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法家眼中的三国演义——法家三国
7806300000039

第39章 移驾许都(下)

尽管如此,荀彧对刘备的行为反应,还是略有偏差。就是刘备这个人重道义,刘备认为吕布是在危难之际逃往徐州。刘备如果收留吕布后,再将其处死。刘备便因此背负不仁不义的恶名。那么刘备不杀吕布,是仅仅因为刘备为人忠厚吗?荀彧这个计策涉及到三个方面:曹操、刘备、吕布。曹操是推动事件发展,借刘备之手铲除吕布。故此刘备是利用对象,吕布是歼灭对象。这三者当中吕布肯定最不会糊涂,因为吕布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也就是说,如果曹操计策成功,吕布的命就没了。同时刘备虽然是被利用,但刘备也是受害一方。就是如果刘备中计,刘备就会与吕布反目,甚至当场动手。最后刘备成功诛杀吕布,那刘备就此失去一位有力帮手。日后刘备就要独自面对各方势力的你争我夺。并且刘备即便诛杀吕布,恐怕也会付出惨重代价。所以刘备与吕布对战,基本上是两败俱伤。要是刘备没有成功消灭吕布,吕布必然集中力量与刘备决一死战。结果无论是吕布战胜刘备,还是吕布败走,刘备都会伤及元气或是结怨宿敌。刘备作为团队领袖,也不是天天稀里糊涂。那曹操动作一出来,实际上刘备就看到行为背后动机。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是对方一出手,先看动机、后看行为。我们非常关注隐藏在背后的一切,我们对人们内心深处的东西最感兴趣。动机虽是看不到,但行为却在眼前。行为是表,动机是里。荀彧的计策是曹操、刘备、吕布三方博弈。应该说首次较量是刘备不上当,吕布很感激,曹操没成功。刘备没中计给曹操当枪使,而吕布被刘备智慧宽容所打动。曹操虽然计策没成,但曹操也没有任何损失。并且曹操依旧把控朝廷,也就是占领政治制高点,曹操现在是有号令天下的资格。那么对曹操来讲,想要对付刘备、吕布,前面二虎争食之策不成功没关系,后面再来一个驱虎吞狼。这叫做,一计不成,又生二计。所以在整体局势当中,曹操是主动,刘备、吕布是被动。曹操只要下定决心,刘备、吕布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那么荀彧这第二个计策效果到底怎样?恐怕荀彧这第二招,要比头一个计策成功概率更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二虎争食之计,是单方面推动。也就是在刘备与吕布之间,只从刘备这边下手,而对吕布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样刘备与吕布之间行为互动,实际上就是把刘备当做主要动力源泉。在这种情况下,二虎争食策略成功的关键就在刘备身上。刘备必须要采取行动,才会推动情节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刘备要是置之不理或设法化解,那二虎争食就不会发挥应有效果。并且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曹操密信对刘备不具有强制力。刘备可以按照密信操作,也可对此推脱。在整个计策的逻辑结构中,其实是存在缺欠。也就是,只有刘备没有识破,才会被利用。只要刘备稍微动一下脑筋,看清楚其中利弊得失,刘备就不会上当。曹操通过朝廷运作,给刘备正式徐州牧的职位,并以此要刘备感激。接下来再给刘备一封密信,要其通过诛杀吕布,来报达曹操恩德。然后刘备必须采取行动与吕布翻脸,才会引发刘备、吕布两败俱伤的局面。