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兴点,别郁闷
7810500000028

第28章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2)

对于那些一心只想获取钱财的人,人类传承下来的精美文化难道无法进入他们的心里吗?如果一味让高尚的情感、睿智和向善的一面沉睡于心底,难道我们希望永远成为不开化的人吗?谁能准确地估价,那些拥有高雅情操和文明生活的人,究竟拥有一笔多么大的财富?他可以让自己的家庭充满欢乐和愉悦,为所到之处的商店、工厂、办公室带来笑声。据报载,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受伤住院的士兵曾说过,当英国女护士福洛伦斯·南丁格尔到来时,他们能够感觉得到;而即使南丁格尔走了很长时间,他们觉得她仍然在眼前。他们能够感受到南丁格尔小姐高雅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和无私的爱心,她把自己的快乐和热情映照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这些浑身洋溢着热情和快乐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染别人的情绪,在他们周围,不会有抑郁和失望。就像太阳升起了就不会有黑暗和阴郁一样,在高尚的人面前,任何粗鲁野蛮的人都会觉得无地自容、四处逃窜的。对于凡夫俗子来说,那些在人格修养上有很高造诣的人,给予的最大启示就是:极力塑造和蔼可亲、温文尔雅、轻松愉快的心境。

而那些一心只扑在钱财上的人,与他们相比,是多么的粗俗啊!与他们的高尚品质相比,所有的物欲都会黯然失色。这些情操也可以为之赢得友谊,增添无限的力量。如果只是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或暂时的虚名,你慷慨地牺牲自己的快乐和品质,要知道,这些东西就像敏感的花儿,在自己精心培育下会鲜艳地绽放,为生活增添光彩。反之,将会使自己悲观失望,甚至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难道生命的分量如此之轻,人情关系如此冷漠,以致人们都相互倾轧,尔虞我诈,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吗?难道只是因为自己强壮有力,就可以不遗余力地满足自己的贪婪之心,疯狂地欺诈和掠夺弱小者吗?

要知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人类重塑完美品质的必由之路。现在许多人开始厌恶那种扼杀人健康心灵的现代紧张生活,也极其讨厌那几乎要压垮人的现代繁重精神负担。世上的许许多多人总是在一些小事上较真,无视那些完美品质的重塑,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追名逐利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你有没有观察过一些逐利的商人?每天早晨,他们穿过弥漫着花香的花园,或是经过安静的公园,而此时处处透露出来的生活气息都在向他们招手,但是,他们却步履匆匆、目不斜视,根本无视这些美好的东西。那些充满笑意的花朵,郁郁葱葱的灌木,绿意盎然的草丛,根本进入不了他们的眼帘。即便是在乡间小道上漫步,也是同样的冷淡和漠然。叽叽喳喳的鸟儿,欢唱的小溪,争奇斗艳的野花,也无法把他们从冥思苦想中拉出来——他们总是深陷于自己的商务而不能自拔。他们把心思全部都用于淘金掘银上了,根本无暇顾及用美去装扮生活。他们为了金钱,四处奔波,筋疲力尽,又怎么会追求美的生活呢?

英国银行家和生物学家卢帕克爵士说:“几乎没有人能意识到追求内在美的渴望,体验到心灵深处的幸福,感觉到宇宙万物的奇妙。也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取得的成就不会比期望的多,更没有人会想到,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幸福的渴望会战胜痛苦和忧伤。”

我们往往习惯于只是把眼光锁定在未来的目标上,并调动全身心的力量去抓住它。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美丽时刻与我们擦肩而过。经过全力的拼杀,或许我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财富,却是以牺牲丰富有趣的生活为代价的,这往往得不偿失。

“忘”的艺术

生活中不顺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做到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让它过去,不要放在心上。这几年来我一直是这样调整自己心态的。记得有一次,某君太太向他提起一件已经过去的懊恼事,他本来好好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坏了,两人谈话的情绪也没有了,两人就这样沉浸于气恼的往事回忆之中。突然,他意识到:我这不是自己在折磨自己吗?在家生别人的气,别人可能正在愉悦之中呢。别人能愉悦,我怎么就该生气?于是,他对太太说:“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多想些愉快的事,自己给自己添寿好吗?”太太也笑了。他们学会了忘怀。

