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天打造强大内心
7811100000002

第2章 你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2)

卡耐基告诉琼斯,“不叫的狗虽然很可爱,却不能给人安全感。”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对人的心理强大提出了自己的标准,我们来研读一下:

心理强大的人与普通人有着显着的不同,他们一般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的特征:

1.敏锐的洞察力:能准确客观地洞察现实,并与之形成更加融洽协调的关系。自我实现者一般都具有较优秀的鉴赏力或判断力。

2.认可自己与他人:对自己、他人及整个自然表现出更大的认可。自我实现者相对地不受那些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或者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以及极为强烈的烦躁焦虑等情绪影响。

3.坦率、自然、自发性:自我实现者的一切思想言行都比较自然、坦率和纯真,发自他们的自然本性。

4.以问题为中心:自我实现者一般都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上。

5.超然独立,有独处的需要:自我实现的人一般不害怕孤独,有时甚至主动追寻清静和独处。

6.能自立、自制,超越文化和环境的约束:激励自我实现者的是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

7.高级的审美情趣: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能力。

8.较常经历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很多自我实现者都描述过他们常经历一种被人们称之为“神秘体验”的个人体验。

9.深切的社会情感:自我实现者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对他人的关心,不只局限于他们的朋友和家庭,而是涵盖了全世界一切文化背景下的所有人。

10.具有深厚的人际关系:自我实现者比一般人具有更深刻的人际关系,更多的融洽,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的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特征:自我实现者一般具有民主的思想倾向。他们不以种族、地位、宗教为基点来待人处事,能对任何性格相投的人表示友好,完全无视该人的阶级背景、教育程度、政治信仰、种族和肤色等。

12.能分辨善与恶、手段与目的:自我实现者的道德力量很强,他们都有明确的道德标准,能明辨是非善恶,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3.具有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自我实现者的幽默感不同于一般类型,对一般人感到滑稽的事,他们并不感觉如此,因此不会流露出在伤害他人感情或猥亵淫秽的事情上寻找幽默的倾向。

14.富有创造力:所有自我实现者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力。

15.对文化适应的抵制:自我实现者能在多种方面与文化和睦相处,但他们不随波逐流,不墨守成规,他们是注重内心体验的人。

16.能超越各种二元式的对立而达到一种整合的状态:在自我实现者眼中,那种一般人看来是截然相反、截然对立或截然二分的东西在世上并不存在。

马斯洛的标准较好地反映了当代人对心理强大的全面需求和呼唤。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道坎

戴尔·卡耐基认为,人活着就是一场场跟合伙人、跟事业、跟生命的谈判,而谈判是双方相互妥协的艺术。这种妥协不是保守、不是消极,而是一种积极的进步。想实现这种妥协,需要手段,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支撑这种手段。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由于心理不够强大,在这种与合伙人、事业、生命谈判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对待妥协,一直奔波在心理的黑暗深处,看不到妥协背后的光芒,结果产生一系列消极的情绪。

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认知,缺少一个能够正视一切的强大的心脏。

缺少一个正视一切的大心脏,是因为人的心理有一道坎,这道坎阻碍了很多人的前行。

一个人的心理,主要由“动物性”、“社会性”、“个人性”三种心理组合而成,动物性充斥着野蛮,社会性则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是一种维持秩序的需要,至于个人性,则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属于心灵的产物。

“动物性”、“社会性”、“个人性”三种心态,有着很大的差别,动物倾向于野蛮,社会性倾向于集体,个人性则倾向于善良。从“动物性”过渡到“社会性”,再从“社会性”过渡到“个人性”,每次过渡都有着一道界限分明的坎。

以生活中的布料为例,一块黑白颜色、界限分明的布料,单纯地看,黑色和白色有着本质的区别,中间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似乎黑色与白色之间,有一道再分明不过的坎。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从微粒的角度来说,黑色与白色之间会有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这片区域连接着这块布料,从黑布跨到白布上,需要迈过黑布与白布之间的区域,这片黑白不分的区域,就好比心理的那道坎。

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之间有一道坎,“社会性”与“个人性”之间,同样有道坎,能不能跨过这道坎,则是考验很多人的重要因素,尽管这道坎属于心理层面的一个部分,就好比黑布与白布之间的界限,也属于这块布的一部分。

来说一个故事:

一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整天念叨着自己一无所有,抱怨自己不是富二代,没有一个有亿万财富的爸爸。

这天,他碰到了一位智者,智者听完年轻人的抱怨,问年轻人想要多少钱才满足,年轻人说最少要一千万。

智者听后说,我现在给你一万砍掉你一只手,你愿意吗?

年轻人说当然不行。

智者又说那我给你一百万砍掉你的一只胳膊,你愿意吗?

年轻人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说,绝对不可能。

智者接着又说,我给你五百万砍掉你一条腿,你愿意吗?

年轻人急了,说智者在和他开玩笑。

智者笑了,最后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万,你把命给我留下得了。”

年轻人一听大怒,吼道:你疯了吗,我的命才值一千万?