但是对刘备来讲,曹操给官位的确应该感谢,但刘备不会因此甘愿充当曹操鹰犬。刘备更不会因此,破坏自己的长远规划。吕布可说武艺高强,同时人品不佳。所以吕布只能是使用对象、团结对象,而不能成为依靠对象。和吕布保持一定距离,产生彼此接受的协作关系,才是刘备利益最大化的务实选择。但是荀彧第二个计策驱虎吞狼,就是前面二虎争食的升级版。在驱虎吞狼里面,荀彧首先加入对刘备的强制性要求,就是曹操假借天子诏书要刘备讨伐袁术。这来自朝廷的命令,刘备确实不好违背。上一次曹操是私下里给刘备密信,要刘备杀吕布。刘备没干,找个理由一躲。那曹操要刘备杀吕布,只是曹操个人意愿,也没有任何执行效力。所以刘备不干,曹操拿刘备也没辙。不过第二次曹操这回吸取教训,对刘备的要求不再是私下商量,而是公开朝廷旨意。刘备刚被正式任命为徐州牧,刘备现在正是要好好表现。所以刘备就算明明知道这次要他讨伐袁术的诏书,是曹操的计谋也没办法。“不得不”是兵家的一个概念,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得不”就是不去不行、无路可退。刘备一向以忠厚自居,又是汉景帝玄孙。刘备既有汉室宗亲身份,又是朝廷刚刚册封地方诸侯。因此刘备如今面对朝廷旨意,怎么可能抗命不尊?而刘备这边在朝廷诏书的驱动之下,肯定会前去讨伐袁术。而袁术那边又会有何反应?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事从两来。就是上次二虎争食,只是对刘备下手。结果刘备看明白后,什么也不做,还把曹操密信给吕布观瞧。吕布对刘备是感激涕零。所以曹操这次也要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驱虎吞狼计策的成功概率,那就要对刘备、袁术两边推动。因为刘备还是这次计策主要驱动力,所以对刘备的力度会更大一些。采取朝廷诏书的方式,让刘备不得不出兵。而袁术这个家伙也是老奸巨猾,所以也要提前知会一声。曹操根据荀彧的计策,派人到袁术那里去散布谣言。就说刘备密奏上表,要袁术地盘。那到底是曹操通过朝廷下诏书要刘备讨伐袁术,还是刘备暗中上奏朝廷,想要袁术地盘?对于远离中央的外地诸侯,其实是很难讲说清楚。这就叫是非难明。调查真相是需要成本。但对袁术来讲,其实到底是曹操通过朝廷指使刘备,还是刘备自己野心膨胀,都不重要。最关键一点是刘备到底有没有出兵讨伐。只要刘备出兵前来攻打,那无论背后动机为何,刘备来犯都是袁术要解决的危机。提前散布谣言,一来是给袁术提醒,要袁术有所防备。二来是要袁术更加关注刘备动向。当然荀彧提出驱虎吞狼之计,是要袁术、刘备两败俱伤。可不是要刘备趁袁术猝不及防,真的借机壮大。所以袁术有准备,只会增大刘备讨伐难度,增加双方较量时长。那么刘备大队人马出外远征,必然造成徐州空虚。刘备在前面与袁术展开拉锯战,就会增加后方空虚的时间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吕布又会怎样,恐怕存在诸多变数。

刘备打算遵照诏书,出兵讨伐袁术。那刘备这么一走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谁留下来把守徐州?徐州是刘备奔波良久,好不容易获得地盘。当然要留下刘备信任的大将驻守。可是刘备现在核心团队成员人数太少,刘备信得过的人,恐怕只有关羽、张飞。其他人大部分均是徐州陶谦旧部。虽说陶谦三让徐州,临终嘱咐众人日后辅佐刘备。但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刘备在徐州大家都恭恭敬敬,而刘备远征在外,如果没有一个心腹镇守徐州,要是这些当地官员一起造反,那徐州不是就没了吗?