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兴点,别郁闷
7810500000010

第10章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4)

有位朋友原先曾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有干劲也很有实绩的干部,因政绩突出而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看到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都富起来的现实状况,开始思考:自己的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而且在职位上也比他们高,然而钱挣的却比他们少得多,心里总感到很不是滋味。特别是到年终评比考核,在台上给厂长经理发奖金,每个人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自己作为一地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却两手空空,囊中羞涩,于是便深感不平衡起来。由此也就有了“何不捞点钱”的想法。于是便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斜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他成为一名“死缓”的囚犯。

一位老师原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但当眼见身边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富起来时,心理便也觉得不平衡了。单位要集资建房,口袋里没钱,眼巴巴地望着别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自己却仍然要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里,对比之下倍感自己的寒酸清贫。他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学生就吃学生。于是,他先是暗示学生家长节假日送礼,接着便是公开地索要,再后来就干脆勒令班里几十名学生晚上到家补课,每人每月收取几十元补课费,收入既可观又合“情”合“理”。白天课堂上尽量少讲,学生有什么问题,晚上到家里去补……一年下来,腰包鼓了,高档家具置了,名牌时装穿了,住房集资款也筹齐了……然而,正当他干得起劲时,他收到了学校的黄牌警告,自己先前树立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得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得过且过,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了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但要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

不平衡心理缘于比较,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系”的选择失误。前文所说的某官之类的腐败分子及某师之类的师德败坏者,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一掷千金的大款,这些人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因此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我们的心里便不会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也不会感到愤愤不平了。面对着众多尚未求得温饱的农民,面对着多贫困的待岗、下岗职工,面对着千千万万辛苦操劳但却收入菲薄的普通百姓,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不平衡可言呢?

心理不平衡导致人生创伤,而心底无私则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药。在当今社会种种诱惑之下,特别是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一些人目眩头晕,忘记了做人的基本情操与守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往腐败、堕落的深渊坠入。这些人身上缺少的是一种圣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不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能够达到一种高尚人格的修炼。因此,我们要心底无私并寻找到生命中的平衡点,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健康、快乐的。

看开点,别计较(1)

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去除忧虑,与一个人保有什么样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只要对每件事都看开点,别那么计较,你就能一直保持愉悦的心境。

无需事事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担忧、烦恼,但是在我们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根本就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概率法则思考一下我们的忧虑是否值得,我们的忧虑中有90%就可以消除。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帮母亲摘樱桃的时候,突然哭了起来。妈妈说:“你哭什么?”小男孩哽咽地回答道:“我怕我会被活埋。”

小男孩担心被活埋的恐惧很是荒谬的,事实上,我们很多成年人的郁闷,也是一样的荒谬。

阿兰太太是一位平静、沉着的妇人,她好像从来没有郁闷过。不过,她讲述了下面的故事,挺有意思。

“我的生活差点被郁闷毁掉了。在学会征服郁闷之前,我在自作自受的苦难中生活了11个年头。那时候我脾气很坏,很急躁,总是生活在非常紧张的情绪之下。每个礼拜,我都要从在东城的家乘公共汽车到西郊去买东西。可是就算在买东西的时候,我没有办法一刻不担心——也许他又把电熨斗放在烫衣板上了;也许房子烧起来了;也许我的女保姆跑了,丢下了孩子们;也许孩子们骑着他们的自行车出去,被汽车撞了。我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因担忧而行坐难安、冷汗直冒,然后冲出店去,急急忙忙搭上公共汽车赶回家,看看是不是一切都很好。难怪我的第一次婚姻没有好结果。

“我的第二任丈夫是个律师——一个很冷静、事事都能够加以分析的人,从来没有为任何事情发过愁。每次我心情紧张或焦虑的时候,他就会对我说:‘不要慌,让我们好好地想一想……你真正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分析一下事情发生的概率,看看是不是有可能会发生。’

“举个例子来说,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从城区开车到北京密云的一个风景区去,途中经过一条土路,半路上碰到了一场很可怕的暴风雨。汽车一直下滑,没办法控制,我想一定会滑到路边的沟里去,可是我的先生一直不停地安抚我说:‘我现在开得很慢,不会出什么事的。即使汽车滑进了沟里,根据平均率,我们也不会受伤。’他的镇定和信心使我平静下来。

“还有一年夏天,我们到青海去旅游。有天晚上在外露营,我们把营帐扎在海拔4000米高的地方,突然遇到暴风雨,好像要把我们的帐篷撕成碎片。帐篷是用绳子绑在一个木制平台上的,帐篷在风里抖着、摇着,狂风发出尖厉的声音。我每一分钟都在想:帐篷会被吹垮了,我们会被吹到天上去。我当时真吓坏了,可是我先生却不停地说:‘亲爱的,我们有好几个本地向导,这些人对一切都知道得很清楚。他们在这些山地里扎营都有60年了,这个营帐在这里也过了很多年,到现在还没有被吹掉。根据发生的概率看来,今天晚上也不会被吹掉。就算真被吹掉的话,我们也可以躲到另外一个营帐里去,所以不要紧张。’……于是我放松了心情,而且后半夜睡得非常熟。