每个人本来都具有充沛的精神活力,但因为某些心理压力,如紧张、失败、挫折等等,渐渐形成情绪问题。有时反应暴躁,有时反应冷淡,导致心灰意懒,半途而废。为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一定要学习忘怀之道。

忘怀之道,可以使我们真正放下心中的烦恼和不平衡的情绪,让我们在失意之余,有机会喘一口气,恢复体力。脑子的作用,不只是帮助我们记忆,更是帮助我们忘怀。应时时刻刻排解多愁善感的情绪,把恼人的往事放在一边,不要让自己被种种纷扰所困,而要让愉快的心情时时陪伴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良好的精神和体力去生活、去工作。

乐于忘怀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值得。乐于忘怀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从心理学角度看,无论你惦记的是快乐的往事还是悲愁憎恨,长期生活在过去的记忆里,就会与现实生活脱节,会严重威胁心理健康和心智的发展。

忘怀,是忙碌的树荫。它让我们在燥热疲倦时,有机会休息,使体力恢复过来。然而,怎样才能做到忘怀呢?只有一个方法:放下。

哲学家康德是一位懂得忘怀之道的人,当有一天发现他最信任的仆人兰佩,一直在有计划地偷盗他的财物时,便把他辞退了。但康德又十分怀念他,于是,他在日记上写下悲伤的一行文字:“记住要忘掉兰佩”。

真正说来,一个人并不能那么容易忘掉伤心的往事。不过,当它浮现出来时,我们必须懂得如何使自己不陷于悲不自胜的情绪,必须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愤恨、恐惧和无助的哀愁里。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扭头去专心工作,计划未来,或者去运动,旅行。

学习忘怀之道,把许多愤恨的往事放下,日子久了,激动情绪就会越来越少,心灵和精神的活力就会得以再生,恢复原有的喜悦和自在。

有时候,我们的悲伤和内疚是因为自己做错事引起的,这时可以用补偿的方法来帮助忘怀。例如用诚恳的道歉,或者用其他方法补救,使自己身心保持平和。

有首禅诗,吟咏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忘怀之道,不愉快的心情自然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勃勃生机,成功将向你再度招手。

解压的妙方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现代人就像海绵,必须不断吸收最新的信息,加上业务量越来越多,无形中对人就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压力对人们而言,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它可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使人们更加努力去完成该做的事;消极的一面则是压力也可能是我们生活的重担,使我们生理与心理都因为过多不当的压力而不堪重负,最后造成身心受创。

过多不当的压力加诸于人体上,常见的躯体症状为颈部肌肉僵硬、头痛、失眠、倦怠感、腰部酸痛,且容易伴随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失调,造成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心理上,则首先表现在社会交往方面,会有人际关系不协调、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并进而可能影响到性格、气质等人格素质。所以,长期不当的压力累积会造成躯体、社会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既然承受不当的压力会使人产生如此不良的结果,那么,要如何来排解压力呢?

第一,我们要认识、审视个人的人格特质,并努力加以完善。我们无法完全改变自己原有的人格特质,但可以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一面,消除其容易导致不当压力的消极方面,培养乐观、进取和积极的态度,认识到凡事尽皆在我,人是可以超越自己、战胜自己的。

第二,了解哪些部位的肌肉容易因压力导致张力过高,而产生压痛点,初期可以用热敷、按摩等方法达到局部放松,避免劳累过度,最终积劳成疾。

第三,工作中记得适时解除压力,如做一些伸展运动、放松运动及深呼吸运动来放松。因为一般人注意力与集中力最好为1~2小时,之后就需要休息一下,放松紧张的肌肉及神经,避免肌肉长期紧绷,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物过度堆积体内,形成肌肉酸痛及僵硬。

第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工作结束后,尽量让自己处在最放松的情境里,如泡热水澡、听轻音乐等,让自己从工作的紧张状态中及早松弛下来,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通过生理运动来改善心理紧张的状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妨一试。

以下介绍几种工作时可以自己做的能达到放松及缓解压力目的的运动:

1.顶天立地深呼吸:双手举高,头看上面,吸气后,双手向外打开放下。

2.转动肩膀放轻松:缓慢顺时针转动肩膀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

3.颈两侧左右伸展:脸朝前,左耳往左肩下垂,左手置于右耳上方,轻轻往左拉,到感觉微酸,维持30秒,重复10次,换边再做。

4.坐立腰背部后仰:双手置于颈部后,背部靠着椅背,上半身往后仰直到感觉微酸,重复10次。

5.高举双臂侧拉筋:左手握住右手肘,上半身往左倾,直到感觉微酸,维持30秒,重复10次。

6.松动外围神经群。动作有二:其一,站立并左手掌贴墙,手臂打直,五指朝向背后,头往右侧弯,维持2秒后,手肘屈曲,休息2秒再做,重复10次,换边再做。其二,坐立并双手置于背后,一脚踏地,另一脚(连同脚掌)向上抬起,上半身往前弯,膝关节必须打直,维持2秒,重复10次,换边再做。

现代人工作繁忙,身心压力都很大,更需要保持身心健康。如果任由压力日积月累,最后要恢复就很困难了,所以我们要多关注自己的身心状况,注意那些微小的变化,从小处着手,及时采取措施,把压力化解,转化为自己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健康成功的人生,不是吗?

享受人生不必等

无论对商人、学者、作家、教师、技师,还是对其他专业人员来说,如果要想不断地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进步,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大脑多吸收一些新鲜养料。新知识和新思想正是人类得以进步、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当时楠塔基特岛上的路很少,且道路状况很差。在那布满沙子的平原上,到处贴着告示,警示过客们“不要重复走老路”。一个作家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奉劝过路人不要每一次都去重复地走前人的老路。最好自己开辟一条新路。这样,自己会有一些收获,也为大家做了好事。”

我们都知道思想僵化的害处。有一句成语叫“熟视无睹”,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对环境的熟悉使我们对于它的缺点视而不见。如果思想缺乏交流,那么思想就失去了灵活性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如果我们不是常常追求进步,保持如年轻人般敏锐的头脑,那么不仅我们自己的工作会受到阻碍,我们整个人都会变得平庸。大脑就像肌肉一样,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磨炼。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停止了思考,那么日渐一日,他的大脑会变得迟钝,他的工作毫无进步,直到最后他失去了进取心,不能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这个时候,他就不再进步了,而开始大步地倒退了。

不断地超越自我,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够催人进步。不管一个人的职业是什么,如果他每年都能够彻底地反省一次,找出自己的缺点和认清阻碍自己进步的地方,那么他将会取得10倍于现在的成就。

涉世之初,我们或许会许诺,永远不会降低我们的理想,我们会永远追求进步,与时代最先进的思想潮流相同步。但言之易,行之难。很多人没有告诫自己,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很快就没有希望了。

保持快乐的惟一方式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享受生活。并非只有等到你有了金钱和地位时才可以享受生活。一次轻松的旅行、购买一件艺术品、建一座舒适住宅,或者其他的一些抱负并不是只有等你有钱有地位之后才可以实现的。一天天,一年年地推迟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仅使自己失去了现在的乐趣,还阻碍了我们追求未来幸福的脚步。

总是把快乐寄托在明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许多年轻的夫妇,整年像机器般的工作,放弃了每一个放松和追求快乐的机会。他们不让自己有任何的奢侈行为,不会去看一场戏剧或听一场音乐会,也不会去做一次郊游,不会去买一本自己渴望已久的书,没有阅读兴趣和文化生活。他们想,等自己有了足够的金钱时,就会有更多的享受了。每一年他们都渴望着来年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可以做一次奢侈的旅行。但是当第二年到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必须再忍耐一些,节约一些。于是,一年年地这样推迟,直到自己变得麻木。

最终,当他们觉得他们可以去追求一点快乐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国外旅行,可以去听音乐会,可以去购买一件艺术品,可以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眼界时,已经太晚了。他们习惯了单调的生活,生活失去了色彩,热情消逝了,雄心磨灭了。长年的压抑破坏了自己享受生活的能力,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快乐得来的东西却变得一钱不值了。

难道生活就仅仅是吃喝拉撒睡吗?除了钞票、土地、房屋和银行账户外,生活难道不应该有其他的一些乐趣吗?既然上帝赋予了我们神奇的力量,为什么要让它磨灭呢?如果人只像野兽那样过得毫无生活乐趣,人就不成其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