所以刘备定要一个自己人,一个对刘备忠诚、可靠的人驻守后方。既然徐州必须要留下大将镇守,而只有关羽、张飞可选。关张二人哪个留下,哪个跟随刘备出征,又该如何取舍?刘备其实心里已有想法,就是要带关羽出战,留下张飞守城。可是刘备在表达这个决定的时候,却没有直截了当下令。刘备没有直接讲明要张飞留守。刘备是问这哥俩,谁愿守城?那关羽便当场表示,他没问题。刘备一听关羽要留下来,马上就说那不行,我早晚都要和你商议事情。关羽必须报效军前,那剩下来就只有张飞。张飞一听就明白,连忙表示自己愿意守城。刘备这个时候是先否定张飞,再讲出张飞不足之处。刘备如果一上来就安排张飞守城,然后再告诉张飞你要注意几点要素,张飞最多也就是应付一下了事。张飞是不会对此有什么深刻印象。但是刘备转了个圈处理,比较婉转的表达出来。留下张飞守徐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张飞缺点明显。张飞是非常容易喝酒误事,并且做事鲁莽冲动。张飞的武力足以应付徐州任何威胁,这一点是刘备放心张飞镇守徐州的关键所在。但张飞的性格特征与生活习惯,有时候会引出不必要的麻烦。而刘备、关羽又不在张飞身边,真是不知张飞到时候会惹出什么祸事来。刘备、关羽前去讨伐袁术,后方张飞这边再闹出什么乱子,这哥俩儿是鞭长莫及。不但难以及时知晓,更无法当场妥善解决。所以张飞的缺点一定要他自己认识到其严重性,这样张飞才能由内而外想方设法去克服改变。当然其实每个人的特性都是与生俱来,因此通常也难以改变。这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备也知张飞不会因为今天几句话,就会彻底痛改前非。但事到临头要张飞承担大任,就必须要张飞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与责任感,并且也要张飞明白自身不足之处。刘备这么跟张飞表达的含义,不是现在就要张飞彻底变一个人。而是希望张飞能在刘备、关羽讨伐袁术这段时期,克制自身言行。希望张飞能够安安稳稳守住徐州,等待刘备、关羽大军返回。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但做起来也不很容易,关键在于耐心与坚持。此时刘备是尽其所能警示张飞,但最终结果到底怎样,张飞能否耐住性子、保住徐州,恐怕也是难以预料。

再说袁术听说刘备上表,想要吞并他的州县,是非常生气大骂道,“刘备就是个编席子、卖草鞋的!如今占据一个大的州郡,跟诸侯们平级。这小子还不知足!我这里刚有想法还没动手,他反倒先打起我的主意来!实属可恶至极!”随后袁术派上将纪灵起兵十万,杀向徐州。两路大军在盱眙相遇。刘备这边兵力偏少,选择依山傍水下寨。纪灵是山东人,使一口三尖两刃刀重五十斤。纪灵领兵出阵骂战,“山野村夫刘备,胆敢犯我边境!”刘备说道,“我奉天子诏书,讨伐不臣。尔等竟敢抗拒,是罪不容诛!”纪灵听罢大怒,拍马舞刀直奔刘备。关公大喝一声:“匹夫休得逞强!”是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休息片刻,关羽这才拨转马头回到阵前等候。纪灵却派副将荀正出马,关羽说道,“让纪灵过来,我要与他一决雌雄!”荀正就说,“你一个无名小辈,哪里是纪将军的对手!”关羽大怒,与荀正两马相交一个回合,便砍荀正于马下。刘备随即领兵杀来,纪灵大败退守淮阴河口,是不敢出战。纪灵只派一些军士来偷营劫寨,但都被击退。两军在此较量,是不在话下。