“2003年4月5日,SARS病毒横扫北京。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惊慌失措,可是我先生叫我保持镇定,我们尽可能采取了所有的预防方法:不让小孩子出入公共场所,暂时不去上学,不去看电影。在和一个做医生的朋友联络过之后,我们得知,根据发生的概率看起来,某一个人感染的机会实在是很小。”

可见,为自己设定很多不可能发生的假想事实,就会令自己产生一些郁闷的情绪,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志远是北京一家农贸市场批发公司的老板。每次要从南方买10~15车的橘子等水果。他也向我倾诉了他的烦恼:

“以前我常常想到很多无聊的问题,比方说,万一火车失事怎么办?万一我的水果滚得满地都是怎么办?万一我的车子正好经过一座桥,而桥突然垮了怎么办?当然,这些水果都是经过保险的,可是我还是怕万一没有按时把水果送到就可能失掉市场。所以我一直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我甚至怀疑自己因郁闷过度而得了胃溃疡,因此去找医生检查,医生说我没有别的毛病,只是太过于紧张了。

“这时候我才明白,我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我对自己说,‘注意,这么多年来你送过多少车的水果?’答案是:‘大概有250多车。’然后我问自己,‘这么多车次中发生过几次车祸?’答案是:‘一次也没有。’然后我对自己说,‘一共250辆汽车,没有1次出事,这意味着什么?出车祸的概率是0。换句话说,我们汽车出事的可能性是0,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然后我对自己说:‘嗯,说不定桥会塌下来呢。’然后我问自己,‘在过去,你究竞有多少次是因为桥塌而损失了呢?’答案是:‘一次也没有。’然后我对我自己说,‘那你为了一座从来也没有塌过的桥,居然让你愁得患上胃溃疡,不是太傻了吗?’

“当我这样来看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以前自己实在很傻。于是我就在那一刹那决定,以后让发生概率来替我担忧——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为我的‘胃溃疡’烦恼过了。”

让我们看看以前的纪录,并算出一个平均概率,然后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再想想,我们的担忧是不是太无谓了。

看开点,别计较(2)

把错误忘掉

惟一可使错误被提炼出价值的方法,就是冷静地检讨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从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聪明的人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积极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有过一次这样奇妙的经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他开办了一个很大的成人教育补习班,在很多城市里都有分部,在组织费和广告费上,他也花了很多的钱。他当时因为忙于教课,所以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管理财务问题,而且当时也太天真,不知道他应该请一个财务经理来支配各项支出。

最后,过了差不多一年,他发现他竟然没有得到一点利润。在他发现了这点之后,应该马上做两件事情:

第一、道他已经破产了的时候,他回答说:“是的,我听说过了。”然后继续教书。

第二、自己的错误,然后从中汲取教训。

可是坦白说,这两件事他一样也没有做。反地,他却开始郁闷起来。一连好几个月他都恍恍惚惚的,睡不好,吃不香,体重减轻了很多,而且老是半夜三更拨通我的手机,发一顿牢骚与怨言。他不但没有从这次大错误里学到教训,反而接着犯了另一个错误。

对他来说,要承认以前这种愚蠢的行为,实在是一件很难堪的事。但作为朋友,我只能对他说:“振作起来吧!理智的人善于总结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郁闷的情绪中。”

我的老师曾经用“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对我进行教育,并给我上了一堂很有价值的一课。

当时我只有20岁,可是那时候我已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了。我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试卷以后,我常常会在半夜里醒来,烦恼考试的结果;我老是在想我做过的那些事情,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我老是在想我说过的那些话,希望我当时把那些话说得更好。

有一天早上,我们全班到了实验室。老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缘。我们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那跟他所教的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然后,老师突然站了起来,一掌把那瓶牛奶打倒在水槽里,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老师突然站了起来,一掌把那瓶牛奶打倒在水槽里——一面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然后他叫我们所有的人都到水槽边去,好好地看看那瓶被打翻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他告诉我们,“我要你们一辈子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留点儿神,加以预防,这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就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去注意下一件事。”

这次小小的表演,在我忘了我所学过的几何定理和高等数学公式以后很久都还清楚地记得。事实上,这件事在实际生活中所教给我的,比我在高中读了那么多年所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好。它启示我要尽力把事情做对、做得完善,万一事情真的无可补救了,就要彻底把这件事情给忘掉,去关注其他更值得关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