰落,外在乱世的客观环境就造就了曹操成为一代奸雄。

话说曹操官拜骑都尉,领兵马五千前来颍川。正遇到张梁、张宝战败逃跑。曹操领兵与张梁、张宝大战一场,是杀得黄巾军斩首上万,抢到黄巾军的旗幡、金鼓、马匹很多很多。张梁、张宝是死拼之后,才带着残兵败将得以逃脱。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正遇到前来追赶、掩杀黄巾军的皇甫嵩、朱儁。三人寒暄几句,皇甫嵩、朱儁就带兵追赶张梁、张宝去了。这边刘备、关羽、张飞奉中郎将卢植之命来到颍川,只听得喊杀声不绝于耳,又望见火光冲天。刘备是赶紧带兵前来,可是此时黄巾军已经溃败逃散。刘备遇到皇甫嵩、朱儁讲明自己受命中郎将卢植的来意。皇甫嵩就跟刘备讲,现在张梁、张宝在这边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他们是势穷力乏,没有什么实力。所以他们必定会投奔广宗,去依靠张角。因此皇甫嵩就建议刘备赶紧连夜赶回广宗。刘备他们这算是白来一趟,立即带兵往回赶。刘备他们也就刚回到一半的路途,只见前方是一路军马护送囚车而来。刘备走近一看这囚车当中关押的不是旁人,正是中郎将卢植。刘备是大吃一惊,立即滚鞍下马,忙问卢植事情由来。卢植就跟刘备讲说一番。原来卢植已经将张角围困住,眼看就要擒获张角。但张角使用一些妖术,结果卢植没有取胜。这时候朝廷派黄门左丰前来查看前线情况。可是这左丰却直接向卢植索要贿赂。卢植就跟左丰讲,他这里目前军粮还差不少呢!那里还有什么余钱给左丰呢?左丰一看卢植是根毛不拔,于是怀恨在心。回到朝廷说卢植也不跟黄巾军打仗,还搞得军心涣散。朝廷听到这样的消息当然是非常震怒,于是就派中郎将董卓来代替卢植,并把卢植是押送回京问罪。张飞听到此处,是勃然大怒。当即就要砍了押送卢植的士卒,搭救卢植。刘备赶紧把张飞拉住,刘备对张飞讲,“朝廷自有公论,你可不要造次!”于是押送卢植的队伍继续赶赴京城。

力量需要集中,而分散很容易被逐个击溃。张梁、张宝战败,损兵折将之后,要与张角汇合以便抱团取暖,这样还有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看似逃散,也只是一时。最终集结分散各处的力量于一点,其威力同样不可小窥。朝廷派来黄门左丰赶赴前线,其实不仅仅是慰问,同时还有检查监视的含义。现在黄巾军起义,四方人马准备平叛。这里面有没有跟黄巾军勾结的官僚?这些拥兵自重的官员,有没有也想造反的迹象?他们是不是全心全意的在那里平叛?这些都是很难讲清楚的事情。所以朝廷会派出来一些人四处查看。发现一些危险的苗头就会立即禀告朝廷,并且将即刻处理。将隐患于萌芽阶段消灭,而不是养虎成患,日后难以解决。所以黄门左丰这次来到中郎将卢植这里,也是含有检查卢植工作状态的使命。可是这左丰利用手中的权力,却向卢植索要贿赂,这是为什么呢?东汉末年国势衰落、腐败横生。左丰所了解的社会是贪污索贿无处不在,所以左丰自然认为向卢植索要贿赂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并且左丰平日里在朝廷当中也没有什么机会索贿,他是有想法没机会。这次好了,朝廷派他出来查看前线。这不正是一个大把捞钱财的所在吗?可是卢植比较正直,卢植也不是很认同这些行贿受贿的行为。所以左丰向卢植要贿赂,就被卢植直接拒绝。但是左丰不认为卢植很清廉,左丰认为卢植是没有把他左丰放在眼里。

卢植这次领兵出来,必然经手许多军需物资、士卒饷银。又与黄巾军交战,有各种战利品。所以卢植定是肥的流油。但是卢植可能认为自己是中郎将,又手握兵权,所以才没有把他左丰放在眼里。左丰是以他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放到卢植身上。退一步讲,就算左丰看出来卢植是比较清廉才没有钱财给他。但卢植的耿直是断去左丰这次出外巡查的捞钱机会,那么卢植的耿直本身也是对左丰这种索要贿赂行为的蔑视。因此无论是卢植耿直不屑与左丰为伍,还是卢植根毛不拔,在左丰看来卢植瞧不起他左丰的行为是事实摆在眼前。所以左丰就怀恨在心,必然在回京复命的时候给卢植告黑状。

卢植的确是比较清廉,但不太通情理。左丰向他索要贿赂本身就已经表明左丰是一个贪图钱财的势利小人。你卢植不给左丰行贿,那左丰必然怀恨。难道卢植不给左丰行贿,左丰还非常钦佩卢植廉洁不成。所以就算卢植很清廉,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要想办法化解一下。这不一定代表卢植就要去搜刮民财、克扣军饷。但是拒绝索贿之后,又没有化解的步骤,就是给自己在朝廷当中树立一个强敌。君子是要有办法保护自己,如果君子一出来就被小人都给害死了。那么干脆不要做君子算了!那做君子还有什么用?君子是要有方法化解小人的种种诡计。