再说张飞这边送走刘备,一应杂事都交给陈登管理,只有军机大事才参与商议。这一日张飞宴请各位官员。众人坐定之后,张飞就说,“我家兄长临行前,吩咐我少喝酒以免误事。咱们今天是一醉方休,从明日起全体戒酒、帮我守城。但今天是一定要尽兴而归。”张飞说罢,起身为各位官员斟酒。曹豹就说,“我可是不喝酒啊!”张飞劝道,“哪有不喝酒的道理。来来来,就喝一杯。”曹豹没办法,只好喝了一杯。张飞为众位官员斟酒一遍,然后给自己换个大杯,是连喝几十个也没觉得醉。这时候张飞再次起身为众位官员斟酒,结果又到曹豹这里。曹豹就说,“我是实在喝不了了。”张飞说道,“你刚才不是喝了嘛!现在怎么又推脱?”曹豹这次是再三明确不饮酒。张飞这阵酒劲发作,勃然大怒道,“你胆敢违反我的将令!来人,把他拖出去责打一百。”张飞这一召唤军士要拿下曹豹,一旁陈登就说,“主公临行前,跟你说什么来着?”张飞说道,“你一个文官,就管你文官的事。离我远点!”曹豹无可奈何,只得求饶道,“张将军,您就看在我女婿的面上,放过我吧!”张飞问道,“你女婿是谁啊?”曹豹答道,“就是吕布啊!”张飞听完便火大,怒声说道,“我本来不打算打你,你竟敢把吕布拿出来吓唬我。我这次偏要打你!我打你,就是打吕布!”周围众人是谁也劝不住张飞,结果曹豹被鞭打五十,才在众人苦苦哀求之下停止。散席后曹豹回去痛恨张飞,是连夜派人带着密信,快马加鞭赶到小沛去见吕布。信中讲说张飞无礼行径,并言明刘备出兵淮南。今夜可趁张飞酒醉,率兵来袭徐州。可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吕布见此书信,急忙请陈宫过来商议。陈宫就说,“小沛原本就不是久居之所。现今徐州既然有可乘之机,不趁此良机拿下徐州,日后定会后悔莫及。”吕布听从陈宫的建议,随即披挂上马,率领五百骑兵先行。陈宫带领大军跟进,高顺也带兵随后进发。

小沛距离徐州只有四五十里,那上马之后用不了多久便到。吕布来到徐州城下,才刚刚四更天。这时月色澄清,城楼上根本没有察觉。吕布来到城门边,大声叫道,“刘使君有机密要事,快快打开城门。”城头上有亲信将此事报知曹豹。曹豹来到城上一看,就命军士打开城门。吕布率领大军闯入城中,随后是喊杀声四起。而张飞喝多了,正在府中熟睡。左右急忙把张飞摇醒,说道,“将军大事不好!吕布骗开城门,杀进来啦!”张飞大怒慌忙披挂,随后拿丈八蛇矛,才出府门上马,吕布军马业已杀到面前。张飞这阵那酒还没醒,不能力战。吕布那边素知张飞勇猛,也不敢逼迫太紧。最后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但刘备府中家眷是都没有顾上。那曹豹看到张飞身边只有十几护从,再一想张飞酒醉力衰。所以就大着胆子,带领百十来人在后面追赶。张飞一看曹豹来追是勃然大怒拍马迎战。张飞、曹豹两马交战三个回合,曹豹败走。张飞能让曹豹跑了吗?张飞直把曹豹追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结果曹豹是连人带马死于河中。张飞在城外招呼士卒,凡是逃出城的都跟随张飞投奔淮南而去。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下令军士百人把守刘备府宅,任何人不许擅自进入。