这时智者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我给你一千万你都不肯成交,也就是说你不只有一千万,那你还天天抱怨什么呢?

一无所有与一千万之间是如此接近,而人的心理却无法跨过这道坎。这是心理弱小的表现,容易被眼前的一片树叶挡住目光。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当自己意气风发、大展身手之时,便会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甚至自己一无所有,却看到了成功时的自己;而一旦遇到困境、举步维艰之时,就觉得生活失去意义,甚至感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即便身处金字塔的顶部,内心却已经跌入万丈深渊。

这是心理弱小的最直观的体现。

在人的潜意识中,他们希望被重视,希望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然而,潜意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那道坎,挡住了很多人。如果你忽略潜意识,你就永远无法发挥它们的作用。潜意识就好比是一无所有的人,发挥作用就好比是自己身上的各处器官,器官可以随时发挥作用,无奈却因为跨不过心理的那道坎,器官能够转化为财富的作用也就无法得到体现。

生活中,能不能跨过这道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事业。

内心弱小的人,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是你在心里将自己定位为一无是处,一无所有是你将自己的躯体定格为一无所有。一旦确定了基调,你就已经徘徊在一无是处、一无所有的怪圈中了。

从外界因素来说,每个人心中的一道坎,可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会认为那个坎是越不过去的。比如,一叶障目中,一片小小的树叶,居然挡住了所有的可能实现的希望。同样,在现实中,仅仅2米高的一堵墙,在心理弱小的人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的确,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内心弱小的人来说,就有可能是那座难以逾越的坎。

事实上,这道坎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在有些人的心中可能是蟑螂、老鼠之类的,一见到就失声尖叫;又或者是高处的地方,一到就会两腿发软,浑身无力。

在外界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那堵墙变得那样高不可攀,那么陡峭险峻。渐渐的,我们自己都开始不相信自己,放弃了。在那样微不足道的一堵墙面前,内心弱小者完全禁锢了自己。

消极的心理与积极的心理同样属于情绪的一种,两者之间存在着一道坎,越过这道坎,你就走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比如,消极的另一面是积极,消极与积极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就像白布与黑布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跨过那条界限,消极就会被积极取代,进而在积极的心理下,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美国着名社会学家泰勒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每个人拥有90%的积极情绪因子,而只有10%的消极情绪因子。然而,这10%的消极情绪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90%的积极情绪。也就是说,消极的心理容易遮住所有的快乐,在消极心理的作用下,原本快乐的心情会全部消失。

消极的对面就是积极,尽管都处于一道坎的两边,但效应却是完全不同的。

可悲的是,我们很少有人能够跨越这道坎。

是什么在操纵我们?

很多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认知,缺少一个能够正视一切的强大的心脏。你心理弱小的主要原因,是你内心深处的恐惧感。恐惧大都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

比如:在进行一场演讲之前,你会感到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这些表现是因为内心恐惧,造成了心理的滞塞、言辞的不畅、肌肉过度痉挛,从而严重影响了你接下来的演讲效果。

再比如: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电闪雷鸣,你一个人在家。除了电视节目发出的声音外,整个房间非常安静。突然,屋里的一个门关上了,并发出“砰”的一声。

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全身肌肉也骤然绷紧。

不过你马上就意识到那是风,没有人试图闯进你的家门。

在那一瞬间,你感到非常害怕,并做出好像生命遇到了危险时的反应。你的身体表现出一种“对抗或逃避”的状态,这是一种对任何动物的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反应状态。

不仅仅是动物界,在植物界同样有这种现象,比如含羞草。

然而,实际上,有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危险发生。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强烈的反应呢?恐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世界着名生物学家普利赛经过研究发现,恐惧是大脑中的一系列反应,从某个令人紧张的刺激开始,并以释放出可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绷紧以及其他反应的化学物质结束,这些反应也称为“对抗或逃避”反应。这种刺激可能是公开演讲、抵在你喉咙处的一把刀,或者是潜意识里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有超过一千亿个神经细胞,这些错综复杂的神经细胞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信息传递网络,运行得紧张而有序,而这个网络是我们所感、所想和所为的一切事情的起点。其中的某些信息传递导致感知和行为,另一些则产生自动反应。而恐惧反应几乎是完全自动的:我们并未有意识地启动它,甚至直到出现恐惧之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大脑中的细胞会不断传递信息并触发反应,所以大脑中至少有几十个外围大脑区域与恐惧有关。但是研究发现,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大脑中的海马状突起,主要是用来存储和检索感知记忆,处理刺激组合以建立场景。研究发现,如果海马状突起的部门有很好的延伸性,它能够产生恐惧,也能够消除恐惧。

这种恐惧感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也就是说,人们的内心弱小,多半是由于恐惧感的存在。除非我们能克服恐惧,否则我们在心理上还是弱者。

每个时代都有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而社会价值排序,便是现代被标榜为文明社会的一种流行性的传染病。