东汉朝廷对左丰回来的报告非常相信,那就叫偏听偏信。只听一面之词,就得出结论,往往是错得离谱。东汉朝廷信任一些贪污腐化的官员,而打击衷心报效朝廷的官员。这其实也在说明东汉王朝的国势衰落,是有其自身原因。东汉王朝覆灭,也是其自作自受的结果。有能力、比较衷心的人才受到打击,使得团队组织的实力开始下降。受到信任与重用的贪腐之徒将导致团队组织的支撑性力量,不足以抗衡外界的竞争团队。有一天兴盛,就会有一天衰亡。东汉末年的势衰是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深深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行为选择。

贪污腐败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决策层对待贪腐的态度,将决定其执政周期的长短。

张飞听说卢植的遭遇是勃然大怒,要杀了护卫、解救卢植。幸好刘备及时制止,并告诉张飞朝廷自有公论。遇到不公正就非常气愤是人之常情,但是因为这一时的气愤就采取违反法规的做法,那就是鲁莽。张飞的性格是有些暴躁,比较容易生气。通俗一点的说法,就叫蘸火就着。而刘备就比较沉稳,刘备不是不知道卢植被陷害。但刘备知道这么劫持朝廷押送卢植的囚车,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反倒说明卢植有反抗朝廷的不臣之心。那不是在帮卢植,那是彻彻底底把卢植给害了。卢植如果就此劫囚车逃跑,那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也许朝廷当时听信黄门左丰的谗言,但是卢植被押解回京至少还给卢植自我辩解与事件调查的机会。一个团队里面如果都一窝蜂的向前冲,好不好?那前面是万丈深渊,就大家一起掉下去了。如果大家都裹足不前,那就一事无成。所以一个团队的组合必然需要有前冲有后拉。这样团队组织整体走的才会比较稳妥,既不冒进,也不拖延。

押送卢植的队伍奔京城而去,关羽转过身来对刘备讲,“现在卢植卢中郎已经被抓,别人在那里领兵。咱们恐怕去了之后也没有依托,不如就此回老家涿郡。”刘备觉得有道理,就带领兵马向北行军,准备返回涿郡。刚走了没两天,忽然听见一座山后面是喊杀声震天。刘备、关羽、张飞是纵马登上一处山坡登高远望,只见前方是东汉的军队大败。后面黄巾军铺天盖地、漫山遍野、席卷而来。远远看到一杆大旗,上书四个大字“天公将军”。刘备知道这是张角在此,刘备和关羽、张飞带兵杀将出来。张角刚把董卓打败,是乘势追赶。没成想忽然遇到刘关张三人冲杀出来。张角大军乱了阵脚,兵败五十余里。刘备、关羽、张飞救董卓回到大寨,董卓就问他们三人的官职。刘备回复董卓,他们现在还尚无官职。董卓马上态度就变了,很是轻视刘备他们,甚至没有行礼、答谢。刘备他们一出来,张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张飞就讲他们哥仨儿是冒着生命危险血战张角,这才把董卓解救出来。董卓他回到军中,非但不感谢救命之恩,反倒一听刘关张三人没有官职,就非常轻视、无礼。要是不杀了这董卓,张飞是难消这口怒气。于是张飞便要提刀进帐是来杀董卓。

自古以来,朝中有人好做官。高层没有支持,其实许多位置是很难坐得住。刘备他们要想报国立功,仅仅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朝中一些重要的大臣给予支持与提携。中郎将卢植与刘备的关系比较密切。刘备是年少时跟随卢植学习,跟卢植有师徒之实。所以卢植官拜中郎将,又征讨黄巾军。刘备此次前来投靠,是刘备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没想到卢植遇左丰索贿不成、反遭陷害,被打入木笼囚车押回京城。所以刘备他们想要跟随卢植打黄巾军立功勋的途径就难以为继。而代替卢植的中郎将董卓,刘备他们既不认识,是也不了解。所以还不如暂时回到老家涿郡再谋发展。

董卓被张角打败,落荒而逃。要不是刘备、关羽、张飞他们相救,恐怕是凶多吉少。但是董卓一回到军中,了解到刘备他们还没有什么官职的时候,非但没有答谢刘备他们的救命之恩。反而十分轻视,甚至连基本的礼数都没有。这也难怪张飞恼怒。当然上述行为说明董卓这个人是非常之势力。是可以同患难,难以共富贵。董卓在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他可以。但是一旦董卓得势,要董卓回报不行。董卓的品性有些卑劣,连最基本的知恩图报都没有,一切都是以官职为接人待物的行为准则。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回报他人的帮助,那么其实这样的人最终是难成什么大事。最后愿意帮助他的人会越来越少,路会越走越窄。人世间很多事情的根本是相互。你怎么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你。他人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的言行,可以从中了解到我们自身的行为。但是镜子可以照到他人,却照不到自己。镜子无法自照。不了解自己,其实是一种悲哀。了解自己而看不开,是一种束缚。了解自己而又能够看开,才是一种解脱。作为一个人应该想方设法报效国家,要回馈这个社会。尽个人之所能,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更加美好,给后人一片自由呼吸的广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