刘备接到朝廷诏书要去讨伐袁术,那刘备为什么不喊着吕布一起去呢?前面曹操送来密信要刘备杀吕布,刘备不但没做,还把密信交给吕布观看。吕布不是非常感激刘备吗?现在刘备要讨伐袁术,正是用人之际。为什么不拉着吕布一同前往呢?刘备与吕布之间,没有太深情义。当年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刘关张三人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双方是大打出手。当然后来吕布背弃董卓,又四处流浪,最后前来徐州求刘备收留。刘备的确是在吕布危难之时帮吕布一把,并且在曹操授意刘备诛杀吕布的时候,刘备拒不从命。应该说虽然刘备与吕布之间现在接触时间不长,刘备是两次有恩于吕布。而吕布应该知恩图报,在刘备有需要的时候,为刘备鼎力相助。但吕布的为人,是让大家难以恭维。刘备深知吕布两面三刀、背信弃义的行径。吕布已把两位义父都给宰了,那刘备对吕布这点恩德,能比得上丁原、董卓给予吕布的高官显爵吗?因此刘备对吕布是心有戒备。虽然朝廷责令刘备前去讨伐袁术。如果刘备带着吕布一同前往,关羽张飞只能带一位随从。那接下来刘备与吕布两路兵马之间,吕布武力强悍的优势,便远远超过刘备。而那袁术可也不是省油灯。要是袁术知道刘备、吕布一同前来。袁术暗中联络吕布,那本来是刘备、吕布去打袁术。最后弄不好,就变成袁术、吕布把刘备给收拾。倒不是说刘备日后必须要和吕布保持距离,而是荀彧给曹操出的第二个计策来得太快。刘备与吕布之间,还没有建立深层次情感纽带与利益关系绑定。刘备深知自己对吕布有恩惠,但吕布对刘备来讲,还没有信任到可以同生共死的程度。这战场厮杀两军对垒,前面是袁术的虎狼之师。刘备带兵往前一冲,身后吕布到底帮谁,那可就说不准了。要是吕布从刘备后面掩杀,前有袁术、后有吕布,刘备恐怕是插翅难飞。那把吕布留在小沛,难道就是最佳选择吗?曹操操纵朝廷给刘备下诏书,要刘备前去讨伐袁术。刘备要是前脚刚走,后面曹操再次领兵攻打徐州,那可怎么办?徐州是刘备窥视天下的基础,是刘备目前唯一的地盘。刘备需要徐州来提供人员、武器、物资补给,来缓慢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对刘备来讲徐州就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增值的资本。刘备要是有一天问鼎中原,必然要以徐州为原点,然后逐渐扩展地域范围。所以徐州要有刘备的自己人来镇守。这个人第一是对刘备绝对忠诚,第二是有能力抵御外敌入侵。第三是要能够震慑吕布,让吕布不敢轻举妄动。刘备其实对徐州采取一种非常巧妙的制衡策略,来保持徐州的整体实力不会因刘备、关羽出征,而减弱太多。就是徐州有张飞,小沛有吕布。要是曹操或其他诸侯,想要趁着刘备出兵在外的空隙,前来偷袭徐州。那张飞、吕布的威名,也会让这些人心有余悸、颇有顾虑。因此只要张飞和吕布在刘备远征期间,和睦相处、不生事端。那刘备的后方,就会安然无恙。但这个微妙的平衡,是张飞与吕布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才会产生内部平静、外部强势的状态。可吕布这个人已经是习惯性背信弃义,他会不会趁着刘备外出期间,打徐州的主意呢?刘备对吕布这一点,实际上早已通过前期铺垫,进行有效化解。就是刘备首先对吕布有恩惠。就算一个人再怎么没道义,在刚刚受到人家如此关照,通常都不会立即做出背后下黑手的事情来。所以刘备是先消除吕布背叛的动机,在情感层面让吕布对刘备心怀感激。但刘备其实也是深知吕布其人,所以只有情感打动恐怕还是不够。刘备要在实际操作层面留下一员猛将,这样就算吕布有窥视徐州的想法。但转念一想张飞的勇猛,那给吕布拿下徐州是增加难度不小。最后就算吕布发兵前来攻城,张飞在徐州坚守不出,吕布一时半会是也拿不下徐州。当年曹操大军压境,陶谦守住徐州也有一段时期。所以留下猛将张飞在徐州坐镇,也就意味着给刘备大军及时返回提供时间保障,给刘备处理可能出现的徐州危机提供必要缓冲。当然刘备这一步的设计确实无懈可击,可是关键在于张飞与吕布之间的微妙平衡,能否维持到刘备班师回朝?

张飞要是在不饮酒的情况下,再加上前面刘备一再叮咛嘱托,也是能在徐州这里平安无事。但张飞这个饮酒无度的习惯与酒后无德的行为,的的确确是非常糟糕。张飞本身比较喜欢喝酒,这属于个人生活习性。老实讲,谁没有个爱好呢?那么爱好到底是什么?爱好是情感和欲望的结合,并且爱好当中其实更加体现本性与生俱来的一些属性。我们的爱好往往是即便没有任何回报,也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因为人们在爱好中,能够感受到一个无拘无束的真实自我。有的时候我们还能在爱好之中,获得内心平静。张飞的问题不是喜欢喝酒,而是其酒后行径惹是生非。张飞本身就是个急脾气、很率性,这也是张飞比较可爱一面。如果张飞在没有酒精刺激的情况下,自己再稍微克制一些,张飞还是比较能够自我控制,不会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情来。同时身边有刘备、关羽在那里,也能在张飞出现过激反应的时候,及时出手掌控局面。而张飞喜欢喝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难有节制。张飞一遇到酒,就因喜爱而喝得很多。那张飞脾气又有些急躁,结果在大量酒精的刺激下,张飞不好的一面便会浮现出来。也就是鞭打士卒,一意孤行等等行为产生。那么张飞已经答应刘备自己不喝酒,但张飞又是个见酒没够,所以张飞就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从最终结果来看,张飞这主意实在是不怎么样。张飞打算先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把大家都找来一次喝个够。然后众人一同戒酒谁都不喝,最后坚持到刘备返回徐州为止。站在张飞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个主意还是有可取之处。就是这个方法叫做过量满足。对于欲望与喜好,可以采取隔离、压制,也可以选择满足、节制。其实人性经常如此,越是不让看越想看,越是不让听越想听,越是不让喝越想喝。那内心的欲望在煎熬,且随着时间延长,渴望在难以遏制的增长。最终有一刻再也忍不住,便如同决堤洪水般倾泻而出。那种对待欲望的模式,是只有压抑、没有化解。最后通过崩溃,再重新开始,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当然与其压抑而后崩溃,还不如首先满足,而后控制接触时间长短与摄入量多寡,来逐渐减低欲望的程度。张飞选择的解决方案,就是先满足、后隐忍。这个思路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关键在于张飞只要一沾酒,接下来就控制不了自己。所以张飞的初衷很好,但结果却是难以收拾。当张飞敬酒遇到曹豹拒绝,再加上曹豹讲明自己女婿是吕布的时候,张飞对曹豹是二罪归一。其一是曹豹拒绝其敬酒,其二是张飞本来对吕布就有看法。但张飞这阵发飙鞭打曹豹,只是出心中一时怨气。就事件本身而言,曹豹是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本来大家只是到张飞这里聚会聊天,就算曹豹不喝酒,也不至于因此要挨打啊!张飞酒后无德的行径,严重来讲比董卓强不到哪去。当然毕竟张飞不是董卓。董卓是残暴成性,动不动就杀人。张飞是脾气暴躁,经常酒后惹祸。可是从旁观者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张飞的言行难以服众、无法原谅。所以后面曹豹不会善罢甘休,也就在情理之中。但就事件严重性而言,张飞是捅了一个大篓子。要是一般人挨打,最多回去骂一骂也就算了。大不了等刘备回来,找刘备去给张飞告状,事情最糟糕也就如此。再往下发展,就算造反也未必是张飞的对手。可曹豹的女婿是吕布,而吕布大军就在徐州附近的小沛。可以说曹豹一声号令,与吕布里应外合,徐州就是人家囊中之物。本来曹豹没有勾结吕布的想法,吕布暂时也没有侵吞徐州的计划。但张飞醉酒打曹豹,不仅是激化矛盾,并且导致后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前面人家刘备在吕布无处可去的时候将其收留,并在曹操威逼利诱之下拒绝对其加害,可以说刘备对吕布有恩德。那吕布为什么此时,反而拿下刘备的徐州呢?吕布自视武艺高强,的确也非池中之物。吕布如能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又为何甘居人下?应该说前面刘备的做法,是起到一定收复人心的作用,吕布对刘备的确是心怀感激。如果没有张飞后面鞭打曹豹,其实吕布没准就在小沛先安稳下来。日后与刘备交往渐深,也就慢慢融入刘备团队当中,最后演变成为吕布在刘备帐下听命。刘备是如虎添翼,吕布是蛟龙入海。那也就是曹操最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但张飞激化矛盾,导致曹豹不堪羞辱,暗中联络吕布当晚动手,这就迫使吕布当场要做出选择。吕布也是感觉左右为难。是先在小沛隐忍,日后追随刘备,还是趁机做大?吕布也要听一听谋士陈宫的想法。但陈宫是站在吕布的立场,替吕布团队着想未来。跟随在刘备身后,陈宫这些人的地位只会更低。吕布能力超强而不被刘备信任,说明吕布在刘备团队当中的发展空间有限。而刘备不仅身边已有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并且那哥俩对吕布的态度都不是太过友善。因此吕布追随刘备,只能是排在张飞之后。吕布当年在丁原、董卓、王允那里,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团队组织当中也是排在第二位的角色。尤其在丁原、董卓时代,除去董卓、丁原,吕布在当时团队组织中的地位无人能及。但此时此刻在刘备这里,便属于寄人篱下,仰仗他人鼻息。吕布日后发展,不仅要看刘备的态度,还要看关羽、张飞脸色。如果吕布本人都是如此地位,那跟随吕布的谋臣武将,又能好到哪去?陈宫是为吕布团队做谋划。虽然刘备前面待吕布不错,但现在张飞的行为就使得前期刘备宽厚仁德的管理效果削弱许多。中国人是讲究彼此。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既然你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义。本来吕布这个人是不讲什么道义,但刘备在徐州对吕布还算不错。吕布的确在这一刻有些犹豫。而陈宫是在关键时刻,增加吕布内心扩展势力的权重比例,陈宫是看到一个吕布趁势崛起的良机。机会往往就是如此,叫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个可以操作的时间窗口是非常短暂,错过之后定会悔之晚矣。徐州此时此地,是地方诸侯刘备远征在外,镇守大将张飞酒醉不醒。并且徐州城内有曹豹作为内应,可为吕布打开城门。而吕布大军距离徐州近在咫尺,攻破徐州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徐州不仅是一座城池,也不仅是一片区域,而是一个机会,一个吕布可以建功立业的基础平台。吕布可在徐州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发展势力。然后吕布团队就可通过不断扩展地盘,来实现最终并吞天下的野心。陈宫看重的不是刘备对吕布恩德,也不是张飞对吕布羞辱。陈宫看重的是这个千载难逢良机。吕布如果就此做大,那日后划出一块地盘给刘备,也算是报答当年照顾之恩情。在区域团队领袖的争夺中,其实情感成分作用有限,理性利益考量才是关键所在。

时机当中说明机会出现的时间量非常短暂。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单向流动。我们看不到时间本身,却可通过斗转星移、季节变换感受到光阴远去。其实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远在天边,而是逝去片刻之前。无论我们怎样做,都无法将时间留住。但我们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生命如果用时间来衡量,只不过短短几十年。随着生命消散,我们在世时间只会一天比一天少,而不会一天比一天多。其实正是因为生命宝贵、时光荏苒,所以人们才会想尽办法发愤图强。我们不能说吕布、陈宫偷袭徐州就是错。陈宫、吕布也想要抓住身边出现的机会,发展成为一方霸主。但正是因为在这芸芸众生中,很多人不择手段、急于求成。所以才体现出来,刘备遵照利从义来之难能可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到本身是结果,怎样得到是选择。中华文化中不仅重视结果,并且同样重视过程。因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代表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知晓内心观念终将化作血肉,成为身体一部分,伴随我们接下来的旅程。路就在脚下,每个人都将作出自己的人生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